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30例病儿尸检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尸检病理确诊,探讨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130例小儿尸检病例进行病理与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 总的尸检率为52.63%(130/247)。基本符合99例,符合率76.15%,误诊31例,误诊率23.85%。结论 误诊的影响因素为:①临床表现多样性;②对某些传染病缺乏警惕性;③年龄小,病情重,演变快。尸检仍是检验临床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2.
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的研究柯伟民,泉哲,进士义刚,兴隆,姚集鲁有报道按1984年南宁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938例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符合率仅为30.99%(289/938)〔1〕。另一报道不考虑病毒性肝炎的...  相似文献   

3.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约占妇科疾病的10~15%。常由于病理诊断的不一致,而影响临床治疗。本文将我院收检的120例临床诊断为功血的宫内膜作一临床病理分析,以期明确病理诊断标准,协助临床选择确当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冷冻切片技术是由Pieterde Riemer首创,手术中的新鲜标本应在最短时间内冷冻,组织变硬后进行切片处理。目前冷冻切片技术在临床中运用广泛,尤其是对于肿瘤患者,病理诊断结果直接影响治疗方案[1-2]。为了做出全面完整的术中快速病理诊断,本实验以20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探讨病理诊断中快速冷冻切片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存档的200例组织标本,男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前列腺穿刺活检已成为临床上诊断前列腺疾病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复杂性也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就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存在的病理诊断问题、争议和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乳腺分泌型癌具有特殊的病理形态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术前穿刺活检和术中冷冻病理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我们总结3例乳腺分泌型癌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诊断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刘喜波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6,26(11):1258-1259
诊断病理报告是病理医师根据病变组织的大体形态和镜下改变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所做出的结论。病理报告是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对病理报告的错误理解可以直接造成错误的治疗,不但给患者带来无可挽回的伤害,而且也会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发生医疗官司,所以正  相似文献   

8.
病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而与临床关系更为密切的重要学科。除教学与科研外,病理学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疾病的诊断。病理诊断是最直观可靠的,是任何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早在上世纪初叶,一位著名的德国外科学家就曾说过:最后的一句话是由病理学家来说的。由此可见临床方面历来对病理诊断之重视。  相似文献   

9.
小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病理诊断。方法对51例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过去30年中诊断的51例小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患者年龄1.4~75.0岁,平均年龄与中位年龄均为40岁;男女性别比无差异;病变部位主要为回肠(18例)和空肠(16例),共占66.7%;主要临床症状是下消化道出血及肠梗阻;大体类型有息肉型、浅溃疡型、血管曲张型、包块型、弥漫浸润型及隐匿型,多为单发;组织学表现以动一静脉血管瘤,又称动一静脉畸形居多,占86.3%(44/51例),其他类型还有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及Dieulafoy病等。结论小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组织学诊断困难,必须结合临床及动脉造影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盘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例胎盘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病理诊断为胎盘血管瘤的患者产前均行超声检查,6例诊断为胎盘血管瘤;2例临床误诊为胎盘早剥血肿;2例产后胎盘病理检查时发现而诊断;7例直径〈5 cm,3例直径〉5 cm,其中2例合并胎盘早剥(〉5 cm)。结论胎盘血管瘤发生率较低,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的唯一辅助手段,小者易漏诊及误诊,亦无并发症,妊娠合并较大绒毛膜血管瘤患者对胎儿危害较大,病理分为3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巢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57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龄、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残余瘤大小及化疗疗程数问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结果:57例中,年龄〉40岁组40例、≤40岁组17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42.5%和47.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上皮性癌45例,非上皮性癌12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4%和4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分化程度(高和中-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和Ⅲ-Ⅳ期)、残余肿瘤直径(≤2cm和〉2cm)、化疗疗程数(t〉6和〈6个)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和33.33%、72.41%和14.29%、53.19%和0、53.85%和22.2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病理类型与卵巢癌预后无关,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残余肿瘤直径、化疗疗程数是卵巢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努力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做到早期治疗,术后及时辅以正规、足疗程化疗是提高卵巢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尸检病理确诊,探讨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30例小儿尸检病例进行病理与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总的尸检率为52.63%(130/247).基本符合99例,符合率76.15%,误诊31例,误诊率23.85%.结论误诊的影响因素为:①临床表现多样性;②对某些传染病缺乏警惕性;③年龄小,病情重,演变快.尸检仍是检验临床诊断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13.
先进的医疗影像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给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新的思维和领域.不同的疾病过程可以交叉形成相似的影像特征.相同的疾病过程可以有多种影像表现.影像学不是病理的、最后的诊断.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结构与功能形态学特征,是基础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病理学的发展也是临床医学的发展过程,忽视病理学诊断是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病理诊断仍是临床最基本、最可靠的依据.影像学诊断有了病理诊断的确定,才能不断地提高.分子影像学是21世纪继续发展的新影像学,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影像学超出了原有的解剖和…  相似文献   

14.
以往有文献报道,根据对所有病例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或对部分病例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外科病理诊断中有明显临床意义的诊断错误率为0.26%~1.2%。然而对5000例连续活检标本进行“盲法”复习显示明显的临床诊断错误率仅为0.08%。因此,事实上外科病理诊断错误率相对较低。如果考虑到病理医生采用的诊断标准比较模糊,带有较大的循证性和经验性(基于权威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皮肤结核病诊断的警惕和认识能力.方法 对112例皮肤结核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皮肤结核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极易误诊为其它皮肤病,最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病原学检查、PPD试验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确定诊断.结论 皮肤结核病程长,组织病理检查、病原学检查、PPD试验或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结核病的诊断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临床病理学是一门介于临床与基础之间的重要学科,不仅能为临床各科尤其是外科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而且能够判断出疾病的进程及预后,对于病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作为一名病理医生,要拥有这种权威性且不辜负临床医生的信任却并非易事。从一名病理实习生成长为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病理医生,不仅需要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而且需要自身的艰苦努力及上级医生的正确指导。1组织学基础对于病理教学的重要性作为病理医生,首先最主要的是要能够区分正常与异常,即要求能够识别人体各器官组织是否有病变。这一点看似容易,真正要做好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7.
病理制片质量控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病理切片技术是病理学的重要部分 ,切片质量直接影响病理诊断结果 ,而病理诊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医院总体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病理切片质量控制是临床病理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基础。我们科遵循《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病理科常规”的标准 ,通过近 15年来病理切片的质量控制 ,提高了病理诊断水平 ,减少了病理诊断中的差错。现将本科病理切片质量控制程序介绍如下。1 病理检查申请单和送检标本的接收病理检查申请单是临床科室向病理科送检标本的申请 ,也是病理医生作出病理诊断必备的文字资料 ,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档案 ,因此要…  相似文献   

1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Tao K  Zhu X  Xu W  Chen Z  Lu H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2):112-115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组织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异性抗体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6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总结其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点,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两步法标记白细胞共同抗原(LCA)、L26、BLA36、CD30和bcl-6抗体。结果 76.7%(46/6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均可累及,90.0%(54/60)患者临床分期为Ⅱ(24/54)、Ⅲ(21/54)、Ⅳ(9/54)期。组织病理形态: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8.3%(53/6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2/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3.3%(2/60),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占5.0%(3/60)。免疫标记LCA、L26、BLA36表达率为100.0%(60/60),CD30表达率为3.3%(2/60),bcl-6表达率为95.0%(57/60)。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侵袭性大,必需结合其组织病理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我国临床神经病理诊断水平,指导治疗,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由中华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病理学组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举办的2007年国家级中枢神经系统临床病理诊断学习班[2007-01-04-015(国)]暨第五届全国临床神经病理读片交流会已于2007年3月19—25日在福建医科大学学术厅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秉承学习、交流、合作、提高的精神,本次活动推出一种新的相互学习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努力增加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内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们常说正确的病理诊断是患者临床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如何增强病理诊断的含金量,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扩展其内涵,更好地为患者临床疾病诊断、预后判断、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指导疾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服务,始终是病理科医生不懈追求的目标。国内部分病理科的诊断水平较高,但相当数量病理科的诊断水平尚不尽如人意。本文试图举例说明目前病理诊断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提高病理诊断安全性的措施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