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奚陈平  周惠婷  刘阳  黄墩兵 《浙江医学》2022,44(24):2651-2655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结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浙江医院康复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其中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本体感觉训练的25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肌内效贴贴扎后进行本体感觉训练的25例作为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MA-UE)和本体感觉测试评估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和位置觉。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前屈30°本体感觉实际停止角度与目标角度的绝对差(AE)、肩关节前屈60°AE值均较治疗前降低,FMA-UE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肌内效贴可作为本体感觉训练的有效补充,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进一步缓解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促进本体感觉恢复,从而提高上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陈志琴 《农垦医学》2010,32(6):513-5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感觉障碍的恢复训练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感觉障碍合并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法的感觉和运动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及MBI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后感觉障碍合并运动障碍的患者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不仅有利于感觉功能的进一步恢复,而且对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针灸与功能训练联合使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1人,分组的方法为随机抽取。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以及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经过基础治疗以及功能训练之后,症状都有了好转,同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患者症状的改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功能训练联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训练。采用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上肢)及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对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进行评估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Brunnstrom分期为3期以上者、FMA评分、ST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单纯肩胛骨运动控制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觉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Berg平衡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MBI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伴有感觉障碍的患者实施感觉功能的训练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平衡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葛明飞 《甘肃医药》2020,(8):730-731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对比两组运动功能、肌张力、疼痛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FMA高于对照组(P<0.05),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等速肌力训练临床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少疼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上肢运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接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臂、手Brunnstrom分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在MBI评分及FMA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脑卒中偏瘫疾病治疗期间,采取高压氧联合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有助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39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干预(20例)和治疗组:常规康复干预+运动再学习疗法(21例)。每组患者入选时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运动再学习疗法可明显的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10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应用感觉功能训练,联合组54例增加tDCS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联合组两点辨别觉、感觉阈值低于对照组,握力、捏力、上肢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作业治疗中强化以感觉刺激为导向的易化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软瘫期及痉挛期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作业治疗中强化运用Brunnstrom技术、Bobath技术、Rood技术、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通技术等易化技术,尤其强化应用其中的感觉刺激成分,通过口令、刷擦、轻拍、按压、挤压、牵伸、冷水、温水、抗阻、控住等措施刺激视听觉、浅感觉、本体感觉、复合感觉等多感觉通路,治疗12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上肢部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12周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进行评分,采用功能活动问卷(the 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ary, FAQ)对2组患者出院半年时工具性ADL能力进行评分;采用Brunnstrom分期对2组患者治疗12周部分分离运动期及分离运动期所占比率进行评定。结果 2组治疗6周、12周与治疗前相比均有较明显的效果,治疗组运动能力和ADL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2组治疗12周运动能力和ADL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6周(均P<0.01)。出院半年时工具性ADL能力,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达Brunnstrom 4期及以上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表明在康复训练中强化感觉刺激使患者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结论 在作业治疗中运用易化技术尤其强化易化技术中的感觉刺激成分,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进程,明显改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的临床效果。方法:87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以促通技术为主的神经肌肉再训练法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Brunstrom分期等进行康复评价;对照组未采用任何康复干预手段。结果:治疗组训练后下肢Brunnstrom分期Ⅳ ̄Ⅵ比例由40%提高到96%,其中能独立步和的比例由原来的22%提高到92%,步态优良率达8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通过提高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体感模拟训练(SS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FES联合SST)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训练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偏瘫肢体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神经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比较两组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 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偏瘫Brunnstrom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高于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训练8周后,两组肱二头肌RMS值、肱三头肌RMS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FES联合SST在提升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累及大脑半球的初级和次级运动系统及皮层传出束时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61例首发单侧大脑半球缺血性卒中住院(15±2)d的病人的神经影像学资料和上肢的运动功能进行研究.损伤部位包括运动皮层、放射冠、内囊膝部、前肢和后肢.用χ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单纯皮层卒中的病人中有5例恢复了孤立的上肢运动;25例单纯皮层下卒中的病人中只有1例恢复了孤立的上肢运动而30例皮层和皮层下混合卒中的病人中有3例恢复了孤立的上肢运动(P<0.01).43例卒中累及内囊后肢的病人中有2例恢复了孤立的上肢运动,而18例没有累及内囊后肢的病人则有7例恢复了孤立的上肢运动(p<0.05).结论损伤部位对上肢运动恢复的影响以内囊后肢最重,放射冠次之,皮层最轻.该研究结果与通常的对皮层运动功能的认识是一致的,皮层传出的运动传导束集中地通过放射冠到达内囊后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98-101
目的分析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上肢机器人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4周,比较两组FIM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MA-UE评分。结果两组训练前FIM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训练后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FMA-U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后均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育山  符俏  曹贤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48-1450,1455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RRT)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4周,RRT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4周。所有病人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IMT组的FMA和MBI值比RRT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CIMT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是较常规康复疗法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Rood技术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NMES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联合NMES治疗)和联合组(20例,常规康复治疗、NMES治疗联合Rood治疗)。治疗前后使用平均肌电值(AEMG)评估上肢肌肉的激活程度;治疗4周后,使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量表(MAS)评估上肢肌张力、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MAS分级、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MAS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联合组较NMES组、联合组较对照组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治疗前,3组患者AEM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96,P=0.612);3组患者AEMG值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AEMG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 NMES联合Rood技术可以较好的激活肌肉、促进肌肉主动收缩、更快的渡过软瘫期,改善脑卒中软瘫期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教育与再培训对腹膜透析病人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分析教育与再培训对腹膜透析病人依从性的影响,以便对腹膜透析病人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计划并有目的的实施教育。方法:采取个别指导、面对面交流,采用多媒体集体授课、播放VCD光盘、发放家庭腹膜透析手册等教育形式。结果:通过教育与再培训,腹膜透析病人的依从性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教育与再培训可以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VR组、机器人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VR组额外增加VR技术训练;机器人组额外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组增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和VR技术训练,各组均持续治疗4周。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中文版上肢动作研究量表(C-ARA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FMA-UE、C-ARAT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FMA-UE[(36.18±6.34)分]、C-ARAT[(30.19±5.17)分]和MBI[(68.93±9.45)分]评分显著优于VR组和机器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与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