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4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MRI表现为双侧对称的白质异常信号,主要位于枕、顶、颞叶,视放射和胼胝体压部,T1加权为低信号,T2加权为高信号,有增强效应。多维成像和高对比强度使MRI比CT有更强的敏感性,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故MRI是诊断AL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扩散成像(DWI)磁共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用DWI诊断急性脑梗死10例,并与传统CT扫描及常规MRI结果比较。结果:DWI在发病6小时之内已能明确发现脑内相应对高信号灶,常规MRI需在发病12小时后才能显示病灶,其中T2WI较T1WI敏感,而CT则需24小时左右才能显示脑内病灶的存在。DWI显示的病灶较T2WI稍大,所有新病灶在DWI上均为高信号。结论:DWI对诊断超早期脑梗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加强脑包虫病X线片、CT、MRI影像中生物学特性认识,提高诊断率。方法:对11例脑包虫病囊肿X线、CT、MRI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以“壳状钙化影”及骨局灶改变占54.5%,颈动脉造影显示“握球状”占位病变。CT为巨形多囊、单囊,密度稍高于CSF,子囊密度总低于母囊,无增强多无水肿为特征。MRI、T1WI母囊呈长T1低信号,子囊信号更低,不见囊壁影,T2WI母囊呈高信号,子囊与母囊信号不同,故显界线,囊壁为环线状黑影。生长不同阶段或感染、破裂,母囊及子囊信号均可增高,囊壁可显示不清,易误诊,值得注意。结论:MRI可突出表现脑包虫病的生物学特征,在诊断中较CT更为敏感可靠。  相似文献   

4.
垂体瘤合并胶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70岁。自述2个月来双眼视力急剧下降,并出现发作性头痛,伴幻嗅,似童年闻到的一种花香味;左半身无力、跛行,有时大小便失禁。检查:皮肤苍白,腋毛及阴毛稀疏,双眼视力20cm指数,双视乳头水肿,双颞侧偏盲。左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亦低于右侧。头颅MRI示蝶鞍明显扩大,鞍内有一3cm×3-5cm×2-8cm大小病灶,T1WI为中等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质地均匀。右侧颞叶见一囊性占位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造影后见明显环状强化。周围脑组织水肿,已涉及基底节及额顶叶,中线…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合并葡萄膜炎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葡萄膜炎的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及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 对2例合并葡萄膜炎的MS进行临床、电生理、头颅MRI和寡克隆带检查及结合文献分析可能的病理机制。结果 例1男性,56岁,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1个月,突发双眼视力下降20d。视觉诱导电位示双眼P100潜伏期延长,头颅MRI示双额顶白质内T2WI多发性高信号,寡克隆带阳性。例2女性,35岁,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双眼视力下降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2个月,视觉诱发电位P100及脑干听觉诱导电位I~V潜伏期延长,头颅MRI示额顶叶白人多发性圆形T2WI高信号,寡克隆带阳性。结合文献复习合并葡萄膜炎的MS临床表面大多轻微,病因不明,可能不是自身抗原髓鞘碱性蛋白,而是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S100β引起的。结论 合并葡萄膜炎的MS临床表现大多轻微,其发病机制不详,  相似文献   

6.
肝豆状核变性的脑MRI与临床表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的脑MRI表现特点与HLD病程及神经体征间有无相关性,以及MRI是否有助于HLD的诊断。方法对16例具有角膜K-F环阳性、锥体外系体征以及生化检验异常的HLD患者进行了头部MRISE序列横轴面和矢状面扫描。结果异常信号多呈长T1长T2且分布广泛,对称出现,T2加权像低信号为本病较具特征性的改变,病变分布以豆状核、丘脑及脑干为显著,其分布与某些神经体征有很好的相关性,但与病程间无相关性。结论MRI有助于HLD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三例标本MRI长T2信号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磁共振成像(MRI)与病理对照方法探讨多发性硬化(MS)MRI异常长T2信号与病理改变的关系。对3例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全脑标本(其中1例含脊髓)行自旋回波(SE)序列扫描,对照MRI图像所示的长T2信号行标本大体及镜下观察。3例MS均显示有长T2信号,其病理基础除MS斑块外还可见坏死软化灶及空洞形成。斑块状长T2信号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直角脱髓鞘征,见于病程长者(例1)。坏死软化灶及空洞形成引起的非斑块状长T2信号形态分布不一,以病程短、起病急者为著(例2、3),后者脊髓受累程度亦严重。MRI是诊断MS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S长T2信号的病理基础除典型硬化斑外还有坏死软化灶及空洞形成。当临床拟诊为MS,而MRI仅显示非斑块状长T2信号时,应警惕为急性发病的MS。  相似文献   

8.
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及CT与MRI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及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左旋咪唑致脱离病的临床及18例CT、20例MRI资料,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损害。1例脑活检不脱髓鞘病灶。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13例CT及20例MRI显示脑白质区有多发病灶,CT为低密度影,MRI为长T1长T2信号,仅1例有占位效应。MRI的影像学诊断率明显高于CT。结论:本病的诊断依靠其临  相似文献   

9.
脑膜瘤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脑膜瘤MRI征象与病理关系。方法 41例脑膜瘤的MRI特征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不同组织亚型脑膜瘤T1WI及T2WI信号强度均无显差异(P〉0.05)。41例中有完整包膜25例,而7例包膜明显不完整同时伴瘤脑界面不清;16例肿瘤血管丰富瘤周水肿多较明显;24例显示硬膜“尾”征,其中18例有肿瘤细胞浸润。结论 脑膜瘤的MRI征象同理亚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脊髓炎的MRI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脊髓炎的脊髓MRI表现特点,以及MRI是否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方法对21例急性脊髓炎患者进行了脊髓MRI矢状面和横轴面扫描。结果本病以上胸段及下颈段受累多见,部分病例可无异常,大部分病例病变区范围大,MRI显示的病变上界高于临床感觉障碍平面的上界,脊髓呈均匀一致肿胀,T2加权像呈斑片状或条索状高信号,增强扫描可无强化或轻度斑点状强化。结论认为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其特殊的价值,是其它检查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1.
小脑梗塞的临床及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2例小脑梗塞的MRI检查,并与CT和临床检查对照。讨论了其病因、分型、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所见,诊断和治疗。在小脑梗塞刀性期,T1加权像(T1W1)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及复查扫描对小脑梗塞与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大面积小脑梗塞如能早期确诊仍可行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硬化的MRI增强的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在MRI增强中多发性硬化(MS)病灶强化的机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3例MS患者均作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9例作MRI平扫与增强复查,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P80.2T永磁型MR成像仪,采用SE序列。造影剂使用GD-DTPA,剂量为0.1ml/kg。结果MRI平扫,MS病灶呈长T1长T2的斑片状异常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产生的强化。用以分析MS的MRI强化特征与临床分型的关系。结论不同临床类型的MS患者,在MRI平扫及增强上均有不同的表现,这可能与MS斑的形成有不同的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卒中与神经疾病》1997,4(2):110-112
关于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诊断薛启近年来由于神经影像学的进步,如CT或磁共振成像(MRI)设备不断引进或更新,人们对于大脑白质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在一些儿童或青、少年的大脑影像中。有时发现了皮层下白质有大片融合的CT低密度(或MRI异常信号)影...  相似文献   

14.
探讨低场MRI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价值。对80例临床疑诊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MRI检查,扫描机为ASM-015P,采用SE序列,参数T2,WI≤T的2000/TE100ms,所有病例分别经腰穿、手术或治疗后复查证,并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膜炎等脑脊液蛋白量增高的疾病进行了鉴别,与脑出血破入脑室或溢入蛛网膜下腔者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本组病例在低场MRI条件下于病变区脑沟(裂池)等蛛网膜下腔T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成像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应用磁共振成像(MRI)特殊序列诊断三叉神经痛(TN) 和面肌痉挛(FS)血管神经压迫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临床诊断TN18 例,FS11 例。先行SET1WI、T2WI扫描,然后行三维时间飞越破坏性稳态梯度回波序列(3DTOFSPGR) 分析。利用原始图像对两侧三叉神经进行斜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结果 TN中,2 例为肿瘤所致,15 例为血管压迫引起,1 例未发现病因。11 例FS中发现血管神经接触10 例,未发现病因1 例。8 例手术证实病例中,7 例与MRI诊断完全符合。结论MRI对发现TN和FS病因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3DTOFSPGR原始图像是显示神经血管接触的敏感方法,对选择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脊柱转移瘤的MRI与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与MRI表现。方法对44例诊断为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特征为腰背部或下肢剧痛,迅速进展的肢体运动或/和感觉障碍。(2)MRI表现以椎体信号改变,受累椎体呈跳跃性分布,有椎间盘回避现象,以及软组织肿块和深部肌群水肿为特征。结论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特点为迅速进展的脊髓压迫征。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且椎体改变与转移瘤的来源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脊髓病的临床特点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慢性放射性脊髓病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本病临床症状多样,发病3个月内以感觉症状为主,多有Lhermite’s征;6个月后常有四肢轻瘫、不典型Brown-Sequard综合征。MRI特征:发病3个月内脊髓肿大6例,髓内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病灶,6个月后均显示脊髓萎缩;10例中有8例T1信号显示放射野。结论慢性放射性脊髓病表现多样,MRI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脑内神经鞘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性 ,6 1岁。因“头晕、后枕部胀痛伴右侧肢体乏力 6个月”于 2 0 0 1年 6月 2 7日入院。查体除右下肢肌力略差以外 ,无明显阳性体征。MRI示左颞叶及其深部有一不规则囊、实性变 ,大小约 4 1mm× 4 0mm× 4 8mm ,病变周围可见明显脑水肿 ,占位效应明显 ,左侧脑室体部及三角区受压消失 ,中线轻度右移 ,T1WI实性部分为稍低信号 ,囊性部分为低信号 ,T2WI和质子密度病变大部分为不均匀高信号。T1WIGd DTPA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囊性部分不强化 ,外缘清楚 ,有不规则分叶 ,右侧四叠体池及部分小脑上池被…  相似文献   

19.
左旋咪唑所致脑病患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患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MRI) 特点。方法 分析19 例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 左旋咪唑致脱髓鞘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损害,尤以早期的精神症状(73.7% ) 和运动障碍(84.2 %) 突出。1 例脑活检显示脱髓鞘病灶。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19 例MRI均有异常,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及额、顶、枕、颞叶白质区有多发、散在的长T1 长T2 异常信号灶,部分病灶呈环形强化并周边水肿,仅1 例有占位效应。T2 加权像显示更敏感。结论 本病的诊断依靠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MRI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后皮质性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20例经CT扫描或MRI证实的脑梗塞后皮质性出血(CHI)患者,发现CHI皆发生于大、中面积脑梗塞之后。CT平扫时,在低密度灶周围皮质表面可见蜿蜒走行的高密度或等密度影,且可被造影剂进一步增强,MRI T1加权像其形态呈“脑回强化线样”高信号。MRI是发现脑梗塞后皮质性出血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