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慧茹  陈晶  许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93-3194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78例超声辅助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VC)的透析患者,术前血管超声评估血管内径、血流情况、定位;术后观察内瘘血流充盈情况有无并发症,同时选择58例解剖定位盲穿透析患者.结果 278例超声辅助穿刺的AVF和CVC患者与58例常规解剖定位盲穿患者比较一次性成功率显著提高,并发症显著降低,内瘘成熟率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建立中,具有定位准确,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临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专项护理对行掌上超声引导下疑难动静脉内瘘(AVF)穿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1日收治的40例AV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掌上超声辅助内瘘穿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专项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焦虑[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A、HAMD评分及皮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掌上超声引导下疑难AVF穿刺患者实施专项护理,能提高穿刺效果,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绳梯法穿刺结合激光照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AVF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患者均在AVF手术后4周以上(即内瘘成熟后)开始穿刺,均严格采用16G锐针绳梯式穿刺,每周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次激光照射治疗30 min。比较2组AVF术后及内瘘维护12个月后内瘘局部血管情况(头静脉壁厚度和血流量),12个月期间内瘘并发症(包括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血肿、血栓形成、皮肤疼痛、感染等)发生情况和12个月后首次穿刺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率、拔针按压的时间、穿刺时疼痛)。结果 观察组内瘘维护12个月后头静脉壁厚度和血流量、内瘘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率、拔针按压的时间、穿刺时疼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绳梯法穿刺结合激光照射可较好地保护MHD患者AVF。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智能掌上超声诊断仪在血液透析患者疑难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6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疑难动静脉内瘘患者22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0月~2017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疑难动静脉内瘘患者17例,作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由固定经验丰富的护士穿刺,对照组采取传统穿刺法,先评估,再凭经验盲穿。观察组使用智能掌上超声诊断仪,对血管进行评估、定位、标识、穿刺。观察2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内瘘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为88.77%,观察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为9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09,P0.001)。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3.51±2.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5.07±2.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3,P0.001)。观察组患者发生皮下血肿(χ2=17.762,P0.001)、渗血(χ2=27.333,P0.001)、穿刺点硬结(χ2=21.056,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智能掌上超声诊断仪,可以提高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内瘘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PICC的方法与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PICC的方法、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将40例经传统方法穿刺失败或无法进行穿刺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并与40例用传统方法行PICC者在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方面作一比较。结果传统方法穿刺组:首次成功率为72.5%(29/40);二次成功4例,三次成功2例,失败5例,总成功率为87.5%(35/40);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38例,首次成功率为95%(38/40);二次成功2例,总成功率100%(40/40)。并发症:传统组并发症8例,其中穿刺局部血肿者7例、1例出现神经损伤;超声引导组并发症2例,均为穿刺局部血肿,无神经损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ICC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较准确地判断导管尖端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在疑难内瘘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中心126例疑难内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试验组采用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随访患者36个月内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 结果 试验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21.42±11.37)个月,晚于对照组(14.71±9.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零压力改良穿刺法能提高疑难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疑难内瘘相关并发症,推迟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救治急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预计穿刺较困难或风险较大的急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超声引导组和对照组各45例,超声引导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选择性定位实时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无超声定位引导,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记定位穿刺置管。记录并对比两组穿刺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定位实时引导穿刺置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实时超声引导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救治急危重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种辅助软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辅助软尺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管理。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透析充分性(KT/V值)。结果 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KT/V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9.17%比96.45%、1.42±1.65比1.22±1.25,均P<0.05),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辅助软尺的动静脉内瘘穿刺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保证了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隧道形成穿刺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此穿刺法对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0 年1 月-2011 年9 月门诊初次使用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绳梯法进行内瘘穿刺,观察组采用隧道形成穿刺法进行内瘘穿刺.观察两组每次穿刺的常见并发症、1 针穿刺成功率、压迫止血时间,并在内瘘初次使用12 个月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血栓形成、血管瘤、血管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每次穿刺的常见并发症显著减少,1 针穿刺成功率较高,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缩短,血管瘤和血管狭窄发生明显减少,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或P<0.05).结论 应用16G 内瘘穿刺针行隧道形成穿刺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减少各种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穴推拿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及远期使用时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首次行AVF的病人66例,将其中一个病区的病人作为对照组(n=33),另一个病区的病人作为观察组(n=33)。两组病人均给予内瘘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第3天开始在护士的指导下循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经穴推拿,比较两组病人内瘘术后4周、8周物理成熟及超声成熟情况、AVF首次穿刺时间、首次血液透析穿刺一针成功率及内瘘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AVF的生存时间。[结果]术后4周,观察组AVF物理成熟(23例)、超声成熟(21例)情况优于对照组(15例、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8周,观察组病人静脉距皮深度为(3. 89±0. 52)mm,对照组为(4. 31±0. 9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病人AVF首次穿刺时间[(43. 50±3. 92)d]早于对照组[(47. 20±4. 49)d],首次血液透析穿刺一针成功率(93. 75%)高于对照组(75. 76%),AVF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9. 38%)低于对照组(30. 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病人AVF生存时间[(25. 39±0. 42)个月]高于对照组[(23. 02±0. 9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穴推拿能促进AVF早期成熟,提高首次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加远期使用时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仪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血液净化室收治的60例内瘘穿刺困难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法穿刺)30例和对照组(传统法穿刺)30例。结果两组比较,内瘘首次穿刺成功率及二次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穿刺失败引起的并发症(如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有所减少。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法可提高内瘘穿刺困难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帆  袁萍  李敏  吴华 《循证护理》2023,(7):1264-1268
目的:探讨掌上超声实时引导在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血液净化治疗且通过疑难内瘘穿刺建立通路的病人,其中2020年7月—2020年12月行血液净化的2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法穿刺;2021年1月—2021年7月使用掌上超声实时引导穿刺行血液净化的32例病人作为观察组。结果: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内瘘深度、内瘘直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联机模式在线监测尿素清除指数(Kt/V)计算均值,观察组Kt/V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出现皮下血肿、硬结、渗血以及误伤动脉、内瘘暂停使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采用掌上超声实时引导,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保证病人透析充分性,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老年及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行血液透析的老年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采用传统区域法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观察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局部皮肤异常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9.0%(P0.05);观察组局部皮肤异常发生率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内瘘能有效提高老年及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降低穿刺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瘘可视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9月于我院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方式行穿刺与护理,观察组接受内瘘可视化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皮下血肿率、针眼渗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穿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使用中开展内瘘可视化护理,可显著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皮下血肿率、针眼渗血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基于患者需求视角下护士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穿刺培训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3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名,试验组采用基于患者需求视角下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穿刺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观察2组护士穿刺例数,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相关并发症,总体穿刺成功率,护士超声引导穿刺掌握率,掌握该项操作所需的穿刺次数。结果共32名护士完成了本研究,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6名。2组护士共计超声引导穿刺了41名患者,其中试验组28名,对照组13名,2组护士首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78.6%比76.9%,χ^(2)=0.000,P=1.000),试验组护士总体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士(96.1%比89.9%,χ^(2)=8.242,P=0.004),试验组护士超声引导穿刺掌握率高于对照组(81.3%比43.8%,χ^(2)=4.800,P=0.028),试验组护士掌握超声引导穿刺操作所需穿刺次数为13.0(12.0,14.0),少于对照组16.0(15.0,17.0)(Z=-13.000,P<0.001)。结论基于患者需求视角下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穿刺培训能提高透析患者疑难血管通路总体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不同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程度、内瘘穿刺部位渗血、内瘘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患者采用定点穿刺方法,对照组15例则采用绳梯式穿刺方法。观察和比较2组间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血肿的发生率、内瘘感染的发生率及内瘘闭塞的差异。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部位渗血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定点穿刺方法,可有效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穿刺针眼渗血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建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流量,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内瘘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测量指标包括肱、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直径、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等,分析自体AVF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比较AVF不同部位的血流量。结果 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肱、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管径均显著扩张,各段血管峰值流速明显增高、频谱多普勒呈低阻型改变。自体AVF的头静脉血流量与桡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肱动脉的血流量相近(P=1.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量可作为评估AVF的血流量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血液透析患者AVF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听诊器在大量失血患者采血中的应用。方法:实验组采用多普勒超声听诊器辅助采血,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法,观察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标本合格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采血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有显著提高,采血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普勒超声听诊器辅助下行股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静脉穿刺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干针微负压穿刺法在疑难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疑难动静脉内瘘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干针微负压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干针微负压穿刺法能提高疑难动静脉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率,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