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跟腱断裂误诊的原因,探讨手术方法选择和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40例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断端修整后直接缝合,14例用Lindholm法腓肠肌腱瓣翻转成形术修补,4例用Abraham法倒V—Y肌腱瓣成形术及跖肌腱扇形膜片修补,2例用Bosworth法及跖肌腱扇形膜片修补跟腱。结果:术后随访5月-15年,平均3.5年。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34例(85.0%),良5例(12.5%),差1例,优良率为97.5%。结论:避免误诊、早期手术治疗跟腱断裂的效果良好。需根据跟腱断裂部位、缺损多少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术后积极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放性跟腱断裂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开放性跟腱断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结果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期6个月至2年。新鲜组开放性跟腱断裂疗效优良率86.7%,并发症发生率6.7%;陈旧组优良率58.3%,并发症发生率116.7%。新鲜组和陈旧组开放性跟腱断裂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跟腱断裂早期准确诊断及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常规的跟腱断裂修复术后愈合慢、粘连、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可达73%,严重影响了患者踝关节功能。目的:为减少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并发症,分析疝修补材料在跟腱断裂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跟腱断裂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4例为开放性损失(镰刀伤),7例为闭合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左侧3例,右侧8例。在常规跟腱修复手术完成后,取疝修补材料修剪后,采用“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术后观察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rner Lindholm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2例失访,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5个月,Arner Lindholm标准评价显示优7例(78%),良2例(22%);术后跟腱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无伤口感染、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说明在常规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完成后,应用疝修补材料“包裹”法加强修复跟腱断裂吻合端临床疗效肯定,跟腱功能恢复良好,可防止再次断裂、局部粘连及感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29例得到随访,随访18~32个月,平均26个月,疗效优12例(41.4%),良11例(32.9%),差6例(20.7%),优良率79.3%;术后浅表感染和皮肤坏死4例(13.8%),深部感染3例(10.3%)。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根据断端缺损范围而定;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清创后跟腱缺损是术后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跟腱手术后再断裂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跟腱术后再断裂13例原因,对其再次手术,采用端端缝合或腓肠肌腱瓣翻转缝合加强,应用岛状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结果 根据Amer-Lindholm评分标准,其中优10例,良2例,差1例.结论 跟腱再断裂的原因包括解剖、手术技术、康复不当等多种因素.细致的手术,严格的康复训练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29例得到随访,随访18~32个月,平均26个月,疗效优12例(41.4%),良11例(37.9%),差6例(20.7%),优良率79.3%;术后浅表感染和皮肤坏死4例(13.8%),深部感染3例(10.3%)。结论: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根据断端缺损范围而定;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清创后跟腱缺损是术后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倒V-Y跟腱成形术与腓骨长肌转位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倒V-Y跟腱成形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2例(A组),腓骨长肌转位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5例(B组),术后均进行康复训练,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疗效评定:A组,优8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83.3%;B组,优12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3.3%。两组疗效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倒V-Y跟腱成形术与腓骨长肌转位术均是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有效方法,但后者疗效优于前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与自然恢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跟腱断裂中的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平均18年随访。结果:按尹庆水等疗效评定:康复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33/36),自然恢复组的优良率为73%(19/26);康复组(36例)术后感染2例,再断裂1例,自然恢复组(26例)术后感染4例,再断裂5例。结论: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疗效。2010年7月~2011年3月对我科15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跟腱断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采用Arner Lindholm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良率为91%。表明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指导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原因,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采用肌腱瓣成形术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18例,其中12例采用Lindholm腱瓣成形法,6例采用Abraham倒V-Y腱瓣成形法.结果 按Arner-Lindholm的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约为94%.结论 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常有腱周炎和慢性损伤史,运动和外伤是导致跟腱断裂的主要原因.采用肌腱瓣成形术可有效修复并重建跟腱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跟腱断裂修复术后康复治疗与自然恢复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8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跟腱断裂中的6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平均18年随访。结果 :按尹庆水等疗效评定 :康复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1% (33/36) ,自然恢复组的优良率为73%(19/26) ;康复组 (36例 )术后感染2例 ,再断裂1例 ,自然恢复组 (26例 )术后感染4例 ,再断裂5例。结论 :跟腱断裂修复术后的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跟腱断裂患者98例,年龄21~66岁,平均38岁,所有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率95.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3%。结论跟腱断裂手术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但要注意消除医源性因素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治疗跟腱术后再断裂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2006年6月至2011年2月,对收治的跟腱术后二次断裂患者13例,采用LARS人工韧带加强修复,并辅以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术后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3例平均随访28(12~48)个月。按Arner-lindholm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1例,优良率100%。随访期间未发生跟腱再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8~10周恢复日常生活,术后3~4个月回归伤前职业。【结论】应用LARS治疗跟腱术后二次断裂临床效果满意。LARS可提供永久性纤维支架,加强断裂跟腱的强度及韧性,患者可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16例,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根据Arner-Lindholm标准,16例患者中,11例(68.8%)疗效为优,5例(31.2%)疗效为良,优良率100.0%。术后3~6 d发生切口感染6例(37.5%),经治疗后均愈合;跟腱粘连2例(12.5%),经治疗后均松解;跟腱再断裂0例(0.0%);周围神经损伤0例(0.0%)。结论改良Kessler缝合联合带线锚钉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可促进断裂跟腱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是治疗老年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跟腱断裂的发生机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跟腱断裂情况调查,以及对泰安市中心医院骨外科专家的座谈了解,对运动性跟腱断裂进行了相关问题的分析。方法由各学校体育部负责人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填写跟腱运动损伤调查表。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跟腱断裂产生原因、运动状态、断裂情况、治疗方法、损伤恢复情况。结果跟腱产生原因主要为跟腱炎,其次为跟腱劳损,准备活动不充分,缺乏锻炼,年龄增大体质量增长,精力不集中身体疲劳。主要在打球(篮、排、网、羽、乒乓球)和田径比赛中引起跟腱断裂。断裂状况:完全断裂占97%(29/30),部分断裂占3%(1/30)。全部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恢复率100%。结论首先要明确跟腱断裂的产生原因,应加强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并掌握预防跟腱断裂的有关知识,是体育工作者及运动训练者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闭合性跟腱损伤重建术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30例跟腱疾病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判断有无跟腱断裂、断裂范围(完全断裂或不完全断裂)、记录断裂部位(断端距跟骨止点的距离)、断端分离长度,并与临床及手术相对照。结果30例患者中完全断裂25例,不完全断裂5例(2例超声未检出)。损伤位置:位于跟腱ˉ跟骨连接部2例,跟腱ˉ肌腹连接部3例,跟腱中部25例(其中位于跟骨止点上方2-5 cm处24例),断裂部位以跟腱中部居多(83%)。断端分离程度:急性跟腱断裂(20例)中,14例断端分离≤3 cm、6例断端分离>3 cm;陈旧性跟腱断裂(10例)中,9例断端分离>3 cm、1例断端分离≤3 cm,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以分离长度大于3 cm为主;急性跟腱断裂与陈旧性跟腱断裂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手术对照,完全断裂患者25例,超声及临床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不完全断裂患者5例,超声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60%,临床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80%。结论高频超声对闭合性跟腱断裂尤其是完全断裂诊断符合率高,可为跟腱断裂重建术提供详尽的术前信息,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跟腱损伤中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仪器使用Namio-1.0型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9~12MHz。对42例临床疑诊为跟腱损伤的患者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超声诊断跟腱部分断裂18例,完全断裂20例,跟腱附着处跟骨结节撕脱骨折4例,其中29例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13例部分断裂患者在保守治疗中定期复查,11例声像图逐渐好转,临床症状消失,2例保守治疗3个月后效果不佳者,后经手术证实为陈旧性损伤,断端纤维连接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结论:高频超声对跟腱有较高的分辨力,是一种快捷、准确、无创、简单、经济的诊断方法,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肌腱瓣成形术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经治疗及护理2,6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8~12个月,平均9个月,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17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加强闭合性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护理及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飞行员跟腱闭合性断裂的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误诊的跟腱闭合性断裂飞行员患者8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误诊原因,总结预防误诊的措施.结果 本组误诊率23%,误诊为跟腱炎4例,小腿三头肌拉伤3例,踝关节扭伤1例;误诊时间15 ~ 142 d,平均32.5 d.经详细查体及相关医技检查确诊,6例为不完全性跟腱断裂,2例为完全断裂;4例行手术,4例保守治疗,均愈.结论 飞行员跟腱闭合性断裂的误诊率较高,应及早诊断以减少误诊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跟腱龙修补术,观察组采用多孔金属板辅助下微创跟腱修补术,随访6个月。比较2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跟腱愈合时间)、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实验室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跟腱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分别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AOFAS踝-后足评分、ATRS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时,2组TGF-β1、BMP-2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