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的关系。方法对4年来586例经CT或MRI证实的40例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继发性癫发生率为6.8%(40/586),其中全身阵挛发作21例,部分发作11例,复杂部分发作3例,部分发作发展为全身强直发作3例,丘脑发作2例;2周内癫发作27.5%(11/40),2周后癫发作的72.5%(29/40),抗癫治疗88.6%有效。结论脑血管病是继发性癫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明显的关系,抗癫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的关系.方法 对4年来586例经CT或MRI证实的40例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继发性癫发生率为6.8%(40/586),其中全身阵挛发作21例,部分发作11例,复杂部分发作3例,部分发作发展为全身强直发作3例,丘脑发作2例;2周内癫发作27.5%(11/40),2周后癫发作的72.5%(29/40),抗癫治疗88.6%有效.结论 脑血管病是继发性癫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明显的关系,抗癫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CVD)继发癫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作类型与病灶部位的关系、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病经头部CT或(和)MRI(或)和腰椎穿刺确诊.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1271例,发生率为6.8%(86/1271),其中脑出血9.2%(28/305),脑梗死6.0%(54/896),蛛网膜下腔出血5.7%(4/70).早发癫癎(2周内)发作80.2%(69/86),迟发癫癎(2周后发生)19.8%(17/86).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继发癫癎的多不需长期抗癫癎治疗,而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继发癫癎的多需长期抗癫癎治疗.CVD继发癫癎的死亡率明显增高(33.7%).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发生率6.8%.80.2%在2周内发生.脑出血继发癫癎多表现为大发作,脑梗死多表现为部分发作.脑血管病继发癫癎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妥泰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癇)的添加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临床选取13例难治性癫(癇)患者,其中3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病程均在2年以上;经一线抗癫(癇)药物正规治疗1年以上仍频繁发作,每月发作频率均为4次以上;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妥泰用药方法:成人用25mg开始,以后每周加25mg或50mg至发作控制或达到200mg/d;儿童1mg/(kg·d),以后每周增加1mg/(kg·d)至发作控制或达到5mg/(kg·d),以后维持观察12周,共20周.结果 经治疗5例发作减少75%以上(显效),3例发作减少50%(有效),2例发作减少25%以下(无效),1例发作增加25%以上(恶化),2例退出.总有效率61.5%.主要不良反应有厌食、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记忆力下降.结论 妥泰作为添加药物对难治性癫(癇)疗效较好,特别是对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效率达77.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卒中继发癫的发生率、发作临床特点(发生时间、发作形式与病灶部位的关系)、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有关问题。方法选择经头CT或MRI确诊的急性卒中患者共564例,随访1~2年观察所有病人癫发生率、发作临床特点,探讨继发性癫发病机制,总结治疗措施。结果本组病人继发癫者66例,癫发生率11.7%(66/564)。其中脑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2%(30/294),脑栓塞为12.7%(14/110),脑出血为12.9%(16/124),蛛网模下腔出血16.6%(6/36);69.7%的继发癫发生在脑血管病发病的2周内;出血性卒中多表现大发作,缺血性卒中多表现为部分性发作;治疗上以抗癫药物为主,大多数患者不需长期服药。结论卒中继发癫的发生率为11.7%,以蛛网模下腔出血最易发生,出血性卒中多表现为全面性发作,缺血性卒中多表现部分性发作,其中早发性癫(2周内发作)占69.7%,抗癫药物有效,一般不需长期服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癫癇持续状态的病因及诱发因素. 方法对48例成人癫癇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多数癫癇持续状态(38例)由继发性癫癇所致,常见病因包括脑血管病(14例)、脑外伤(10例)和病毒性脑炎(8例)等.既往有癫癇史的32例患者中,常见的诱因有停药或换药(14例)、感染(8例)、过度劳累(3例)等.经积极治疗后45例患者得到有效控制,3例患者死亡,均为继发性癫癇,病死率为6.25%. 结论脑血管病是成人癫癇持续状态最常见的病因,有癫癇史的患者停药或换药是最常见的诱因.尽早明确病因,及时治疗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坚持服药,减少各种不良诱因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托吡酯加用治疗癫癎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方法32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癫癎患者,病程1年以上,一直服用一种或两种基础抗癫癎药物每月仍有≥4次以上的发作.托吡酯采用加量法,加量期8周,目标剂量为200mg·d-1,观察12周后进入延长期.结果32例病人经过治疗后,发作100%消失者5例(15.62%),发作≤75%13例(40.62%),发作≤50%11例(34.37%),无改善2例(6.25%),因不良反应而中断1例(3.13%).结论托吡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抗癫癎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发作的临床特征、脑电图特点,可能的病理机制、药物治疗及其预后转归。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近3a脑血管病继发癫发作8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脑出血41例(47.7%),脑梗死27例(31.4%),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20.9%),全面强直—阵挛发作46例(53.49%),部分运动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0例(23.26%),部分运动性发作17例(19.77%),癫持续状态3例(3.49%)。脑电图异常74例。结论出血性脑血管病癫发生率较高,以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为主,动态脑电图对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经抗癫药物治疗,随访1a,75例无再发作,2例死亡。有9例需长期服抗癫药。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托吡酯加用治疗癫(疒间)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的疗效.方法:32例难治性部分性发作或继发性全身性发作癫(疒间)患者,病程1年以上,一直服用一种或两种基础抗癫(疒间)药物每月仍有≥4次以上的发作.托吡酯采用加量法,加量期8周,目标剂量为200mg@d-1,观察12周后进入延长期.结果:32例病人经过治疗后,发作100%消失者5例(15.62%),发作≤75%13例(40.62%),发作≤50%11例(34.37%),无改善2例(6.25%),因不良反应而中断1例(3.13%).结论:托吡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抗癫(疒间)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性癫(?)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住院诊断的103例成人继发性癫(?)的临床资料。结果 继发性癫(?)的病因依次为脑血管病(61/103)、脑炎脑膜炎(13/103)、颅内肿瘤(11/103)、代谢性疾病(5/103)、酗酒性肝硬化(5/103)、脑囊虫(2/103)、脑动静脉血管畸形(2/103)、放射性脑病(2/103)和中毒(2/103)。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占56.31%,简单部分性发作占26.21%,复杂部分性发作占17.48%,癫(?)持续状态11例。本组继发性癫(?)的各类型卒中,脑血栓形成最多(占50.82%);其次为脑出血(占19.67%);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1.48%);脑栓塞(占11.48%);腔隙性脑梗死最少(占6.55%)。结论 脑血管病是成人继发性癫(?)的最主要病因,正确地诊断继发性癫(?)的病因和发作类型有助于及时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癇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高抗癫癇药物疗效提供参考思路。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筛查无脑结构性损伤的儿童或青少年隐源性癫癇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部分患者行瓜氨酸代谢相关基因SLC25A13和ASS1基因检测,以明确癫癇病因诊断。结果共159例隐源性癫癇病例,18例血清瓜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1.53~3.61倍,其中6例行SLC25A13和ASS1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致病性突变或新突变。经抗癫癇药物治疗至少1年,发作完全控制率为7/18、发作频率减少75%者占3/18、减少50%~75%者占3/18、减少50%者占5/18,抗癫癇药物疗效较血清瓜氨酸水平正常患者降低(Z=1.759,P=0.039)。结论儿童或青少年隐源性癫癇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至正常参考值上限1.53~3.61倍时,其抗癫癇药物疗效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癫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2009-07-2011-07本院收治的30例老年癫患者的临床资料、脑电图、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老年癫患者,部分性发作20例,全面性发作10例,其中3例以部分性发作持续状态为首发症状,1例患者表现为发作性头晕,1例发作后的精神混乱状态持续1~2周.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为脑血管病(63.3%),脑肿瘤、脑萎缩、变性病也是常见的原因.对抗癫药物治疗的反应好,治疗1 a内发作控制有效率达90%,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自行停药.结论 老年癫多为症状性,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原因,多表现为部分性发作,癫持续状态发生率高,发作后的精神混乱状态持续时间长,抗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由于共患疾病及老年人自身特点,选药时要了解药物特点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后继发性癫临床较常见,目前临床按首次卒中后癫初次发作时间,将其分为早发性(2周内)和迟发性(2周后)两种.我院近年来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62例,全部患者经头颅CT、MRI或腰椎穿刺检查,均符合脑血管病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1],其中出现继发性癫42例(7.47%),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 对564例脑卒中患者中48例继发性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的发生率为8.5%,其中早发型癫(癎)35例(72.9%),复发8例,均在3周内死亡,死于脑疝、再出血、感染性疾病或癫(癎)持续状态.晚发型癫(癎)13例(27.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癎)以早发型为主,以皮质病灶多见,早发型癫(癎)伴全面性发作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和探讨不同抗癫(癇)药对癫(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情感障碍对癫(癇)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收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癫(癇)患者320例,正常对照组56例.分别进行韦氏智能测定和情感测定,同时结合抗抑郁剂治疗,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N400研究,对比分析癫(癇)患者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的特征.结果 386例癫(癇)患者中,认知水平低于正常者达76.94%.结果 显示丙戊酸钠、妥泰、卡马西平单药服药组之间认知水平无差异,但药物联合应用认知功能损害严重.且患者职业、文化程度、病程、发作次数、用药选择以及是否存在脑部继发性疾病等对认知功能影响显著.伴随着认知功能和情感障碍,癫(癇)患者P300和N400 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降低.百忧解治疗后P300和N400 潜伏期和波幅明显改善,且颞顶叶脑区的波幅明显升高.结论 抗癫(癇)药可造成癫(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单药应用较联合用药对癫(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轻.抗抑郁治疗可改善癫(癇)患者的认知功能,认知事件相关电位也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以癫癇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以癫癇为首发症状的53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发作类型、发病机制与病变部位、性质的关系。结果以癫癇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的临床发作类型与病变部位有关。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癫癇发作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痢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多药耐药基因1(MDRI)的相关性.方法 30例诊断明确的难治性部分性癫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分别予抗癫癎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和安慰剂治疗,初始剂最1 g(2次/d),2周后增至2 g(2次/d),再2周后增至3 g(2次/d),维持治疗12周后逐渐减量,进入减量/开放期.评价患者治疗期(16周)每周癫癎发作频率与回顾性基线期比较降低的百分比及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患者基因型.结果 30例患者中27例完成临床试验.基因型检测共检出CC基因型16例,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组(治疗组)9例(完全控制1例、显效3例、有效2例,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为66.67%),安慰剂组7例(仅1例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为14.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13,P=0.042);CT+TT基因型11例,治疗组9例(完全控制1例、显效2例、有效4例,发作频率减少50%的有效率为77.78%),安慰剂组2例.治疗组CC基因型与CT+TT基因型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3,P=0.888).结论 左乙拉两坦作为难治性部分性癫癎患者的添加治疗药物临床效果良好,其主要药理学机制可能与左乙拉西坦是非多药耐药基因1编码的P-糖蛋白底物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EEG和CT在癫(癇)诊断、鉴别诊断和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本文分析2005-01~2006-12,采用GE-1800型CT检查的91例CT异常的癫(癇)患者,与SOLAR ROVER-8型AEEG检查的结果.结果 AEEG正常27例(29.7 %),异常64例(70.3 %).其中NFDCC样波32例,占异常的50.0 %;非特异性异常32例(50.0 %).临床发作14例占异常的21.9 %.结论 AEEG的临床应用,大大提高了癫(癇)脑电图的阳性率.特别对无明显临床发作表现和先兆指征的可疑性癫(癇)患者进行诊断和分类.CT广泛应用使脑部疾病引起的癫(癇)阳性率大为提高,降低了原发性癫(癇)的诊断率,已成为癫(癇)病因研究的重要手段,它能寻找癫(癇)最可能和最重要的潜在病因.CT与脑电图二者结合在癫(癇)病因诊断及定位诊断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对癫(癇)的治疗,预后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癇的临床诊治及相关分析。方法 2009-10-2011-10我院诊治4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并发癫癇30例,给予原发疾病的治疗及抗癫癇治疗。结果治疗原发疾病后,10例癫癇症状得到控制;经抗癫癇药物治疗后,19例癫癇症状得到控制,治愈率96.7%;另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对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癫癇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然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可明显控制癫癇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癫(癇)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45例癫(癇)患者及43例健康人群血清和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结果 癫(癇)组血清和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36.42、35.73,P<0.01).结论 癫(癇)发作时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增加,癫(癇)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