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羊膜有预防肌腱修复后粘连的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 目的:探讨脱细胞羊膜对生物衍生肌腱修复鸡屈趾深肌腱Ⅱ区缺损修复后肌腱粘连的预防作用。 方法:分别以罗曼鸡右爪的第2,3,4趾将实验分成生物衍生肌腱组,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以及自体肌腱组,建立屈趾深肌腱Ⅱ区1 cm缺损模型。以生物衍生肌腱桥接第2,3趾缺损,以自体肌腱桥接第4趾的肌腱缺损,在第3趾的生物衍生肌腱和上下吻合口周围包裹完整的脱细胞羊膜。 结果与结论:生物衍生肌腱组与自体肌腱组移植物为外源性愈合,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羊膜有效地防止了成纤维细胞向修复区域内浸润,形成内源性愈合。肌腱粘连程度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优于生物衍生肌腱组和自体肌腱组,生物衍生肌腱组和自体肌腱组相似,移植物周围的炎症反应生物衍生肌腱+脱细胞羊膜组>生物衍生肌腱组>自体肌腱组。证实脱细胞羊膜能通过机械性阻挡周围肉芽组织向修复区域内生长而防止外源性愈合造成的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肌腱滑液鞘对肌腱体内再生的作用。 方法 将36只罗曼鸡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把左趾深屈肌腱滑液鞘的上、下、右侧分离,不切断趾深屈肌腱。同种异体脱细胞肌腱用部分分离的腱滑液鞘包裹,并固定在趾深屈肌腱左侧。B组直接把同种异体脱细胞肌腱固定在去除肌腱滑液鞘的趾深屈肌腱左侧。另取右趾深屈肌腱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第4、8、12周取材进行趾深屈肌腱最大载荷、弹性模量的生物力学检测及HE染色的组织学检测。结果 术后第4、8、12周时,除第4周A、B组在弹性模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A组最大载荷和弹性模量都大于B组(P<0.05)。随时间延长,A组胶原纤维增多,排列紧密,方向一致,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较轻。而B组胶原纤维数量逐渐减少、排列逐渐散乱,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明显高于A组。结论腱滑液鞘有助于肌腱再生,说明合适的体内环境对肌腱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临床上肌腱缺损病人找到合适肌腱替代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题释义: 肌腱损伤:肌腱的过度使用、退变和外伤,均会引起肌腱的急性或慢性损伤。造成急性肌腱损伤的原因主要有:挫伤、撕裂及拉力过载。拉力过载甚至导致肌腱实质的断裂或肌腱附着点的撕脱骨折。急性肌腱损伤多发生于运动量大的年轻人,或因外伤而发生。慢性肌腱损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长,多由肌腱的炎症及变性造成。部分药物,如喹诺酮类也可造成肌腱损伤。 肌腱粘连:肌腱有内源性愈合和外源性愈合两种愈合机制。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是肌腱的营养来源。肌腱发生损伤后,肌腱周围结构遭到破坏,使肌腱细胞得不到足够营养供应,增殖较慢,即内源性愈合不能迅速参与到肌腱修复当中。腱周炎性细胞大量聚集,并渗透到肌腱损伤部位,形成肉芽组织,最后机化形成瘢痕粘连肌腱,这就是外源性愈合。因此,要减少乃至完全预防肌腱粘连,重要的是对肌腱周围结构的重建,促进内源性愈合及抑制外源性愈合。 背景:关于肌腱损伤重建术后肌腱粘连已有大量研究,但目前尚不能做到肌腱的无粘连重建。 目的:侧重于人羊膜、药物、生长因子3个方面,综述预防肌腱粘连的研究进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和Medline数据库中2000年1月到2019年4月期间收录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tendon injury,tendon adhesions,drug,human amniotic membrane,growth factor”,中文检索词为“肌腱损伤,肌腱粘连,生长因子,羊膜,药物”。选择文章内容与预防肌腱损伤后粘连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最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羊膜及脱细胞羊膜用于预防肌腱粘连效果满意。药物可以从多方面产生作用,达到预防粘连的目的,当药物与缓释载体结合后效果更佳。多数生长因子既有促进肌腱愈合的作用,又有促使粘连组织形成的作用,通过干预生长因子在损伤局部的浓度,可以减少粘连组织的形成。 ORCID: 0000-0002-3708-1372(冯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羊膜体内移植对肌腱损伤修复的影响。60 只跟腱损伤家兔动物模型采用同体对照动物实验方法,大体观察伤口愈合、肌腱粘连及肌腱肥大情况,并分别于术后第 2、4、6 周等3个时间点取跟腱,HE染色观察损伤区域炎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排列塑形状况,拉伸试验测定肌腱弹性模量。另取 4 只家兔不做肌腱切断术作为正常对照,在第 0周 测定肌腱弹性模量。全部实验动物皮肤切口在术后 1 周 内基本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情况。羊膜实验组跟腱粘连动物数量和肌腱断裂区域肥大程度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术后第 2 周,两组动物炎症反应均达到最高值,但羊膜实验组炎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数量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两组实验动物样本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纤维积累数量无明显差异(P >0.05),但羊膜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排列更具有序性,尤其是在术后第 6 周,明显好于阴性对照组。术后第 2 周和第4 周,羊膜实验组肌腱弹性模量均优于阴性对照组(P <0.05)。羊膜具有促进肌腱早期愈合和抗炎、抗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实验证实外源性6-磷酸果糖能降低肌腱细胞Ⅰ型胶原的产生量,减轻肌腱术后粘连的形成。 目的:观察6-磷酸果糖对肌腱术后粘连形成的影响。 方法:取72只兔行中趾屈指肌腱切断吻合,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n=36),分别于腱鞘内注入6-磷酸果糖与生理盐水,术后4,8周后行肌腱粘连检测、生物力学测定、组织学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术后1,2,4,8周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定肌腱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术后4,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肌腱缝合处光滑,屈趾肌腱滑动距离较长,肌腱滑动受限较轻(P < 0.05),但两组最大抗断裂载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扫描电镜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实验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证实6-磷酸果糖能有效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减轻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6.
肌腱、韧带损伤后造成缺损、粘连和功能障碍的问题,当今尚未得到解决。组织工程技术,特别是生物羊膜,在眼科、烧伤整形科、耳鼻喉科等专科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羊膜能否用于肌腱、韧带的损伤修复目前尚无足够多的研究。本研究拟就羊膜特性及其在修复肌腱、韧带损伤方面的应用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改善局部微环境及减少局部瘢痕有利于周围神经再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目的:评价新鲜羊膜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效果。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60只,制备单侧坐骨神经急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人羊膜组、生物膜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均在显微镜下行神经吻接术,吻接处给予人新鲜羊膜、生物膜包裹,空白对照组修复神经后不做任何处理。术后2,4,8,12周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术后4,8,12周行透射电镜观察、轴突成像分析、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结果与结论:(1)大体观察:术后2周羊膜、生物膜局部稍有吸收,4周大部吸收,8周完全吸收。人羊膜组、生物膜组神经和周围组织稍有粘连且粘连较疏松,活动度可。空白对照组神经和周围组织广泛紧密粘连,钝性不易分离,活动度差;(2)光镜观察:术后2,4,8,12周,人羊膜组、生物膜组神经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3)电镜观察:术后4周,3组神经纤维再生均不明显,板层结构均不清晰。术后8,12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人羊膜组、生物膜组神经纤维再生数量更多、髓鞘厚度厚、板层结构更清晰、轴突直径更大;(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羊膜组、生物膜组中S-100蛋白表达及分布均优于同时期空白对照组;(5)轴突图像分析:人羊膜组、生物膜组神经吻合口远端有髓神经纤维直径、髓鞘厚度及横截面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均优于同时期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神经电生理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人羊膜组、生物膜组潜伏期短、波幅高及神经传导速度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7)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人羊膜组、生物膜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均明显高于同时期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结果表明,人羊膜作为一种生物材料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效果较好,可以减轻受损神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和减少神经吻合处的瘢痕形成,可促进神经纤维再生、轴突直径增大、髓鞘增厚,可以减轻神经切口处炎性反应、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是其使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目的:观察脱细胞处理的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兔跟腱缺损的疗效,以及其作为异种肌腱移植支架材料的可行性。 方法:将40只日本大白兔制作双后肢跟腱缺损实验动物模型后,随机均分为2组,脱细胞猪肌腱组用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修复,自体肌腱组用自体肌腱修复,术后用3-0肌腱线改良HEMI-KESSLER法进行端端原位吻合。 结果与结论:①移植后2周内,脱细胞猪肌腱组与自体肌腱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两组移植后局部反应小,伤口一期愈合,屈踝功能恢复正常。③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肌腱缝合处胶原纤维相互衔接。结果说明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能成功修复兔跟腱缺损,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移植排斥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植入人胎羊膜预防损伤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肌腱端端吻合要中植入人胎羊膜后周围的形态学改变以及愈合状况。方法:切断鸡双足爪肌腱后行常规吻合术,左侧值入人胎羊膜,石侧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后2、3、4、6、8周时取材对标本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周时羊膜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并有少量为细胞及异物巨细胞,以后逐渐减少、消失,6 ̄8周时肌腱愈合并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结论:损伤的肌腱周围植入人胎羊膜能有效地预防粘连。  相似文献   

10.
背景:异体肌腱移植是目前修复肌腱缺损的理想方法,但移植后的排斥反应使其使用受到限制。 目的:观察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脱细胞处理的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兔跟腱缺损的效果。 方法:横向切除40只日本大白兔双侧跟腱,随机分组:实验组以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移植修复,对照组以自体肌腱移植修复。 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观察:两组新生组织内细胞主要都是单核的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术后1-4周主要是呈椭圆形或圆形的成纤维细胞,细胞聚集区的细胞周围有新生胶原形成,这些胶原的走向较紊乱;局灶性条索状成熟胶原呈岛状分布,形成所谓“胶原岛”;术后12周时细胞越来越拉长,成为梭形和长条形的纤维细胞。②实验室检测:两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羟脯氨酸含量及抗拉强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碳化二亚胺交联改性的脱细胞版纳近交系微型猪肌腱能成功修复兔跟腱缺损,且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移植排斥反应轻、生物力学性能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索Ⅱd区不同伤情下肌腱的合理修复方法,进行动物实验,以提供对临床有用的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选用正常白色来亨鸡24只,每组12只,24趾.A组,单纯切割伤组,左侧修复双腱,右侧切除浅腱修复深腱;B组,严重挫伤组,修复同前.直接关闭腱鞘,术后3周控制性主、被动活动,术后6周进行修复的屈趾深肌腱的生物力学测定(滑动距离、屈曲功)、观察和测量各修复组织间的粘连性状和粘连面积.结果单纯切割伤组两种修复方法之间的滑动距离、屈曲功、粘连性状和粘连面积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严重挫伤组,双腱修复侧的滑动距离小于浅腱切除单纯修复深腱侧,屈曲功和粘连面积大于单纯修复深腱侧,粘连程度较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对Ⅱd亚区的浅、深屈指肌腱单纯切割伤,应修复双腱;严重挫伤时,则应切除浅腱而只修复深腱.  相似文献   

12.
背景:Synoviolin基因过表达,能使滑膜细胞过度生长和增殖,因此将Synoviolin基因转入膜细胞将有可能实现无滑膜肌腱滑膜化,从而有效防止肌腱粘连的发生。目的:观察Synoviolin基因修饰滑膜细胞预防肌腱粘连的影响。方法:将30只Leghom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建立肌腱损伤模型。实验组将含Synoviolin基因重组的腺病毒载体直接注入腱鞘残端表面。术后1,3,8周,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第四趾肌腱缝合处粘连程度、第三趾肌腱的滑动距离及模拟主动屈曲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下降,Ⅲ型胶原蛋白比例下降;说明Synoviolin基因修饰滑膜细胞能使无滑膜肌腱滑膜化,提示利用Synoviolin基因修饰滑膜细胞是屈指肌腱术后预防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索Ⅱd区不同伤情下肌腱的合理修复方法,进行动物实验,以提供对临床有用的参考依据。材料和方法:选用正常白色来亨鸡24只,每组12只,24趾。A组,单纯切割伤组,左侧修复双腱,右侧切除浅腱修复深腱;B组,严重挫伤组,修复同前。直接关闭腱鞘,术后3周控制性主、被动活动,术后6周进行修复的屈趾深肌腱的生物力学测定(滑动距离、屈曲功)、观察和测量各修复组织间的粘连性状和粘连面积。结果:单纯切割伤组两种修复方法之间的滑动距离、屈曲功、粘连性状和粘连面积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严重挫伤组,双腱修复侧的滑动距离小于浅腱切除单纯修复深腱侧,屈曲功和粘连面积大于单纯修复深腱侧,粘连程度较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临床上对Ⅱd亚区的浅、深屈指肌腱单纯切割伤,应修复双腱;严重挫伤时,则应切除浅腱而只修复深腱。  相似文献   

14.
背景:脱细胞异体真皮被自体组织取代后即不被机体视为异物,可减少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能够达到重建腱鞘后在体内永久存留的可能性。目的:探寻脱细胞异体真皮重建腱鞘结合玻璃酸钠预防肌腱粘连松解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将腕部肌腱损伤修复后粘连需要再次手术行肌腱松解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6)与对照组(n=30)。试验组肌腱粘连行肌腱松解后,以脱细胞异体真皮缝合成直径大于肌腱的套管状套于肌腱粘连处,使套管达到远近端未粘连部分各1 cm,缝合固定重建腱鞘两端于周围组织,套管内注射玻璃酸钠,缝合伤口;对照组肌腱松解后直接缝合伤口。术后随访半年,对比两组肌腱松解情况及再次粘连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试验组26例患者51根肌腱,有效49根,无效2根,有效率为96%;对照组30例患者58根肌腱,有效46根,无效12根,有效率为7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以脱细胞异体真皮重建腱鞘结合玻璃酸钠预防肌腱粘连松解后再粘连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带血管蒂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血供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提供生物力学和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5只,其中12只分两组一侧行带血管蒂趾长屈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对侧为游离肌腱移植对照组,术后12周取材,分别行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带血管蒂肌腱组移植跟腱组织学形态近似正常跟腱,肌腱最大拉伸力为正常跟腱的67.7%,而游离肌腱组移植跟腱的腱纤维为瘢痕包裹,最大拉伸力为跟腱的35.3%,两者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带血管蒂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优于游离肌腱移植.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 脱细胞羊膜支架:是一种通过对新鲜羊膜进行脱细胞处理后得到的天然支架,富含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成分,细胞能够在该支架表面正常生长。 Scleraxis:是肌腱细胞/韧带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分子,在肌腱细胞和韧带细胞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背景:脱细胞羊膜支架是一种天然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经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相关领域。Scleraxis能够促进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人韧带细胞分化,进而促进腱-骨愈合。 目的:探讨脱细胞羊膜支架复合Scleraxis慢病毒转染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能否促进兔腱-骨愈合。 方法:①体外分离培养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经过传代培养后观察细胞的形态;②体外构建Scleraxis慢病毒然后以最适感染复数转染第3代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q-PCR检测其转染效率;③用酶消化法制备脱细胞羊膜支架,然后体外将转染Scleraxis慢病毒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脱细胞羊膜支架上面,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④将脱细胞羊膜支架复合转染Scleraxis慢病毒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包裹新西兰大白兔跟腱,然后移植到骨隧道内,观察其对腱-骨愈合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①第3代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细胞生长状态良好;②Scleraxis慢病毒转染后96 h表达稳定的绿色荧光,Slclerxis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说明转染成功;③脱细胞羊膜支架的上皮细胞基本消失,证明脱细胞比较彻底,同时其基底层完整保留,细胞外基质成分仍然存在;④通过鬼笔环肽染色发现细胞在脱细胞羊膜支架上生长良好,增殖未受到影响;⑤体内实验结果提示:人脱细胞羊膜支架复合Scleraxis慢病毒转染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腱-骨愈合的作用。 ORCID: 0000-0002-6798-6156(张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新鲜羊膜和保存羊膜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客观评价羊膜移植的免疫安全性。方法: 建立BALB/c小鼠皮下埋植实验模型。按不同的埋植物分为单层新鲜羊膜组、双层新鲜羊膜组、甘油保存羊膜组、绒毛膜组(阳性对照)和单纯手术组(阴性对照);各组又随机分为5个亚组,分别对应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共5个时点。大体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25+和CD3+CD71+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定量组织切片中CD3+、CD4+、CD8+的表达。结果: 术后早期,单层新鲜羊膜组和双层新鲜羊膜组的小鼠外周血CD3+CD25+及CD3+CD71+表达,略高于甘油保存羊膜组(P<0.05),但短期内皆可自行回落。各羊膜组移植区组织CD3+、CD4+、CD8+的表达,在术后1周-12周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羊膜组的免疫细胞表达均以非特异性为主,显著弱于绒毛膜组(P<0.01)。结论: 新鲜羊膜与保存羊膜在体内表现出几乎无差别的低免疫原性,不会引起由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排斥反应,可视为免疫赦免组织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采用液态分子生物材料作为屏障预防肌腱粘连发生,存在药物降解快、流失量大、屏障作用不理想等问题,因此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膜态屏障材料的研制开发。同时发现肌腱损伤后,腱细胞在多种内源性的生长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促进了肌腱的内源性愈合,但究竟哪一种因子是肌腱愈合的特异性因子,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复合胶原膜在预防鞘管区肌腱粘连、促进肌腱内源性愈合中的作用。 方法:将30只10月龄雄性leghorn公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将每只鸡的左足第三趾造成挤压撕脱伤模型,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缝接。断端分别包裹复合有表皮生长因子的胶原膜、单纯的胶原膜以及断端不加任何处理。术后4周,对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生物力学测试、光镜、电镜等观察。 结果与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胶原膜组肌腱粘连程度较轻,腱缝合段内的胶原纤维数量多,以粗大的Ⅰ型胶原为主;成纤维细胞数量少,腱细胞成熟。单纯胶原膜组肌腱粘连较轻,但腱缝合段内的胶原纤维数量少,排列稀疏,以纤细的Ⅲ型胶原为主;空白对照组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重,腱缝合段内的胶原纤维数量较多,排列紊乱,Ⅰ、Ⅲ型胶原交错排列。结果表明表皮生长因子来促进肌腱的内源性愈合,可降解胶原膜修复腱鞘可阻止肌腱的外源性愈合,从而达到防止肌腱粘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PLGA乳化膜预防鸡趾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壳聚糖/PLGA乳化膜预防鸡趾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效果。方法雌性成年种禽4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A组为对照组,B组为PLGA膜组,C组为壳聚糖/PLGA乳化膜组。将左足三、四趾趾浅屈肌腱切除,横断趾深屈肌腱,作改良Kessler法缝合.B、C两组分别局部包裹PLGA膜及壳聚糖/PLGA乳化膜。术后2、4、6周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3组肌腱愈合进程无明显差异,B组局部白细胞浸润较其他两组明显。两实验组缝合处粘连评分及将肌腱牵出鞘管所需最大力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PLGA膜及壳聚糖/PLGA乳化膜均能减轻肌腱术后粘连,前者局部炎症反应较明显,而后者无明显炎症反应发生.因而壳聚糖/PLGA乳化膜是一种较理想的预防肌腱粘连的可降解材料。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的脱细胞方法在去除细胞的同时对细胞外基质存在一定的损伤,降低了脱细胞支架的生物力学性能。 目的:分析冻干牛肌腱脱细胞支架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取新鲜小牛趾伸屈肌腱,去除小牛肌腱表面的滑膜、腱膜及软组织,双蒸水冲洗干净后低压冻干,通过物理方法制备肌腱纤维束60个,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于无菌操作下置入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室温下持续24 h,无菌PBS冲洗后,再移入低浓度胰酶+乙醇混合溶液中,在不破坏细胞外基质的情况下去除细胞壁,室温下持续5 h,再将纤维束移入脱氧核糖核酸酶溶液中持续5 h,最后将已完成脱细胞步骤的支架使用PBS冲洗48 h,无菌室内室温下干燥;对照组不做处置。检测两组材料的弹性模量、耐久性及最大应力。 结果与结论:两组耐久性相似,但实验组在相同位移处的应力小于对照组;两组弹性模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实验组最大应力低于对照组(P < 0.01)。说明冻干脱细胞支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牛肌腱的生物力学功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