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糖尿病的古代记载糖尿病古称消渴,三消、内消、上消、中消、下消、消肾、消瘅等等;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内经,以后历代各家皆有记述,且由简而繁。糖尿病所可能有之并发症,皆散见于各家专辑论着中。糖尿病之主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黄帝内经即巳记载之,如厥气论曰:“肺消者,饮一尿二,死不冶。”脉要精微论曰:“瘅成为消中,善食而瘦。”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晋王叔和脉诀歌曰:“脾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前人多按上中下三消分治,但效果并不理想。现从肾、脾、肝谈谈糖尿病的病机。 1肾与消渴病 《伤寒论》谓:“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历代医家把肾虚作为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发病与肾虚有直接关系 ,因此 ,滋补肾阴 ,温补肾阳 ,就成为治疗老年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1 糖尿病与肾虚关系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消渴”范畴 ,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为特征的病证。按照中医理论 ,消渴的发生虽然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 ,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肾虚。《石室秘录》认为 :“消渴一证 ,虽分上、中、下 ,但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金·刘河间的《三消论》也认为 :“消渴者上实而下虚冷 ,……下寒故小便多出。本因下部肾水虚而不能制上焦心火”。“水者 ,人之本命之元 ,不可使之…  相似文献   

4.
历代中医典籍虽无糖尿病这一名词,但对消渴症的论述屡见不鲜,这些描写已被近代医者认为包括糖尿病在内。如《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又曰:“消谷引食,大便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治疗贵在调脾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维明 《国医论坛》2002,17(3):50-50
糖尿病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 ,属中医“消渴”病范畴 ,传统观点认为 ,其病变脏腑重在肺、脾 (胃 )、肾 ,而以肾为关键。如《石室秘录·消渴》篇云 :“消渴之证 ,虽分上、中、下 ,而肾虚以致渴 ,则无不同也 ,故治消之法 ,以治肾为主 ,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但笔者在临证中体会到 ,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 ,本病治疗贵在调治脾胃。1 脾胃失调 ,本病病机关键脾主运化 ,输布精微 ,升清降浊 ,开窍于口 ,脾失健运 ,浊气久滞 ,郁而化热 ,则多食善饥。脾虚散精不及 ,上归于肺的精微物质减少 ,…  相似文献   

6.
耿献琳 《光明中医》1999,14(4):31-36
中医之消渴病属现代医学糖尿病范畴,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证。消渴之称首见于《内经》,如《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历代医家对本病亦有专篇论述,如《金匮要略》立消渴专篇,《诸病源候论·消渴侯》等。后世医家综合前师之论将其分为上...  相似文献   

7.
古力 《四川中医》1999,17(11):26-26
糖尿病届中医消渴病范畴,对该病早有论述:《黄帝内经》云:“五藏柔弱者,善病消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消渴病的病因与体质柔弱嗜食肥甘有关。《金匾要略》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肾气九主之”。对消渴拟出治疗之方。唐代王杰《外台秘要》云:“消渴者……肾虚所至,小便至甜。”以后历代亦有发展,方药繁多,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笔者学习先贤,结合临床,认为治疗该病重在把握疾病标和本,放采用了益气滋阴清热之法治疗糖尿病,临床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举二例报…  相似文献   

8.
一、概论祖国医学所称的“消渴”包括西医所称的“糖尿病”,其证多饮、多尿、多食,有上、中、下三消之别,所以又叫做“三消症”。早在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即载有“消渴”、“消瘅”之名,对本病的认识已有指示。内经说:“肺消者,饮一溲二”,金匮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则数。”千金说:“有人病渴利,如发于春,经一夏服括蒌豉汁,得其力,消渴差,然小便犹数甚,昼夜二十余行,常至三四升。日就赢瘦,喉咽唇焦燥”。外台引古今录验:“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夫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引近效祠部李郎中之论:“消渴能饮水,小便甜”。卫生宝鉴:“夫消渴者,日夜饮水百盏……,小便频数,其色如  相似文献   

9.
肾气丸是治肾气不足诸证的第一方 ,因其出自《金匮要略》,故名为金匮肾气丸。仲景用来治多种病证 ,其中之一便是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者 ,小便一斗。即《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可用于治疗多饮多尿之病证 ,糖尿病亦属其中之一。继仲景之后 ,后世用肾气丸治消渴者亦不在少数 ,概因消渴发病之根本乃肾虚。正如《景岳全书》云 :“若素体肾气虚羸 ,精无所藏 ,精不化气 ,五脏失养 ,复因调摄失宜 ,肾不固精 ,精微下注 ,则发为消渴。”其发病机理为 〔1〕:肾气 (阳 )虚弱 ,气化无力 ,精液失摄 ,肾阴不足 ,相火上腾 ,消灼津液与谷物。随着病情的…  相似文献   

10.
水泉不止 膀胱不藏——浅议五苓散治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一证,名类颇多,《素问》即有消中、消渴、风消、膈消、肺消等。后人分三消而统括其证,总以多饮、多食、多尿为凭。如《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云:“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甘者,皆是消渴病也。”医者多从其说。此为消渴之一大类也。其有渴饮不止,而所食不多,小便不甜之证,中医亦以消渴名  相似文献   

11.
尿崩症是以脑垂体功能异常为病理特征的内科疾病,临床以口渴多饮,多尿为主症,属于祖国医学的“消渴症”范畴,和“肾消”颇相类似。如《金匮要略》说:“男子消渴,小便仅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证治要诀》说:“三消久之,精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如风疾、非风也,此证肾消得之为多。”指出了尿崩症是因精血津液亏耗所致,病位在三焦,而病本在肾元亏耗。尿崩症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12.
八味地黄丸“蒸动水气”之意最早可追溯到《金匮要略》。《金匮·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明确提出八味地黄丸有蒸动水气之功者属明·俞嘉言,俞氏日:“消渴病,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此肾气虚不能摄水,小便恣出,源泉有立竭之势,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蒸动水气,舍此曷从治哉?后人谓八味丸为治消渴之圣药,得其旨矣。”消渴与糖尿病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对17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后属于消渴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八味地黄丸治疗(6例配用黄精、葛根)并分别进行了血脂、血浆胰岛素  相似文献   

13.
Ⅱ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贤 《河南中医》2000,20(6):51-5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根据其临床症状相当于中医的“消渴病”。“消渴”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已有较深入阐述。《内经》中的“消渴”、“消瘅”、“消”等皆指本病而言,至于“肺消”、“膈消”、“消中”以及“脾瘅”等实属消渴早期分型。在病因方面,《内经》有过食肥甘、情志失调、五脏柔弱、用药不当等因素。在症状方面《内经》已明确提出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这些有关“消渴病”的论述,是后世消渴理论发展的渊源,至今仍具重要指导意义。 目前消渴的分型多是以口渴引饮为上消,多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  相似文献   

14.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日渐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古人就其证分为上、中、下三消,以饮多病在肺为上消,食多病在胃为中消,尿多病在肾为下消。《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指出:“三消一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石室秘录》云:“消渴之证,虽分上中下,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之法,以治肾为主,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其揭示了三消一证的本质,确属真知灼见,临床往往三消并见,仅在表现程度上有或多或少或轻或重而已,究难截然分开,且亦有病久…  相似文献   

15.
脾胃在糖尿病中的治疗地位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管民俭 《光明中医》2005,20(4):12-13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形体消瘦为临床特征。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之,治疗重于养阴清热。然消渴病何以燥热口渴,小便应少而反频数?何以多食而形体反瘦?且目前消渴发病多与体质肥胖有关,“肥人多痰湿”,何以痰湿盛之体反易患阴虚燥热之疾?笔者认为这些矛盾现象主要由于脾弱胃强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吸收的紊乱及气机升降失常所引起,脾胃的转输功能失常在这一病理过程中至关重要。1脾的升清不足与糖尿病之口渴喜饮《灵枢·本藏》:“脾脆则善病消瘅”。《灵枢·邪…  相似文献   

16.
清代医家陈修园,一生精研医理,普及医学,且临床精通内、妇、儿各科,经验丰富。其所著的《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等书中,在论治消渴病方面有颇多创新,其经验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兹就陈修园论治消渴病的经验作初步探讨如下。 辨证注重脾肾 消渴一病,《内经》以消渴、消瘅名之。自《内经》有“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论篇》)、“五脏脆则善消瘅”(《灵枢·本脏篇》)等记载后,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详,并根据多饮、多食、多尿的三个主要症状,区分为上、中、下三消,临床多以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阐述其病机,从肺胃肾三脏腑辨证论治。陈修园在论述消渴病时,虽然也引录前代医家的肺胃肾三脏腑致病理论:“心移热  相似文献   

17.
邓铁涛老中医治疗消渴 ,既崇经典之理 ,又有发微之阐 ,辨证用药 ,独具一格 ,特别是对中老年消渴病人 ,应用六味地黄丸治疗 ,每获良效。现总结其经验如下。1 理论基础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 ,肾阴亏虚则虚火内生 ,上燔心肺则多饮 ;中灼脾胃则消谷 ;阴虚阳亢固摄失司 ,故小便量多。《石室秘录·消渴篇》明确指出 :“消渴之证 ,虽分上、中、下 ,而肾虚以致渴则无不同也。故治消之法 ,以治肾为主 ,不必问其上、中、下之消也”。可见 ,消渴以肾气阴两虚为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阴气即肾气 ,含肾…  相似文献   

18.
自拟三消汤治疗糖尿病63例湖南省湘阴县中医院(410500)蒋厚安主题词糖尿病/中医药疗法补益药〔剂〕/治疗应用糖尿病,即中医消渴证,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本病以多饮、多食、多尿和身体消瘦为特征。临...  相似文献   

19.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病证。汉·张仲景《金匾要略》立消渴专篇,指出本病特征是“消谷”、“小便反多”、“渴欲饮水”的三多症状。价台秘要·消渴》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麦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与历代文献记载的消渴病基本一致。由于本病是一慢性疾病,具体到每个患者的病情也有多种多样的变化,治疗调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应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治疗的特色,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总体本着“治病求本”的原则。一、从病因病机着补肾的直要性《素问·奇…  相似文献   

20.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内经》集上古医学之大成,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临证分型、预后转归及防治调护多有论述,并初步形成辨证施治的体系,成为后世防治消渴病的理论渊源。1 病名 消渴之病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其曰“脾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究“消渴”之含义,包括“病”、“症”与病理机制等三个方面,散见于十四篇之中。其中,“病”指具有典型症状的消渴病,如消中、消瘅、肺消、鬲消、食(亻亦)等病名;“症”指渴饮、善食易饥的症状,即消渴候;病理机制指胃肠结热、津液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