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洛纳酮药物在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对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及亚低温加纳络酮药物组,对比觉醒时间,治疗第3天腰穿颅内压及脑脊液中β-内啡呔(β-EP)含量。结果:三组对比,纳络酮药物组觉醒时间明显缩短,颅内压在第3天明显降低,β-EP含量明显低于亚低温组及常规治疗组。结论:盐酸纳络酮能有效抑制重度颅脑损伤后β-EP的生成,从而减轻了继发颅脑损伤,是救治颅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68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  6 8例GCS≤ 8分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于创伤后 2 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控制直肠温度在 32℃~ 34℃ ,颅内压降至正常后再持续维持低温 2 4~ 4 8h ,然后缓慢复温。监测和记录治疗前后的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血糖及重要脏器功能指标 ,于伤后 6个月根据GOS标准进行评估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后患者脑组织氧分压明显升高 (P <0 .0 5 ) ,颅内压明显降低 (P <0 .0 5 ) ,对创伤后早期发生的高血糖反应有抑制作用 (P <0 .0 5 )。GOS评估显示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 6 9.2 % ,病死率12 .3% ,与对照组比较 (分别为 33.3%和 2 8.5 % )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我院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62例患者临床护理要点的总结的出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有效的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残死率,改善预后[1],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期间常规治疗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与之比较,并对两组中的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低温组和对照组的颅内压、血糖、心率和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两组颅内压,控制伤后早期高血糖,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刘晶  张秀利  黄薇薇 《吉林医学》2010,31(20):3307-3308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探讨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36例,16例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和护理,20例给予常规物理降温治疗和护理。观察亚低温患者的体温下降与常规治疗行普通的物理降温体温下降的效果。结果: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能使体温按设定的温度平稳下降,并且明显降低了脑缺血、缺氧以及脑水肿症状。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颅内压、脑灌注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 6 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减压术后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及常温组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进行持续监测 ,并分别取术后开始治疗时和术后第 3、第 7天的颅内压 ,脑灌注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亚低温组患者术后第 3天及第 7天的颅内压低于常温组 ,脑灌注压高于常温组。根据GOS评分 ,亚低温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常温组。结论 低温治疗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颅内压 ,提高患者的脑灌注压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对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结果: 存活19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Glasgow昏迷评分由治疗前平均5分,增加到11.5分,1例并发肺部感染,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亚低温有效的控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体温,降低颅内压,有利于脑细胞恢复,降低了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开颅手术重型颅脑损伤96例患者(3≤GCS≤8)分为亚低温治疗组52例,常温治疗组44例,比较两组的颅内压、GCS、病死率。结果:(1)颅内压:亚低温组术后24、48、72小时均明显低于常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CS评分:亚低温组第7、14、2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病死率:随访6个月,亚低温组死亡4例(7.69%),常温组6例(13.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尽早予以亚低温治疗,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自2005~2008年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住院期间分别采取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20例,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组)20例,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亚低温合并机械通气组)20例,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 亚低温及机械通气联合治疗组患者预后情况较单纯亚低温及机械通气效果佳.结论 机械通气改善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通气功能障碍.亚低温能降低机体氧耗降低脑代谢,将其联合应用于治疗重度颅脑损伤能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治疗的87例由创伤造成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上选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从而分析亚低温对由于创伤引起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亚低温治疗方法)患者的预后良好,伤残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常规疗法)患者,结果上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可明显降低颅内压,从而改善患者病情,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低温治疗已成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最佳治疗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不论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只要并发高热,应尽早使用降温毯。低温能有效控制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组织耗氧量。2007年8月-2008年8月,我科应用降温毯对20例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根据病情分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50例)于伤后12 h内控制直肠温度在32~35℃,维持5~7 d。对照组(50例)除不行降温外,其余与亚低温治疗组相同。观察颅内压的变化,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亚低温组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恢复良好率升高,病死率降低(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能降低颅高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脑保护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焕玲 《广州医药》2005,36(1):78-79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实施亚低温脑保护的方法,监护重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给予脑保护。结果存活19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Glasgow昏迷计分由治疗前平均3~5分增加到6~8分。结论亚低温治疗能降低氧耗,保护血脑屏障,减少细胞破坏,降低颅内压,是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注意冬眠药物的使用,体温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ICU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亚低温、机械通气、监测颅内压、循环支持等综合治疗。比较两组重度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神经功能、昏迷评分。结果综合组重度颅脑损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昏迷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综合组神经功能、昏迷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及早给予ICU综合治疗方案,可更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名急性重型颅脑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6例)、常规治疗组(20例),亚低温治疗组在伤后24 h内给予亚低温治疗,常规治疗组仅给予止血、降颅压、营养神经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对患者的颅内压变化、血糖值的改变及3个月后伤残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平均颅内压及平均空腹血糖为(18.8±7.9)mm Hg及(9.6±4.7)mmol·L^-1,常规治疗组为(21.8±6.8)mm Hg及(11.3±4.4)mmol·L^-1;亚低温治疗组结果良好的12例(46.4%),中残8例(30.7%),重残3例(11.5%),植物生存状态2例(7.6%),死亡1例(3.8%);常规治疗组良好6例(30%),中残6例(30%),重残4例(20%),植物生存状态2例(10%),死亡2例(10%)。结论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显著降低颅内压及空腹血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杨桐  苏平  王滨 《黑龙江医学》2007,31(7):517-518
目的探讨亚低温技术在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7例多种原因造成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分别应用亚低温技术治疗和非亚低温技术治疗。结果亚低温治疗的死亡率34.6%;非亚低温治疗的死亡率63.6%。结论临床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应用亚低温技术治疗优于非亚低温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脑保护在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亚低温脑保护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85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a .亚低温组 :3 1例 ,于伤后 2 4小时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控制在 3 3℃~ 3 5℃ ,维持 3~ 7天。b .常规治疗组 :5 4例 ,于伤后 2 4小时内常规治疗。根据COS预后评估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 ,亚低温组良好 16例 ,中残 6例 ,重残 4例 ,死亡 5例 ,恢复良好率为 5 1.61%。与常规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亚低温具有减轻颅脑损伤后的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伤后 2 4小时内接受亚低温治疗 ,疗效确切 ,可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结果与1998年全年随机抽取的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应用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昏迷时间、存活率、并发症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亚低温可能有效地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是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护理人员掌握了解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即采用德国恒邦降温毯全身降温及局部物理降温,配合使用肌松剂、镇静剂、呼吸机辅助控制呼吸,使体温降至32~33℃,维持2~14 d。结果:亚低温疗法能明显降低颅内压,使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率显著下降;改善颅脑外伤病人神经功能预后,减少并发症。结论:必须重视亚低温治疗的时间、方法、时程和亚低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对照组各50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后者仅进行常规治疗,与之对照比较。结果:两组在预后、血糖、电解质等指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亚低温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