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麻醉剂通气系统污染与患者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以减少患者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4年1月行全麻手术患者21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临床资料及麻醉机通气系统镜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麻醉机及配件均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并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行全麻手术患者210例作为观察组,对麻醉机及配件均采用环氧乙烷消毒,消毒前对麻醉机通气系统行镜检,比较两组患者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率,分析镜检资料,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细菌污染阳性率观察组为2.86%、对照组为9.05%,观察组细菌污染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率观察组为4.29%、对照组为13.81%,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残余11.54%、2.56%,对照组消毒后分别残余32.50%、8.75%,观察组消毒后病原菌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机通气系统的细菌感染与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有高度相关性,并且环氧乙烷杀菌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含氯消毒剂。  相似文献   

2.
麻醉机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针对麻醉机细菌污染与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分别使用环氧乙烷与含氯消毒液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消毒处理后的效果,分析全麻手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采用环氧乙烷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消毒处理后,经细菌培养检验,附着在机体及其配件上菌株阳性率为1.67%,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过的麻醉机及其配件阳性率为1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675,P<0.01).结论 对麻醉机及其配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对降低应用麻醉机全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不同方式对麻醉通气设备进行合理统一的管理与监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麻醉科通气设备的最佳医院感染管理方式.方法 将麻醉机及通气设备根椐所在手术间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件,A组麻醉机定期清洗、消毒加一次性通气设备应用,B组麻醉机及通气设备进行普通消毒;对每组麻醉机及通气管道在每次使用前、后及清洗、消毒前、后分别进行细菌培养采样.结果 两组各采样部位均培养出条件致病细菌,A组麻醉机定期的清洗、消毒前虽有细菌被检出,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机清洗、消毒后A组细菌阳性率为8.00%,低于B组的52.00% (P<0.01);B组应用75%的乙醇的密闭容器浸泡麻醉咽喉镜,使用前喉镜片细菌的检出率达100.00%;且术后有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麻醉机及通气设备定期清洗、消毒处理可以使麻醉机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延长机器使用寿命;配合与一次性麻醉呼吸回路可以有效地避免围手术期患者呼吸道的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醉机通气系统细菌污染与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以控制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行全麻的238例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麻醉机通气系统细菌污染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术前对使用的麻醉机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以是否被细菌污染进行分组,分为污染组和未污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共对麻醉机进行采样238台次,细菌培养阳性21台次,阳性率8.82%;对通气系统中吸气端、呼气端、钠石灰和气管导管共进行采样952件次,细菌培养结果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16件次,阳性率为1.68%,为主要污染菌;通气系统中气管导管污染18件次,占1.89%,为主要受污染部件;23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3例,感染率5.46%;其中术前麻醉机污染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11例,发生率为52.38%,明显高于未污染组的0.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8,P<0.05);术前麻醉机污染与术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r=0.64,P<0.05)。结论麻醉机通气系统细菌污染与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对麻醉机通气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有助于控制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支气管镜集中清洗消毒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科室分散清洗消毒使用后的纤维支气管镜175例次为A组,集中清洗消毒使用后的纤维支气管镜202例次为B组。另纳入同一时间段采用A组或B组支气管镜检查的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采用A组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做为对照组(n=425),采用B组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做为观察组(n=474)。结果 B组清洗消毒后目测法合格率、蛋白残留测定合格率高于A组(p<0.05);B组清洗消毒后管腔采样法和外表采样法细菌培养结果均优于A组(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温、WBC、PCT、hs-CRP、PaO2、PaCO2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对照组WBC、PCT、hs-CRP、PaCO2水平显著降低,PaO2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纤维支气管镜清洗消毒管理可有效提高清洗和消毒质量,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7):869-870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机内部消毒方法对麻醉机细菌检出阳性率及呼吸道感染率的影响。方法以本院例行麻醉手术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实验组予以消毒机消毒,传统组则予以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在消毒前、使用前、使用3天在呼吸回路处采样,计算细菌检出阳性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结果消毒前、使用3天,两组的麻醉机污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3天,实验组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10.5%,低于传统组的19.1%(P <0.05)。实验组的肺部感染率3.8%,与传统组的5.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麻醉机予以消毒机及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对预防呼吸道感染疗效相似,但前者更能有效降低麻醉机细菌检出阳性率,消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下结直肠癌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案分为A组(静脉全麻组)92例和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9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B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低于A组患者(P<0.05);A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1例,感染率11.96%,B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例,感染率3.30%;B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为9株和3株,A组患者病原菌分布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肺部感染率,更加适合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两种消毒方法对降低麻醉机内部通气回路细菌含量的效果,降低全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为预防术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300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均采用麻醉机辅助下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麻醉机采用ZJ-XD-I型医院仪器管路消毒机对其内部呼吸回路消毒,对照组使用的麻醉机仍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机细菌检出阳性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有效的对麻醉机内部回路进行消毒,可有效降低麻醉机通气回路的细菌阳性率,明显降低全身麻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00年10月至2006年10月仪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一期手术(A组),30例二期手术(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术后近期吻合口漏(5.3%)、切口感染(12%)、腹腔感染(5.5%)、肺部感染(13.8%);B组吻合口漏(3.3%)、切口感染(10%)、腹腔感染(3.3%)、肺部感染(13.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住院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统计A组的5年存活率为60%(18/30),B组的5年存活率为32%(8/25),两组患者的5年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时应创造条件力争一期切除肿瘤,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患者5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种类,为预防与控制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择期行胃癌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各41例,A组患者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感染病原菌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章节中的常规方法进行。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率A组为4.9%、B组为19.5%;A组患者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d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血白细胞总数>15×109/L、胸部X线检查炎症表现均显著低于B组(P<0.05);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药耐药菌。结论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加术后PCEA的麻醉方式,可有效减少胃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胃癌患者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行外科手术治疗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为预防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6月医院行胃癌手术治疗的3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各155例,分析不同麻醉方式肺部感染发生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A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8.6±3.5)min,明显短于B组的(12.8±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26,P<0.01);A组患者拔管时间(12.6±3.1)min,明显短于B组的(18.2±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1,P<0.01);A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1.3%,明显低于B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P<0.05);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7株、鲍氏不动杆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阴沟肠杆菌2株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株。结论胃癌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手术,术后结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缩短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透析浓缩液B液菌落数超标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同时对B液进行细菌学监测,以期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感染风险。方法根据某院2011年11月—2012年5月浓缩液B液微生物监测结果,采取积极改进措施,改变B液配制容器消毒次数及使用中加盖,按采取的不同措施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A组:2次/周消毒且使用中加盖;B组:2次/周消毒;C组:1次/周消毒;D组:1次/2周消毒),每月对B液进行细菌学监测,对干预前后各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A、B、C、D组B液染菌量分别为(25.41±15.08)、(28.24±28.04)、(68.58±22.58)、(75.25±26.63)CFU/mL,各组间B液染菌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00,P0.01);干预后,A、B、C各组B液染菌量均低于干预前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A组B液染菌量最低。A组合格率为100.00%,B、C、D组B液不合格率分别为13.95%、24.24%、35.94%。各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0,P0.01),干预后A、B、C组不合格率低于D组。结论血液透析浓缩B液在配制后24 h内使用,浓缩液配制容器进行2次/周的消毒,B液在透析中加盖使用,可以有效控制B液染菌量在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体位对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为全身麻醉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体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40例,根据手术体位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70例;A组为俯卧位,B组为仰卧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5d内的肺部感染率和吸气端与呼气端的病原菌检出率;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5d内A组患者肺部感染2例,感染率为2.86%,B组肺部感染11例,感染率为15.71,A组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气端A组在麻醉4h和麻醉结束后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2.86%和10.00%,明显低于B组的14.29%和2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气端A组在麻醉4h和麻醉结束后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24.29%和30.00%,明显低于B组的45.71%,和5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采用俯卧位可以降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进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对比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保乳手术组(A组)和改良根治手术组(B组),比较其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腋淋巴结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B组的生存率比A组高(93.3%vs70.0%),其腋淋巴结复发率比A组低(6.7%vs2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16.7%vs10.0%)以及远处转移率(10.0%vs13.3%)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术中效果略差于保乳手术,但是前者的远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选择最佳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264例,根据术前会诊、患者及家属意愿选定的麻醉方案实施麻醉术。其中气管插管全身麻醉74例(A组),硬膜外麻醉122例(B组),68例行腰硬联合麻醉(C组);观察三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及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在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前,三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速率(RR)、分钟通气量(MV)无显著差异,手术结束后A组与B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但C组与A组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术后肺部感染率8.11%,B组则为4.92%,C组则为2.94%。C组感染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选择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有助于患者术后改善呼吸功能并显著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效果观察及对术后肺部感染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48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4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 B组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快于A组(P<0.05);拔管后,A组SpO2较麻醉前降低,而MAP和HR较麻醉前增加(P<0.05);拔管后,B组SpO2高于A组,而MAP和HR低于A组(P<0.05);A组术后1d和术后3d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B组MMSE评分术后1d和3d高于A组(P<0.05);B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为2.70%低于A组的13.51%(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效果优于全身麻醉,且术后肺部感染少于全身麻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7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诊断为颅脑损伤的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入院48 h后发生肺部感染的82例患者设为感染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06例设为未感染组,依据检出病原菌种类的数量将感染组分为两个亚组,即单菌感染组50例和多种病原菌(复数菌)感染组32例;对比对照组与感染组、单菌感染组与复数菌感染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归纳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气管切开和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显示,合并肺挫伤和感染前住院时间是复数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单菌组和复数菌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单菌组未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复数菌组检出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复数菌组检出耐碳青霉烯类不动杆菌属和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患者的比例高于单菌组(P<0.05)。结论 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合并肺挫伤和感染前住院时间是复数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结合复数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下结直肠癌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医院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案分为A组(静脉全麻组)92例和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9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B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苏醒时间均低于A组患者(P<0.05);A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1例,感染率11.96%,B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3例,感染率3.30%;B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为9株和3株,A组患者病原菌分布与B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肺部感染率,更加适合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策略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1 00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观察组(A组),同时匹配2013年6月-2014年12月1 000例择期手术患者为对照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术中血糖监测及术中体温监测的落实情况,患者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感染相关指标的合格率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正确外科洗手、无接触法戴无菌手套以及术中监测血糖、体温的执行率的合格率显著高于B组;A组环境卫生和物体表面清洁的合格率显著高于B组;A组患者表浅切口和器官腔隙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策略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而且能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过氧乙酸和环氧乙烷两种不同方法对胰腺包裹性坏死(WON)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内镜的灭菌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患者使用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采用过氧乙酸浸泡灭菌,B组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滤膜法采集内镜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3个位点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两组内镜灭菌合格率、菌落数和检出MDRO情况。结果 共采集78条副送水内镜,A组和B组各39条,共234份标本,A组和B组内镜灭菌合格率分别为61.54%、100%。A组钳子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2.05%,送气/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9.74%,副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74.36%,B组3个位点灭菌合格率均为100%。A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菌落总数范围分别为0~6、0~112、0~23 CFU,分离MDRO 36株,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将A组15条不合格的内镜转为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后,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达100%。结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