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本院2018年3月~2022年3月入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中,实验研究纳入患者64例,并分为两组,分别采取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TESS评分、PSP评分以及MSQ评分。结果:试验组采取棕榈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后的PANSS评分、TES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治疗手段的患者在治疗后的PSP评分与MSQ评分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采取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相比帕利哌酮缓释片无明显差异,但在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以及患者治疗满意度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从而推动患者精神状态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棕榈酸帕利哌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改善患者心理压力,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2.
方法

随机抽取上海市446名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药物治疗依从性简明评定量表、治疗满意度VAS100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治疗前后的评价,分析患者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效果。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后,患者的疾病家庭负担量表总分(13.94±12.17)、家庭日常活动得分(3.26±2.74)、家庭娱乐活动得分(2.21±2.30)、家庭关系得分(2.79±2.76)均明显优于治疗前(14.98±12.64、3.51±2.88、2.48±2.38、3.1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得分(62.89±11.94)、药物治疗依从性简明评定量表得分(28.11±5.64)均优于治疗前(60.67±12.62、27.37±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前相比,使用后患者的住院人数显著降低(P<0.01)。

结论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作用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疾病家庭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药物依从性,降低患者住院率,保障长期治疗效果和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无抽搐电休克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以本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为本次治疗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抗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并辅助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本次治疗中,存在有显效患者36例,有效患者18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6.43% (54/56).且治疗中,仅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记忆力减退2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1例,心动过速1例.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使用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实现对临床疗效的有效保障,对于帮助患者迅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接受药物治疗前先进行2周的药物清洗,清洗后开始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第1周剂量6 mg/d,每日1次,1周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可调整为3-12 mg/d,每日1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禁止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对症处理。对照组治疗前同治疗组,然后口服利培酮,开始剂量为1 mg/d,每日1次,1周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将药物的剂量调整为4-8 mg/d,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进行对症处理,方法同治疗组。治疗前、治疗2、4周末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对两组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治疗2、4周末阳性症状[(19.4±5.1)、(16.2±3.7)分]、阴性症状[(18.7±4.9)、(15.8±2.5)分]、一般病理[(39.2±6.6)、(36.4±5.1)分]PANSS评分及总分[(78.3±5.2)、(57.4±3.9)分]均低于治疗前[(24.7±6.7)、(25.4±5.8)、(45.5±7.4)、(94.2±11.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2、4周末阳性症状[(22.3±4.6)、(20.1±3.9)分]、阴性症状[(21.4±3.3)、(19.2±2.4)分]、一般病理[(43.3±7.2)、(39.5±6.1)分]PANSS评分及总分[(86.0±5.4)、(78.8±4.3)分]均低于治疗前[(24.6±6.6)、(25.3±4.7)、(44.9±8.3)、(93.8±10.4)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周末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PANSS评分及总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23.53%,对照组2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明显,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樊砚荣 《药物与人》2014,(10):112-113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帕利哌酮组显效率80%;阿立哌唑组显效率767%。帕利哌酮组的锥体外系副反应高于阿立哌唑组。结论:帕利哌酮与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2年1月收治住院的被确诊为精神病的180例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采用PANSS(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对其治疗前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埋及总分进行评分并比较,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18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PANSS评分明显下降,治愈率为25%,总有效率为93.3%,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且不良反应轻而少,值得精神病专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周广明 《医疗装备》2020,(6):118-119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MECT)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疗养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试验组采取齐拉西酮联合MECT治疗,对照组采取齐拉西酮治疗,比较两组抑郁、躁狂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MECT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的抑郁及躁狂状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运用无抽搐电化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结果精神病治疗前后在心率和血压生命体征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而对于有些症状而言,治疗后的都要比治疗前的改善好多,比如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等,P<0.05,此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治愈人数:10例(20%)、显效:17例(34%)、有效:15例(30%)、无效:8例(16%),总之,总有效率为84%。结论在精神病治疗的方法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开设出一条新的道路,并且在科学总结中为此提供了相关有效的依据,因此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法值得在精神病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海万 《现代保健》2012,(13):121-12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 治疗和麻醉药物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良反应及麻醉处理.方法:243 例精神障碍患者在异丙酚、琥珀乙酰胆碱麻醉下行MECT 治疗20 65 人次,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治疗后1、3、5 min 记录BP、HR、SpO 2 数值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 min、3 min 测SBP、DBP、HR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良反应有心动过速、高血压、呼吸暂停延长、疼痛、治疗后谵妄等.结论:加强心血管系统监测、建立气道管理、优化MECT 治疗参数及对症处理是确保MECT 治疗患者麻醉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梅京斌 《药物与人》2014,(12):185-186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ive Treatment,MECT,又称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在休克治疗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对大脑分析后释放出与大脑电波相一致的微电波,抑制大脑的异常活动,控制痉挛症状,同时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脑血氧含量以营养脑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分别选取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接受MECT(研究组)和未经MECT(对照组)的住院患者,对发生医院感染住院病历做回顾性调查,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不同部位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1,P0.01);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研究组的感染率为2.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ECT是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值得重视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改善执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通过PANSS评分和BRIEF-A执行功能量表评分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执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NS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623,P<0.05),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333,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部分执行功能项目都有显著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6.632, 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总和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首发躁狂症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首发躁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单用碳酸锂并喹硫平(下称对照组)组和碳酸锂并喹硫平与电休克治疗联合应用组(下称联用组),观察时间为8wk。于基线及治疗1、2、4、5、6、8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总体量表(CGI-SI)评定疾病严重程度和疗效,采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和心电图、脑电图的改变评价治疗的安全性。最终纳入分析联用组和对照组各41例。结果联用组自治疗第2周末、对照组自治疗第5周末,BRMS躁狂量表、BPRS、CGI-SI因子分和总分均显著下降,与基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自治疗第6周末始两组患者的BRMS躁狂量表、BPRS、CGI-SI全部12种因子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8周观察中未发现二者对心电图没有明显影响,对脑电图有轻微影响,但均为轻度异常脑电图。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首发躁狂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而且起效迅速,安全性较好,对记忆功能的影响,随着治疗的结束及益智药物的用运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疾病特点、患者康复治疗要点,评价齐拉西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MECT)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精神科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计80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 批准,参与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帕利哌酮联合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认知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襄阳市安定医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34例,氯氮平治疗)和观察组(34例,氯氮平联合帕利哌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精神分裂症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分及Hcy、BDNF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MCCB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BNDF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氯氮平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7例抑郁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其对患者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67例患者经过6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临床痊愈46例,显著进步97例,进步22例,51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98例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19例患者出现全身肌肉疼痛,6例患者出现治疗后谵妄。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疗效好,早期识别和预防其不良反应,加强心理和躯体护理,可降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吴丹 《智慧健康》2023,(12):151-155
目的 研究分析丙泊酚用于老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年龄段分成2组,将年龄在18~59岁之间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年龄≥60岁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与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麻醉,对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癫痫发作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麻醉前,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电击前,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电击后,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自主呼吸恢复后,两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脑电型癫痫发作时间、动作型癫痫发作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在意识恢复时间方面,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与成年人相比,丙泊酚用于老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的疗效确切,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齐拉西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研究组30例和齐拉西酮对照组30例,各观察8周.分别与治疗前和治疗1、2、4和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其疗效.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其他不良事件的收集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3%和86.7%,对照组分别为70.0%和80.0%,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齐拉西酮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2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31例为研究组,单用利培酮治疗31例为对照组,使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后1、2、4、6周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第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在第2周、第4周末BPR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第1周、第6周末两组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而TESS评分对照组比研究组的评分高(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利培酮合并MECT和单纯使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效,但利培酮合并MECT治疗比单纯使用利培酮治疗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视频健康宣教对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两组入院后均实施MECT,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联合微视频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及治疗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视频健康宣教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的依从性及对疾病的认知,且利于减少治疗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