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家医气血精与三元学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医学有较系统的医学理论,其中三元学说与体内物质基础气、血、精为土家族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土家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依赖三元脏器功能驱动气、血、精的环流,以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本文就土家医的气、血、精与三元学说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土家医方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土家医方剂学基本理论和论证土家医方剂结构的科学性。方法:从馆藏文献和民间原生态土家族医药文化文献中进行收集整理,把散在的各种医药书籍、手抄本、土家医名医“口碑”文献中有关方剂学的内容进行研究。结果:土家医方剂学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及组方结构。结论:土家医方剂学理论丰富,组方选药合理,主治方向明确,用法特殊,整理研究后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剂学理论体系,构建了土家医方剂学学科。  相似文献   

3.
土家医耳诊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通过收集湘西土司王御医耳诊及散在土家族民间耳诊方法 ,经过系统整理研究 ,全面阐述了土家医耳诊特点和内容。本文重点介绍耳看诊、摸诊、鸡爪探诊、耳脉诊具体方法及临床意义 ,为土家族医耳诊实质研究和临床推广运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一般仅浸泡单侧神经,呈带状分布于躯体的某一侧区域,累及两个不棚邻神经节支配区的多发性带状疱疹少见。现将皮肤科会诊的1例多发性带状疱疹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土家医诊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家族民间医药内容丰富 ,诊治疾病方法独特 ,千百年来为土家族人民防病治病 ,群众乐于接受。为将流散民间土家族诊断疾病的方法发掘整理出来 ,近几年来我们对土家医诊法进行了系统的收集 ,整理研究出看、问、听、脉、摸诊法五种。现简要介绍如下。1 看 诊看诊 ,就是通过目视 ,去观察病人的神色、舌苔和形体等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看神色 :土家医主要通过看病人面部的神色来诊断病疾。一看神态 ,神情色润 ,精神焕发者 ,称为有神。对神呆无华 ,精神萎靡 ,或狂言乱语者 ,称为丧神 ,主病重。二看水色 ,面部色黄或假白者 ,属气血亏损 ,多见于…  相似文献   

6.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由众多的致病因素在机体内演变而成。现对土家医疾病原因及疾病变化规律作一简介。1 病因土家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比较复杂,致病因素较多,如瘟气、饮食、劳伤、情志等。11 瘟气有风、寒、湿、火等。(1)风 风是72风症和72惊症的主因,许多疾病如癫痫、着凉等病的发病与风有直接关系。风有热风、冷风、水风、内风之分。72风症中,热风能引起火风、漆风、脐肚风、产后风、破骨风等热风症。冷风能引起冷骨风、钻骨风、眉毛风、摆头风等冷风症。内风可引起内节风、歪口风、抽风等内风症。水风能引起水滞风、水蛊风等水风…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苗族都有本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医药学。土家族苗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武陵山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同,生活习俗近似,各自所创立的人文医药也有许多近似点。本文对武陵山区的土家医苗医的经症、疾症进行对比,并究其特点,促进本地民族医药的发展。土家医苗...  相似文献   

8.
土家医外治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土家医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千百年来流散民间,是药匠成名或传家之秘诀。土家医疗法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药物治法,二是非药物疗法,或分为内治法及外治法。现将土家医外治法简要述叙如下。1 拔罐疗法拔罐又叫打火罐、吸杂筒或扯火罐,是民间最常用的一种简单易行的外治法。因古代以牛角制罐、多用吸脓吸瘀血,故称“角法”或吸筒疗法。拔罐是借助于热力或烧去罐中的空气,造成罐内负压而吸附于皮肤。拔罐法具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祛湿逐寒的作用。本法一般于用急性扭伤、挺伤、瘀肿、腰痛、骨节疼痛、寒咯,或因寒湿而致的肚子痛、头…  相似文献   

9.
试论脾胃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胡关彪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312000)关键词:脾胃学说/骨伤科脾胃学说的创立始于《内经》、《难经》,创于易水学派,盛于宋元明末,被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尤其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历代医家对于伤病...  相似文献   

10.
土家医脉学丰富,脉种繁多,共有30余种脉.其脉象脉形简练,诊断分明,易于掌握,多为土家医应用,具有自己特色.笔者从解剖学及中医脉学观点加之剖析,试对几种土家医脉象的理论进行浅要的阐述.1 命脉 也称劳脉,位于手掌背部的食指与中指之间隙,相当于中医的外劳宫穴处,若能号出此脉者,多是重病之表征,劳脉脉象向腕部扩散时,是危重之表征.  相似文献   

11.
居住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同胞,在寻找食物和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现了一些既可作菜食用又能作药物治病的植物,并且代代相传,便形成了食、医两用的土家族药物。这些菜由于不需要人工栽培而是自然生长的,故又叫野菜,成为土家族同胞不可缺少的绿色植物。  相似文献   

12.
舌诊是土家区看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看舌质、舌菏为主。土家名医胡先兆认为,心为五藏丰,舌为心之苗。色应南方,本红而泽,凡伤寒邪气在表,舌必无苔,及传里,则津液干燥,而舌苔生矣。然必自润而燥,自滑而涩,由白丽黄,由黄而黑,甚至干焦,或生芒刺。是皆邪热内传,南浅入深之证也。若邪犹未抹,其在半表半里之间,或邪气客于胸中者,其苔不黑不涩,用小柴胡汤以和之。若阳邪传里,胃中有热,则舌苔不滑而涩,宜栀豉汤消之。若烦躁欲饮水者,宜白虎加人参汤。大都舌上黄苔而焦涩者,胃腑有邪热也。  相似文献   

13.
土家医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药体系,本文将土家医对血的认识与中医相关内容作了比较和简要分析,认为土家医对血的生理病理方面的认识有鲜明的特色,其独特的魅力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土家医对走胎的证治认识较全面,但各有其不同的论述。走胎多见于16岁以下小孩。现将我们收集整理到的有关走胎一病的资料分述如下:1病因病机认为是小孩饮食无节制,饥饱无常,或过食生冷不洁之物或母乳喂养不当,致使小孩中元之气损伤,中元之肚肠功能减弱,水谷之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地走访大湘西地区,收集整理了土家医常用的4大类20种外治疗法。基于脏腑经络学说的土家医外治法与中医外治法一脉相承,大致可分为药物外治法、熨贴外治法、推抹外治法、器具外治法等4大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规范土家医嘎啦症诊断、治疗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田野调研,收集土家医嘎啦症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反复验证不断优化,并进行理论创新研究。结果形成土家医嘎啦症诊疗治疗技术规范。结论达到土家医医学行业技术诊疗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介绍土家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几种常用外治方法,简要分析其治疗机制。土家医外治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理论依据与中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多由于机体气血亏虚,加之感受风、寒、湿等外邪,气血凝滞,经络闭阻,不通而痛。土家医对"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的认识,与《黄帝内经》之说十分吻合。土家医认为各种疼痛均是三元体架——"筋、骨、肉、"、三元脏器、三元孔窍——"气、血、精"阻滞所致。而且"五毒侵袭"与"气滞血瘀"是互为因果的。并认识到本病是风、寒、湿、瘟、火等五邪,侵袭人体的三元脏器及三元体架,使三元物质受损,气滞血瘀,寒、湿邪不得以宣散,停滞坐板骨深处,经络阻滞日久所致。土家医外治法具有赶湿毒、行气血、温经络、通痹阻的功效。而且治疗方法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的特点宜于在基层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产后汗症是产后常见症之一,在鄂西、湘西等地有此称谓,有的也称为“产后多汗”、“盗汗”。中医的“产后自汗”、“产后盗汗”,西医的“产后席汉氏综合征”可参此辨证。主要病症为,产妇于产后出现汗自出: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睡着了汗出湿衣,醒来汗止者称为“产后盗汗”。两者合称为“产后汗症”。本人在2005年至2007年10月以来收治25例产后汗症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带状疱疹(蛇疱子)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初次感染病毒后临床上表现为小痘或隐性感染。以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时,病毒被激活,使受浸泡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  相似文献   

20.
试论土家医的药物配伍与禁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家族医药学是一门经验的自然科学,它是本民族人民世世代代用于防病治病的工具,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在理论上有自己的观点,治疗上有独特的方法,药物配伍上有一定的规律。现就先师及部分土家医的论述结合本人经验,对土家医药物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