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分离检出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将55例宫颈浸润癌、3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24例对照的宫颈组织、血液标本接种在改良的SP-4、Uu、Mh等液体培养基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可疑阳性菌株用PCR予以证实。MpePCR阳性患者的组织和血液标本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Mpe颗粒的存在以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55例宫颈浸润癌患者中共分离到Mpe25例,分离率为45.5%(25/55),37例宫颈CIN患者中共分离到Mpe9例,分离率为24.3%(9/37),24例对照组中有1例从血液和组织同时分离到Mpe(4.2%,1/24),各组Mpe分离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电镜下发现,Mpe阳性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血液、组织中均有典型葫芦状、三层膜结构的穿通支原体存在。结论 宫颈浸润癌、宫颈CIN患者的组织、血液中Mpe分离阳性率高,提示Mpe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试图探讨抗生素对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诱导免疫缺陷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干预作用,为临床上免疫缺陷患者协同穿通支原体感染诱导膀胱肿瘤的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70只ICR小鼠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模型,分红霉素、克林霉素干预试验组(n=20)在上行注射0.1mLMpe(6×108-9/mL)的同时肌肉注射红霉素(30mg/kg.d)或克林霉素(25mg/kg.d),连续保护4d。Mpe非干预对照组(n=20)上行感染相同菌量Mpe,NS对照组(n=10)上行注射相同剂量的NS,实验组在第4,8,18w分批宰杀,取小鼠膀胱组织进行微生物学和超微结构检查,计算各组血清培养菌落数,比较显著性差异,并观察小鼠膀胱超微结构的形态学改变。结果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干预组小鼠菌落检出率较非干预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1);电镜结果显示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干预试验组小鼠的膀胱组织超微结构显著改善。结论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对Mpe诱导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发生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穿通支原体(Mpe)诱发的膀胱肿瘤动物模型,进一步证实穿通支原体感染在哺乳动物体内诱导癌变的作用。方法40只ICR小鼠分免疫抑制和非免疫抑制组(每组20只)。免疫抑制组隔日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成免疫抑制模型。穿通支原体菌液灌胃(12只)和尿道上行感染(16只),NS对照(12只),诱导小鼠膀胱肿瘤的发生,实验组在第4,8,18w分批宰杀,取小鼠膀胱组织进行微生物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两种方式感染均使穿通支原体成功定植。尿道上行方式感染的小鼠移行上皮细胞癌变检出率高于灌胃方式感染;感染至18w后,上行感染免疫抑制组和正常组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形态均发生了癌性恶变,且免疫抑制组细胞形态恶变程度为高。感染18w后的癌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感染4w或8w后的小鼠。结论穿通支原体感染可诱导小鼠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并且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标本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L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1.5%,而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vin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复发密切相关(P<0.05),但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数目无关(P>0.05)。结论 Livin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的监测指标;并可作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金属硫蛋白在宫颈癌和膀胱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金属硫蛋白(MT)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状况,及其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中MT表达率.结果 MT在膀胱癌和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86%(48/74)和58.57%(41/70),两者无差异(P>0.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低和浸润深者,MT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和浸润浅组(P<0.01).结论 MT过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检测MT表达状况.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反应状况及形态变化.结果 49份BTCC癌组织标本中TIL反应阳性36份.电镜下TIL主要集中于癌周区,聚集存在,形态不规则,核固缩,核膜局部消失,胞质少,线粒体空泡样变.肿瘤浸润的树突状细胞周围有许多TIL细胞围绕,二者有广泛、紧密的膜接触.提示BTCC癌组织中存在较高的TIL反应率,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与TIL细胞间可能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合并前列腺增生采取同期经尿道电切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26例实施单纯经尿道电切膀胱移行细胞癌,B组20例实施经尿道同期电切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增生的前列腺,比较术后A、B组间复发时间、复发率、进展率、复发部位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48月。A、B组术后肿瘤复发时间、复发率、进展率、复发部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实施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是可行的,与单纯电切膀胱移行细胞癌相比并不增加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7kip2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 RT-PCR)检测2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观察组)和19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p57kip2 mRNA.结果 观察组p57kip2 mRNA阳性表达率为38.45% (10/26),对照组为100% (19/19),两组相比,P<0.01.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57kip2 mRNA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9.
邵光军  罗旭 《山东医药》2008,48(39):8-1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64例份,正常膀胱组织19例份。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COX-2和HIF-1α。结果COX-2和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35/64)、42.2%(27/64),而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无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COX-2、HIF-1α阳性表达率均随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P均〈0.01),且COX-2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0,P〈0.01)。结论COX-2、HIF-1α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宋卫青  祝海  候蔚 《山东医药》2000,40(17):26-27
我们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对 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病理标本中的 Bcl- 2和 TGF- β1基因蛋白进行检测 ,以探讨此方法对判定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组织标本 收集我院手术切除及活检的膀胱癌标本 60例 (病理类型均为移行细胞癌 (TCC) , 级2 2例 级 2 6例 级 1 2例 )。正常组织 1 1例取自非泌尿系统疾病的尸体膀胱标本。标本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切片厚度 6μm。1 .2 试剂 兔抗 bcl- 2抗原 (1 :40 ) ,兔抗 TGF- β1抗原 (1 :40 ) ,生物素化山羊抗兔 Ig G,链霉亲合素—生物素—过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膀胱移行细胞癌(下称膀胱癌)组织中NF—κBp65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Bcl-2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NF—κBp65、uPA、Bcl-2进行测定,分析三者与膀胱癌分级、分期、侵袭转移及复发的关系及NF-κBp65表达与uPA、Bcl-2的相关性。结果NF-κBp65、uPA、Bcl-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NF—κBp65和uPA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Bcl-2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NF—κBp65表达与uPA、Bcl-2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8、0.462,P均〈0.05)。结论在膀胱癌组织中NF-κBp65、uPA、Bcl-2均呈高表达,并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有关;NF—κBp65可能通过调控uPA、Bcl-2的表达促进膀胱癌的进展;NF—κBp65、uPA、Bcl-2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癌侵袭性、转移及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和PTEN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1和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的B7-H1和PTEN,分析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不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7-H1的阳性表达率为72%,且B7-H1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密切相关(P〈0.05);正常膀胱组织中PTEN呈阳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PTEN表达显著降低(P〈0.05)。B7-H1与PTE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4,P〈0.01)。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7-H1的高表达和PTEN的突变或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中以膀胱肿瘤首诊4例,其中1例于术后19个月死于肿瘤转移,余3例随访22~58个月,平均35个月,1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肿瘤复发,另1例带瘤生存。以前列腺腺癌首诊的2例,分别随访20个月和46个月,均曾出现膀胱癌复发而行手术治疗,目前无瘤生存。结论血清PSA测定、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榆查+活检及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伴前列腺腺癌的主要方法,其中治疗方案应根据膀胱癌的分期来确定,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经过GP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的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资料。对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10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顺铂25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1~28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对患者病情进行一次疗效评价。结果6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5.9%),部分缓解(PR)27例(39.7%),稳定(SD)33例(48.5%),进展(PD)4例(5.9%),总有效率为45.6%(31/68);鳞癌有效率为46.7%(14/30),腺癌有效率为52.6%(20/38)。缓解期为(4.6±3.4)个月,1年生存率为44.1%(30/68)。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副作用小,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hsa-miR-200b基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BT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E-cadherin蛋白,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其中的hsa-miR-200b基因。结果 BTCC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缺失率为25.86%(15/58),hsa-miR-200b表达量为36.27±34.2;BTCC组织中E-cadherin蛋白、hsa-miR-200b基因表达均与BTCC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E-cadherin正常表达组的hsa-miR-200b基因表达量为2.63±0.39,与E-cadherin表达缺失组的0.73±0.39相比明显增高(P〈0.001)。结论 BTCC组织中hsa-miR-200b、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上调,且二者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可能在在BT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并对瑞典康乃格公司生产的SCC试剂盒从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特异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正常人和40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SCC水平。结果:SCC试剂盒最小生物检测限为0.625μg/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3%和4.6%,回收率为97.3%。30例正常人血清中SCC水平为(0.88±0.49)μg/L,全部在正常范围内;40例宫颈癌患者,其中10例Ⅲ期患者血清SCC水平为(10.85±7.61)μg/L,阳性率为70%,30例Ⅳ期患者血清SCC水平为(16.07±6.8)μg/L,阳性率高达90%。经t检验健康组与宫颈癌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Ⅲ期组与宫颈期癌Ⅳ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鳞状细胞癌抗原试剂盒的灵敏度、重复性、准确性和特异性较好,它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和临床疗效观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哲  刘国斌  孔垂泽 《山东医药》2011,51(14):23-24
目的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下称膀胱癌)组织中CDC25B、14-3-3σ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90例膀胱癌(观察组)及20例正常膀胱黏膜(对照组)中的CDC25B、14-3-3σ蛋白。结果观察组CDC25B蛋白阳性率为54.4%、14-3-3σ蛋白阳性率为72.2%,对照组分别为30.0%、100.0%,两组比较,P均〈0.05。CDC25B、14-3-3σ蛋白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CDC25B与14-3-3σ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627,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CDC25B蛋白高表达、14-3-3σ蛋白低表达,二者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钊  周斌  赵坚  胡晔  朱昌生  张毅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9):1217-1219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VEGF-C水平的表达以及对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的测定来探讨VEGF-C和VEGFR-3在NSCLC肿瘤淋巴转移的意义。方法对55例无手术禁忌的NSCLC患者施行肺癌根治术,获得肺癌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远离肿瘤的正常组织,应用VEGF-C抗体SP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染色观察VEGF-C在细胞浆中的表达以及应用VEGFR-3抗体SP法标法淋巴管计数癌周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 (1)55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40例VEGF-C呈阳性表达(占72.72%),对照组正常组织中VEGF-C阳性仅5例(阳性率9.5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2)55例癌旁组织中LMVD值为21.20±7.22个,而正常组织中LMVD值为9.48±5.52个,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3)试验组有肿瘤淋巴结转移者共计35例,其癌组织中VEGF-C阳性者为32例,3例为阴性;无肿瘤淋巴结转移者共计20例,12例阴性,8例阳性表达,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5)。(4)肺癌淋巴结转移者35例中,癌旁组织中LMVD值为27.42±6.38,比没有肺癌淋巴结转移者LMVD15.10±2.72亦显著增高(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VEGF-C的高表达与癌旁组织淋巴管的高表达有密切关系,VEGFR-3的阳性脉管数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可作为肺癌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肿瘤组织的VEGF-C表达水平和对癌周组织淋巴管密度测定有助于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