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对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4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静注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8%七氟醚+吸氧(5 L/min)诱导.A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2~3 μg/kg,七氟醚2%~3%+吸氧(2 L/min)维持麻醉.B组七氟醚3%~5%+吸氧(2 L/min)维持麻醉.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可以有效地预防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对儿童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四川省夹江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择期手术患儿54例,随机分为3组(n=18)。S组采用氯化钠注射液,M组采用咪达唑仑、P组采用丙泊酚,对3组患儿苏醒期各项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3组患儿各项指标无差异;P组苏醒时间、PAED得分与EA发生率明显比M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治疗中丙泊酚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在提高复苏质量上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儿科会阴部手术的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不给予麻醉诱导前药物.实验组给予麻醉诱导前0.05mg/kg咪达唑仑,两组患者均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差异,P>0.05;实验组躁动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咪达唑仑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期间的躁动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会延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在小儿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患儿的资料,按照麻醉用药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用咪达唑仑麻醉,对两组的不同时间点(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3 min,插管后1、3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间普外科七氟醚诱导全身麻醉患者164例,将其随即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82例。研究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于手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躁动评分和舒适评分(BCS),同时监测器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躁动评分,研究组较之于对照组更低;其舒适评分,研究组较之于对照组更高(z=6.93,P=0.017<0.05)。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明显(t=9.85-12.03,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之于咪达唑仑更能有效降低患者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同时有效恢复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180例,年龄25-60岁,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60例,麻醉维持和诱导均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 min A组静脉推注右美托咪定1μg/kg(5 min),B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5 mg/kg,C组静脉推注0.9%生理盐水10 mL,记录给药即刻、给药后5 min、给药后10 min患者血压、心率以及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苏醒恢复室时间、评估苏醒期躁动分级。结果 A、B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期呼吸、循环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苏醒后恢复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疗效效果优于咪达唑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学龄前儿童颌面外科门诊(America society of anesthesia)短小手术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Emerg ence agitation,EA)的抑制作用,为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口腔颌面部门诊手术患儿40例ASA Ⅰ级2~5岁,体重15~26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眯达唑仑组(M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儿麻醉方法相同,8%七氟烷吸人1min后置入喉罩,术中2%~3%七氟烷吸入维持,术中保持自主呼吸,M组术毕前10 min经鼻滴入咪达唑仑0.25 mg/kg,C组滴入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毕停用七氟烷,待患儿苏醒后采用儿童麻醉EA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PAED)评估并记录躁动期持续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结果:2组儿童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M组儿童术后苏醒时间略长于C组(P<0.01),但术后躁动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离院时间无差异.结论:咪达唑仑能有效缩短学龄前儿童经七氟烷麻醉门诊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躁动持续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对小儿吸入七氟烷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80例2~5岁在七氟烷麻醉下实施择期小手术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丙泊酚组(P组)、咪达唑仑组(M组)、氯胺酮组(K组)和生理盐水组(S组),手术结束前2 min,分别静脉给予丙泊酚1 mg/kg、咪达唑仑0.05 mg/kg、氯胺酮1 mg/kg和生理盐水5 mL,术后送入PACU.观察各组的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结果 P组和K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20%和35%VS 70%,P<0.01),M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60%、vs 70%,P>0.05).与S组比较,M组、K组和P组的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1或P<0.05).P组和S组的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K组的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均较P组显著延长(P<0.01,P<0.05).结论 术毕合用丙泊酚能减少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苏醒质量较好,不影响离开PACU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右美托咪定及咪达唑仑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的效果及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咪达唑仑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接受右美托咪定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手术/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诱导后3 min的血压、心率、SpO2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手术、麻醉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20 min,观察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5.00%、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7.439,P<0.05)。结论 临床在实施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时,可采用右美托咪定,能在保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和确保麻醉效果的状况下,降低苏醒期躁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在预防全麻术后入ICU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麻术后入ICU患者40例,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给予丙泊酚持续泵入,B组给予咪达唑仑持续泵入,观察用药病人的生命体征、起效及停药后苏醒时间、停药后再入睡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入睡率、血压下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均可有效地预防全麻后苏醒期的躁动,但丙泊酚组较咪达唑仑组的苏醒时间快且苏醒后再入睡率低。 相似文献
11.
《医学综述》2019,(4)
苏醒期谵妄(ED)最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是小儿麻醉医师较棘手的临床问题。ED持续时间虽短,却增加了小儿身心伤害的风险,而且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额外的医疗费用。诱发ED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及用药、疼痛刺激等。在麻醉用药方面,丙泊酚作为单一麻醉剂时发生ED的风险最低。目前防治小儿ED的措施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常用药物主要有右美托咪定、芬太尼、氯胺酮、可乐定、丙泊酚等,非药物干预包括适合年龄的术前教育、以家庭为中心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时父母陪伴、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等。药物与非药物干预措施联合,可以更好地防治小儿ED的发生,这将成为未来防治小儿ED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小儿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躁动及其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现象日益增多,其引致的不良后果亦受到人们重视。但是,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了各种措施预防和处理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可能机制,及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与处理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小儿苏醒期躁动是儿童全身麻醉术后较常见的临床问题.EA虽持续时间短暂,却增加了小儿围术期风险,增加住院天数,产生额外医疗费用,并在术后可能出现新的适应不良行为.EA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术前焦虑、吸入麻醉剂、药物代谢不完全、不良刺激如疼痛、气管导管的刺激等.目前防治EA的措施包括术前心理疏导、减轻不良刺激等非药物手段及辅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小儿全身麻醉患者410例,按照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儿,对余下165例患儿的相关病史及麻醉病历分别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史?手术大小?术后疼痛?麻醉维持方式?右美托咪啶?氯胺酮?曲马多?术后镇痛与躁动的发生相关(P < 0.05) ?多因素分析发现: 年龄?术前焦虑?手术大小?术后疼痛?麻醉维持方式?右美托咪啶?留置尿管?术后镇痛等与躁动发生相关(P < 0.05)?性别?性格?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手术时间?拮抗?吸痰和腹腔镜手术与躁动发生无关(P > 0.05)?【结论】 小儿麻醉患者中学龄前儿童?术前焦虑?中等以上手术?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留置尿管及术后疼痛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小儿斜疝手术基础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0例13岁拟行疝气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麻醉方法均为基础麻醉诱导患儿入睡,抱入手术室后实施不插管全凭吸入麻醉,术中辅助局麻,手术时间均在1 h以内。麻醉诱导前30 min,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B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滴鼻,C组以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入睡时间、入室后Ramsay镇静评分、诱导时对麻醉面罩的接受程度、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A组入睡时间(12.31±3.21)min明显小于B组(23.55±3.72)min和C组(19.23±3.32)min(P<0.05)。A组镇静满意率和面罩接受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同C组比较,A组和B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缩短吸入诱导时间,预防苏醒期躁动,并且不延长患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方法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年龄4~7岁,ASAⅠ级,按病例资料中麻醉方法分为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泵注和吸入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吸入七氟烷全凭麻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躁动评分。结果: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组在患儿躁动评分比例、躁动例数及躁动时间大于15 min患儿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方法可以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优于全凭七氟烷吸入。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通过氯胺酮和咪唑安定、丙泊酚联合用药的临床观察,为小儿氯胺酮麻醉选择合理有效、经济安全的联合用药方法。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成四组:氯胺酮组(K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组(KM组)、氯胺酮加丙泊酚组(KV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和丙泊酚组(KMV组),记录麻醉前、诱导后、切皮、结扎疝囊及术毕时的HR、MBP、SPO2并统计分析,观察术毕麻醉复苏情况,比较苏醒时间和氯胺酮加药次数。结果与术前比较,K组的HR仅在诱导后和术毕有显著性差异;三组联合用药组的HR在每一个时点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KP组的MBP除切皮外三个时点呈显著性差异,KMP组诱导后术毕呈非常显著性差异,KM组仅术毕呈非常显著性差异;三组联合用药组中KM组和KMP组的SPO,在诱导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KP组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K组比较,KMP组仅诱导后的MBP有显著性差异;KM组每一个时点的MBP有显著性差异;而KP组结扎、术毕的HR.以及诱导后、切皮、结扎时的MBP有显著性差异,诱导后的SPO2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K组比较,KMP组氯胺酮加药次数明显减少,呈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病人术后均无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K组最高,达26.67%,三组联合用药组均低于15%。结论 就本研究而言,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使用麻醉效能强,血液动力学平稳,苏醒快,缺点是明显的呼吸抑制,但与另两组联合用药组相比,控制好丙泊酚用药速度,氯胺酮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短小的先天性畸形矫治术是一种更为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