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院门诊抗感染药物的处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颖 《抗感染药学》2006,3(2):85-86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查阅医院2005年1~4月的门诊中成药与西药处方,对其中抗菌药物利用率,联合用药及其合理性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药物选择起点较高,尤其是存在过度使用注射剂情况。结论:2005年1~4月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许成 《淮海医药》2012,30(3):265-266
目的通过调查儿科门诊处方,探讨分析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4月儿科门诊处方2 400张,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频率、不合理使用等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74.83%,单联使用抗菌药物占77.88%,二联使用抗菌药物占22.12%;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前3位的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不合理使用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合理、重复用药、联用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等情况。结论儿科门诊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过高;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查我院2013年4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并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1.85%。结论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规定,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监控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4月门诊处方18593张,对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联合用药及分级使用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总体应用较合理,但仍有少部分不合理使用现象有待改进。结论必须坚持药品使用监控,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妇产科顺产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到2012年4月所接收的298例的顺产患者,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这些患者中有269例患者用了抗菌药物,其中所使用的抗菌药物,排列在前4位的是: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7.05%、注射用头孢塞肟钠12.90%、注射用头孢硫脒11.58%、甲硝唑注射液10.71%。其联合用药最常见的是硝基咪唑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联用。结论我院妇产科顺产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特别需要对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用药疗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监控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4月门诊处方18593张,对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联合用药及分级使用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抗菌药物总体应用较合理,但仍有少部分不合理使用现象有待改进.结论 必须坚持药品使用监控,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我院抗菌药物处方情况,考察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改进情况。方法抽取2011年4月20日到5月19日和2011年10月20日到11月19日门诊全部抗菌药物处方,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用法用量、金额以及对应的疾病诊断等进行采集,分析。结果经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我院门诊抗菌药品种由42个减少至36个、口服剂型和基本药物使用率提高、联用率下降、不合理使用情况有改善。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有了明显的改进,但仍有些方面需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分析问题并寻找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4年5月出院病历900份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史、诊断、病情轻重程度、诊疗计划、辅助检查、体温变化等情况综合判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并对抗菌药物的各方面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总使用率65.11%,不合理用药占4.78%。排在前4位的因素是:无明显指征用药、不科学联合用药、用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占总不合理用药的67.86%。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使用率仍略高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的规定。完善药物监测系统、制定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裴芳  王风华  邓晓彬 《海峡药学》2012,24(5):258-259
为了解我院2010年度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000份住院病历,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为814份,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4%.我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与以前相比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时间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6~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的特点和规律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品种数、使用金额等进行统计排序分析。结果及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用药结构比较稳定,抗菌药物用药品种趋向集中,抗菌药物的选择较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规范抗生素使用,降低细菌耐药率.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4月门诊处方46 290张,抽查其中应用抗生素的处方进行抗生素使用比例及合理用药统计,并将结果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46 290张门诊处方中,抗生素处方16 207张,占处方总数的35.01%.抗生素口服处方、注射剂处方分别占抗生素处方总数的25.38%和74.62%.单用抗生素处方、二联抗生素处方和三联抗生素处方分别占抗生素处方总数的85.02%、11.23%和3.75%.左氧氟沙星在本次统计中使用频次最高.在不同种类抗生素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有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钠、阿米卡星、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分别占抗生素处方总数的9.15%、2.55%、4.75%、4.34%、3.68%、30.65%;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仅使用氨曲南一种,占抗生素处方总数的0.40%.结论 我院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国家规定,但使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学习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陆彩虹  叶圣春 《中国药业》2007,16(17):40-41
目的了解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4月每月连续7d的儿科门诊处方,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统计处方的52.78%,共使用10类36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最高(50.25%),其次是其β-内酰胺类(16、74%)、林可霉素类(12、36%);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3.53%;用药频度(DDDs)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中有2种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医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广谱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大,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和培训。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临床药师参与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治疗对抗菌药物管理指标和卫生经济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wagner4级糖尿病足患者40例为对照组,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wagner4级糖尿病足患者4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临床药师未参与患者药物治疗监护,干预组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开展抗菌药物管理、药物重整、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比较两组的疗效、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卫生经济学指标(药费、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相当,临床药师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药费和住院费用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足患者的药物治疗可以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指标和卫生经济学指标,促进合理用药,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干预前)和2015年4月—2016年3月(干预后)的Ⅰ类切口手术1 247例,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品种分布、用药合理性和人均使用金额。结果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47.17%、23.4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更加合理。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合理率趋近100%,使用疗程、品种选择及适应症合理率增加明显,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抗菌药物的用药时机、使用疗程、品种选择、给药剂量和适应症合理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菌药物人均使用金额也有明显降低,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后,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加合理、规范,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河池市东兰县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4月(干预前)普外科出院病例205例,设为非干预组;干预分为2个阶段,2011年5月—2012年4月为干预的第1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51例;2012年5月—2013年4月为干预的第2阶段,收集此阶段普外科出院病例263例,对干预前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第一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99.6%,疗程由干预前的5~14 d(平均8.39 d,且出院还带口服抗菌药物)下降为1~8 d(平均2.8 d),未用抗菌药物者已有1例,疗程≤24 h、25~48 h的比例从零到明显提升,疗程≤24 h的比例已达40.64%,疗程为3~7 d、>7 d的比例明显下降,用药选择、给药时间、术中用药、用法与用量逐步合理,联合用药、给药途径全部合理;第二阶段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下降为5.70%,且后阶段有用药指征的患者也不预防性用药,疗程为0~1 d(平均0.057 d),其余各项也全部合理且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显著,全部达到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便为临床提供抗菌药物信息。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10年7月—2011年4月住院病历1 135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历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1 135份住院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799份(占70.3%),其中单一用药542份(67.83%)、二联用药255份(31.92%)、三联用药2份(0.2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工作需加强,特别是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提高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17.
陈果林  蓝雪容  欧伟红 《中国药师》2014,(11):1898-1900
目的:探讨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妇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比较2011年4-9月(整治前)及2013年4-9月(整治后)妇科Ⅱ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种类及用药频度(DDDs)、金额、用药时机、用量、疗程、联合用药情况。结果:整治后,总DDDs从1 564.5降至419.3,抗菌药费用和总药品费用分别从(297.5±47.1)元、(806.4±63.1)元降至(108.3±29.6)元、(498.1±70.2)元,抗菌药构成比从(36.9±9.1)%降至(21.7±6.8)%,术后疗程从(3.7±1.4)d降至(1.5±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时机合理率、用量合理率、联合用药合理率分别从67.7%、81.5%、41.1%增至98.6%、100.0%和80.7%(P〈0.05)。结论: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可明显提高我院妇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方法:调查我院2009年5-9月期间273例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清洁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273份患者病历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100%,无指征用药为81.7%;术前应用t〉2h者26例(9.5%),0.5h≤t≤2h者241例(88.28%);术后应用t≤24h者61例(22.3%),24h〈t≤48h者42例(15.4%),t〉48h者170例(62.3%);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涉及8类,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存在无指征用药、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规范、用法用量不合理、应用时间过长、更换药品无依据等不合理、不规范使用情况。结论:我院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375例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住院患者抗茵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4.40%,主要为预防性使用;单一用药率51.73%,二联用药率42.67%,无三联及以上联用;种类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用药基本合理比例占72.68%。结论: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为预防性用药,存在预防使用率过高、用药时间过长、给药间隔不当、药敏送检率低等问题,医院需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提高该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水平,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查泌尿外科2010年4月—2011年4月出院的720份住院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720例住院患者,应用了抗菌药物者624例,抗菌药物的应用率高达86.67%(624/720),以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药敏试验及病原送检率仅为4.81%(30/624)。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为60.28%(434/720),二联使用率为20.0%(144/720),三联使用率为6.39%(46/720)。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排序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美唑、氟罗沙星、头孢西丁。另外,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4.84%(551/581),其中85.54%(497/581)的手术患者预防用药时机不当。手术时间>3 h的患者术中未追加抗菌药物的有12例,术后抗菌药物平均应用时间为7.2 d。结论:泌尿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较以前有所好转,但仍存在药敏试验和病原标本送检率低、选药不当、给药剂量偏大、用药时间过长、围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需继续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