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与分析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定量测定特征与问题。方法我院接收并进行治疗的492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抽取的492例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各项相关指标,包括血清AFP含量等。结果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组AFP阳性率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慢性肝炎中重度组、重型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肝炎轻度组AFP阳性率与慢肝中重度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重型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肝病患者采用血清甲胎蛋白定量测定有助于判定患者血清AFP含量以及阳性率等指标,为后期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血清甲胎蛋白 (AFP)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病毒性肝炎 5 0 9例常规检测血清 AFP、AL T、AL B、TBil,观察异常 AFP水平与临床类型、肝功能、治疗情况等的关系。结果 :5 0 9例病毒性肝炎中 AFP异常 2 34例 ,占4 6 .0 %。各型病毒性肝炎均可见 AFP升高。AFP阳性率、AFP、AL T、TBil值随炎症程度分级的上升而明显增加。慢性中重度肝炎、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组 AFP、AL T、AL B、TBil值与慢性轻度肝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治疗后 1个月 AFP下降 2 0 8例 (88.9% ) ,3个月内恢复正常 189例 (80 .7% )。结论 :AFP水平升高是反映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及反映肝细胞坏死后再生的敏感指标。对 AFP异常的慢性肝炎患者 ,应长期动态监测 AFP变化  相似文献   

3.
邵阿伶 《中外医疗》2008,27(32):143-14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血清中LN、A FU及AF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四组(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以及正常对照)血清中层黏连蛋白(LN )、α-L岩藻糖苷酶(AFU) 及甲胎蛋白(AFP)的含量,同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的三指标进行联合检测并做出综合判断. 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和正常人或乙肝患者血清中三种指标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0.01);肝癌患者与肝硬化患者比较,AFU和AFP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0.01),而LN无显著差异.结论 LN、AFU和AFP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性,可以有效地避免漏诊,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 2 2 7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 ,并与血清谷丙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和碱性磷酸酶 (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AFP异常率 ,慢性肝炎 (慢迁肝 ) <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 <肝硬化 <重症肝炎 <原发性肝癌 ,AFP异常值 ;慢迁肝 <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 <慢活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AFP升高多>40 0 μg/μL ,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 ,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 1 5 0 μg/μL~ 30 0 μg/μL ,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 ;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 71 % ,且幅度较大 ,其余呈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 ,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AFP为一过性升高 ,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甲胎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甲胎蛋白(下称AFP)测定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价值。近年来发现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患中也可出现血清AFP含量升高。我院用放射免疫自显影(火箭电泳)法,对191例肝病患者和1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清AFP含量测定,现将结果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检测对象:肝病组共191例,包括急性肝炎62例、迁延性肝炎76例、慢性肝炎23例、重症肝炎21例和肝硬化(伴腹水)9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共19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35例肝炎患者、29例肝硬化患者和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比较各组AFU、AFP、GGT的变化情况.结果 AFU、AFP、GGT在对照组和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U、AFP、GGT阳性率分别为84.6%,80.8%,73.1%,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6.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炎组、肝硬化组(P<0.01).结论 AFU、AFP、GGT三项指标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有利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及癌抗原125(CA125)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9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61例(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者48例(肝炎后肝硬化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资料、血清CEA、AFP、CA199、CA125水平及其阳性率.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慢性肝炎组者的血清AFP、CA199与CA125水平显著较健康对照组高,中、重度患者显著较健康对照组高,而CE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性,且慢性肝炎组者的血清AFP与CA199、CA125水平随着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肝炎后肝硬化者的血清AFP、CA199与CA125水平显著较健康对照组高,其中代偿组患者的血清AFP、CA199与CA125水平显著较失代偿组低.慢性肝炎组的血清AFP、CA199与CA125的阳性率均显著较肝炎后肝硬化组低,但两组的CE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动态监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CA199与CA125水平在肝癌、微量腹水的早期诊断及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鉴别中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铜蓝蛋白(CER)在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77例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RBP、TRF、CER水平.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RBP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RBP、TRF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患者血清RBP、TRF、CER同时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TRF可以作为鉴别急慢性肝炎的指标,CER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的指标,RBP是反映急性肝炎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同时RBP、TRF也能灵敏地反映肝损害的程度,对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甲胎蛋白(AFP)首先被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对于原发性肝癌有较高的特异性,随着方法灵敏度的提高,发现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AFP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AFP的临床意义,本文作者观察了12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AFP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国泰 《四川医学》2008,29(7):914-91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3例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46例肝硬化,71例病毒性肝炎和60例健康对照者,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和CEA.结果 原发性肝癌AFP极度增高,达(3542.3±5647.4)μg/L.肝硬化组AFP中度增高,为(115.3±218.4)μg/L,病毒性肝炎组争转移性肝癌组AFP均轻度增高,分别为(36.4±52.6)μg/L和(26.9±79.4)μg/L;肝病患者以AFP>400μg/L作为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3.49%,特异性达99.32%.CEA以转移性肝癌组最高,为(75.6±162.1)μg/L,明显比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健康对照组高(F=10.97,P<0.01).结论 联合检测AFP和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血清GGT、GGT/ALT及AFP检测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GGT、GGT/ALT以及AFP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14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GGT、ALT活性,采用酶标仪检测AFP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GGT活性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胆道梗阻组GGT活性显著高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肝硬化组(P<0.01)及肝癌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GGT/ALT比值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5)、急性黄疸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组(P<0.01)。原发性肝癌病例进行AFP和GGT联检可提高阳性率。结论:血清GGT、GGT/ALT比值以及AFP联合检测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变化在病毒性肝炎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0例不同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TF,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总胆红素(SB)、血清胆碱酯酶(CHE)。结果各组慢性肝炎(CH)病人血清转铁蛋白与急性肝炎(AH)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慢性肝炎病情加重,血清转铁蛋白逐渐下降,下降程度依次为慢肝(轻度)〈慢肝(重度)〈失代偿性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CSH)。在慢性重型肝炎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病人中,死亡组血清转铁蛋白较存活组有显著性下降(P〈0.001)。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可以作为反映病毒性肝炎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失代偿性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对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68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动态观测其变化.结果:急性重型肝炎AFP异常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AFP水平正常患者的病死率79.24%,AFP(25-400)μg/L患者病死率45.8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脏疾病患者中肝功能判定、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138例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进行检测并同时测定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作对比分析。结果各疾病组血清PA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急性肝炎组65.2%病例PA值下降,而白蛋白仅4.34%病例下降,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原发性肝癌组的PA和ALB的阳性率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三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比ALB能更灵敏、快速地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水平。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DA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DA升高比例分别为55%、43.8%、87.9%及70%,肝炎后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P分别为0.008、0.000)。肝炎后肝硬化组ADA血清水平亦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P均为0.003)。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DA与门冬氨酸转氨酶、球蛋白、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14、0.376、0.424、0.306),与白蛋白、胆碱脂酶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05、-0.351)。结论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血清ADA升高主要反映肝脏储备合成功能逐渐降低,而不能很好反映肝细胞受损及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16.
邓海燕  阮琳玲  杨晓冬  林桂花 《重庆医学》2021,50(21):3702-3705
目的 探讨前清蛋白(PAB)、铁蛋白(FER)、甲胎蛋白(AFP)及其异质体(AFP-L3)在鉴别原发性肝癌及肿瘤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0例作为肝癌组,TNM分期:Ⅰ期32例,Ⅱ期52例,Ⅲ期57例,Ⅳ期9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80例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组)、9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8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PAB、FER、AFP、AFP-L3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PAB水平均较健康组降低,肝癌组患者PAB水平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肿瘤分期越高,PAB水平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FER水平均较健康组升高,肝癌组的FER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肿瘤分期越高,FER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AFP、AFP-L3水平均较健康组升高,肝癌组患者AFP、AFP-L3水平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肿瘤分期越高,AFP、AFP-L3水平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AB、FER、AFP、AFP-L3在不同疾病、不同肿瘤分期中的含量不同,可为鉴别原发性肝癌及肿瘤分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脂酶(Cholinesterase,CHE)与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在各类病毒性肝炎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假性CHE速率法与免疫比浊法,对300例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人员的血清PA与CHE进行测定。结果各类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PA与CHE较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幅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中度、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轻度。肝硬化患者从Child-pughA级到C级,血清PA与CHE呈进行性降低,不同级别测值间差异显著。结论血清PA与CHE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良好指标,可以为临床肝硬化分级提供参考,能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和是否能耐受手术等作出更加准确、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凝血四项在不同病情程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肝炎32例,慢性肝炎23例,重症肝炎15例,肝硬化2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检测结果。结果两组TT、APTT、PT、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肝炎患者PT、TT依次长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PTT依次长于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FIB水平依次低于肝硬化、慢性肝炎、急性肝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凝血四项检测,有助于明确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循环酶法检测18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3例健康人的TBA血清含量。结果: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t=9.90P<0.001),急性肝炎、慢性乙肝(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23,24.00,16.72,7.49,14.84,6.24,P<0.001,而急性肝炎、慢性乙肝重度、肝硬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肝炎血清TBA与ALT及ALB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TBA水平升高,其上升幅度对判断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预后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106例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10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06例患者中急性肝炎10例(9.4%)、慢性肝炎22例(20.8%)、重型肝炎38例(35.8%)、肝炎肝硬化36例(33.9%),其中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较高,二者总发病率占69.7%;98例为水肿型胰腺炎(92.5%),8例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7.5%)、其中6例为重型肝炎。结论:不同临床分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均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其中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发病率较高;临床以水肿型多见;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易误诊、漏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时要反复查血、尿淀粉酶,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