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冠状动脉造影以来,业已重新确立了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在急性心肌梗塞病因中的重要性。冠状动脉内滴注链激酶以快速溶解血栓伴之以再通和再灌注,可挽救濒危缺血心肌,减少梗塞面积和改善左室功能。最近观察到急性心肌梗塞中静脉输注链激酶也可快速溶解阻塞冠状动脉的血栓。本文讨论大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梗塞的早期再灌注问题,在梗塞冠脉旱期自然再通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中早已存在,不过以前尚未为临床医生所认识。近年来,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血栓栓塞所致,故开展了冠状动脉内或静脉血栓溶解疗法,使栓塞的冠状动脉早期再通,缺血心肌获得早期再灌注。由此,人们认识了早期再灌注的  相似文献   

3.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症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病理研究证实,冠状动脉血栓性闭塞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见的病因。早期再灌注能挽救濒危的心肌,提高早期存活率和改善后期心功能。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心肌梗塞常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其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自溶率为42.2%,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68.2%,常规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再通率为14.3%.三组间有显著差异(X~2=12.78,P<0.01).结论是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能促进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提高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但血栓自溶缓慢,冠脉再通延迟,对挽救梗塞区域心肌坏死作用不大.然而,对改善心肌电稳定性和心肌缺血区域的供血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的影响,我们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22例尿激酶溶栓治疗和21例心肌梗塞常规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其结果为:急性心肌梗塞肝素加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对梗塞相关冠状动脉血栓自溶率为42.2%,溶栓治疗梗塞相关冠脉再通率为68.2%,常规治疗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自溶再通率为14.3%。三组间有显著差异(X^2=12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可用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方法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以减少心肌缺血和坏死,改善心脏功能。这种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供应的方法,称为心肌再灌注。但是,心肌再灌注以后,非但原来的缺血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导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定量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在冠状动脉内链激酶(ICSK)溶栓治疗前后的ST段移位及其演变,以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为依据,判断其预测冠状动脉再灌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对人类急性心肌梗塞病因的重要性,已为最近的研究所证实。早期研究虽曾报道应用手术或药物(血栓溶解剂)可使冠状动脉再灌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再通与左室功能的关系刘梅林张钧华张涛李大元丁文惠邵耕本文回顾分析了8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资料,旨在探讨冠状动脉再通对左室功能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我院自1991年2月至1995年7月进行AMI静脉溶栓共...  相似文献   

10.
稳妥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稳妥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高润霖80年代以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治疗的年代,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应用最为广泛。现已证明,溶栓治疗使冠状动脉再通,可明显改善AMI近期及长期预后。据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研究组的报道,应...  相似文献   

11.
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肌酸激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观察(摘要)四川省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燕纯伯日本藤田保健衛生大学循環内科黑川洋,近藤武,野村雅则,水野康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早期冠状动脉再灌注,造成血浆肌酸激酶峰值(PCK)提前出现。研究...  相似文献   

12.
溶栓疗法广泛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以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左心室功能。然而冠状动脉血栓的溶解可引起梗塞相关冠状动脉不稳定的内皮损伤,且常有残留血栓,血管造影证实溶栓后早期再闭塞率约20%。作者报告31例有威胁生命的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法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冠状动脉再通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为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病死率为3.1%;在6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的再通成功率85.7%显著高于在6~12h内完成静脉溶栓治疗再通成功率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尽早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并且患者不良反应少,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塞再灌注疗法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张力改变以及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是引起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的三大重要原因。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闭塞,从而形成急性心肌梗塞(AMI)。1980年,Dewood即已证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AMI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基于这一认识,衍生出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再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房纤颤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房纤颤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冠脉病变的不同程度对急性心肌梗塞时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房颤的患者(87例),与同期无房颤发生的心肌梗塞患者(600例)的冠状动脉造影、急诊PTCA和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梗塞相关血管发生的部位差别无显著性。而三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房颤组(31.4%)显著高于非房颤组(18.8%);梗塞相关血管的再通率非房颤组(69.6%)显著高于房颤组,在房颤组中,早期组的冠脉再通率(73.6%)又显著高于后期组(16.6%)。结论冠脉血管的多支病变和灌注不良与急性心肌梗塞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发生房颤者冠脉血管再通率高,提示AMI发病后早期房颤的发生可能与再灌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可经导管使闭塞的血管迅速再通。动物实验证明,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三小时内冠状动脉再灌注可使梗塞范围缩小。本文介绍冠状动脉再通的方法及其挽救受危害心肌的作用。方法:对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发作三小时内,心电图示明显的 ST 段抬高,而无 QRS 综合波改变者,施行冠状动脉再通术,将 ~*8F Judkins 导管插入闭塞的冠状动脉,并向闭塞动脉注入0.5毫克的硝酸甘油以排除冠状动脉痉挛。先试用0.032英时带有活动芯子的导引管对闭塞血管进行机械性疏  相似文献   

17.
104急性心肌梗塞时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和溶栓治疗达到再灌注时间[BergerPB等。AmJCardiol,1994.73:231(英文)]业已证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时间是保护受损的心肌和减少死亡率的关键。住院后尽快施行溶栓治疗及...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从再通到再灌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治疗已成为十余年来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治疗进展之一,其益处在于使得由于血栓阻塞的冠状动脉在短时间内再通。更为重要的是在症状出现的几小时内冠脉得以完全再通的患者生存率、左室功能及心肌存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冠状动脉再通后的血流分级常用心肌梗塞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19.
Rentrop 等在1979年证实了急性心肌梗塞时经冠状动脉注入链激酶(STK)可溶解血栓。自此以后,某些医疗中心开展对冠状动脉内注入 STK 的研究,并报道有益于改善左室功能及延长生命,但经冠状动脉的方法需要心导管设备,遂使本法在应用上受到限制。本文对1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经冠状动脉和经静脉注射 STK 在治疗上作一比较。方法:本研究分二阶段,第一阶段自1981年11月~1982年9月,共63例,作冠状动脉内 STK 治疗,先经股动脉作左心室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识别有阻塞的动脉后,在冠状动脉注入200微克硝酸甘油,再作造影。如果动脉仍不开放,即于冠状动脉内注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静脉输注尿激酶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静脉溶栓疗法重新受到重视,经多数研究证明静脉溶栓疗法溶栓率与冠状动脉内溶栓法接近。笔者将尿激酶(UK)按其用量分三组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判断各组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UK有效剂量和再灌注的临床表现,并评价非创伤性冠状动脉再通指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