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抽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方法以期探寻抽样调查漏报病例的科学方法。方法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中高风险病例的抽样方法来抽查医院感染漏报病例,将抽样调查得到的阳性率与文献报道中采用传统方法抽查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4次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中高风险病例的抽样方法抽查感染病例分布率为45.30%,传统方法抽查感染病例分布率为4.64%。结论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中高风险病例的抽样方法比传统抽样方法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医院感染漏报真实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正确及时地填写感染报告。方法:对鄄城县人民医院2001年1-12月份各科感染漏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全院漏报率<20%,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但有部分科室超标过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结论: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对医院感染标准掌握不准,个别临床医生不重视病源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漏报率抽样调查方法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出一种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医院感染漏报真实情况的漏报率抽样调查方法,使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采用两种抽样调查方法对医院2006-2008年的医院感染漏报情况进行回顾性抽样调查,将抽样调查得到的漏报率(样本率)与全面监测得到的实际漏报率(总体率)进行比较,观察二者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3年同一年度内每周顺延1d抽查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6.19%、9.74%、13.33%)与当年度实际漏报率(5.15%、7.57%、11.14%)相比较,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年度内固定抽查每周三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7.94%、9.94%、14.16%)与当年度实际漏报率相比较,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年度内每周顺延1d抽查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与固定抽查每周三全部出院病历得到的抽样漏报率相比较,二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采用每周顺延1d抽查全部出院病历,或固定抽查每周三全部出院病历两种抽样调查方法,替代查阅全部出院病历获取年度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全面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系统41所医院58 204例病人的医院感染漏报调查结果,漏报率平均为30.41%,各医院漏报率波动在1.80%~ 78.07%。漏报率受医院级别、性质与规模的影响,且随科室、病人所患基础病和感染部位的不同而异。病原体也存在一定数量的漏报。通过分析发现,监测工作开展好的医院其漏报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医院感染漏报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正确 及时地填写感染报告。方法:对我院1999年1-6月份各科感染漏报进行调查。结果:全院漏报率<20%,符合国家卫生部要求;但有部分科室超标过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结论: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认识不足,对医院感染标准掌握不准,部分临床医生不重视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漏报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 对1999~2003年出院的22106份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我院医院感染漏报率从1999年的17.71%下降到2003年的1.64%。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不当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主要原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控制水平,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是控制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 PDCA 循环管理方法,收集资料,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组织措施实施和持续改进。结果:2016年较2015年感染率、漏报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能力提高。结论:PDCA 循环是一个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上升体系,在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管理中取得显著成效,是加强医院感染漏报率管理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漏报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对1997-2001年院的32126份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定期下料室进行前瞻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我院医院感染漏报率从1997年的19.83%下降至2001年的1.7%,结论: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监测手段,提高控制水平,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是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和采取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全院医院感染病例漏报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缺乏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责任心不强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采取有效监测手段,发挥三级监控组织的职能管理作用,才能有效降低辱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10.
医院感染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探索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的对策。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别对医院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的查阅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对医院感染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医院感染概念不清,诊断标准掌握不准确,专、兼职人员素质较低,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原因。结论 加大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做到管理规范化、监测常规化,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相似文献   

11.
医院感染漏报率不同统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确定医院感染漏报病例对计算漏报率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以感染病例界定为住院期间感染或确定某月感染两种方法计算其漏报率,比较校正后的实际感染病例。结果两种方法计算的实际感染病例数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在进行漏报率以及其他数据的统计时,应该加强对方法的研究,特别是细节的推敲,使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更加完善和可靠。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医院感染减少漏报和错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由于对医院感染认识上的误区,在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中,临床医师往往认为医院感染是疾病的并发症,而不判断为医院感染病例,致使医院感染漏报率高于等级医院<20%的要求.分析漏报的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结果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横断面调查的方式,调查分析医院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现状,对2012-2015年4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应调查患者4476例,实际调查4473例,实查率99.93%;447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72例,181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3.85%,例次现患率为4.05%;2012-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逐年降低,但各年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6,P=0.20);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高发科室为重症医学科、胸外科、血液儿科、血液内科、肾移植科、肾病科等;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前5位依次为下呼吸道、血液系统、上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部位,分别占48.07%、16.57%、9.94%、6.08%和6.08%;医院感染首位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22株占18.03%;抗菌药物总使用率为29.4%,2012-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率有下降趋势(χ~2=77.07,P<0.01)。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有效反映医院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医院感染控制逐年改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控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前瞻性调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减少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方法。方法总结10年的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方法及减少漏报的措施。结果回顾性调查向前瞻性调查过渡时期将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开展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得当,调查程序周密严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监控意识;及时分析反馈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资料是减少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的重要手段。结论做好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工作不仅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漏报率,而且能有效地预警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李卫兵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5):716-716,718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漏报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对1998~2002年出院的18032份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漏报率?20%,符合卫生部要求,从1998年的12.2%下降到2002年的3.1%。结论:加强医疗质量基础工作、增强监测手段、及时总结经验及开展前瞻性调查是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消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有效的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医院消化科就诊的880例患者,分析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患者共96例,感染率为10.91%;以消化系统感染为主,共35例占36.46%;96例感染患者共检出121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2株占59.51%;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4.79%、11.57%;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敏感率均>70.00%,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较敏感,敏感率均>79.00%。结论消化科住院患者相对感染率低,以消化系统感染为主,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经验性用药可以考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某三级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所增加的直接经济损失,提出控制策略,以降低经济损失。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对某三级医院2011-2013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的住院费用进行调查分析,按照条件1∶1配对,共成功匹配751对,医院感染病例组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组各751例,根据各科室患者住院总费用构成,采取聚类分析法对各临床科室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组平均住院日为25d,与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组相比延长了11d,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病例组患者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4 138.84、32 436.60元(Z=9.2142,P<0.0001);医院感染患者多支出的费用以医疗费为主,占多支出费用总额的53.48%;在不同分位数下医院感染病例组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百分位数的增大,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值呈逐渐扩大趋势;第1类3个科室,即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外科和骨科,住院总费用超过9.05万元的患者所占的构成比远高于其他科室,是控制医院感染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重点科室。结论医院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日,导致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增加,针对不同类别科室采取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能够降低因感染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呼吸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医院呼吸内科发生医院感染107例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1匹配原则,选择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各项费用、医院感染诊断、出院诊断等,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平均为16 595.34元,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平均为9 959.13元,由于医院感染所导致的医疗费用平均增加6 636.21元;不同感染类型中,下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最大,其次是泌尿道感染。结论积极开展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率统计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感染病例的及时、准确上报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 1997~ 1999年入库病历资料的分析 ,认识到以发挥感染控制网络为着力点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实现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控制的有效方法。资料与方法对本院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入库病历资料进行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调查 ,分析漏报率和漏报原因。结  果医院感染漏报率 ,1997年、 1998年和 1999年分别为14 2 %、 12 85 %和 8 2 % ,3年平均为 11 8% ,见表 1。表 1  1 997~ 1 999年入库病例医院感染漏报情况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监测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漏报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及漏报率.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网络对医院2007年11月-2008年12月13 346例住院患者,搜索体温≥37.5℃的6563例发热患者进行前瞻性、回顾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400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6.09%,其中漏报率为26.25%;外科漏报率居首位29.52%;漏报肺部感染构成比42.85%占首位;2007年11月与2008年12月医院感染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不同月份医院感染漏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5,P<0.05);不同月份医院感染督报、自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45,P<0.01),自报明显高于督报.结论 利用医院信息网络结合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前瞻性监测发热病例及时督报医院感染,大大地降低了医院感染漏报率,同时提高了医务人员自报医院感染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