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西酞普兰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结果治疗后,西酞普兰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少且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潘东  甘井山 《中国药房》2014,(20):1848-1849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 g,口服,tid;盐酸舍曲林50 mg,口服,qd。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舍曲林50 mg,口服,q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HAMD与CS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8.82%显著低于观察组82.35%,在两组CSS评分降低基础上,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显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艾司西酞普兰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合并西酞普兰治疗两种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4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SSS、HAMD评分比较。结果西酞普兰治疗组抑郁和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西酞普兰)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赵榴榴 《北方药学》2021,18(7):48-4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奥氮平合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方案,对其日常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抛硬币法将其均分成两组(各30例).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纳入对照组,应用奥氮平合并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分析不同用药方案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HAMD、NIHSS及生活质量三项评分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HAMD及NIHS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联合用药方案(奥氮平+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改善抑郁效果理想,还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确切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将来本院精神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5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氟西汀,于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自身比较: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HAMD评分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周时观察组HAMD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王拥军 《海峡药学》2016,(12):119-120
目的 比较抑郁症患者分别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抑郁症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西酞普兰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结果 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和治疗6周后的HAMD评分对比,其数据无明显差异,而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艾司西酞普兰和西酞普兰均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艾司西酞普兰在治疗中起效较西酞普兰更快.  相似文献   

8.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每组24例。西酞普兰组起始量为每天早晨顿服20mg,可根据病情加至40mg/d;阿米替林组起始量为25mg/d,可逐渐加至100~150mg,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末进行HAMD评定,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9.2%)与阿米替林组(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治疗2周后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阿米替林组(P〈0.05),治疗4周和8周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口干、嗜睡、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10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而B组则给予舍曲林治疗,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治疗2周开始HAMD评分显著性下降(P<0.05),B组患者治疗1周开始HAMD评分显著性下降(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相当,但西酞普兰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和氟西汀两组分别进行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西酞普兰与氟西汀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6周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之间无差异。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有效率和显效率与氟西汀接近。治疗后西酞普兰组与氟西汀组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酞普兰有较好的抗抑郁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1周清洗期后服用舒肝解郁胶囊,对照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2、3、4周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并加以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经基础治疗3、4周后,HAMD评分未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在口服舒肝解郁胶囊治疗3、4周后,其HAMD评分明显降低[分别为(10.1±2.1)、(7.8±2.0)分比(27.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7.3±1.7)、(3.9±1.7)分比(17.64-2.9)分;对照组:(9.4±2.0)、(6.2±1.9)分比(17.9±3.2)分,P〈0.05或P〈0.01];对照组经基础治疗3周,其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治疗3周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53±5)分比(27±6)分,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74±6)分比(274-6)分;对照组:(54±7)分比(28±7)分,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3、4周时,HAMD评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较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时,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是一种较理想的抗卒中抑郁药物,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4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的米氮平。治疗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删D)、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以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6周后,两组治疗PSD均有效,观察组的基本治愈率为29.82%,对照组的基本治愈率为21.05%,两组患者间的基本治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71%),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HADM和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在失眠及头痛或头晕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利于神经功能康复,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一泰纳)治疗伴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伴躯体疾病的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1例,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6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文拉法辛HAMD减分率在治疗2周时大于西酞普兰,二者HAMD减分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在4、6周HAMD减分率同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西酞普兰为11.3%,文拉法辛38.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疗效相当,文拉法辛起效快,但西酞普兰较文拉法辛不良反应更少更轻,尤其适用于伴躯体疾病老年抑郁症的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奎硫平、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使用奎硫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评价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评分下降比对照组快(P<0.05),而两组TE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奎硫平合并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显效快,效果可靠,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蒙巍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203-204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4例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西酞普兰治疗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各27例,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第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在第4周、第6周、第8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总计发生不良反应5例,占18.5%;对照组总计发生不良反应4例,占14.8%。两组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西酞普兰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46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75.4%,氟西汀组为7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第2周末HAN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TESS评分低于氟西汀组(P<0.05).结论 西酞普兰和氟西汀均有良好的抗抑郁效果.西酞普兰具有起效早、不良反应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盲对照研究,将66例诊断为难治性抑郁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塞来昔布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治疗,两组在治疗后1、2、4、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的药物副作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为60.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副作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起效快、安全性高,并能迅速改善睡眠障碍和焦虑。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抑郁症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并了解帕罗西汀治疗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和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20~40mg/d,疗程均为8周。运用通用测评方法,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各项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抑郁发生率为36.88%,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AMD、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后,治疗组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HAMD、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2.31%(24/26),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53.85%(14/26),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陈建佩  王宇 《中国药房》2014,(24):2266-2268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伴轻、中度抑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常规应用抗风湿药物治疗,并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和疏导,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每日早晨口服帕罗西汀20 mg。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其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RA临床症状、体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抑郁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3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抗风湿药物治疗RA伴轻、中度抑郁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抑郁症状亦显著改善,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