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交通事业及工农业迅速发展,急诊轻型颅脑外伤病人明显增加,在治疗轻型颅脑外伤患者过程中,作者遇到腔隙性脑梗死19例。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8岁,55岁以上16例。伤后1~3天发病7例、4~7天12例,加速度性损伤2例、减速度性损伤17例。均有头皮裂伤,颅骨线型骨折11例,颅底骨折并脑挫伤3例,(Glasgow GCS)均为 13~15分。全部患者伤后三天内使用了止血剂或/和抗纤溶剂,14例使用了脱水剂。既往史:高血脂症8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2例。 临床表现:伤后头痛…  相似文献   

2.
盲管性颅脑火器伤119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盲管性颅脑火器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9例盲管性颅脑火器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男105例,女14例;平均年龄21岁。入院时GCS9~15分48例;6~8分59例,3~5分12例。早期合并症主要为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感染等。晚期合并症主要为异物存留及癫痫。死亡14例,死亡率11.7%。结论火器伤能产生较大的瞬时伤道,对颅脑造成严重而广泛的损伤,不能用一般颅脑外伤的致伤原理和经验来诊治火器性颅脑伤。准确判断伤情及伤道,早期彻底清创,注意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要点的掌握,以及尽量减少脑组织的继发损伤,防止各种并发症,是降低死亡及残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轻型颅脑外伤后早期癫痫空军吉林医院金立地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神经外科王孟忱我院从1986年4月至1994年3月收治轻型颅脑外伤后早期癫痫33例,占同期轻型颅脑外伤患者2.0%,其中伤后24小时内发作13例,2~7天内发作20例,癫痫发作类型为全...  相似文献   

4.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危险因素及其发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达1.9%。是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CT及MRI等临床检测手段的不断普及,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检出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本文利用我院神经外科2002年1月至2005年11月间收治31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性别、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颅脑损伤类型,有无脑疝发生等因素,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同时探讨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5.
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周强一、临床资料1.本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手术58例,男38例,女20例,年龄60~92岁,其中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25例,脑内血肿10例,硬膜下合并脑内血肿5例,病史中有慢性支气管炎,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2007-11—2013-11我院收治的15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35例(90.00%)患者术后再出血,出血部位为开颅对侧105例(70.00%),内侧45例(30.00%);经单因素筛选及多因素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脑挫裂伤、合并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及多部位颅骨骨折等均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再出血与低GCS评分脑挫裂伤、合并高血压、凝血功能异常及多部位颅骨骨折等因素密切相关,应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状,保证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有关颅脑外伤患者红细胞与血浆镁浓度的变化报道甚少。现报道我院1997年3~7月住院的43例颅脑外伤患者红细胞及血浆镁浓度检测结果。1 资料1-1 研究对象:颅脑外伤组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4岁,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计分分为3组,轻型组(GCS13~15分)13例,中型组(GCS9~12分)14例,重型组(GCS3~8分)16例。经CT诊断为:脑挫裂伤18例,脑挫裂伤合并骨折6例,多发性血肿4例,硬膜下血肿7例,硬膜外血肿8例。正常对照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01~2004—12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重型颅脑外伤后24h是否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组和无急性肾功能衰竭组,对两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18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32例(17.6%)在颅脑损伤后24h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6例必须行肾脏替代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较无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死亡率高。结论重视重型颅脑外伤早期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积极预防可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86年~1996年10年间,收治小儿轻型颅脑损伤后癫痫持续状态(SE)7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和临床体会,对小儿轻型颅脑损伤后SE的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男3例,女4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4岁,25岁以下5例,头...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PIH),临床较少见,本组21例中,男性5例,女性16例,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5.7岁,突发起病15例,其余6例逐渐发病。2例酒后发病,3例过于劳累后发病,其余病例未发现明显病因。本组病例排除颅脑手术、头部外伤、腰穿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72例GCS 3~5分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8-10-2006—12收治的GCS 3~5分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GCS3~5分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存活38例(52.8%),死亡34例(47.2%)。结论对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采取尽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清除颅内血肿,去大骨瓣减压,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治疗,可显著改善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颅脑外伤后急性脑积水7例报告湖北省沙市市一医院神经外科陈世洁,刘建雄,叶绪昌,张继纬报道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6个月~46岁,受伤到发现脑积水的时间:24小时内3例,1~3天4例,一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例,去脑强直1例、腰穿脑脊液压力>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0例既往无糖尿病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于入院时进行GCS评分,根据GCS评分分为轻中度颅脑外伤组(GCS 9~15分)和重度颅脑外伤组(GCS 3~8分),并对患者48h内的血糖变化进行检测,探讨伤后血糖水平与患者伤情、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血糖>11.1 mmol/L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11.1 mmol/L者(P<0.05),死亡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参考指标,可作为GCS评分外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颅脑外伤后患者的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后患者的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63例急性期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标准化测评工具,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颅脑外伤患者人口学与相关因素调查表等,逐例进行现场临床测评,汇总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AS软件包完成。结果 颅脑外伤患者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57.14%,其中重度、中度、轻度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9.52%、7,93%、39.68% 。主要影响因素有性格、社会支持、病理征、外伤部位、经济状况及外伤原因。结论 提示器质性因素在焦虑的产生中不起决定性作用,而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环境因素在焦虑产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导致颅内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患者322例,其中26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为颅内感染组,其余296例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为非颅内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开放性颅脑外伤、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术后白蛋白检测水平、急诊手术、双侧手术等临床资料,分析上述因素对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影响.结果 颅内感染组年龄>60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开放性颅脑外伤、手术时间>5 h、手术次数>2次、切口脑脊液漏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25 g/L患者、急诊手术、双侧手术所占比例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术后继发颅内感染因素有老年、手术次数过多、手术时间过长、切口有脑脊液漏、术后白蛋白水平低、开放性颅脑损伤等,术前做好上述因素防治,有助于减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血磷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型颅脑损伤血磷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史庆丰于宏一、临床资料和方法重型颅脑损伤257例,男199例,女58例,年龄6~82岁,平均27.4岁;GCS评分3~8分,其中3~4分39例,5~6分86例,7~8分133例。每日晨采血2ml,钼铜蓝染色法测血磷浓...  相似文献   

17.
醉酒后颅脑损伤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醉酒后颅脑损伤的诊治特点。方法对醉酒后颅脑损伤的53例患者,从外伤因素、患者结构、诊断与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GCS 3-7分31例,治疗后恢复良好13例(41.9%),中、重残者7例(22.6%),植物状态生存1例(3.2%),死亡10例(32.3%);8-12分22例,治疗后恢复良好17例(77-3%),中残4例(18.2%),死亡1例(4.5%)。总死亡率达20.8%(11/53)。结论醉酒后易掩盖颅脑损伤的典型症状,增加了误诊率和死残率,而及时行头部CT检查,早诊早治,防治并发症,重视康复治疗等措施可降低醉酒后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的抗氧化能力及氧代谢状态的变化,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05—2014-06收治的150例颅脑外伤患者,同期选择1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检测2组患者SOD、GSHPX、CSH、VitE、MDA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同时动态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血液抗氧化能力指标水平的变化。通过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检测2组患者SjvO_2、CEO_2及AVDO_2等脑氧代谢指标的水平,同时动态检测颅脑外伤患者在围手术期脑氧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检测,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抗氧化指标SOD、MDA及总抗氧化能力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提高,GSH-PX、CSH、VitE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 6~8分与GCS 3~5分的颅脑外伤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抗氧化指标的水平差异更为明显;颅脑外伤组患者的血液中SOD、总抗氧化能力、GSH-PX、CSH及VitE等抗氧化指标的水平在围手术期均降低,MDA水平在围手术期逐渐升高;颅脑外伤组患者的SjvO_2、CEO_2及AVDO_2等脑氧代谢指标均较对照组的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jvO_2与CEO_2的水平与GCS评分成正比例关系;颅脑外伤组患者的SjvO_2、CEO_2及AVDO_2等脑氧代谢指标的水平在围手术期存在显著变化,SjvO_2的水平显著升高,CEO_2与AVDO_2的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颅脑外伤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指标以及脑氧代谢指标较正常人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方法13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改良组73例,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随访3~48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后GCS (Glasgow Coma Scale)评分14.31±2.91,高于对照组11.53±3.12。改良组术后恢复良好35例,死亡12例;对照组术后恢复良好18例,死亡19例。改良组术中脑膨出8例,术后再出血4例,术后癫痫3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7例、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 3~5分的患者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时,改良去骨瓣减压术的效果优于标准外伤大瓣减压术,但在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方面,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分析(附73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及死亡组中各种因素的构成比,确定其对预后的影响。统计方法使用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生存30例,其中恢复良好5例,轻中残9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3例,死亡率为58.9%。结论老年重型颅脑外伤(TBI)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原发性昏迷时间等指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