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氏海盘车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海洋生物罗氏海盘车(Asterias rollentias Bel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罗氏海盘车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罗氏海盘车中分离得到7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4-甲基胆甾-7-烯-3β-醇(1)、4-甲基胆甾-7,24-二烯-3β-醇(2)、胆甾-7-烯-3β-醇(3)、胆甾-7,22-二烯-3β-醇(4)、24-乙基胆甾-7-烯-3β-醇(5)、麦角甾-7,24(28)-二烯-3β-醇(6)、麦角甾-7,22-二烯-3β-醇(7).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罗氏海盘车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海洋真菌zp6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及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滤纸片法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该菌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22E)-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1)、5α,8α-环二氧-24-甲基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赤藓糖醇(3)、腺嘌呤核苷(4)、(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5)、阿拉伯醇(6)、(7)、4-乙酰氧基苯甲酸(8)。结论化合物1和5具有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acu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ODS中低压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短指软珊瑚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单体化合物:麦角甾-5, 22, 24(28)-三烯-3β-醇(1)、麦角甾-5, 24(28)-二烯-3β-醇(2)、胆甾-5-烯-3β-醇(3)、(22E)-胆甾-5, 22(23)-二烯-3β-醇(4)、(22E)-3β-羟基胆甾-5, 22(23)-二烯-7-酮(5)、3β-羟基麦角甾-5, 24(28)-二烯-7-酮(6)、(22E)-3β-羟基麦角甾-5, 22(23)-二烯-7-酮(7)、3β-羟基麦角甾-5-烯-7-酮(8)、3β-羟基胆甾-5-烯-7-酮(9)、尿嘧啶(10)、胸腺嘧啶(11)、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2)、脱氧腺嘌呤核苷(13)。结论 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种软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 MHPLC, HPLC等常规化学分离手段对该属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借助NMR、MS等方法,并对照文献,鉴定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 从短指软珊瑚的甲醇氯仿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甾醇类化合物:Subergorgol I (1)、9,11-开环-24-亚甲基-5-胆甾-7-烯-3β,6α,11-三羟基-9酮 (2)、7α-hydroxy-crassarosterol A (3)、(22E)-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 (4)、24-亚甲基胆甾醇 (5)。4个环戊烯酮衍生物:Suberosanone B (6)、Suberosanone A (7)、Hydroxydihydrobovolide (8)、Sinularone C (9)。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海短指软珊瑚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短指软珊瑚Sinulariasp.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短指软珊瑚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单体化合物:胆甾醇(1)、(22E)-麦角甾-5,22-二烯-3β-醇(2)、胆甾-5,20-二烯-3β-醇(3)、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4)、柳珊瑚甾醇(5)、3β-羟基胆甾-5-烯-7-酮(6)、3β-羟基麦角甾-5,24(28)-二烯-7-酮(7)、(22E)-3β-羟基麦角甾-5,22-二烯-7-酮(8)、3β-羟基麦角甾-5-烯-7-酮(9)、(22E)-3β-羟基胆甾-5,22-二烯-7-酮(10)、鲨肝醇(11)。结论化合物6~10为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在10μg.mL-1浓度水平,对K562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为22.74%,对HeLa肿瘤细胞株的抑制率为9.98%。  相似文献   

6.
热带灵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压硅胶柱色谱、减压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热带灵芝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7β-dihydroxy-11,15,23-trioxo-lanost-8,16-dien-26-oic acid methyl ester(1)、灵芝酸I(2)、甲基灵芝酸B(3)、灵芝酮B(4)、灵芝酮A(5)、灵芝酸H(6)、甲基灵芝酸H(7)、24R-ergosta-7,22-diene-3,5,6-triol(8)、22E,24R-5α,6α-epoxyergos-ta-8,22-diene-3β,7α-diol(9)、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0)。结论化合物1~7为三萜类化合物,化合物8~10为甾体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热带灵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对采自中国南海西瑁岛的软珊瑚Sinularia sp.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综合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结合NMR和MS等波谱数据分析并对比文献数据,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选用A549和HL-60细胞株,采用CCK-8筛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 从软珊瑚Sinularia sp.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甾体化合物,包括8个孕甾烷及其苷类化合物: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乙酸酯(1),20-烯-3-酮孕甾烷(2),1,20-二烯-3-酮孕甾烷(3),1,4,20-三烯-3-酮孕甾烷(4),3β-羟基-20-烯孕甾烷(5),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6),1,4-二烯-3-酮-20α-羟基孕甾烷乙酸酯(7),3β-羟基-5,20-二烯孕甾烷吡喃岩藻糖苷(8);1个麦角甾烷类化合物:(22E,24R)-3β,5α,6β-三羟基-7,22-二烯麦角甾烷(9)和1个胆甾烷类化合物:(20S)-1,4-二烯-3,16-二酮-20β-羟基胆甾烷(10)。结论 化合物1~10对A549细胞株均未表现明显的细胞毒活性,但化合物4和7对HL-60细胞株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61 和 3.26 μmol/L。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软珊瑚来源的毛壳属真菌(Cheatomium sp.)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手段对毛壳属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方法对化合物的肝癌干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进行了体外测试。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已知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22E,24R)-麦角甾-6,22-二烯-5α,8α-过氧-3β-醇(2),(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3β,15α-二羟基-7-酮(3),(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3β,15β-二羟基-7-酮(4),(22E,24R)-麦角甾-5,8,22-三烯-3β-羟基-7-酮(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6),(22E,24R)-麦角甾-7,22-二烯-5α,6α-环氧-3β-醇(7),麦角甾-7,22-三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6-酮(9),麦角甾-7,9(11),22-三烯-3β,5α,6α-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a,9a-三醇-6-酮(12),(22E,24R)-麦角甾-8,22-二烯-5α,6α-环氧-3β,7α-二醇(13)。在体外活性测试中,化合物3、4、6、8、13对人肝癌Huh7干细胞增殖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5~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是对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真江蓠用甲醇冷浸提取,浓缩成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各3次,所得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了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5-烯-3β-醇(1)、胆甾-5-烯-3β,7α-二醇(2)、3β-羟基胆甾-5-烯-7-酮(3)、豆甾-5,24(28)-二烯-3β-醇(4)、β-谷甾醇(5)、棕榈酸(6)、2-{2'-羟基(2'R)-二十五碳酰胺}-3,4-二羟基-(2S,3S,4R,6E)-6-十八碳烯-1-O-β-D-葡萄吡喃糖苷(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枝网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assapo reti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通过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枝网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assapo reticulata的甲醇、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单体化合物:胆甾-5-烯-3β-醇 (1),(22E)-胆甾-5,22-二烯-3β-醇 (2),(23E)-胆甾-5,23-二烯-3β-醇 (3),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 (4),(24Z)-豆甾-5,24(28)-二烯-3β-醇 (5),豆甾-5-烯-3β-醇 (6),(22E)-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 (7),(22E)-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 (8),α-23-烷-甘油醚 (9),正十六醇 (10),胸腺嘧啶 (11),尿嘧啶 (12);其中化合物2-11为首次在该物种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