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抽动障碍临床、24小时脑电监测和SPECT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TS)和慢性运动性抽动障碍(CMTD)的关系及两者脑电图、局部脑血流(rCBF)的异常。方法对38例TS和25例CMT进行临床症状和24小时脑电监测(AEEG)及部分患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观察rCBF的变化。结果TS的临床症状较CMTD严重,两者AEEG异常率分别为50%和52%,均以额区明显,5例有痫样放电。TS和CMTD的rCBF异常呈降低或增加改变,波及范围广泛,与AEEG异常部位无一致性。结论CMTD是TS的临床表型,两者的脑电图和rCBF异常与癫痫相似,提示与癫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HSP70的表达和bFGF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意义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HSP70的表达以及在侧脑室注射外源性bFGF对其影响。结果缺血2小时再灌流0小时即可见HSP70表达,至24小时达高峰。bFGF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于6~48小时各组可见HSP70表达增高(P〈0.05)。结论脑缺血诱导HSP70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和选择性iNOS抑制剂AG治疗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通过对脑梗死体积,rCBF和白细胞浸润程度的观察,研究探讨不同类型NOS抑制剂治疗脑梗死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不同缺血及再灌注时间测定脑梗死体积,rCBF,缺血脑组织MPO酶活性,结果 应用L-NAME(15mg/kg,ip)不但障碍再灌注后rCBF的恢复,也增加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缺血性脑损害的关系和银杏叶制剂(GBE)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非开颅大鼠模型,对SAH组和GBE组测量基底动脉(BA)管径并观察24h内微区脑血流量(CBF)和颅内血清NO水平动态改变,3d后对海马CA1区行病理检查。结果SAH后CBF和血清NO降低,BA痉挛,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受损。GBE使上述改变减轻。结论SAH时血清NO减少是导致缺血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GBE通过影响NO病理性改变而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合并肥厚心肌病(HCM)的经颅多普勒(TCD)局部脑血流量(cCBF),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心电图(ECG)的变化。方法,对一家三代HMSN合并HCM1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者常规进行了这四项检查,结果TCD,rCBF,BAEP和ECG的异常率分别为85%,76%,92%和92%。结论绝大多烽HMSN合并HCM患者的TCD,rCBF,BAEP和EC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 4 0例难治性癫痫进行了 SPECT、 BEAM、 EEG及 CT病灶定位的对比性研究。在间歇期大部分病例SPECT显示有rCBF减低区,BEAM有慢波灶等改变,两者病灶定位率高于EEG及CT,且有较好的一致性。有缺血灶者给予脑循环改善剂有助于难治性癫痫向可治性癫痫转化。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四种检查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眼震电图(EN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及脑局部血流量(rCBF)对天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VBI患者进行ENG、BAEP、BR及rCBF(48例)检测。结果:ENG异常率为92%,BAEP为58%,BR为82%,rCBF为61%。结论:四项检查均 理想的非创性检查,对VBI的诊断相互补充,可提高其早期确诊率,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8.
以往实验研究曾发现巴曲酶对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为:巴曲酶是否还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起修复作用。用大鼠中大脑动脉(MCA)线栓法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免疫组化方法发现在缺血90min,再灌流48h后,缺血侧皮层、尾壳核及海马区bFGF样免疫反应细胞增加及神经细胞变性。在缺血后给予巴曲酶(8BU/kg),bFGF样免疫反应加强,并且缺血对侧相应MCA供血脑区也可见轻度的bFGF样免疫反应改变,神经细胞变性之程度较轻。提示:巴曲酶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它加强bFGF的修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时期亚低温(MHT32℃±0.2℃)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64只雄性SD鼠被随机分成常温(NT)、缺血期亚低温(MHTi)、再灌注期亚低温(MHTr)、缺血期加再灌注期亚低温(MHTi+r)四组,并用改良Koizumi's局灶脑缺血模型,分别观察了动物缺血3小时再灌注3小时过程中,缺血周边和核心区局部脑血流(rCBF)改变,再灌注3小时后血脑屏障(BBB)破坏及再灌注72小时后缺血梗塞灶体积。结果MHTi+r及MHTi均有改善缺血周边区再灌注后急性高灌注和继发低灌流及核心区持续低灌流、减轻血脑屏障破坏、减少缺血梗塞灶体积的作用。该作用尤以MHTi+r为明显。MHTr作用有限。结论MHTi+r对皮层的保护作用较MHTi好。由此可推知,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个持续的过程,亚低温治疗不但要考虑开始时间,其持续时间对疗效具有同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的表达及MK-801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表达的意义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1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bFGF基因的表达及MK-801对它们的影响。结果 缺血2h再灌流1h可见bFGF表达增高(P〈0.05),bFGF mRNA表达于12h达高峰,bFGF蛋白于24h,达高峰;MK-801组与缺血组相比,于再灌流6h~48h bGFG表达减弱(P〈0.0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