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出血原因.方法 选取2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做DSA检查分析出血原因.结果 13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7例患者未发现颅内血管病变.结论 对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旱行DSA检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孟祥靖  郭建  李相坤 《山东医药》2010,50(2):108-10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所致的脑蛛网膜下腔出血,80%-85%为脑动脉瘤破裂(aSAH)所致,aSAH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45%。  相似文献   

3.
王成伟  张源 《山东医药》2004,44(30):63-6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SAH分为颅脑损伤性和自发性(非损伤性)两大类。自发性sAH又分为两种.一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病变血管破裂而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怍原发性SAH;一为脑实质内出血而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蛛网膜下腔称作继发性SAH。自发性SAH可见于任何年龄,50~60岁者多见,青壮年亦常见发病。凡能引起脑出血的耨因也能引起SAH.但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烟雾病和血液病等最为常见。一般都在患者情绪激动或过腰用力时发病。  相似文献   

4.
武玉玲  冯晶军  李英 《山东医药》2003,43(27):24-24
2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 ,我们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80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80例中 ,男 48例 ,女 32例 ;年龄 16~ 6 8岁。并发再出血 8例 ,并发脑血管痉挛 5 0例。经给予 2 0 %甘露醇、补液及腰穿释放血性脑脊液治疗 ,治愈 6 0例 (75 %) ,好转 12例 (15 %) ,植物生存 2例 (2 .5 %) ,自动出院 3例(3.75 %) ,死亡 3例 (3.75 %)。观察与护理 :1急性期严密观察 ,注意病情变化。若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 ,应考虑颅内继续出血 ;如果持续昏迷并进行性加深 ,同时伴有呼吸节律改变、高热等 ,则提示脑干受损 ,应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起病状态、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08例SA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SAH患者中静态起病142例(68.3%),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155例,发现颅内动脉瘤112例(72.2%)。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头痛(148例,占71.2%)、头晕(36例,占17.4%)、呕吐(182例,占87.5%)常见。介入治疗21例,手术治疗91例,保守治疗43例,再出血死亡12例。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可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焕伟  周志慧  魏连波 《山东医药》2001,41(20):78-78,F003
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近年来 ,笔者诊治较典型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例 ,报告如下。例 1:男 ,32岁 ,因突发头痛、恶心 2天急症入院。查体 :自主体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颈项强硬。 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腰穿示血性脑脊液 ,压力稍高。入院后行保守治疗 (止血、脱水、解痉、支持等 ) ,7天后患者症状渐消失。嘱其行 DSA检查 ,注意休息 ,但患者要求出院。 3天后 ,在家劳动时突发昏迷、脑疝 ,6小时入院后抢救无效死亡。例 2 :女 ,2 4岁 ,因突发头痛、剧烈呕吐 1小时 ,意识障碍半小时入院。半年前曾癫痫小发作 1次。查体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阴性的原因分析及诊疗对策。方法对45例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病人中,DSA复查15例,发现3例动脉瘤。CTA复查15例,无阳性者。MRI及MRA复查8例,发现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例。结论 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的病人需行二次复查,尤其是非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病人,配合MRI可提高SAH少见病因的检出率,同时规范和提高脑血管造影技术可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1岁。于2003年2月12日在路上行走,突然感到头痛、头晕,随后昏倒在地,约10min后清醒。醒后仍感剧烈头痛、头晕,伴喷射性呕吐,发病lh后急诊入院.发病前无头外伤史,发病后无抽搐发作,无大小便失禁。既往无长期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史。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min,血压150/90mmHg。神志清楚,痛苦病容,焦虑,语言流畅,全身无外伤痕迹,皮肤、  相似文献   

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科的常见病.有资料报道年发病率为6/10万[1].急性期病死率高,而远期预后尚好.有文献报道在存活病人中的67%可生活自理,恢复正常工作[2].因此,减少SAH急性期的病死率是治疗的关键.现将我院1995年5月-2000年5月住院的SAH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DSA检查的SAH患者276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24 h组(A组)32例,1~3 d组(B组)111例,4~14 d组(C组)93例,>14 d组(D组)40例。又按年龄分为≤60岁患者248例,>60岁患者28例。对其病因、造影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76例SAH患者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1.4%。所有患者动脉瘤为主要病因,而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在年龄≤60岁患者中则更为常见。B组、C组、D组不同时间DSA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出血、脑积水、消化道出血、低钠血症、癫痢发作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DSA对SAH病因诊断阳性率高,SAH患者病因诊断应常规行DSA检查,时间以发病1~3 d为宜。  相似文献   

11.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NP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率为50%~75%,临床表现与动脉瘤性SAH相似,预后较好。早期CT检查和充分的全脑血管造影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为50%-75%,临床表现与动脉瘤性SAH相似,预后较好,早期CT检查和充分的全脑血管造影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人们已注意到血红蛋白、氧自由基及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在CVS发生机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CVS发生机理中的不同环节,已提出一些新的防治方法,同时钙拮抗剂的应用及血容量问题也已引起重视,本文就上述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免疫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与免疫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脑血管痉挛时机体体液、细胞免疫及补体系统的变化、免疫病理损伤及其机理、免疫抑制治疗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总称.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又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癫痫发作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老年SAH后癫痫发作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期老年SAH未发作癫痫45例为对照组,分析可能影响老年SAH后并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 SAH后癫痫发作以大发作为主,其次为精神运动性发作和小发作,发作时间集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 w内,其次为3 w及以上和1~3 w。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酒、出血后就诊时收缩压>170 mm Hg、格拉斯哥昏迷评定(GCS)评分、Fisher评分、Rankin评分、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脑梗死与老年SAH后并发癫痫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Rankin 3~4分、再出血、Fisher 3~4评分是SAH后癫痫独立危险因素。经托吡酯治疗19例,经丙戊酸钠治疗23例,1年内两种治疗方法患者死亡率、癫痫发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托吡酯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丙戊酸钠(P<0.05)。结论老年SAH后癫痫发作的影响因素较多,独立危险因素与脑损伤相关。对于有相关影响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早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以期降低癫痫发作,在选择抗癫痫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表现为急剧起病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血性脑脊液,可伴发多种神经系统表现,但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者少见,现就我们收治的病例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特殊亚型,其症状轻、并发症少且预后良好。因此,在临床上有必要将其与普通蛛网膜下腔出血区别对待。文章综述了这一特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年发病率为6~7/10万^[1],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卒中类型。除发病初期的高病死率外,后期幸存者神经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比较高,其中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作为SAH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90%。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高病死率和病残率的三大脑血管疾病之一,影响自发性SAH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早期脑损伤和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有学者认为早期脑损伤(EBI)是影响自发性SAH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自发性SAH后EBI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