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smac和survivin基因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smac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CML病情进展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71例CML病人和10名健康者上述基因的表达。结果smac和survivin mRNA在CML病人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63.4%,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22.176、6.773,P〈0.01、0.05),二者在CML的加速期、急变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t=10.708-16.725,P〈0.01),且二者在CML病人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33,P〈0.01)。结论smac和survivin基因与CML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是监测CML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的有价值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初发及格列卫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骨髓中转录因子Foxo3a和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Ⅰ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的方法,检测18例初发及10例格列卫治疗的CML病人骨髓样本中Foxo3a和be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以GAPDH为内参基因,以行骨髓穿刺排除诊断的非血液病病人的骨髓为对照组;各实验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AACT相对定量法计算.结果 初发CML病人骨髓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格列卫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25,P<0.05);3组骨髓样本中Foxo3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5.73~13.73,P<0.01);且初发CML病人的ber-abl融合基因的高表达与转录因子Foxo3a的低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674,P<0.01).结论 格列卫降低CML病人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同时可以增加Foxo3a的表达;转录因子Foxo3a的低表达与bcr-abl融合基因的高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CML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Mcl-1基因和Bcr/Ab1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41例CML病人(包括慢性期15例、加速期6例、急变期6例、伊马替尼治疗后遗传学完全缓解8例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的未缓解的CML病人6例)骨髓标本Mcl-1基因、Be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以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CML各组Mcl-1和Ber/Abl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X<'2>=19.12~36.08,P<0.05).伊马替尼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Mcl-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Z=2.547~3.254,P<0.05);加速期、急变期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组之间Mcl-1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0.481~1.922,P>0.05),但均明显高于慢性期(Z=2.650~3.465,P<0.05).Bcr/AblmRNA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Z=0.480~1.196,P>0.05).CML病人Mcl-1与Ber/Abl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Mcl-1和Ber/Abl与CML的病情密切相关,参与CML的发生和发展,是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格列卫治疗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后骨髓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R显带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服用格列卫前后骨髓标本中Ph 染色体和bcr/abl基因的表达.结果 用药后9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7例分别在用药3~24个月后染色体检查为Ph染色体阴性,1例用药1个月后其Ph染色体仍为阳性,后失访;1例用药2个月后 Ph染色体阳性率为30%;1例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用药6个月后其Ph染色体阳性率为70%;1例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用药12个月后Ph染色体阳性率为60%.服用格列卫的CML病人Ph染色体转阴后仍能检测到bcr/abl基因的表达,但其表达水平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3.77、5.13,P<0.01),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bcr/abl基因表达逐渐降低.结论 格列卫能有效治疗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并且对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vil基因表达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急性变中的意义,方法:笠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HEL白血病细胞系,87例慢粒患者(慢性期58例,加速期4例,急性变期25例)及10名正常对照组Evil基因的表达。结果:10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未测到Evil mRNA;HEL细胞系Evil阳性;87例慢粒中,慢性期组,加速期组,急性变组,急性生变组Evil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5%(2/58)、50.0%(2/4)、48.0%(12/25)、66.7%(12/18)/但加速期及急性变化的Evil基因表达率高于慢性期(P<0.01),而加速期组和急性变组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1.00),急性髓性变组的阳性率高于急淋变组,差异显著(P<0.01)。慢性期组的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1.00);Evil基因阳性表达与慢粒临床分期,急性变化及预后相关,而急性变Evil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外周血象,bcr/abl融合基因无关,结论:Evil基因是预测慢性粒患者发生急性变的一个有用的基因标志,可看做是一个由慢性期向急性期转化的信号,并对慢性粒性生变或急淋变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对42例AL患儿和13例完全缓解AL(AL—CR)患儿及15例非恶性疾病患儿骨髓进行survivin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A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P〈0.01),复发组高于初发组(P〈0.01);survivin基因在AL的高危组和标危组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化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survivin表达水平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未能缓解者(P均〈0.05)。结论儿童AL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urvivin基因的过度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化疗疗效的观察指标;survivin高表达者易复发,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雷媚  赵洪国  杨颉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1):11-13,16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51例CML病人给予伊马替尼治疗,观察其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学反应以及不良反应、总生存和疾病进展情况。结果CML慢性期病人治疗3个月时97.8%(45/46)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用药1年后,79.4%(27/34)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5.9%(2/34)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2.9%(1/34)获得次要细胞遗传学缓解,5.9%(2/34)获得微小细胞遗传学缓解,5.9%(2/34)未获得遗传学反应,29.4%(10/34)获得完全分子遗传学缓解;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7.0%、91.6%,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00.0%、85.3%、73.1%。3例CML加速期病人1例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1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1例获得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2例CML急变期病人均死亡,总病程分别为9、15个月。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慢性期病人,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高,且不良反应少,但对加速期和急变期病人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8.
病人,女,36岁,未婚。10年前因乏力、自觉左腹部坚硬就诊于外院,行B超检查示脾大,行骨髓穿刺术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口服羟基脲并肌注干扰素后症状减轻,平素规律口服羟基脲,每日2次,干扰素300万单位,每周3次,病情稳定。约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自觉活动耐力下降。10 d前乏力气促加剧,咳嗽剧烈,服京都念慈庵、甘草口服液后咳嗽有所减轻。就诊于我院门诊,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二尖瓣区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脾大,甲乙线8 cm,甲丙线13 cm,丁戊线+1 cm,质地坚硬,平滑,无压痛。查血常规示:WBC 16.7×109/L,Hb 34 g/L,PLT 212×109/L,嗜酸粒细胞0.  相似文献   

9.
68例慢性白血病骨髓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型慢性白血病骨髓表现。方法对68例慢性白血病采用1997年北京会议建议标准分型,并观察骨髓象。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50例(73.53%),其中幼儿型2例,典型42例,不典型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18例(26.47%),其中大小淋巴混合型8例,幼淋巴混合型4例,典型小淋巴细胞型、不典型大淋巴细胞型、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各1例。结论68例慢性白血病以中老年人为多发,以CML为多见,CML又以典型为多;CLL以混合型为多。骨髓增生度CML高于CLL,两类白血病细胞形态上有不同程度的改变,CML可见戈谢氏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ML在初治,常规化疗,干扰素治疗,Allo-BMI后染色体的病变。方法:对13例初治CML,其中7例接受Hu化疗6-12月,4例联用干扰素治疗6-12月,3例行Allo-BMT,后+30天-+18月进行染色体G显带分析(共45例次),4例同时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13例初治CML检测到100%Ph^1染色体,均为标准易位t(9;22)。其中7例接受Hu化疗6-12月复查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膜瘤1(MN1)基因和PTEN基因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8例AML病人(初治组16例,缓解组12例,复发组10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N1和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另取非恶性血液病病人及正常人骨髓共13例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MN1和PTEN mRNA在AML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和60.5%。初治组MN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TEN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F=2.385、2.054,q=2.305、2.867,P<0.01);缓解组MN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TEN mRNA表达水平上升,与初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121、2.756,P<0.05);在复发组中MN1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又升高,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又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361、2.723,P<0.05)。MN1和PTEN基因在AML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1,P<0.05)。结论 MN1和PTEN基因的表达与AML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ML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例慢性期和10例急性转化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的CMI,病例,以良性血液病病人和正常人作对照,采用改良TRAP一银染法及亚利恩凝胶成像系统分析检测其骨髓标本内的端粒酶活性水平并随访。结果 良性血液病端粒酶阴性或低水平表达;CMI。慢性期端粒酶活性中等增高(F=36.38,q=5.84,P〈0.01),阳性率达35%(7/20);急性转化期时端粒酶活性较慢性期显著升高(q=12.06,P〈0.01),阳性率达80%(8/10)。端粒酶活性水平与CML预后相关,活性高者往往预后较差。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CM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CML诊断、病程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CML病人不同时期8、9、17号染色体上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和LOH。结果 在D8S555位点,CML加速、急变期(AP+BC)病人的MSI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期(CP)病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9);8号染色体上D8S555、D8S559位点MSI发生率明显高于9、17号染色体上D9S67、TP53A1/A2、AFMal27xg9位点,AFMa127xg9位点LOH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4个位点,差异有显著性(x^2=1.858~9.946,P〈0.05、0.01)。结论 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是CML发生和转化过程中的常见事件;不同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在CML病情演变中所起作用不同;AFMa127xg9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CML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髓细胞性白血病(m yeloid leukem ia)患者P-170 蛋白过度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用免疫组化LSAB法(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 assay)检测66 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 yeloid leukem ia,AML)及20 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 yeloid leukem ia, 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P-170 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初治组AML患者P-170 表达率为26.5% (9/34);难治/复发组为68.4% (13/19),比初治组明显增高(P< 0.005);完全缓解组为23.1% (3/13),与初治组差异无显著性。诱导化疗P-170+ 者完全缓解(CR)率为22.2% (7/9),P-170- 者为80% (20/2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036)。CML慢性或加速期8 例患者无1 例P-170 表达,急变期患者P-170 表达率为50% (6/1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 0.042)。提示P-170 蛋白过度表达是髓细胞性白血病化疗耐药和不良预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ZETA相关蛋白(ZAP-70)、CD38在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病人骨髓及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对19例B-CLL病人及12例正常人骨髓或外周血ZAP-70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8的表达水平。结果在19例B-CLL病人中,7例ZAP-70阳性表达,8例CD38阳性表达;对照组ZAP-70、CD38均为阴性表达。结论ZAP-70 mRNA、CD38在B-CLL中表达阳性提示预后不良。ZAP-70可以取代IgVH基因突变状态作为B-CLL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用体外软琼脂培养法,测定了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粒单核系祖细胞(GM-CFU)的产率,以102例正常骨髓细胞的GM-CFU为对照,正常组集落平均产率为101.5±55.7/2×10~5,完全缓解组(CR)11例为95.3±19.7/2×10~5,未缓解组(NR)43例为7.0±7.2/2×10~5,与正常组及CR比较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提示并非化疗损伤了祖细胞,而由白血病干细胞及其释放的抑制物所致。  相似文献   

17.
对74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M_1与M_2加以比较分析,M_2化疗缓解率明显高于M_1(P<0.01),M_2生存期长,感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 (MDR1mRNA)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mRNA)表达及其与喉癌患者某些特征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两种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取喉鳞癌 2 3例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PCR)技术 ,在特定引物下进行PCR扩增 ,行凝胶电泳观察目的产物条带。结果  2 3例喉鳞癌中MDR1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 4 7.8% (11/2 3) ,MRP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 4 7.8% (11/2 3)。晚期 (T3 4)喉癌MRPmRNA阳性表达率 6 0 % (9/15 ) ,显著高于早期 (T1 2 )的 2 5 % (2 /8,P <0 .0 5 )。颈淋巴结转移与MRPmRNA的阳性表达明显相关 (6 /6 ,P <0 .0 1)。在喉癌组织中两种基因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等级相关检验 χ2 =0 .5 2 1,P >0 .0 5 )。结论 喉癌组织中MDR1mRNA及MRPmRNA阳性表达皆为 4 7.8% ,其中MRPmRNA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及临床T分级有关。两种基因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53及nm23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②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75例大肠癌中p53及nm23的表达。③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53,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53.3%和65.3%.p53过表达和nm23低表达均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53在低分化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癌(χ2=10.08,P<0.01),而nm2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无关(χ2=3.39,P>0.05)。④结论p53高表达和nm23低表达在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可能与多基因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