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对1319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中线移位、血肿破入脑室、起病时意识状态及有否并发症对预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均P<0.001);出血量的大小、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情况、血糖、肾功能及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发病后的血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P<0.05);年龄、性别、发病季节、血脂水平对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出血部位、中线移位、血肿破入脑室、起病时意识状态及有否并发症是影响脑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桥脑出血24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桥脑出血的临床和CT、MRI的改变,出血部位、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头部CT、MRI材料的24例桥脑出血病例,对其出血部位、出血量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多部位出血,出血量≥5ml以上症状复杂,死亡100%;出血部位单一、出血量<5ml症状轻,死亡率25%,两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桥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2例自发性桥脑出血患者的CT、MRI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与生命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多部位出血、出血量>6ml,表现复杂的死亡率达80%-91%;出血部位单一,出血量<4ml,表现轻的死亡率为40%-4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认为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影响桥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患者涨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对72例脑血管病(CVD)患者50例正常人进行检测。结果:CVD患者瘫痪侧上肢磁刺激无反应或皮层潜伏期和中枢传导时间(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显著延长(P〈0.001);瘫痪侧下肢磁刺激无反应或CMCT较正常对照组和健侧显著延长(P〈0.05)。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MEP异常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临床病情轻重和病变部位密切相关。提示MEP能客观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科并发症(OC)和抽动秽语综合征(TS)的关系。方法对分娩期和孕期有OC的(TS)患者各30例分别与无OC的TS患者30例作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发病年龄早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症状评分大于对照组(P<0.01);脑电图异常例数要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OC是导致TS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对TS的预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并发血管痉挛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其并发血管痉挛(CVS)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单纯SAH及并发CVS者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单纯SAH的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异常;CVS者在发生前有3项指标异常增高(P〈0.05或P〈0.01);CVS发生后9项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单纯SA眼生后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异常,但继发局部脑血管痉挛者出现明显血液流变学异常,并且这种变化可能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血浆皮质醇变化与意识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免法检测5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和恢复期的血浆皮质醇,结果显示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P〈005),病情轻,重二组比较皮质醇值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与死亡组比较皮质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脑卒中早期皮质醇值升高,其程度与意识障碍和运动障碍有关,其值可作为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患者异常心电图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GBS患者分为二组:心电图正常组和心电图异常组。对照分析了GBS心电图表现与病情轻重,病损部位和死亡的结果。结果 心电图异常组显示病情越重,病变范围越广的GBS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越高(P〈0.01)。其病死率亦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1)。结论 GBS心电图异常患者对其预后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水平和脑血管病发病与治疗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脑血管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结果:脑血栓形成或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1);Ⅲ伴有高血压的脑血栓形成、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含量较正常血压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ICA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CT,MRI改变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对22例自发性桥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和CT,MRI改变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多部位出血,出血量〉6ml,症状复杂者死亡率达80-91.7%;出血部位单一,出血量〈4ml;症状轻者死亡率为40-46%,两者差异显著。认为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影响桥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电图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脑电图(EEG)所见及与临床的关系。SAH的EEG异常率83%,异常EEG主要有三种形式:以普遍性改变为主(65%);广泛性异常伴局灶慢波;局灶性改变。EEG中、重度异常以病后24h ̄10天居多(89%)。EEG异常与高血压及腰穿压力增高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意识障碍及预后明显相关(P〈0.05),提示EEG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另外EE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0例脑出血患者出血的血清分别在发病1天、3天、7天进行连续检测,并用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IL-6含量在三个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病程第1天血清IL-6含量高于第3天、第7天(P〈0.05),且大量脑出血组血清IL-6含量高于小量脑出血组,神经功能受损重者血清IL-6含量高于神经功能受损轻者(P〈0.05)。结论:IL-6在脑出血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卒中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在急性起病后3天内和起病后第10~12天查PLT与MPV,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出血组与梗死组MPV的两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大(P〈0.005);两组PLT值在3天内均显著减少(P〈0.05),而在发病后10~20天两组PLT均已恢复正常(P〉0.05)。结论 本文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并参考国内外文献,得出MPV增大反应了脑血管病变的程度已很严重,是脑卒中(包括缺血、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LT的变化则可提示急性脑卒中的病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128例急性脑梗塞及60例非脑血管病的脑病疾病(对照组)的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结果显示:脑梗塞组有68例升高(53.1%),对照组有5例升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并发现:血清AST活性与脑梗塞部位有显著关系(P〈0.01);与病情,病程及梗塞体积有显著关系(P〈0.01),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同时对其相关机制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小量脑出血早期诊断的探讨(附4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小量脑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44例经CT证实的大脑半球小量(≤10m l)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脑出血(> 10m l)和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结果 本组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少,肢体功能障碍轻。临床误诊达73% ,误治达61、5% 。在头痛、呕吐、颈抵抗、意识障碍及双侧巴氏征阳性方面与脑出血组有极显著差异(P< 0.01),而与脑梗死组差异不显著(P> 0.05);在既往无卒中史,活动时起病及发病时血压高等方面与脑出血组比无显著差异(P> 0.05),而与脑梗死组比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P< 0.05~0.01)。结论 小量脑出血早期不易诊断,需CT检查方能确诊。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与起病前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94例有高血压病史的脑卒中死亡病例(脑出血46例,脑梗塞48例)病前、起病时及起病后不同时间血压变化的平均数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脑出血与脑梗塞组之间病前血压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起病时与起病后血压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在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压仍显著升高(P<0.01),而脑梗塞患者在病后较病前的血压明显降低(P<0.01,P<0.05)。提示脑卒中与血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脑卒中时血压过高可以加重病情及增加致死率,然而,血压降得过低,又能增加脑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内源性性激素和血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女性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酶比色法和直接测定法检测女性ACI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e)、E2/Te及血脂含量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女性ACI患者有性激素失衡及血脂异常,E2、Te、HDL含量降低,以E2降低更为明显(P〈0.01、P〈0.05、P〈0.05),而E2/Te无显著性差异(P〉0.05),LDL、TC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性激素水平紊乱是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影响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测定30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发病不同时期血清中NO、SOD、MDA的含量。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期,NO、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脑水肿期,NO含量较前显著增高(P〈0.01)达正常水平(P〉0.05),SOD含量进一步降低(P〈0.05),MDA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甘露醇对自发性脑出血(SCH)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 对1990年以前用甘露醇常规大剂量(250ml)治疗352例SCH患者(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1991年以后用甘露醇小剂量(125ml)治疗525例SCH患者(B组)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1)发病〈6小时、6~12小时内用药,A组267例中81例病性加重;B组411例中35例加重,两组比较P〈0.001,P〈0.01;(2)死亡病列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与内皮素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通过33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的测定,结果发现脑出血病人血浆内皮素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丘脑、壳核、脑室出血或继发性脑室出血者的血浆内皮素浓度相对高于其他部位出血者。内皮素的浓度与出血量的大小不完全呈正相关系,与其部位有一定关系,与年龄、性别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