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事情-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溶栓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选取同期神经内科溶栓患者53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观察2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神经内科溶栓患者的护理中使用基于改良早期预警的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由于病情变化的ICU转入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框架制定的转运交接单在重症监护室(ICU)后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我科ICU转出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使用本院原有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选取2017年7—12月我科ICU转出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基于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标准制定的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交接班评价满意度及患者转科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9个条目交接班评价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护士病情观察和巡视频率、整体护理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使用SBAR标准制定的转运交接单交接后,提高了病房护理人员交接班评价满意度,为ICU转科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连续性护理,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病情掌握评分、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完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般资料、病情诊断、主要病情、治疗、专科护理、整体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促进有效沟通、确保高效沟通、识别患者病情变化、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交接班中团队协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危重患者床边交接班,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床头交接班时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428例ICU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利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床头交接班。比较两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对病人"十知道"掌握情况、交接班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3%,对照组护理隐患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病人"十知道"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SBAR沟通模式开展ICU护理床头交接班工作,可有效减少护理差错与不良事件,提升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丰富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3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4~6月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4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患者在交接班管理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班管理护理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和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张珊珊  马夏云  陆燕英 《妇幼护理》2022,2(8):1899-1901
目的 分析 SBAR 沟通模式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2 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 50 例患儿及 10 例护理人员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床旁交接班。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 50 例患儿及 10 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 SBAR 沟通模式的护理床旁交接班。分析对比两组护理 人员对病情的掌握情况、交接班评分、交接班时间以及患儿临床不良时间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 员对病情掌握评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交接班 评分及交接班时间均比参照组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及依从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 SBAR 沟通模 式应用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床旁交接班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交接班工作的质量,保证患儿治疗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及 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产科护士对危重病人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6名护士为本方案执行者。选取2017年7月1日—2017年12月31日40例危重产妇作为对照组,采取产科护士常规沟通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选取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40例危重产妇为观察组,采取产科护士SBAR沟通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调查两组产妇的病情进展,查找病人护理缺陷及细节,比较两组护士对病人病情知晓率、护士对病人病情交接班缺陷率和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对病人病情知晓率优于对照组(χ~2=6.058,P0.05),护士对病人病情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χ~2=7.575,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士护理行为规范性满意度、对护士与病人沟通能力满意度、对护士解决病人问题能力满意度、对护士为病人健康宣教的能力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交接班能够强化护士对病人病情的了解,降低产科护士对病人病情交接班缺陷率,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构建区域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佛山市某三甲医院内、外、妇儿、危重症科室护理人员30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按照《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班和病情汇报;将2020年1月1日~6月30日抽取的15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医护人员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士交班满意度[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护士临床思维能力、护士综合素质考核情况、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结果:观察组在了解并掌握患者护理计划、了解并掌握患者情况、突出专科性、交班中团队协作较好、增加监督、确保高效沟通、促进有效沟通、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利于识别患者病情变化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护士在循证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性思维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医生、患者、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评议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业务查房、交接班时间、床边交接班病情汇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及护理管理人员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各科室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内容,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BAR标准化的沟通模式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该院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床头交接班模式,实验组运用SBAR标准化的沟通模式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床头交接班。观察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病情的掌握、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患者的满意度及由沟通不良导致的交接问题发生率。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年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也显著改善;由于沟通不良导致的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上得到了护士与患者双方的认可,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5月神经外科按照传统交接班模式进行交接班的213例病人和21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3年12月按照SBAR规范交接班的198例病人和21名护士做作研究组,比较两组不同模式交接班护士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交接问题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士在对危重病人病情掌握度、住院病人满意度及交接双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均较对照组高,而交接问题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可提高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度,降低交接问题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病人和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病区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BAR沟通模式建立"急诊病区交班模板",规范护理床边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结果因交接不良导致的交接遗漏和信息传递不清等问题在使用SBAR沟通模式交接后已明显减少;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BAR沟通模式前护士对交接现状的满意度为82.3%,应用后满意度为9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交接班顺序及内容,能使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病情,并快速明确后续治疗及护理重点,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乔文清 《妇幼护理》2024,4(7):1601-1603
目的 探索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实施于新生儿科护理床头交接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3 年 2 月 在我院的新生儿科室收治的 7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 取规范性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的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床头交接班满意度、患儿不良症状的发 生率、并发症出现概率观察指标及临床观察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儿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 验组护理人员在患儿六项基础信息提供、护理人员负责评分、患者配合度评分、交班质量效率评分和患者安全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日增长体质量、日增长奶量大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科护理的床 头交接班环节实施 SBAR 沟通模式联合规范护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体化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2—8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ICU的9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我院新生儿ICU的107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掌握情况及交接班所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8.41%(9/107),低于对照组的22.92%(2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86,P<0.01);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儿诊断和病情、治疗、异常化验结果、护理重点、存在风险等病情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人员在护理对照组患儿时进行交接班所用时间为(10.44±1.51)min,长于观察组的(5.32±0.4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884,P<0.001)。结论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新生儿ICU护理床头交接班中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不但有效的保障了患儿安全,而且可缩短交接班时间,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BAR沟通模式,建立"PICU床旁交接表",规范护理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结果应用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对患者诊断和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存在风险及护理重点的掌握情况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SBAR沟通模式前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0.5%,应用后满意度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规范交接班顺序及内容,能够使护士全面掌握患者的整体病情,使接班护士能够快速明确后续治疗及护理重点,从而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交流模式在产科高危孕妇护理逆向交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4月80例产科住院高危孕妇进行的80例次护理交接班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5~8月80例产科住院高危孕妇进行的80例次床旁交接班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交流模式设计的护理交接单进行护理逆向交班模式,比较两组交接班质量、患者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使用SBAR交流模式设计的护理交接单前后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结果 两组交接班质量、病人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士使用SBAR交流模式设计的护理交接单前后临床工作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SBAR交流模式设计的护理交接单后,规范了高危孕妇护理逆向交班流程,减少了护理交接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士交接班质量和程序应用能力,促进了其对患者病情观察分析,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以及患者或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沟通模式;选取2018年1月~8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满意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因沟通不良引起医疗纠纷事件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因沟通不良引起医疗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P 0. 05)。结论: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能提高护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观察和病情汇报的完整性、条理性、时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医护、护患关系,降低因沟通不良引起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专业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对护理人员临床评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126名护理人员和635例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将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31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沟通模式;将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8日31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SBAR沟通模式。比较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理人员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评分、护患沟通评分量表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理人员CTDI-CV中的寻找真相、分析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五个维度得分和量表总分高于实施前(P0.05),护患沟通评分量表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护理结果、其他3个项目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沟通模式使患者的信息在相关医务人员之间的传递更加准确,对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有促进作用,同时提升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SBAR沟通模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9年4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实行传统沟通模式,观察组在患者交接班管理中实行SBAR沟通模式。对比两组交接班管理护理质量、患者家属和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结果 实施后两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实施前,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内容和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38%)略低于对照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表(NAER)评分(72.56±3.47)分较对照组(65.17±5.1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可同时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病情报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SBAR交接单,对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采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和病情报告,并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常规沟通模式交接班和病情报告进行比较。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时医生对护士汇报病情的准确性、及时性、条理性三项满意度显著高于运用常规沟通模式时;护士对SBAR沟通模式各条目的评价肯定率为65.0%~100%。结论 SBAR沟通模式能提高医生对护士报告病情的满意度,得到护士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危机管理配合SBAR沟通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两组分别纳入8名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危机管理配合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工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配合SBAR沟通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工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促进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改善,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