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U)及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GFR4)、Spondin-2对顺铂联合氟尿嘧啶(PF)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7月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PF治疗,根据化疗疗效分为有效组60例和无效组38例.比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结合VOCAL技术对胎盘血管指数进行定量分析,评价胎盘血管化指数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56例中央型前置胎盘孕妇,产前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感兴趣区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最后用VOCAL技术对获得的三维能量图像进行分析,计算胎盘血管化指数(VI、FI及VFI)。待孕妇分娩后,将产前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与临床表现、手术所见和(或)病理结果对照。依据临床和(或)病理结果,将病例分成植入组和无植入组,其中植入组包括轻度植入组、中度植入组和重度植入组。结果 1植入组的VI、FI及VFI值均高于无植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无植入组、轻度植入组、中度植入组及重度植入组进行比较,VI、FI及VF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ROC曲线推断VI、FI及VF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58、0.736及0.809,其截断值分别为15.837、34.030及5.948。结论三维能量超声结合VOCAL技术对胎盘血管化指数进行定量分析能够为超声产前评价胎盘植入其侵入肌层的深度和范围提供更为客观的诊断依据,可作为胎盘植入产前诊断方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定量分析方法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113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情况,并记录三维能量多普勒子宫内膜的血管指数(Vascularity index VI)。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内膜癌组,内膜增生组,正常萎缩性内膜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维超声能量多普勒子宫内膜VI值在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内膜VI值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郑红雨  沈桂新  康利克  李燕  凌丹  韦玲华 《重庆医学》2012,41(2):127-128,130,209
目的探讨经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对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意义。方法 3D-CPA检测116例卵巢实性或囊实性肿块的血管指数(VI)及血管分型,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的VI值[(0.043±0.019)条/cm3]明显高于良性肿瘤[(0.011±0.008)条/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VI≥0.04条/cm3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82.2%。恶性肿瘤Ⅲ~Ⅳ型血管占89.3%,良性肿瘤Ⅰ~Ⅱ型血管占78.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PA测VI值与血管分型是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与脉冲多普勒(PW)对鉴别淋巴结性质的意义。方法:CDPI、PW观测159个颈肿大淋巴结的血流特点与阻力指数(RI)。结果:CDPI能100%显示淋巴结血流,共分为四型,各类性质淋巴结有其血流特点,RI对鉴别淋巴结性质有重要意义。结论:CDPI、PW与二维超声结合,同时结合临床特点对鉴别淋巴结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成像(3D-CPA)检测宫颈癌的血流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3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3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44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经阴道3D-CPA检测,判断血管分级并计算血管指数(VI).术后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VD及VEGF表达水平,血管分级及VI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慢性宫颈炎、CIN到宫颈癌,MVD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血管的MVD、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I、Ⅱ级(P<0.01);VI与MVD、VEGF表达有相关性(分别为r=0.782,P<0.01;rs=0.86,P<0.01).结论 血管分级、VI与MVD、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3D-CPA检测的血流能够反映宫颈癌的新生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活性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检测 2 2例宫颈癌组织血流信号定量测定阻力指数 (RI)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的FⅧ RA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两者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①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即LN(+ )组CDFI检测RI值 (0 .34± 0 .0 9)明显低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组LN(- )组 (0 .4 6± 0 .12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②LN(+ )组MVD(6 7.4 2± 13.72 )较LN(- )组 (5 1.71± 11.4 9)显著增高 (P <0 .0 1)。③反映血管生成活性的RI值与MVD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负相关 ) (r =- 0 .78,P <0 .0 1)。结论 宫颈癌血管生成活跃者淋巴转移可能性大 ,CD FI对宫颈癌肿瘤内血流检测可能为临床判断盆腔淋巴转移和手术彻底清扫淋巴结提供一较为简便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1):871-876
目的:研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特征的变化及其与恶性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断为宫颈癌并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作为宫颈癌组,另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宫颈活组织检查并经病理结果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I期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活检前进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定VI、FI、VFI;取宫颈癌组患者化疗前后的组织及对照组患者的活检组织并测定增殖、侵袭、血管新生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宫颈癌组化疗前及化疗后VI、FI、VFI的水平以及组织中Piwil2基因(Piwi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N-Myc下游调节基因3(NDRG3)、CXC基元配体5(CXCL5)、组织蛋白酶-L(CAT-L)、包含EGF腓骨蛋白样胞外基质蛋白1(EFEMP1)、血管紧张素(Ang)1、Ang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2(THBS2)、Smac基因(Smac)、大肿瘤抑制因子1(LATS1)、半胱氨酸丰富蛋白Kazal基元(RECK)、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宫颈癌组化疗后VI、FI、VFI的水平以及组织中Piwil2、CyclinD1、NDRG3、CXCL5、CAT-L、EFEMP1、Ang1、Ang2、ANGPTL4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化疗前,组织中THBS2、Smac、LATS1、RECK、PAI-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化疗前;宫颈癌组织VI、FI、VFI的水平与Piwil2、CyclinD1、NDRG3、CXCL5、CAT-L、EFEMP1、Ang1、Ang2、ANGPTL4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THBS2、Smac、LATS1、RECK、PAI-1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的变化能够反映病灶内增殖、侵袭、血管新生基因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对评价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5年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三维适形放疗50例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超声造影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前相比,放疗后宫颈癌病灶变小[(47.4±5.1) mm vs (30.8±4.8) mm],超声造影峰值强度明显减低[(85.35±10.52) dB vs (56.51±9.83) dB],开始增强时间[(8.23±3.70) s vs (10.27±4.66) s]、达峰时间[(25.27±3.24) s vs (36.60±5.23) s]、开始廓清时间[(42.78±8.15) s vs (52.47±9.36) s]、完全廓清时间延迟[(95.81±37.32) s vs (120.37±24.55) 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宫颈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进行评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采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检测进行卵巢肿瘤的血管分型及定量分析血管指数(VI)与术后标本病理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3D-CPA检测116例卵巢实性或囊实性肿块的VI并进行血管分型,术后应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对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测肿瘤MVD,并进行VI与MVD相关性分析.结果 Ⅰ~Ⅳ型血流的VI及MVD值逐级增加,Ⅲ型及Ⅳ型血流的VI及MVD明显高于Ⅰ~Ⅱ型,恶性组的VI及MVD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VI与MVD之间呈正相关(r=0.83,P<0.01).以VI≥0.04条/cm3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90.3%,特异度为82.2%.结论 3D-CPA计测VI值及血管分型与MVD具有密切相关性,能很好地反映卵巢肿瘤血管生成状况.3D-CPA是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学创新》2020,(4):135-138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8月本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观察组给予3D-CRT。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含量变化情况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25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确切,且可明显减少放疗毒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评价宫颈癌术前联合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hAd-p53注射液)及放射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 宫颈癌患者50例分为GTRT组(n=20)和RT组(n=30),GTRT组采用rhAd-p53注射液+后装照射+手术治疗,RT组采用后装照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非手术治疗前后局部肿瘤消退情况、术后累积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采用TUNEL法检测两组术后宫颈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肿瘤面积均明显缩小(P<0.01),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年内生存率无差异,术后2,5年及5年以上生存率,GTRT组明显高于RT组; GTRT组的凋亡指数及Caspase-3染色均高于RT组(P<0.01),P53蛋白则低于RT组(P<0.01)。两组的Bcl-2及Bax蛋白表达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宫颈癌患者瘤内注射rhAd-p53注射液治疗有效,与后装照射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Ib1期至IIb期宫颈癌39例,采用DBM方案动脉灌注化疗1-2个疗程后,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前后癌灶的变化、化疗副反应及术后病理结果等指标。结果:全部病例化疗后宫颈局部肿瘤直径均不同程度缩小,化疗有效率100%;3例IIb期宫旁病灶改善不满意直接行放疗,其余36例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成功率100%;有12例(12/36)术后病理结果未发现癌灶。主要毒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及I-II度白细胞减少,用药后可缓解。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好,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252锎中子腔内后装在宫颈癌术前辅助放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3年01月至2010年0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Ⅰb2 ~ Ⅱb期的54例宫颈癌,分为两组,其中 252锎组24例,为局部肿块直径 ≥ 4 cm,术前采用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放疗;直接手术组30例,为局部肿块直径 < 4 cm,未行术前辅助治疗,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252锎组放疗前后肿瘤局部变化及放射性副反应,并比较252锎组与直接手术组术中情况。【结果】 252锎组放疗前肿瘤平均直径46.29(S = 6.28) mm,放疗后肿瘤平均直径18.63(S = 9.46) 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52锎组放疗后骨髓抑制3例(12.5%),放射性直肠炎1例(4.2%),放射性膀胱炎2例(8.3%),无严重的放射性损伤发生252锎组平均手术时间258(S = 45)min,与直接手术组266(S = 60)min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52锎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62(S = 166)mL,与直接手术组667(S = 381)mL相比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252锎中子腔内后装在宫颈癌术前辅助放疗中可缩小局部肿瘤改善手术条件,且并发症少,有较好的临床使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医学综述》2013,19(4):710-712
通过评价胎盘血管可以评估胎盘功能,可以了解胎儿发育状况,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及妊娠并发症,降低母体和胎儿的病死率。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PDS)作为一种无创检查,能直观、定量地评价胎盘血管,在评价胎盘功能方面有独特优势。总结分析3D-PDS对正常妊娠及妊娠并发症胎盘血管的定量评估应用进展,可为更好地利用该项新技术、进一步做好优生优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射频加温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经病理确诊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射治疗+热疗组(热疗组)40例和单纯放射治疗组(放疗组)40例。两组的放射治疗方法一样:全盆照射+盆腔四野照射+腔内后装放疗。热放组采用了射频深部热疗,每周2次,共6~10次。每次热疗均在放疗后30 min内开始。结果放疗组和热疗组的局部控制率(CR)分别为47.5%、60.0%,P〈0.05有统计学意义。1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5%、92.5%和82.5%、85.0%,P〉0.05。近期毒副反应包括恶心和呕吐、白细胞下降、腹泻、直肠反应两组P〉0.05。远期并发症仅为Ⅰ+Ⅱ,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15.0%、17.5%和2.5%、2.5%,P〉0.05。结论射频加温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未增加近期毒副反应和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内外结合放射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照射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其放射反应。方法:87例宫颈癌患者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放射治疗,开始体外全盆腔前后两野照射,5次/周,200 cGy/次,15次/3周,使宫旁剂量达30 Gy;3周后,中间挡铅,4野照射,5次/周,200 cGy/次,10次/2周,使宫旁剂量达20 Gy,外照射使宫旁即B点总剂量达50 Gy;外照射1周后,每周加1次内照射,1次/周,共7次,6~7 Gy/次,7次内照射使A点总剂量累计达42 Gy。结果:全组总5年生存率59.8%,其中Ⅱb期(24例)68.6%,Ⅲ期(28例)53.8%;早期膀胱反应率为5.7%,直肠反应率为27.6%;晚期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4%,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15%,宫腔积液的发生率为24%,阴道挛缩、粘连及部分闭锁发生率为22%,直肠阴道瘘发生率为2%。结论: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放射治疗宫颈癌疗效好,副作用轻,是目前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应用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3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毒性反应,生存率、控制率及预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为0%,部分缓解率为72.22%,总有效率为72.22%;1、2年生存率为75%和44.44%,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2年局部控制率为80.56%和52.78%;毒性反应为急性食管反应和急性放射性肺炎。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疗效确切,毒性反应较小,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虹  陈丽 《中国医药导刊》2018,20(10):593-597
目的:探讨术后调强放疗对早中期宫颈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206例行手术治疗的Ⅰ~Ⅱa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3例,分别于术后行调强放疗、常规放疗,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同步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Cx)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全部患者计划靶区的平均照射剂量为(45.9±0.5)Gy,照射体积百分比(V45)为(94.9±1.2)%。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92.2%,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9%、3.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死亡。全部患者均未发生Ⅳ级急性放射性肠炎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观察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FACT-Cx总分较放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ACT-Cx总分高于对照组,比放疗前的降低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1年,两组患者的FACT-Cx总分较放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总分及放疗前的升高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早中期宫颈癌均有较理想的近、远期疗效,与常规放疗相比,术后调强放疗能降低急性放射性肠炎与急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