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在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液体管理模式管理,观察组采用PICCO指导液体管理。对患者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监测液体复苏相关指标和疗效指标。结果 86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共检出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4株占82.05%,革兰阳性菌11株占14.10%,真菌3株占3.85%。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氯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耐药率较低。观察组液体复苏24h液体入量PaO_2/Fi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C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心指数(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发生率、28d病死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指导感染性休克合并ARDS患者液体管理,有利于改善有效血容量、机体氧合状态,同时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李东 《中国卫生产业》2013,(28):152-15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早期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患者88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抢救,观察组46例,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观察抢救成功率,MODS、ARDS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复苏后4 h PLT、HCT、PT、血乳酸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RDS、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4 h观察组PLT、HCT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T、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早期急救措施中应用效果较好,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患者足三里、关元穴对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旨在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6月于医院进行治疗13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进行针刺足三里、关元穴治疗,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休克指数、APACHEⅡ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感染部位以肺部、腹腔与胆道为主,分别占39.1%、23.2%、21.0%;感染性休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占59.5%,革兰阳性菌52株占34.0%,真菌10株占6.5%;治疗后24h两组感染性休克患者休克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针刺组休克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针刺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PC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针刺组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足三里、关元穴可以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对APACHEⅡ评分及PCT水平影响较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ICCO监测仪在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对于监测循环血容量的临床价值,提高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医院诊治的ICU感染性休克患者24例,且所有患者的APACHEⅡ15分,均行PICCO监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经股动脉置入股动脉型热稀释导管,PICCO监测置管时为T0,每小时进行一次热稀释测量,持续测量6h,并以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为指导进行PICCO液体管理。结果将GEDVI作为循环血容量的判断标准,分析CVP对低血容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100.0%、100.0%、67.0%;CVP对高血容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9.0%、58.0%、23.0%、51.0%;CVP与CI、GEDVI、EVLWI无相关性,但GEDVI与CI、EVLWI有相关性;CI与GEDVI的变化成一致性,而CI与CVP的变化成相反趋势。结论行PICCO监测老年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中,CVP对于低血容量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而GEDVI能够有效反映心脏的前负荷,对于低血容量的敏感性较高,其在重症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有更高的应用价值,PICCO监测能够有效降低CVP对低血容量敏感度较低造成的液体复苏不充分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快速反应系统联合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监控效果及抢救成功率影响,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医院治疗管理模式以及液体复苏指导提供借鉴。方法选择快速反应系统运行后2016年1月-7月医院ICU病房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再选择快速反应系统运行前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ICU管理模式以及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试验组采取快速反应系统并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复苏效果、抢救成功率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P、血乳酸水平、尿量、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以及APACHE 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肺水肿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反应系统联合PiCCO监测对患者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液体复苏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并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ICU APACHEII得分在15分以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0例,行气管插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同时将股动脉型稀释导管置入股动脉,对患者行PICCO监测.记录PICCO建立完成时为T0,每小时测量一次热稀释量,连续监测4小时(T1—T4).将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指数(CI)作为指导对患者液体按照PICCO治疗方案进行管理.结果 将GEDVI作为衡量患者心脏前负荷的金标准,中心静脉压(CVP)对患者高血容量判断的特异度54.35%、灵敏度17.63%、阳性预测值22.17%、阴性预测值49.62%;CVP对患者低血容量判断的特异度100%、灵敏度4.17%、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3.82%.CI与GEDVI、EVLWI正相关、GEDVI与EVLWI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与CI、GEDVI、EVLWI无相关性(P>0.05).在各个时间点,CI的变化趋势与GEDVI基本一致,却与CVP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CVP用来判断患者低血容量的特异度高,但灵敏度低;GEDVI能更好地反映患者心脏的前负荷,对患者低血容量判断更为灵敏,更适合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PICCO监测技术可避免患者由于CVP不敏感所导致液体复苏不足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床旁超声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指导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7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ICCO组53例及床旁超声组49例,分别根据PICCO、床旁超声监测情况进行液体管理治疗,比较复苏后血氧参数、心功能指标,统计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PICCO组治疗后心输出量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升高,床旁超声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C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升高,下腔静脉扩张指数(dIVC)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水平升高(P<0.05),乳酸(Lac)水平降低(P<0.05),PICCO组患者治疗48 h时Lac水平低于床旁超声组(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等心功能标志物指标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8.
林丽霞  宋维 《现代预防医学》2020,(11):2095-2098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判定价值与分层次护理措施。方法 2012年9月到2017年8月选择在我院急诊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CVP指导临床液体复苏策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分层次护理,记录两组的CVP变化情况与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复苏6h的APACHE Ⅱ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不同时间点的CVP都高于复苏前(P<0.05),复苏6h的CVP也高于复苏3h(P<0.05),且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都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液体平衡量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XC小五号.EPS;P〗=6.105,P=0.013)。结论 CVP在感染性休克复苏治疗中是一项可行的病情判定与监测指标,分层次护理的应用能减少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调节CVP水平,促进降低APACHE Ⅱ评分,改善患者的预后,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7例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方法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入组时(0 h)及入组后(6 h、12 h)记录的以下参数:一般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超声参数、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指标、6 h、12 h复苏液体量、尿量及液体正平衡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ICCO参数每搏量变异(SVV)单独检测以及SVV联合下腔静脉(IVC)呼吸变异指数预测液体复苏容量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T6、T12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指标均高于T0时间点(P<0.05);T6、T12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均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下输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量和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应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根据心率、血压等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T1)、48 h(T2)、72 h(T3)的液体复苏总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乳酸、腹内压、心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病房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2和T3时间点液体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CVP和MA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T1和T2时间点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血乳酸和腹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心脏指数和GEDV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EVLW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均为1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患者心功能、心脏前后负荷及血管外肺水状态,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作用进行研究,为患者病情观察治疗方案制定的监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EGDT方案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的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6.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Fi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83.33%,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达到早期复苏目标(EGDT)时间、液体复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水肿发生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水平、排尿量、ScvO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技术下,液体复苏效果较好,对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ICU诊断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8年1-3月采用常规方法监测液体复苏效果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4-6月采用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监测液体复苏效果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3 d后血管活性药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统计两组复苏成功率、肺水肿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乳酸、血管活性药物评分、APACHEⅡ均呈下降趋势,尿量、MAP呈上升趋势(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乳酸、血管活性药物评分、APACHEⅡ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量、MA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水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监控液体复苏效果,能显著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肺水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体内变化水平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67例急腹症伴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的研究资料,依据患者治疗4周后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9例和存活组38例,采用微生物鉴定仪对患者采集的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血清细胞因子的诊断效能;使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67例患者送检样本共分离出致病菌8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5株占78.31%;存活组患者BN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而LVEF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BNP水平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58,P<0.05)。结论急腹症感染性休克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BNP水平可以反应患者心脏功能以及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USCOM)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PICCO)监测,观察组行USCOM。比较两组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剂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时间。结果 复苏1 h,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 12 h,观察组的心率(HR)、乳酸(Lac)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总剂量高于对照组,E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USCOM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更利于液体复苏,避免盲目补液,从而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E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O容量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PICCO容量监测补液)和对照组(接受CVP压力监测补液).对比:(1)两组治疗前、治疗3天CVP、MAP、乳酸、尿量. (2)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1)两组治疗前CVP、MAP、乳酸及尿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3天CVP、MAP、乳酸及尿量比较有差异(P<0.05). (2)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PICCO容量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疗效肯定,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予以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48h总输液量、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休克指数、24h与1周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红细胞压积、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48h总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1周死亡率、二次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或P值<0.01);而两组患者休克指数、24h死亡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能动态反映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容量状态,改善微循环,对减少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限制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前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接受积极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接受限制液体复苏方案,比较两组治愈率、治疗后各指标水平、液体输入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输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酸、凝血酶原时间、平均动脉压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液体复苏应用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改善乳酸、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优于积极液体复苏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硝酸甘油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预后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手术麻醉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在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将患者分为监测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统计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治疗情况和术后10d后的并发症,根据术中使用硝酸甘油的剂量将患者分为高剂量和低剂量患者,比较高剂量和低剂量患者术后10d的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监测组患者感染9例,共培养出1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株、革兰阴性菌6株;对照组患者感染21例,共培养出2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13株;监测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5.523,P=0.019);两组感染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89);监测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的剂量高于对照组患者,监测组患者的呼吸维持时间、住院时间、死亡例数、感染和心律失常例数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高剂量患者发生感染率、心律失常、ICU时间、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少于低剂量患者(P0.05)。结论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给予适量的硝酸甘油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儿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的病历资料,患儿均行早期体液复苏,其中40例患儿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试验组),30例患儿采用常规心电监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外周血管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儿早期液体复苏中可及时、准确地发现患儿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促进病情归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在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新生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目标导向性容量治疗。研究组依照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依照平均动脉压(MA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死亡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补液量、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接受液体复苏时可依据脉搏灌注变异指数控制容量,其在降低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