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观察鼠干扰素-γ(mIFN-γ)基因修饰的小鼠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致瘤性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通过重组腺病毒以mIFN-γ基因转染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采用4h^51C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诱导的NK、LAK、CTL的杀伤活性,对治疗后的肿瘤进行常规病理分析。结果:mIFN-γ基因修饰的G422小鼠胶质母细胞瘤体内致瘤生长明显抑制(P<0.01),对荷瘤小鼠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mIFN-γ组小鼠脾细胞的LAK、CTL杀伤活性显增强,肿瘤组织有灶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结论:mIFN-γ基因对胶质细胞瘤有一定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宿主的局部和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Lewis肺癌荷瘤C57BL/6,小鼠做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并用丝裂毒素C(MMC)全身化疗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Lewis肺癌接种10d给予3.0mg/kgMMC腹腔注射后12h,小鼠的胸腺细胞自发增殖力、脾细胞对ConA反应性、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功能及脾细胞白细胞介素Ⅱ(IL—2)产量均较单纯荷瘤组显著下降(P<0.05~0.01);在化疗前6h给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上述免疫学指标均有显著提高(P<0.05~0.01)。提示:大剂量化疗前预先给予低剂量X射线全身照射,可部分减轻化疗所致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
作者检测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脾静脉血淋巴细胞(SVL)和脾细胞(SC)的自然杀伤细胞(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及T细胞亚群(TC),与胃良性病变的SVL及外伤性脾破裂(SC)对照,探讨进展期胃癌脾脏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脾脏NK、LA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降低(P<0.02,P<0.01);CD4减少,CD8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2~0.01)。提示进展期胃癌患者脾脏细胞免疫功能极度低下。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CD3AK细胞和LAK细胞的杀瘤特性,观察了妇科肿瘤患者CD3AK细胞和L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3AO)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良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1、2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P<0.05,P<0.01),第3周则较低,而CD3AK细胞的杀瘤活性高峰在培养第3、4周,显著高于LAK细胞(P<0.05);恶性肿瘤组,L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1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CD3AK细胞(P<0.05),而CD3AK细胞杀瘤高峰在培养第2、3周,显著高于同期培养的LAK细胞(P<0.05)。提示:妇科恶性肿瘤组LAK细胞和CD3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均较妇科良性肿瘤早1周左右;CD3AK细胞杀瘤活性高峰较LAK细胞延迟1~2周。说明CD3AK和LAK细胞的杀瘤活性在不同培养阶段表现不同,LAK细胞宜短期培养,CD3AK细胞宜长期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自杀基因疗法是否能诱导肿瘤宿主产生免疫应答。方法将小鼠前胃癌细胞株(MFC)接种于小鼠背部制作肿瘤模型,以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氧基酶基因(CD)注射于瘤体内,并于瘤体周围注射mIL-2和mGM-CSFDNA及向腹腔内注射前药9-丙氧乌苷(GVC)和5-Fc。治疗第5周取肿瘤消退小鼠的脾细胞测自然杀伤细胞(NK)和LAK活性;第12周取PBL和脾细胞测NK和细胞毒细胞(CTL)活性。结果在TK/CD基因联合细胞因子及前药治疗后第5周,实验组脾细胞NK和LAK活性均明显高于荷瘤鼠对照(P<0.01)。12周后,实验组PBL的NK和CTL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脾细胞NK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杀基因疗法能较长时间提高宿主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BLTA处理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NK细胞杀伤活性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免疫低下小鼠深部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轻度下降(P>0.05),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P<0.05),IL‐2、IL‐4和INF‐γ水平轻微升高(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BLTA处理后,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P<0.01),血清IL‐2和IN F‐γ水平明显升高( P<0.05),IL‐4变化不大,IL‐10明显降低( P<0.01)。结论 BL T A可改善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状态,恢复甚至增强深部感染念珠菌后受到抑制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组织来源LAK细胞的体外扩增及抗肿瘤作用。方法:选用脐带血制备LAK细胞,并与临床常用的外周血、胎脾及胸腺LAK细胞在体外扩增及抗肿瘤作用方面比较。结果:脐带血的扩增能力显著高于其余3种LAK细胞(P<0.01),每份脐带血LAK细胞总数可增殖至2.5×1010;抗肿瘤活性以脐带血LAK对SMMC-7221肝癌细胞出现最早(第3d)、活性最强(85%±3%),明显强于其余三者(P<o.01);对K562的杀伤作用仍属脐带血LAK最强;而胸腺LAK的活性最弱。结论:脐带血LA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可用于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CD3AK细胞和LAK细胞杀瘤作用的特异性及靶细胞选择性,对比观察了3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CD3AK细胞和LAK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3AO)和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LAK细胞在培养第1~3周,各效靶比(10:1,20:1,40:1)对HL60的杀伤活性略高于对3AO的杀伤活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D3AK细胞在培养第1周,各效靶比(10:1,20:1,40:1)对HL60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对3AO的杀伤活性(P<0.05),而培养第2、3、4周时,对HL60和3AO的杀伤活性无显著区别(P>0.05)。提示:LAK细胞和CD3AK细胞均缺乏杀瘤特异性,而CD3AK细胞具有一定的靶细胞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探讨低剂量全身照射对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荷有Lewis肺癌的C57BL/6J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在肿瘤移植后10d,分别给予以下处理:①假照组;②2次75mGyX射线全身照射,间隔3d;③4次75mGyX射线全身照射,间隔3d;④3.0mg/kgMMC腹腔注射化疗;⑤3.0mg/kgMMC腹腔注射化疗前6h预先给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化疗后12h断头处死①、④和⑤组各6只小鼠,测定腹腔巨噬细胞(Mφ)吞噬功能和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的细胞毒效应。在肿瘤移植后21d,处死全部小鼠取双肺,计数肺转移瘤结节数。结果:单纯MMC腹腔注射化疗组小鼠肺转移瘤结节数(33.8)与假照组(41.7)无明显差异(P>0.05),而化疗前预先给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组小鼠肺转移瘤结节数(20.3)较单纯化疗组明显减少(P<0.01);4次75mGyX射线全身照射组小鼠肺转移瘤结节数(23.5)较假照组明显减少(P<0.05);2次75mGyX射线全身照射组小鼠肺转移瘤结节数(39.4)较仅照组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先给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组小鼠的腹腔Mφ吞噬功能和脾脏NK细胞的细胞毒效应较单纯化疗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低剂量全身照射可增强(MMC)对Lewis肺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及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多次低剂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3H-TDR掺入法对人体胃癌免疫活性细胞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胃癌术前经NK细胞活性、LAK细胞活性、IL-2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胃癌术后组LAK细胞活性已明显恢复(P<0.05),NK细胞活性、IL-2活性稍有恢复(P>0.05)。提示人体胃癌免疫活性细胞活性低下可能为胃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而癌肿本身可导致其进一步恶化。切除癌肿后,受损的免疫功能有可能恢复或改善。因此应尽量切除原发癌灶.免疫活性细胞的肿瘤生物治疗是一种新的抗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荷瘤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 C57 B L/6 J小鼠右后肢腓肠肌内接种 lew is 肺癌细胞做为实验动物模型,在肿瘤接种后 10 d,给予 75 m Gy X 射线全身照射,于照射后 18 h 测定荷瘤小鼠胸腺、脾脏某些免疫学参数的变化,包括胸腺细胞自发增殖力、脾细胞数,脾细胞对 Con A、 L P S反应性,脾细胞白细胞介素( I L 2)分泌量,脾脏自然杀伤细胞( N 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 A K)、特异性细胞毒性 T 淋巴细胞( C T L)杀伤活性。结果:与荷瘤假照射组相比,75 m Gy X 射线照射组小鼠的上述免疫学参数明显提高( P< 005~01)。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可明显增强荷瘤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具有肿瘤治疗的潜在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观察低剂量全身照射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BL/6J小鼠右后肢肌肉内接种 Lewis肺癌细胞 ,1 0 d后给予 75m Gy X射线全身照射 ,在照射后 1 8h处死小鼠并采用3 H- Td R掺入法或释放法测定荷瘤小鼠的胸腺细胞自发增殖力、脾细胞对 Con A和 LPS的反应性、脾脏内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 CTL )和自然杀伤细胞 ( NK)以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 LAK)的细胞毒效应。结果 :75m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荷瘤小鼠的上述免疫学参数明显高于假照射荷瘤小鼠 ( P<0 .0 1 )。结论 :低剂量辐射可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可能在癌症防治中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拟黑多刺蚁醇提取物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拟黑多刺蚁(PVR)醇提取物对荷瘤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从免疫学角度探讨其抑瘤机理。方法: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PVR醇提液高、中、低实验组。各组小鼠腋下接种S180小鼠腹水肉瘤细胞,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实验组分别以0.5、1.0和1.5 g•kg-1 PVR醇提液灌胃,连续10 d,以肿瘤重量、抑瘤率,脾脏指数,白细胞介素2(IL-2),NK和LAK细胞活性及T、B淋巴细胞增殖为评价指标。结果:PVR明显抑制荷瘤鼠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脾细胞增殖反应和IL-2分泌,增强LAK和NK细胞的活性。结论:PVR体内抑瘤作用与其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多病毒感染时T细胞亚群、NK与LA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多病毒感染时细胞免疫和NK,LA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1种或多种病毒抗原,或IgM抗体阳性的住院患儿61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单病毒组38例,多病毒组23例,另设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柯萨奇病毒(CVB)抗原和IgM抗体、EB病毒(EBV)IgM,巨细胞病毒(CVM)IgM、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5项,单克隆抗体的间接ABC免疫组化法测定T细胞亚群;^3H-Td  相似文献   

15.
观察了应用小剂量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静脉点滴治疗晚期肺癌,胸腔内注射治疗肺转移癌。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自然杀伤细胞(NK)和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AK)活性。结果显示小剂量IL-2静脉点滴治疗晚期肺癌有一定疗效,治疗后NK活性和LAK活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自杀基因疗法是否能诱导肿瘤宿主产免疫应条。方法 将小鼠胃癌细胞株(MFC)接种于小鼠背部制作肿瘤模型,以单线疱疹病毒苷激酶基因(HSV-tk)和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氧基酶基因(CD)注射于瘤体内,并于瘤体周围注射mIL-2和mGM-CSF DNA及向腹腔内注射前药9-丙氧乌苷(GVC)和5-Fc。治疗第5周取肿瘤消退小鼠的脾细胞测自然杀伤细胞(NK)和LAK活性;第12周取PBL和脾细胞测N  相似文献   

17.
探讨增强化疗药物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新的有效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右后肢腓肠肌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制成实验动物模型,21d杀鼠取肺,计数肺转移结节数,观察丝裂霉素C(MMC)化疗前预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对MMC抑制肿瘤转移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纯的3.0mg/kgMMC腹腔注射不能明显减少lewis肺癌的肺转移结节数(对照组:41.7±7.4/肺,单纯化疗组:33.8±11.5/肺,P>0.05);而化疗前6h给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组肺转移结节数较单纯化疗组明显减少(20.3±4.7/肺,P<0.05)。免疫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化疗使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明显下降(P<0.05);而75mGy+MMC组的免疫学参数较单纯化疗组显著提高(P<0.01)。提示化疗前预先75mGyX射线全身照射对MMC免疫抑制的减轻作用可能是其增强化疗抑制lewis肺癌转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EffectofShenmaiinjection(参麦注射液)onsIL-2ENKandLAKCellsofPatientewithAdvancedCarcinomaEffectofShenmaiinjection(参麦注射液)onsIL-2ENKa...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瘤苗治疗肿瘤的效果,本实验观察了联合应用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转染瘤苗和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转染瘤苗治疗黑色素瘤实验性肺转移小鼠的效果,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荷瘤小鼠的肺转移结节数显著地少于单用瘤苗治疗组,其存活期也显著长于单一瘤苗治疗组,其脾脏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天然杀伤细胞(NK)活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活性以及IL-2和TNF分泌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单一瘤苗治疗组水平。实验结果说明,IL-2基因转染瘤苗与IL-6基因转染瘤苗联合应用后,能更有效地激活免疫功能达到更佳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