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椎弓崩裂性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腰椎滑脱并椎弓崩裂的多层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椎弓峡部崩裂多层螺旋CT表现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椎管骨性面表现环状骨质不连续,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椎弓崩裂性滑脱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选择腰椎滑脱正确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厚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0):87-87,89
目的:探讨椎弓崩裂与腰椎滑脱的X线平片与CT扫描诊断价值及限度。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8例椎弓崩裂患者的X线平片、CT检查结果,比较两者对诊断的价值和限度。结果:18例患者进行了CR正侧位摄片检查,检出椎弓崩裂5例,另3例加摄斜位片确诊;28例患者均进行了CT检查,检出椎弓崩裂25例。结论:CT扫描比X线平片对椎弓崩裂与腰椎滑脱的诊断更具优势,X线平片投照技术和CT合理的扫描计划是发现椎弓崩裂与腰椎滑脱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的CT诊断与扫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CT表现,评价 CT对椎弓崩裂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55例腰椎椎弓崩裂患者,病人行反角度椎弓CT检查,将椎弓崩裂的裂隙与小关节的间隙同时展示在一个层面上为最佳显示.结果:腰椎椎弓峡部崩裂均可见椎弓宽窄不一的低密度裂隙,边缘不规则,部分边缘可见骨痂或碎骨,椎管横径变小,前后径变长.结论:CT能明确诊断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采取反角度椎弓扫描,对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92例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通过诊断结果来评价CT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92例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患者, L3滑脱15例, L4滑脱66例, L5滑脱11例;前滑脱74例,后滑脱18例;双侧峡部裂77例,单侧峡部裂15例;Ⅰ度滑脱82例,Ⅱ度滑脱10例;经CT检测后均成像清晰准确。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腰椎滑脱并椎弓根崩裂的效果非常显著,可增加诊断准确性与及时性,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振波 《哈尔滨医药》2011,31(5):346-34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单纯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检查,总结32例不伴有椎体滑脱的单纯腰椎峡部裂患者CT征象,并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单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是腰椎椎弓关节突间部或椎板骨质连续性中断,MPR横断面、经椎弓矢状面及额状面可清晰显示62处断裂。结论 MSCT对单纯腰椎峡部裂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和诊断价值,是检出单纯腰椎峡部裂的较理想成像方法,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SCT)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腰椎峡部裂的轴位、多平面重组CT及三维CT表现,结果30例均显示清晰,表面重建(SSD)图像在显示椎体滑脱方面效果良好;MPR矢状面椎弓峡部裂均显示良好,轴位重组对裂隙骨赘、骨痂、纤维组织增生、椎间盘病变等征象显示清晰,正中矢状面重建对椎体滑脱、椎体撕裂或骨赘后突显示良好。结论SCT三维重建(MIP、SSD)和MPR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崩裂(IUmbar sponaylolysis,LS)与脊椎滑脱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腰椎LS与脊椎滑脱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LS并脊柱滑脱患者67例中,双侧峡部裂48例占71.7%,单侧峡部裂13例占19.4%,椎弓根峡部裂6例占8.9%,腰5峡部裂60例,腰4峡部裂7例其他椎骨少见.Ⅰ度滑脱50例,Ⅱ度滑脱10例,无滑脱7例.结论:腰椎LS并脊椎滑脱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可做为该病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椎弓峡部裂是指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细狭延续部分断裂,又称为椎弓崩裂,约5%的成人可患此病;常用 X 线斜位平片和 CT 轴位平扫进行诊断。但由于脊柱解剖结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椎弓峡部与立体的任何平面均不平行,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漏诊[1]。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 CT 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椎弓峡部裂的诊断率得到明显提高。现对我院确诊的峡部裂患者52例行多排螺旋 CT 扫描,并行 MRP 斜矢状位重建,旨在探讨该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提高对腰椎峡部裂 CT 斜失状位重建图像征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腰椎退变性滑脱在CT影像上的表现与临床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滑脱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可分为真性滑脱和假性滑脱,前者即合并椎弓崩裂的椎体滑移;后者是指不伴有椎弓崩裂而常伴椎小关节、椎间盘及椎体退行性变的椎体滑移,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方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扫描及后处理方式.方法 2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椎间盘扫描,对S4-5及S~D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对其中10例行螺旋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包括椎弓根层面的轴位扫描均能显示峡部裂和其他伴发表现,包括椎管增大或变窄、侧隐窝狭窄、双边征、椎间盘变形、椎小关节退行性变.采用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MPR、MIP斜矢状面重建能直观显示峡部裂的典型表现一猎狗项圈征,正中矢状面重建能显示椎体滑脱.结论 对常规椎间盘扫描采用对S4-5,及S5~D1椎间盘加大扫描范围,包括椎弓根层面的方法,对于轴位扫描发现或可疑峡部裂的患者再做相应椎体螺旋扫描,行平行于峡部的椎弓长轴多平面斜矢状面和矢状面重建,是腰腿痛患者CT检查的简单、实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诊断退变性腰椎滑脱(DLS)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DIS组患者及5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的小关节退变情况、小关节角、小关节对称度、小关节积气及小关节形态等指标进行多层螺旋CT测量。结果66例DLS患者均有Ⅰ~Ⅱ度的椎体前滑脱,相应的椎体小关节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和对照组CT资料对比分析,DLS组小关节角明显偏向矢状位,小关节不对称率偏高,小关节积气明显,线形小关节多见,且差异显著。结论MSCT能提供详尽的腰椎形态学及密度方面的改变.具有良好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应用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融合或单侧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治疗有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本组随访21例,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滑脱椎体复位理想,8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3例Ⅱ度中有7例完全复位,6例仍有Ⅰ度滑脱。融合节段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疗效评价: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症起到协同作用,为神经减压后的脊柱提供理想的复位和固定的力量,利于植骨融合,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其中GSS固定24例,RF固定6例。结果经6—84个月的随访,参照NAKAL分级:优20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3.33%。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15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其疗效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滑脱完全复位率为93.33%(14/15),14例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复位丢失及断钉,融合率为93.33%(14/15);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明显减轻2例,2例Ⅲ度滑脱复位后仍然有Ⅰ度滑脱,经植入椎间钛合金支架(BAK)未出现松动,椎间高度无丢失,其余患者完全复位。结论:椎间融合术经一侧即能得到双侧前柱的融合,植骨融合快,融合率高,椎体间融合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不失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胡小吾  高恩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35-2236
目的:评价GSS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用GSS内固定器为腰椎滑脱坚强内固定,根据需要作彻底神经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和足量的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滑脱椎体复位理想,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良率87.2%。全部植骨融合成功。结论:GSS固定系统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使用Roy-Camille 腰椎、腰骶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14例。采用特制的钢板,一般固定3~4个脊椎。若合并神经根刺激症状可同时作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侧隐窝松解术,同时进行丰富的侧后方植骨。经随访平均19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等手术并发症。作者认为此手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双开窗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8日,联合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开窗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36~78岁,平均52.3岁。滑脱性质:峡部裂(真性滑脱)15例,退行性变(假性滑脱)21例。滑脱节段:L3 1例,L4 22例,L5 13例。按照Meyerding分类:Ⅰ度滑脱23例,Ⅱ度滑脱11例,Ⅲ度滑脱2例。结果36例患者术后均获6~32个月随访。按JOA评分:优28例,良4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术后X线显示所有病例均完全复位或基本完全复位。随访椎间融合好,内固定无松动。结论采用后路双侧椎板开窗神经根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理想,能有效地解除了神经卡压,滑脱复位后不容易丢失,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加椎问植骨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术前ASIA分级为A级7例,B级11例,C级29例,D级13例;术后ASIA分级为D级4例,E级56例。治疗效果评定为优35例(58.3%);良21例(35.0%);可3例(5.0%);差1例(1.7%),优良率达93.3%。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冯灿林  黎泽森 《淮海医药》2010,28(3):201-203
目的探讨GSS-ⅡⅡ系统复位、内固定及椎间加压植骨融合治疗Ⅱ-Ⅲ度腰椎滑脱症的实用策略。方法用GSS-Ⅱ系统复位、内固定及椎间加压植骨融合治疗57例Ⅱ-Ⅲ度腰椎滑脱症,术后随访5个月~5年6个月,对57例Ⅱ-Ⅲ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治疗策略。结果按Steffee疗效分级:I级(差)2例,占3.5%;Ⅱ级(可)4例,占7.1%;Ⅲ(良)16例,占28.0%;IV级(优)35例,占62.4%。结论对滑脱椎体复位适可而止,不能过度复位。尽可能椎间加压植骨融合,对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彻底减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