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ERCC1和TS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组织芯片对196例大肠癌组织和50例正常大肠切缘组织进行ERCC1和TS蛋白表达水平检测,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其中129例术后患者行FOLFOX4方案化疗,随访3年。结果:在结直肠癌中ERCC1及TS表达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部位无关(P〉0.05),TS阳性表达率及两者双阳性表达率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及TNMⅢ期、Ⅳ期患者中明显升高。ERCC1、TS阴性表达者3年DFS均分别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ERCC1和TS蛋白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较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转移有关。ERCC1和TS蛋白阴性者可从FOLFOX4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的限速酶,ERCC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疗效及预后相关联,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和预后有关,有助于预测化疗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李林 《时尚育儿》2016,(12):197-19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与ERCC1mRNA表达相关性,为结直肠癌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送检的结直肠癌病例92例,应用直接测序法检测肿瘤组织k-ras基因突变情况,应用RT-PCR相对定量分检测肿瘤组织ERCC1mRNA表达水平.结果:92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共有29例发生了k-ras突变,突变发生率为31.5%.k-ras突变型患者ERCC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k-ras野生型患者(P<0.05).不同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患者ERCC1mRNA表达水平(△CT)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RCC1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与k-ras突变发生呈正相关(r=0.667,P<0.05).结论:结直肠癌k-ras突变与ERCC1mRNA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可能与结直肠癌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耐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成酶(TS)的检测,探讨其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NSCLC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术后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ERCC1、TS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ERCC1、TS的表达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疾病进展时间(TTP)及中位OS、中位TTP之间的关系.结果 (1)ERCC1、TS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4.00% vs 20.00%,x2=19.87,P<0.01;48.00% vs24.00%,x2=6.25,P<0.05).(2)接受术后铂类方案化疗并随访,ERCC1阴性表达者中位OS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19.10个月vs 10.00个月,x2=8.133,P=0.002),中位TTP亦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15.30个月vs 9.00个月,x2=7.410,P=0.003).TS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17.80个月vs11.00个月,x2=7.001,P=0.008)、中位TTP(11.40个月vs 6.80个月,x2=5.884,P=0.026)均明显长于TS阳性表达者.结论 ERCC1、TS蛋白可能成为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因子;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6,(8):1105-1107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组织中ERCC1和BRCA1的表达与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晚期结肠癌患者68例,采用m FOLFOX6方案进行化疗4个周期以上。分别检测患者结肠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的表达。分析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别对比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化疗总有效率;对比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08,P<0.05);ERCC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ERCC1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总有效率(32.14%),P<0.05;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阴性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60.00%,显著高于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阳性患者的总有效率(29.41%),P<0.05;ERCC1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RCC1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表达阴性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均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结论晚期结肠癌患者ERCC1蛋白和BRCA1蛋白的表达可影响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疗效,并可为临床评估患者的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CC1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4例胃癌组织中ERCC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ERCC1基因表达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 ER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因素无关,而与性别有关。ERCC1高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33.3%(8/24),ERCC1低表达病例3年生存率60.0%(12/20),ERCC1低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 ERCC1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关,提示ERCC1与肿瘤的不良生物学行为无关。ERCC1基因在胃癌中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周健  吴列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0):1418-1421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蛋白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肿瘤外科随机抽取108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定ERCC1基因C8092A、C118T 2个位点的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分析ERCC1表达及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108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中,ERCC1蛋白表达阳性者56例(51.9%),ERCC1蛋白表达阴性者52例(48.1%),ERCC1蛋白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的生存期中位数分别为29.7和31.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基因C8092A位点上,等位基因CC患者19例(17.6%),CA患者44例(41.7%),AA患者45例(40.7%);ERCC1基因C118T位点上,等位基因CC患者65例(60.2%),CT患者30例(27.8%),TT患者13例(12.1%);C8092A位点等位基因CC和CA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1.5和32.0个月,均长于AA患者的24.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118T位点等位基因CC、CT和TT患者的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5、30.0和2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蛋白表达与鳞状上皮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关联,而ERCC1基因C8092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朱志平  林娟  程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8,(24):5965-5967
目的探讨IGFBP-7、ERCC1、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行妇科手术治疗的65例患者的卵巢石蜡标本,采集并检测IGFBP-7、ERCC1、VEGF水平。分析IGFBP-7、ERCC1、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卵巢癌组织中IGFBP-7、ERCC1、VEGF阳性率分别为92.30%、43.07%、83.07%,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5.38%、4.61%、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Ⅳ期的卵巢癌组织ERCCl表达高于Ⅰ~Ⅱ期(P<0.05),低分化程度、有淋巴结转移、Ⅲ~Ⅳ临床分期卵巢癌组织VEGF表达高于高分化程度、Ⅰ~Ⅱ临床分期、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肿瘤组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IGFBP-7、ERCC1、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加,且与该病存在密切的关系,影响预后。因此,IGFBP-7、ERCC1、VEGF的表达可判断患者的病情程度,可将其作为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及其护理原则,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痛苦.方法 密切观察64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64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口腔溃疡、静脉炎、肾及膀胱毒性、脱发等.通过给予相应的护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通过对不良反应的合理护理减轻了化疗患者的痛苦,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与腹腔积液中ERCC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RT-PCR检测3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与腹腔积液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腹腔热灌注顺铂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外周血ERCC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腹腔积液中的表达,两者呈显著正相关(P<0.05)。腹腔积液中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热灌注顺铂疗效显著相关,有效组呈低水平表达。外周血ERCC1 mRNA表达与热灌注顺铂疗效无关(P>0.05)。结论:腹腔积液中ER-CC1 mRNA有助于晚期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顺铂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11.
王福凯  邓豪  杨力  陈洪云  李军  张涛 《现代预防医学》2023,(23):4278-4282+4290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 rs11615、rs2013521和rs321293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煤工尘肺(CWP)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021年10月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和确诊CWP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共522例,将其分为健康对照组(120例)、接尘对照组(131例)、CWP壹期组(137例)和CWP贰期组(134例)。分析各组人群肺功能和血常规的变化情况,采用质谱仪对ERCC1 rs11615、rs2013521和rs3212930进行基因分型,比较ERCC1基因各位点基因型与肺功能的关系,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ERCC1基因多态性与CWP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研究对象的FVC (χ2=34.092,P=0.005)、FEV1 (χ2=36.642,P<0.001)、FEV1/FVC(χ2=41.145,P<0.001)、红细胞(H=47.820,P<0.001)、血红蛋白(H=27.934,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及Gli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本院2009.02-2013.02期间79例乳腺癌、68例癌旁正常组织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mo和Gl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mo和Gli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4%、77.2%),与癌旁正常组织(21.4%、19.0%)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6%、2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45)。Smo和Gli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P=0.041,P=0.034)及是否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3,P=0.006)有关,而与年龄(P=0.109,P=0.107)及病理类型无关(P=0.078,P=0.083);相关分析显示Smo和Gli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7,P=0.038)。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与Gli1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总结分析2007-2009年采用替莫唑胺(TMZ)治疗5例PCNSL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生存效果.结果 有效随访5例,CR 3例,PR 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替莫唑胺治疗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抑癌基因p53(p53)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并制备组织芯片,进行ERCC1,p53和bcl-2基因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其血清中ERCC1,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RECIST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因素及3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5.81%和25.58%(P<0.01);bcl-2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5.28%和25%(P<0.05);p53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3.85%和29.79%(P<0.05)。以ERCC1阴性,同时bcl-2阴性和p53阳性表达的患者人数为最多,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RCC1阴性表达同时bcl-2阳性表达和p53阴性表达的患者采用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最高,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C1,bcl-2和p53基因均为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最差,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CC1,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262G→T(rs2298881)、-433T→C(rs3212930)单核苷酸多态(SNP)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230例胃癌患者和46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及Taqman荧光定量PCR法进行ERCC1 262G→T和-433T→C基因型分析;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ERCC1 262GG基因型携带者相比,262TT基因型携带者胃癌发病风险明显降低,其OR值为0.62(95%CI=0.40~0.97,P=0.037);吸烟分层分析,在不吸烟人群中,携带ERCC1 262GT或262TT基因型的个体胃癌发病风险的OR值分别为0.60(95%CI=0.38~0.93,P=0.021);在吸烟人群中,262GT或262TT基因型携带者胃癌发病风险的OR值为1.00(95%CI=0.55~1.82;P=0.996);而ERCC1-433T→C各基因型分布在正常人群和胃癌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1 262G→T遗传变异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西布曲明对女性超重患者的体重、血清TNF-α、sTNF-αRⅡ及其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将体重指数>23 kg/m^2无药物及相关疾病的80例女性受试者,年龄35~55岁,分为西布曲明干预组和运动饮食干预对照组,每组40例,干预13周,观察干预前后受试者的体重、腰围、臀围、空腹、餐后2 h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Ⅱ指标的水平.应用稳态模形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 基线相关性分析显示,Homa IR与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OGTT-2 h血糖、胰岛素以及血清sTNF-αRⅡ呈正相关(r=0.86,0.65,0.67,0.36,0.76,0.56,P<0.05);与血清TNF-α水平无关(P>0.05);各组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及胰岛素、OGTT-2 h血糖、Homa IR指数及STNF-αRⅡ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TNF-α无明显变化(P>0.05).西布曲明组治疗后Homa IR和sTNF-αRⅡ分别为(0.79±0.40)ng/ml和(4.57±2.51)ng/ml,较对照组Homa IR(0.98±0.35)和sTNF-αRⅡ(4.78±2.97)ng/ml下降更为明显,但校正BMI和腰臀比后,两组之间Homa IR和sTNF-αR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轻体重可以通过降低血清sTNF-αRⅡ的水平,改善超重及肥胖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西布曲明降低血清sTNF-αR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依赖于其减重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SNP基因型和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联,为建立慢性苯中毒易感人群的生物标志及其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病例组102名慢性苯中毒患者、对照组204名人员静脉血样,应用PCR法检测ERCC1Asn118Asn(rs11615)、C8092A(rs3212986)SNP位点基因型,分析基因多态位点和慢性苯中毒易感性是否有关,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限(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表示关联强度。结果 ERCC1 Asn118Asn(rs11615)TT基因型可使慢性苯中毒发生风险增高(ORadj=3.251,95%CI=1.365~7.743,χ2=6.718,P=0.010),未发现ERCC1 C8092A(rs3212986)等位点与慢性苯中毒发生的关联。结论在相同的苯作业暴露环境下,携带ERCC1Asn118Asn(rs11615)T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慢性苯中毒的风险增高,ERCC1Asn118Asn(rs11615)多态可能作为慢性苯中毒发病危险性增加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胞浆过表达促凋亡因子Sm ac对胰腺癌细胞Panc-1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获得Sm accDNA(不含线粒体定位序列),定向克隆入pEGFP-N1质粒载体中,经限制性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将pEGFP-N1/Sm ac重组体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Sm ac-EGFP绿色荧光融合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顺铂、5-FU诱导的转染细胞凋亡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pEGFP-N1/Sm ac的细胞胞浆自发绿色荧光;在顺铂、5-FU作用下,N1/Sm ac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6.8±5.5)%、(47.6±6.9)%,明显高于未转染组(12.3±3.2)%、(19.2±4.7)%及空载体转染组(16.9±3.7)%、(22.5±5.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1/Sm ac转染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亦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及空载体转染组(P<0.01)。结论胞浆过表达Sm ac活性分子可明显促进顺铂、5-FU诱导的Panc-1细胞凋亡,增强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为探索基于凋亡的胰腺癌治疗新策略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于蜂胶与蒙脱石粉联合应用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10年8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44例肿瘤科化疗后病患,其中治疗组22例为蜂胶与蒙脱石粉联合应用,对照组为冰硼散局部应用。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7.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胶与蒙脱石粉联合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口腔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环境致癌因子苯并芘(B[a]P)所致DNA损伤修复与ERCC2/XPD单核苷酸多态(SNP)的关联。方法收集282例辽宁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外周血8ml,常规提取淋巴细胞及DNA,采用Taqman实时定量PCR检测ERCC2/XPDLys751Gln(rs13181),Asp312Asn(rs1799793)和Arg156Arg(rs238406)的基因型;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应用B[a]P及S9活化系统,诱导BPDE-DNA加合物的形成;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BPDE-DNA加合物含量;分析BPDE-DNA加合物水平与ERCC2/XPD SNP位点的关联。结果携带ERCC2/XPD Arg156Arg位点AA基因型个体BPDE-DNA加合物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携带者;50~70岁和≥70岁年龄组人群的加合物水平高于≤30岁年龄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样显示,ERCC2/XPD Arg156Arg位点SNP及年龄对BPDE-DNA加合物含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C2/XPD Arg156Arg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与BPDE-DNA加合物的DNA修复能力降低相关联,可能会增加肿瘤易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