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MICA 第5 外显子微卫星多态性与食管癌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TR 微卫星基因分型技术检测103 例食管癌患者和84 例正常对照MICA 基因5 外显子多态性。构建食管癌标本中高频率出现的MICA 等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T 细胞株,LDH 法检测NK 细胞对不同MICA 等位基因转染的293T 细胞的杀伤作用,效靶比20 1。ELISA法检测转染的293T 细胞上清中sMICA 含量。结果:食管癌患者第5 外显子检测到5 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MICA-A4(9.71%),MICA-A5(22.3%),MICA-A5.1(40.8%),MICA-A6(15.5%),MICA-A9(11.7%),其中MICA-A5.1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A 等位基因转染293T 细胞株后,相对于其他第5 外显子A5.1 组对NK 杀伤的敏感性较低[(30.4±6.3)%,P<0.05],上清可溶性MICA 分泌增加(135.7±6.2)pg/ ml。结论:食管癌与MICA 第5 外显子多态性A5.1 显著性相关,其危险性高于其他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2.
上海汉族人群MICA基因第5外显子微卫星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汉族人群MICA基因第5外显子微卫生多态性分布,以及MICA基因与其紧密连锁的HLA-B基因位点的关系。方法 用PCR-异源双链分析法,对175名正常无关个体的MICA基因第5外显子微卫星多态性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 (1)上海地区汉族人群MICA基因第5外显子存在5种等位基因,其中MICA*A5最为常见(39.14%),其次为*A5.1(22.29%);(2)MICA等位基因与H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海南汉族人群MICA基因的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SSP和PCR-SBT方法对样本MICA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中有1 1种MICA等位基因被检测出来,MICA* A5/010基因频率在肺癌组中明显增高(MICA* A5:OR=1.62,95% CI:1.18~2.23,Pc <0.05;MICA *010:OR=6.13,95% CI:3.5~10.75,Pc<0.000).结论 MICA* A5/010基因可能与肺癌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全长多态性与结肠癌的发病是否关联,以及血清可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抗原A(major histocomptc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antigen A,MICA)浓度与结肠癌发病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及DNA测序分型方法,分析江苏扬州地区117例结肠癌患者和113名健康个体的MICA基因全长多态性及其编码分子第129位氨基酸残基的变化.血清可溶性MICA浓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结果 结肠癌患者和正常群体胞外区和跨膜区MICA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CA跨膜区等位基因在不同病期结肠癌患者的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而结肠癌患者群体内MICA第129位氨基酸残基为蛋氨酸的频率显著降低;可溶性MICA浓度在Duke's C和D期患者血清内显著升高.结论 MICA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的发病及进展没有关联,但血清可溶性MICA浓度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广东汉族人群MICA和MICB微卫星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广东地区汉族人群 MICA基因第 5外显子和 MICB基因第 1内含子微卫星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荧光 ( 6 - FAM)自动化检测技术 ,对广东地区共 10 6名无亲缘关系样本进行 MICA和 MICB微卫星基因分型 ,并计算这两个微卫星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个体鉴别力、期望杂合性、多态性信息含量和非父排除率。结果 MICA和 MICB微卫星基因型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MICA A5基因频率最高为 0 .2 877,A4基因频率则最低为 0 .132 1;A5 - 5 .1( 14 .15 % )和 A5 - 5 ( 10 .38% )基因型分布频率较高。 MICB CA14等位基因频率最高为 0 .32 5 5 ,CA19、CA2 8等位基因频率最低为0 .0 0 4 7,未检出 CA2 7。 CA14 - CA14 ( 14 .15 % )基因型分布频率较高。结论  MICA基因第 5外显子和MICB基因第 1内含子微卫星适合作为中国人群的遗传标志 ,用于人类学、遗传疾病基因连锁分析、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三个群体MICA基因外显子2、3和4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汉族、云南傣族和新疆维吾尔族3个群体MICA基因外显子2、3和4的多态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robing,PCR-SSOP)方法,分析183名汉族、41名傣族和66名维吾尔族正常人群的MICA胞外区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 分别在汉族、傣族和维吾尔族中检测出10、7和9个MICA等位,其中MICA^*008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频率最高,而傣族中MICA^*010的频率最高。3个民族MICA等位基因分布方式各不相同,而且维吾尔族的等位基因分布与另外两个民族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MICA等位基因分布方式具有民族地区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Graves病患者TNF(tumor necrosis factor)β基因第一内含子的微卫星多态性(TNFc),分析TNFc与Graves病发病的关联,进一步探讨Graves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Graves病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各36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具有微卫星多态性的TNFβ基因第一内合于,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两组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 TNFc微卫星多态性合有两个等位基因(TNFcl和TNFc2)及三种基因型(纯合于TNFclcl和TNFc2c2,亲合于TNFclc2);Graves病实验组的TNFc2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x^2=4,02,P<0.05),TNFclcl基因型频率在Graves病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X^2=2.72,P>0.05)。结论 TNFc2等位基因与Graves病发病的易感性有关联,TNFclcl基因型在Graves病发病的遗传基础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皖籍汉族人群MICA基因(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chain-related gene A,MICA)第2、3、4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HLA-B抗原的连锁不平衡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ing,PCR-SS0)技术对56例AS患者和112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MICA基因第2、3、4外显子的多态性和HLA-B抗原的检测。结果AS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MICA等位基因分布均以MICA*008占优势,频率分别为32.14%和30.36%。两组人群MICA*007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8,P〈0.05,RR=2.50)。单倍型分析显示,AS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的MICA等位基因均显示出与多个HLA-B位点的连锁不平衡现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倍型为MICA*007-B27(X^2=18.46,P〈0.05,RR=7.47)。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LA-B27阳性与AS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ICA*007基因与AS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中MICA*007等位基因频率的显著升高可能源于MICA基因与HLA-B位点间的广泛连锁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HC-Ⅰ类链相关基因A(MHC class-Ⅰ chain related gene A, MICA)第5外显子微卫星多态性与湖南地区鼻咽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基因扫描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分析127例湖南地区鼻咽癌患者和112名正常人群MICA基因第5外显子微卫星等位基因及MICA基因缺失(MICA*Del)频率.结果 MICA*A9表型频率在患者组(45/127)高于对照组(20/112),相对风险值(relative risk)为2.524(P=0.001,Pc=0.006);MICA*A5.1表型频率在患者组(51/127)低于对照组(69 /112),相对风险值为0.418(P=0.0004, Pc=0.0026).进一步分析发现,MICA*A9在男性患者组的表型频率(35/101)高于男性对照组(11/78),相对风险值为3.23(P=0.00095,Pc=0.006);MICA*A5.1在男性患者组的表型频率(39 /101)低于男性对照组(49/78),相对风险值为0.372 (P=0.0007,Pc=0.004);各MICA-STR 等位基因频率在女性患者组与女性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湖南地区MICA-ST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鼻咽癌相关,MICA*A9是该人群男性个体的一个鼻咽癌遗传易感标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MICA/B等位基因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PCR-SSP(PCR-sequence-specific primers)方法和PCR-SBT(PCR-sequence-based typing)方法对95名无亲缘关系的个体进行MICA/B基因分型.结果 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共检测到11个MICA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的依次为MICA *010 (28.95%)、MICA *008∶01(20.53%)和MICA* 002∶01(15.79%);共检测到5种STR(short tandem repeat)型别,其中MICA* A5 (37.89%)和MICA* A5.1(21.05%)频率最高.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共检测到10个MICB等位基因,以MICB* 005∶02/010最常见(58.42%),其他较常见的等位基因有MICB* 002∶01(10.00%)、MICB* 008 (7.89%).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单倍型MICA* 004-MICB* 004∶01与MICA* 010-MICB* 005∶02/010具有显著的连锁不平衡.将MICA/B基因在湖南北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与该基因在其他人群中的分布进行比较,显示MICA/B基因的分布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结论 湖南北部汉族人群有自己独特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刘敏  孔北华  曲迅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5,21(5):347-350,354
目的:研究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G2D的表达及局部组织中相应配体MIC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探讨宿主NK细胞受体NKG2D在抗卵巢癌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方法:对4 2例卵巢癌、2 3例良性卵巢肿瘤及2 0例正常妇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状况,RT PCR技术检测在上述部分相应组织标本中MICA的表达。结果:恶性、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NKG2D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94 2 3±6 0 2 ) %、( 98 70±0 98) %、( 98 6 1±1 5 9) % ,恶性组与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相应配体MIC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较良性卵巢肿瘤中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在卵巢癌病人是否绝经、不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手术分期及是否淋巴转移等各组临床病理情况下,其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降低,其活化性受体NKG2D表达的下降是NK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NKG2D的配体MICA的基因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恶性转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卵巢癌的免疫逃逸可能与NKG2D表达下调及其配体MI CA的表达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单核或树突状细胞是否表达MHCⅠ类相关抗原A(MICA),并分析MICA+单核细胞的频率是否与患者体内NK细胞的活性相关联。方法:首先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ICA在外周血单核细胞和由单核细胞诱导而来树突状细胞(DCs)上的表达;并用IL-15和IFNα-刺激树突状细胞,观察MICA表达的变化;然后检测患者外周血NKG2D+、CD16+、CD69+NK细胞的频率及NK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后分析MICA+单核细胞的频率是否与NK细胞表达NKG2D及其杀伤活性关联。结果:与健康个体相比,结肠癌患者MICA+单核细胞的频率无显著变化。未成熟DCs表达MICA,但受IL-15和IFNα-刺激后,结肠癌来源的DCs表面MICA的表达无显著上调。结肠癌患者外周血NKG2D+、CD69+NK细胞的频率显著降低,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降低,而CD16+NK细胞的频率无明显变化。结肠癌患者MICA+单核细胞的频率与NK细胞表达NKG2D无明显关联,但与NK细胞杀伤靶细胞时CD107a的表达正相关。结论:结肠癌患者体内单核细胞表达MICA与NK细胞表达NKG2D无关,但高频率MICA阳性的单核细胞与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ADAM17促进奥利沙铂(L-OHP)耐药结肠癌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ADAM17在L-OHP敏感及L-OHP耐药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DAM17在L-OHP耐药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HCT116细胞与HCT116/L-OHP细胞的L-OHP药物敏感性;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HCT116细胞与HCT116/L-OHP细胞中ADAM17表达。小干扰RNA内源性敲低HCT116/L-OHP细胞中的ADAM17、MICA与MICB,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DAM17、MICA与MICB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MICA与MICB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92细胞对HCT116/L-OHP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ADAM17在L-OHP耐药患者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与HCT116细胞相比,L-OHP处理可提高HCT116/L-OHP细胞的IC50,促进ADAM17表达(P<0.05)。与si-NC组相比,si-ADAM17组HCT116/L-OHP细胞中ADAM17表达降低,MICA与MICB表达升高,NK92细胞杀伤率升高。与si-ADAM7组相比,si-ADAM7+si-MICA组MICA表达降低(P<0.05),si-ADAM7+si-MICB组MICB表达降低(P<0.05),NK92细胞杀伤率降低(P<0.05)。结论:下调ADAM17通过促进MICA与MICB表达增强NK92细胞对HCT116/L-OHP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5.
MSX1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肌肉片段同源盒1基因(muscle segment homeobox1,MSX1)与湖南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dromic cleft lip and pat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以MSX1基因内含子区的(CA)n微卫星作为遗传标记,对湖南汉族129例NSCLP患儿和108名正常儿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并经测序确定片段长度,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湖南汉族人群MSX1基因(CA)n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杂合率及多态信息量均为0.50;CA4等位基因频率在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及单纯性腭裂组高于对照组,CA4,4基因型频率在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组和单纯性腭裂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X1基因内(CA)n微卫星是多态性较好的遗传标记;MSX1基因可能与湖南汉族人群NSCLP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江苏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06-01/2013-07-31期间江苏省常州三院住院的PBC患者122例和198例相匹配的无血缘关系健康人群外周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IR基因多态性,分析KIR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2组人群间的差异。结果 PBC患者KIR2DL2和2DS2基因频率比对照组显著性降低,与降低疾病的患病风险有关。共检测出55种KIR基因型,其中PBC组24种,对照组47种。最常见的基因型为AA1,其次为BX2、BX8、BX4、BX14。对存在于5个或以上个体的11个基因型进行分析,未发现PBC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KIR2DL2和2DS2的缺失可能是江苏地区汉族人群PBC发病潜在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MIC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显著。MICA是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的配体,可高表达于上皮源性的肿瘤细胞;NKG2D不仅表达于NK细胞,还表达于CTL和Vδ1γδT细胞;NKG2D以一种可诱导的方式识别并结合MICA,从而活化上述抗瘤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包括TNF-α和TNF-β两种。其多态性主要有微卫星多态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TNF的多态性与许多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TNF特异性增高有密切关系,TNF水平增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TNF基因多态性影响了其转录。在食管癌患者的血清中,TNF表达也明显升高。TNF的检测可能对食管癌的诊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是细胞内重要解毒代谢酶,GSTM1基因是GST基因家族中的一个亚型,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研究表明,GSTM1基因与肿瘤关系密切,GSTM1(-/-)基因型个体显著增加个体患癌的危险性[1]。我国潮汕地区是南方沿海食管癌高发区,GSTM1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将有助于揭示食管癌发生的遗传因素。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 手术切除的新鲜癌组织标本取自于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经病检确诊为食管鳞癌的108例患者,其中男75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5岁,38例有吸烟史。另取汕头市职业病防治所112名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MSH2和MLH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于食管癌易感性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PCR-RFLP检测包括正常对照132例,食管癌患者169例MSH2c.2063TG和MLH1IVS14-19AG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出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估计不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食管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MSH2c.2063TG携带突变等位基因个体发生食管癌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3.24倍。MLH1IVS14-19AG突变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食管癌风险是非携带者的1.58倍。对MSH2和MLH1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两突变基因型携带者发生食管癌风险大大增加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DNA错配修复基因MSH2c.2063G突变等位基因和MLH1IVS14-19G突变等位基因可能在促成食管癌发生过程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