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一氧化氮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脑脊液(CSF)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43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25例吉兰-巴雷综合症(GBS)患者及39例对照者CSF的NO水平,同时进行其生化和细胞学成分及寡克隆IgG区带(IgG-OB)分析.结果MS组CSF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硝酸还原酶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CSF的NO含量;NO参与了MS的免疫发病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细胞免疫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WT1基因高表达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3例白血病患者的脑脊液中WT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随访其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的关系。结果 13例患者脑脊液WT1基因高表达。随访过程中,根据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检测,其中3例分别在303d、402d和460d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另40例WT1基因低表达患者在随访期未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侵犯。结论脑脊液中WT1基因高表达提示患者远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细胞的侵犯,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氧化氮对人体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测定癫痫、自身免疫疾病等病人脑脊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发现这些病人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一氧化氮参与了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S-100b蛋白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脑脊液(CSF)S-100b蛋白含量,并探讨其对CNSL患者脑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CNSL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患者(有症状组)14例,无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患者(无症状组)22例和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腰麻患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CSFS-100b蛋白含量,同时进行CSF细胞学检查,并对36例CNSL患者CSF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有症状组CSFS-100b含量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均为P<0.01),无症状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NSL患者CSF小淋巴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之间也有差异(P<005);单核细胞比例有症状组患者最低,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动态检测发现,CSFS-100b蛋白含量随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的加重或减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结论CNSL患者CSFS-100b蛋白含量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Furchgott和Zawadzki首次发现内皮细胞可产生一种使血管舒张的物质 ,最初将之命名为“内皮性舒张因子”(En dothelium derivedrelaxingfactor) [1] ;以后证实是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分子[2 ] 。事实上 ,人体内许多其他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星形细胞、小胶质细胞等 )也可合成NO。NO是一种高脂溶性的小分子 ,有许多生物学功能 ,如调节脑血流量 ,抗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粘附 ,参与神经突触的信息传递 ,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等。NO合成的底物为L 精氨酸和O2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和脑脊液 (CSF)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 6 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和CSF的PCT ,其中病毒感染 33例 ,细菌感染 2 8例。结果 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患者 (P <0 .0 0 1) ,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性为 78.8%、敏感性为 10 0 %、阳性预测值为 80 .0 %、阴性预测值为 10 0 %。CSF的PCT检测结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清PCT升高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 1.对象 正常脑脊液样本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脑脊液35例,其中外伤手术后感染脑脊液20例,非外伤单纯细菌感染脑脊液15例。 2.方法 ①随机采集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的脑脊液样本先做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的检测,当脑脊液中的葡萄糖、蛋白质、氯化物的定量测定,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形态学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08—2016-08我院收治的280例符合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诊断标准的送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测量不同疾病脑脊液各类有核细胞的细胞直径、面积等,并对细胞大小特征变化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80份标本中,根据形态特征分类,63份为化脓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均匀一致的中性粒细胞反应;186份为病毒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反应,也可见中性粒细胞;31份为结核性脑膜炎,主要表现为淋巴样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偶尔有中性粒细胞。3组脑病白细胞数、未激活单核细胞、未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激活淋巴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组脑病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中性粒细胞面积大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且病毒性脑膜炎组大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结核性脑膜炎组淋巴细胞面积大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淋巴细胞直径大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且结核性脑膜炎组大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在单核细胞面积与直径方面,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均大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5)。结论脑脊液细胞形态学特征改变可作为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核磁共振脑脊液电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研究和分析了中枢神经系统及颅内和椎管内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流动情况。方法 采用2D-PC的技术,选择相关的观察平面和流动方向。获得该平面内特殊方向流动的脑脊液信号影。结果 分析了颅内(脑组织外)和椎管内(脊髓外)占位病变与局部蛛网膜下腔的关系;蛛网膜囊肿与局部蛛网膜下腔增宽的鉴别;先天脑室发育畸形的诊断;脑积水(梗阻性)脑脊液的异常流动;脊髓空洞症病例中脊髓内和脊髓外脑脊液的流动对比分析。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脑脊液中部分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渐有报道,但对CNS肿瘤患者脑脊液中多种酶活性及一氧化氮的检测及其意义则尚无文献报告。方法:本文对36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已确诊的CNS肿瘤病患者脑脊液中五种酶活性及一氧化氮进行检测,同时对34例NCNS疾病患者脑脊液作相应检查以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中AST、LDH活性及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此外,CNS肿瘤患者术后并发CNS感染者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病情进展及指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粟氏FMU-5型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收集脑脊液细胞,迈-格-姬(MGG)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白血病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分析2000~2008年我院住院的58例CNSL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结果 58例患者包括19例儿童和39例成人病例。其脑脊液细胞学均发现白血病细胞,占脑脊液细胞的5~96%。其中5例首次检测诊断为CNSL后失访,其余病例均于治疗过程中重复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白血病细胞所占比例多数呈不同程度的降低,直至完全消失;11例比值出现反复,最终逐渐降低;8例未见明显降低。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CNS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对 18例化脓性脑膜炎 (化脑组 )、2 3例病毒性脑炎 (病脑组 )患儿血清及脑脊液TNF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15例非神经系统感染的患儿作对照。结果 化脑、病脑组血清和脑脊液T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而化脑组又明显高于病脑组 (P <0 0 1) ;化脑组及病脑组血清和脑脊液的TNF水平显著正相关 (r=0 86 4 ,P <0 0 1)。化脑组脑脊液中TNF水平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正相关 (r=0 74 5 ,P <0 0 1) ,而与单核细胞计数、蛋白及糖定量无关。结论 TNF可能参与了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过程 ;脑脊液TNF水平可作为诊断化脑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脑脊液细胞学卜sf-C)检查目前已越来越)“泛的应用于临床,。sf-C检查不仅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一项极有价值的辅助诊断,而且是评价和判断预后的一项很有意义的实验室技术。本文采用粟化Csf-C检查法对10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脑脊液进行细胞学、常规及生化检查,且的在于研究不同致病原导致的中枢系统感染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及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与常现、生化检查阳性率比较。1研究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05例,其中男53例,女52例,年龄3一乃岁,其中化脓性脑炎12例,结脑14例,病毒性脑炎6例,散发性脑炎15例…  相似文献   

15.
中枢神经系统一氧化氮对大鼠的痛觉调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钾离子透入引起大鼠甩尾的电流强度(mA)作为痛反应指标,采用侧脑室微量注射L-精氨酸(L-Arg)、亚甲基蓝(MB)等,大鼠痛阈的变化,分析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氧化氮(NO)对大鼠痛觉的调制作用,结果显示: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NO前体及供体物质L-Arg和硝普钠(SNP)均引起明显的痛敏效应。微量注射MB和L-NAME后大鼠痛阈升高非常显著。侧脑室微量注射MB和L-Arg混合液后,大鼠痛阈较单纯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12—2015-12收治的6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对象,以半定量固相免疫法对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原进行检测,其中细菌感染26例,病毒感染34例。结果因细菌而感染的患者,其血清中降钙素原的阳性率高于病毒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型中枢神经系统检测中具有颇为良好的实用性,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率以及阴性预测率极为准确。脑脊液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型与病毒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检测上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升高可视为出现细菌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脑脊液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与病毒的检测上则无明显差异,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Rudolf Virchow在肿瘤组织中第一次发现了炎症细胞,肿瘤与炎症免疫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人们研究肿瘤的一个重要途径[1].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2].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新型隐球菌感染临床特征。方法:对 6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脑脊液呈无色浑浊、白细胞升高、其中以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升高、葡葡糖和氯化物减低,墨汁染色及苏木素-伊红染色均可发现新型隐球菌。几乎所有的患者有头痛、90%有发热、73%有呕吐、65%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偏瘫、约半数还有听力减退、双目失明和抽搐。结论:脑脊液墨汁或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查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病原学检测在非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鉴别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02—2016-10我院收治的38例非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观察1组,选取38例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3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脑脊液检查,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2组IL-6水平与观察1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观察1组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P0.05);观察2组IL-8水平高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0.05),但观察1组与对照组IL-8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非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脑脊液IL-6、IL-8联合白细胞计数可作为联合诊断评价指标。结论在非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诊断和鉴别上,IL-6、IL-8可作为理想的病原检测指标,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但IL-6、IL8并非是其他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替代品,在临床检测中联合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可为明确诊断提供补充,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的炎症性改变。感染后的病理改变必然会影响到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成份的变化,CSF检查己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手段之一。一、生化改变1.蛋白含量:主要是白蛋白,因为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的存在,其透过量很少。仅为血浆的5%,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