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MRI与CT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效果并比较检出率。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7月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MRI组和CT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并比较检出率。结果:MRI组的检出率明显比CT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组检出的病灶数量及病灶大小均优于CT组(P<0.05),且MRI组检查消耗时间高于CT组,而发病-确诊时间低于CT组(P<0.05)。结论:MRI与CT检查均可有效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疾病,虽然MRI检查所耗检查时间更长,但病灶检出率更高,比CT检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MRI和CT影像检查方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方法 共选择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分别使用MRI和CT影像进行检查。对比两组<24h、24~72h、>72h患病时间检出率,直径≤2mm、直径>2mm病灶检出率,病灶大小、病灶数量、检查消耗时间、发病-确诊时间等检查指标。结果 MRI诊断方法检出率高于CT诊断方法,MRI诊断方法检出率高于CT诊断,MRI诊断方法病灶大小、病灶数量、检查消耗时间高于CT诊断,发病-确诊时间低于CT诊断方法(P <0.05)。结论 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疾病诊断中,通过给予患者影像学诊断方法,完成了对患者的科学及有效诊断。从本文研究结果中可知,MRI诊断方法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明显好于CT诊断方法,检出率更高,检测结果更为准确,且检测方法简单,患者对检测工作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疾病诊断优势明显,为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及强有力的支持,临床应用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临床中选择CT和MRI进行诊断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患有多发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先后采用CT检查和MRI影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对比两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MRI组的总诊断检出率(97.50%)显著高于CT组的总诊断检出率(55.00%),组间差异明显,(P0.05);MRI组诊断的病灶个数、病灶大小以及检查时间等常规指标均显著优于CT诊断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较于CT检查,MRI影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总检出率,同时也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临床疾病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应用MRI、CT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为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滕州市中医医院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入院检查的135例疑似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RI、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MRI、CT影像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结果与诊断价值;分析MRI、CT影像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情况。结果 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及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显著高于CT检查;DSA检查结果显示,101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异常部位346个病灶,MRI检查对基底节区、丘脑、额叶、顶叶部位的病灶检出率,以及总体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 相较于CT影像检查,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诊断价值相对更高,对不同部位病灶的检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张宁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976-977
目的 比较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取12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通过MRI、CT进行诊断检测.结果 CT检测多发性脑梗死89例,检出率为70.6%;MRI检测多发性脑梗死126例,检出率为100%.两种检测手段相比,MRI的多发性脑梗死检测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颅脑CT和MRI是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重要状况的诊断手段,与CT诊断相比,在多发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方面,MRI的诊断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80例,先后采用MRI和CT两种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CT共检查出多发性脑梗死61例,检出率为76.25%,共检出病灶数243个,小病灶84个(34.57%),基底节159个(65.43%);MRI共检查出多发性脑梗死80例,检出率为100%,共检出病灶数378个,小病灶156个(41.27%),基底节159个(58.73%)。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方面以MRI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检查诊断中均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相比于CT,MRI在多发性脑梗死检出率方面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12我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确诊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CT检查,以DSA作为"金标准",对比MRI、CT单独与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析临床价值。结果:200例患者均经DSA诊断,确诊多发性脑梗死,MRI、CT联合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率97.00%(194/200)高于MRI 80.00%(160/200)、CT 75.50%(151/200)单独诊断(P0.05);200例患者均经DSA诊断,基底节区病灶178个,脑室旁病灶67个,额叶病灶122个,顶叶病灶91个,丘脑病灶63个,颞叶病灶45个,小脑病灶52个,MRI、CT联合诊断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顶叶、丘脑、颞叶、小脑诊断准确率高于单独诊断(P0.05);MRI、CT联合诊断平均病灶检出数较单独诊断多,病灶大小较单独诊断小(P0.05)。结论:MRI、CT联合检查能提高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准确率,尤其是病灶较小患者检查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早期针对性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和CT检查,评估MRI和CT诊断ACI的价值。结果 发病至入院时间<6 h、6 h~24 h、24 h~72 h的患者MRI检出率高于CT(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 72 h的患者,MRI检出率和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至入院时间<6 h、6 h~24 h、> 72 h的患者梗死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均低于对侧脑组织(P<0.05)。结论 MRI在ACI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DC值可为判断脑梗死病灶部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及单纯MRI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及单纯MRI扫描的诊断结果及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目和病灶位置等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3例,检出率为94.64%(53/56),单纯MRI成像检查超急性期脑梗死37例,检出率为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82例,单纯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54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检出的梗死灶更多。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更容易发现梗死病灶。该方法检查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杜志顺  姜克萍 《中国校医》2018,32(6):474-475
目的 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及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使用MRI和CT检查方式进行诊断,对比2种诊断方式检出率和异常检出情况。结果 脑梗死患者MRI总检出率比CT高,脑梗死24 h以内MRI和CT检出率分别为87.50%、43.75%,24 ~72 hMRI和CT检出率分别为90.00%、40.00%。脑梗死72 h以上的时候,MRI的检出率和CT检出率均达100.00%。MRI检查方式在基底节区、脑室旁、额叶异常检出情况优于CT检查方式。结论 针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使用MRI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较高,并且异常脑区的检出范围比较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情况。结果:MRI对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和病灶检出数量明显高于CT检查,MRI对6小时、6-24小时时间段脑梗死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CT检查相比,MRI对早期脑梗死的检出率更高,有着显著的早期诊断价值,而且具备方便高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主要分析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用于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效果及检出率情况。方法: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到本院接受诊治的胃癌患者,一共抽取样本量100例,将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50例采取MRI检查方式的观察组及50例采取螺旋CT检查方式的对照组,之后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胃癌阳性检出率及病灶检出数量。结果:完成检测后,对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可知,经MRI检查的胃内检出率、胃外检出率与螺旋CT检查方式相比较均较高(P<0.05);对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病灶数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螺旋CT检查方式相比较,经MRI检查的胃内检出病灶数量、胃外检出病灶数量及总检出病灶数量均更高(P<0.05)。结论:螺旋CT及MRI对胃癌病灶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MRI检出率更高,且可以检出更多的病灶数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腔隙性脑梗死应用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价值,选择最佳诊断方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8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最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为采取CT诊断的CT组以及采取核磁诊断的核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检查时间、检查病灶大小情况、检查费用。结果:核磁组检查时间、费用均高于CT组,核磁检出梗死直径均值小于CT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组检查后脑干、小脑、基底处梗死灶数量均低于CT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采取核磁共振检查的效果优于CT检查,但是有检查时间长、经济花费高的问题,所以具体诊断方法选择需要综合患者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脑梗死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38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分别实施CT检查与MRI检查,对检查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总检出率方面,MRI检查是97.37%,CT检查是68.42%,MRI检查比CT检查高,差异明显(P<0.05);病灶大小及检查时间方面,MRI检查与CT检查存在明显差异(P<0.05);<12h及12~24h检出率方面,MRI检查分别是84.21%与92.11%,CT检查分别是50.00%与63.16%,CT检查比MRI检查低,差异显著(P<0.05);>24h检出率方面,CT检查与MRI检查未见明显差异(P>0.05);额叶、顶叶、基底节、丘脑检出率方面,MRI检查分别是89.47%、55.26%、97.37%与60.53%,CT检查分别是42.11%、31.58%、71.05%、36.84%,CT检查比MRI检查低,差异明显(P<0.05);而脑室旁与颞叶检出率方面,两种检查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RI检查方法在脑梗死早期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展至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64例TIA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进行CT检查,观察组进行MRI检查,随访26周,比较两组病灶检出阳性率以及治疗后2周病灶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PI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早期局灶性脑梗死中的价值,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85例临床可疑为脑卒中患者,24h内行CT检查,排除了颅内出血性疾患,随即行常规MRI及EPI弥散加权成像。结果上述85例患者中78例为早期局灶性脑梗死,病灶直径最小者约2.5mm,最大者20mm左右,其中脑质内合并其它病灶者46例,CT诊断与DWI无一例相符,常规MRI检查发现梗死病灶位置和数目与DWI完全相符者13例;另32例脑质内不合并其它病灶,CT怀疑缺血性病灶区域与DWI相符者9例,常规MRI检查发现梗死病灶位置和数目与DWI完全相符者23例。结论对于临床怀疑脑卒中患者,在行CT检查排除了脑出血后,结合常规MRI,行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局灶性脑梗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CT与磁共振检查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分别使用CT及MRI检查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及两种检查方式在不同发病时间的诊断结果。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RI检查检出率(93.06%)高于CT检查检出率(6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在发病12 h内、12~24 h内检出率(85.00%、93.55%)高于CT检查(50.00%、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脑CT与MRI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而MRI早期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9,(6):735-736
目的探讨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6例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予以CT检查,观察组予以MRI检查,比较两组的病灶显示情况、颅内异常诊断结果以及阳性、阴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颅内异常检出率,以及小脑、大脑皮质下病灶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阴性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MRI用于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的诊断中可有效提高病灶检出数量及疾病检出率,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MRI对诊断脑梗死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及OCSP分型的符合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 6年1月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58例,回顾性分析其头颅MR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在不同发病时间诊断的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进行对比。结果:72小时后均确诊,其准确率为100%,6-12小时内诊断准确率为55.32%,明显优于同期CT诊断的准确率。检出梗死部位78个,MRI诊断与OCSP符合率为腔隙性梗死(LACI)85.71%,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81.82%,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90.91%,后循环梗死(POCI)86.67%。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病灶栓出率、诊断准确率及与OCSP分型符合率均较高,是诊断脑梗塞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不同时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同时进行MRI常规(T1WI,T2WI)程序及DWI程序检查,比较信号强度和病灶大小。结果超早期(≤6h)DWI检出高信号病灶而常规MRI扫描未检出病灶(P〈0.01);急性期(7—72h)DWI病灶检出率100%,常规MRI病灶检出率55.6%(P〈0.05);亚急性期(4~7d)DWI与常规MRI扫描均100%检出病灶(P〉0.05);稳定期(8~15d)DWI病灶检出率74%,常规MRI病灶检出率100%(P〉0.05);慢性期(〉15d)DWI病灶检出率35.7%,常规MRI病灶检出率100%(P〈0.01)。DWI在超早期及急性期可显示T2WI不能显示的病灶。病灶面积在稳定期之前,DWI〉T2WI;稳定期二者相等;稳定期之后,DWI〈T2WI。病灶面积越大,DWI扫描呈高信号的持续时间越长。结论DWI对超早期、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显著优于常规MRI,应用DWI可以判断新旧梗死病灶;应用DWI和T2WI从影像学角度对脑梗死进行分期,可能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