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氟西汀对早期脑卒中后抑郁及总体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氟西汀对缓解早期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的疗效。方法:42例首次发病2周内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不使用抗抑郁药)。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6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的HAMD及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及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AMD评分极显著减低(P<0.001),BI指数评分显著提高(P<0.01)。结论:氟西汀对缓解早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均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常规使用神经科药物治疗、基础疾病治疗及针灸治疗;治疗组48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功能状态,抑制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活动分析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和沙盘疗法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状态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综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沙盘疗法和活动分析法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治疗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评估表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HAMD抑郁量表评定患者的抑郁状态。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治疗组的FMA、BI、活动分析以及HAMD评分分别为(79.47±6.42)分、(78.63±18.22)分、(54.00±5.51)分和(16.82±1.54)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活动分析法结合沙盘疗法和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针刺+音乐康复训练,对照组予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r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AMD、FMA及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FMA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音乐康复训练结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讨高压氧 (HBO)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HBO治疗 ,观察并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评分变化。结果 1个月后 ,治疗组的HAMD评分和C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HBO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及其家属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40例及其家属同时接受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和治疗4周,采用HAMD量表、MBI指数法评分分别对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4周后,两组HAMD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MBI评分均上升,而实施同期护理干预组其MD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及其家属同时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同时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进行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随机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个体化心理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陷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HAMD、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ADL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HAMD及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而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其ADL.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加氟西汀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早期康复加氟西汀治疗组和单用早期康复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患者积极、主动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PS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CSS、PSQI、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8周后(治疗后),3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CSS、PSQI、MBI评分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MD[(9.76±4.59)分]、CSS[(7.65±2.35)分]、PSQI[(16.13±4.12)分]、MBI评分[(52.61±9.26)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rTMS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毅  徐瑞玲 《中国康复》2006,21(3):174-17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喜普妙)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P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喜普妙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并配合功能康复指导,喜普妙组每天增加1次口服喜普妙片20mg。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喜普妙组的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喜普妙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早期综合康复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简单康复疗法与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将78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简单康复疗法组(36例)和综合康复疗法组(42例)。简单康复疗法组采用Bobath治疗;综合康复疗法组除采用Bobath治疗外,加用中药、针灸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每周对两组患者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采用改良Br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MBI、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综合康复疗法组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简单康复疗法组的NIHSS、MBI评分虽有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ADL及神经功能康复均有一定效果,但综合康复疗法的效果优于简单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拮抗肌运动点和腧穴电针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踝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96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均予Bobath 法康复治疗,治疗组予拮抗肌运动点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拮抗肌常规腧穴电针治疗,共4 周。治疗前后采用Holden 步行功能分类、改良Ashworth 量表和踝关节自主背伸外翻分级法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olden 步行功能分类、改良Ashworth 量表、踝关节自主背伸外翻分级评分都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拮抗肌运动点电针缓解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踝内翻疗效优于常规腧穴电针。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抑郁及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干预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发脑卒中伴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子黛安神、阿米替林和安慰剂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及3、6月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检测。结果黛安神组和阿米替林组的HAMD和CSS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服用西酞普兰20mg/d,2周内增至30-40mg/d;观察组同时加用丁螺环酮30mg/d。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时,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组即明显下降(P〈0.05),治疗2周时对照组开始下降。治疗8周时,2组HAMD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均显著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明显提高(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D、ADL改善更明显(P〈0.05),副反应量表(TESS)则无差异。治愈显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83.3%、60%,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能加强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且起效迅速,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显示出联合用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72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简单康复疗法组32例,以Bobath治疗为主;综合康复疗法组40例,除采用Bobath治疗外,增加中药、针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每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的ADL、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无组内和组间显著性差异;治疗6周后,简单疗法组的ADL、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疗法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与简单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优劣。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Bobath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Bobath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Bobath疗法,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时改良Ashworth评级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减轻,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促进Bobath技术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针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疗法早期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对72例急性期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早期干预组)和Bobath疗法组(对照组),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针联合PNF疗法组对脑卒中后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更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可更有效地防止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李伟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63-1464,1466
目的 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盐酸氟西汀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8周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DNF)评定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于治疗2、8周末评定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疗效及副作用的评定.结果 60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生PSD 22例,PSD发生率为36.67%.其中轻度抑郁10例(45.45%),中度抑郁8例(36.36%),重度4例(18.18%).治疗8周后抑郁情绪恢复评分显示抑郁情绪恢复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脑卒中患者应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障碍,同时应用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盐酸氟西汀可作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药物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