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朊病毒病,即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一类传染性、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朊病毒病的病理过程中,细胞正常朊蛋白PrPC转化为异常构象的PrPSc是至关重要的,但是PrPC的正常生理功能仍不清楚.国外学者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发现了一个新的朊蛋白相关蛋白-Shadoo(Sho).Sho与PrPC在氨基酸序列和细胞定位的相似性及主要在脑组织表达,使它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PrP相关蛋白.对Sho可能存在的与PrPC重叠的功能甚至直接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将对今后揭示PrPC正常生理功能以及揭示Prion病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并与正常组织对比,寻找其中差异显著的蛋白.方法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提取10例PTC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NT)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及对比,应用Image Master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将选出的差异性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查询.结果 得到了PTC及NT的双向电泳图谱;通过软件分析、对比,从中初步选取4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确认为4种相应的蛋白质:其中脂皮质蛋白(annexinⅠ)、peroxiredoxin Ⅰ、线粒体顺乌头酸酶(mitochondrial aconitase)在PTC中表达上升,碳酸酐酶Ⅰ(carbonic anhydrase Ⅰ)在PTC中表达下降.结论 蛋白质组学为PTC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寻找肿瘤的特异性蛋白标记物、进一步探究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治疗肿瘤的分子靶点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朊病毒病临床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朊病毒病是一类能造成动物和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损害的致死性疾病,这种疾病不仅具有传染性,部分病例还具有家族遗传性。该疾病表现为海绵样脑病,如羊痒病、疯牛病、震颤病、克-雅氏病等。由于朊病毒病在人类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确诊主要依赖组织病理学、病理性基因及相关的免疫学诊断  相似文献   

4.
朊蛋白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朊蛋白 (PrionProtein ,PrP)病是一类进行性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 ,其特征是细胞朊蛋白PrPc变构成致病性朊蛋白PrPsc ,其诊断方法包括组织病理学、电镜、生物试验及检测PrPsc等。致病因子PrPsc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 ,通过灭活PrPsc可以预防朊蛋白病 ,阻断PrPsc形成或加速其降解可能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的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筛选出增生性瘢痕的特异蛋白质.方法 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外科2010年1月至5月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的增生性瘢痕组织和3例整形外科患者正常躯干皮肤为研究对象,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双向凝胶电泳对比分析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蛋白表达差异,选择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 - TOF/TOF质谱分析和生物学信息分析.结果 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凝胶电泳图谱中平均蛋白点分别为2975和3053,对其中表达差异超过4倍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共鉴定出24种蛋白质,其中上调蛋白有11种,下调蛋白有13种.结论 成功地建立增生性瘢痕的双向电泳荧光染色图谱,鉴定出增生性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间的差异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朊病毒感染细胞模型,探索朊病毒清除过程中外泌体内蛋白的差异表达。方法 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技术,分别从朊病毒感染细胞系SMB-S15、对照细胞系SMB-PS以及暴露于白藜芦醇4 d(RES4)和8 d(RES8)的SMB-S15细胞中提取外泌体,并对这些提取的外泌体中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从4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中总计检出4 809种蛋白质,随着朊病毒的清除,外泌体中蛋白质变化多样,其中下调蛋白略多于上调蛋白。可能涉及的重要通路包括帕金森综合症、阿尔兹海默症和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通路。结论 在用白藜芦醇和硫酸戊糖清除朊病毒过程中,随着朊病毒的清除,细胞间外泌体中蛋白质随之发生变化,提示外泌体可能参与朊病毒在细胞间的传递。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寻找和鉴定恶性胶质瘤细胞株的蛋白质组差异蛋白表达谱,为以其为基础的相关研究提供必要参考.方法 提取3个恶性胶质瘤细胞株CHG-5、TJ899和TJ905的总蛋白,等比例混匀后行双向电泳,正常胶质细胞为平行对照,筛选和鉴定差异蛋白质点,并就其中部分蛋白质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实体瘤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13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10个得到成功鉴定,它们主要分属于细胞骨架蛋白、代谢相关蛋白、肿瘤细胞迁移,以及应激与炎性反应相关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和实体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蛋白质组技术结果相一致.结论 恶性胶质瘤细胞株与正常胶质细胞比较具有明显的多个差异蛋白表达,它们可能共同参与脑胶质细胞的瘤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皮肤角朊细胞与表皮干细胞的双向电泳图谱,并分析二者表达蛋白质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体外调控表皮十细胞的增殖、分化提供线索.方法酶消化法获取单个表皮细胞悬液.Ⅳ型胶原快速贴壁法分选表皮干细胞.利用舣向电泳技术(2-DE)建立两种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并用Imagemaster 2D elite 5.0软件分析两种细胞的差异表达蛋一点.结果两种细胞的2-DE蛋白表达谱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可比性.皮肤角朊细胞与表皮干细胞的电泳图谱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982 ±18)个和(930 ±15)个,匹配点数为(850±13)个和(798±11)个,匹配率是86.56%和85.81%;两种细胞蛋白质间匹配点数是(886 ±8)个,匹配率是76.98%.找到差异蛋白点11个,其中只在表皮下细胞中表达或高表达的有8个;只在皮肤角朊细胞中表达或高表达的有3个.结论利用双向电泳法得到了分辨率较高儿重复性好的皮肤角朊细胞与表皮干细胞蛋白质组图谱,且二者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人类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为了早期检测、监测肺癌,探寻肺癌的蛋白生物标志物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蛋白质组学,尤其是定量蛋白质组学可以在复杂生物样品中鉴定和定量蛋白质/多肽,用于肿瘤相关蛋白的研究.体液样本容易收集,治疗过程中可反复留取,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发现肺癌潜在标志物的研究.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肺癌体液中的标志物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朊病毒病(prion disaese)或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s)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100%病死率.人类的朊病毒病有克-雅病(Creutzfeldt-Jacob disease,CJD),包括散发型、家族遗传型、医源型、变异型CJD(variant CJD,vCJD),另外还有库鲁病(Kuru)、GSS综合征(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syndrome)、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其致病因子是朊病毒.朊病毒为微小的蛋白感染颗粒,不包含核酸,与常规病毒不同[1].目前认为朊病毒是由在正常哺乳动物脑组织中存在的PrP蛋白(PrPC)经过构象转变而形成,又称PrPSc.在朊病毒患者中枢神经组织中可以检出异常致病蛋白PrPSc的沉积[1],但不同的朊病毒病具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临床特征、潜伏期、脑组织中prpsc的分布、脑组织损伤的特点、能否诱导淀粉样变化,以及朊病毒的分子特征等,具有明显的"毒株"差异.鉴于朊病毒不同于传统病毒,具有独特的实验室检测技术[2],因此存在独特的生物风险形式.本文从朊病毒病原学特点和常见实验检测技术方面分析朊病毒实验活动中的生物风险形式,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谱技术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在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基于生物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策略主要有 :荧光染色差异显示双向电泳、同位素代谢标记、同位素亲和标记 ,氨基酸化学标记和肽质图谱差异比较等  相似文献   

12.
3、醛脱氢酶和醛糖还原酶,前3种酶与改善能量代谢相关,后3种酶与抗氧化应激、抑制凋亡相关.结论 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正常与II/R损伤后大鼠肠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II/R的损伤机制可能与顺乌头酸酶、丙酮酸激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醛脱氧酶和醛糖还原酶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3、醛脱氢酶和醛糖还原酶,前3种酶与改善能量代谢相关,后3种酶与抗氧化应激、抑制凋亡相关.结论 建立了重复性较好的正常与II/R损伤后大鼠肠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II/R的损伤机制可能与顺乌头酸酶、丙酮酸激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醛脱氧酶和醛糖还原酶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脂代谢相关双基因突变(apoE-/-/LDLR-/-)小鼠肝脏蛋白质表达特点,研究差异表达蛋白与基因突变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对5周龄双基因突变和野生型小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双基因突变和野生型小鼠肝脏中分别检测到(928±15)和(1 017±50)个蛋白点(n=3),两者之间的平均匹配率分别为78.7%和83.2%。双基因突变小鼠有108个蛋白点未能与野生型小鼠匹配,相差5倍以上的上调点和下调点分别为10个和45个,取其中6个点做质谱分析,鉴定为endoplasmin precursor,acidic leucin-rich nuclear phosphoprotein 32 family member A,serotransferrin precursor,stress-70 protein precursor,fibronectin precursor,complement C3 precursor,fibrinogen gamma polypeptide 7种蛋白质。 结论: 双基因突变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肝脏蛋白表达谱有明显差异,推测这些蛋白在脂代谢相关双基因突变引发的小鼠血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