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CroweⅣ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柳州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3例双侧CroweⅣ型髋关节DDH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X线、CT、MRI检查、评估,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按照严重程度先重后轻的顺序进行双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均采用全身麻醉和自体血回输,因年龄因素均采用生物型假体置换.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得18~20个月随访,手术时间(158.6±17.5)min,术中出血量(721.2±24.4)mL,术后双侧引流量(160.0±10.5)mL,住院时间(12.5±1.0)d;术前Harris评分(48.6±3.6)分,术后Harris评分(88.6±4.5)分,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肢体不等长平均(3.7±1.1)cm,术后末次随访时肢体不等长平均(0.5±0.2)cm,术前与术后肢体长度纠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获得良好的髋、膝关节运动功能,术后无髋关节感染、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一期双侧髋关节全髋置换治疗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具有可行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20髋)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6岁。患肢短缩平均(4.88±0.95)cm,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和放射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8个月-4年)。下肢延长平均(4.46±0.94)cm,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7.50±6.96)分,术后(88.31±6.77)分(P〈0.05)。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对症治疗5-6个月后完全恢复。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俞胜宝  胡四生  汪炜  凌健  严清  李徽 《安徽医学》2011,32(8):1132-1134
目的探讨Ⅰ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SBTHA)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16例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ⅠTHA治疗。患者年龄39~74岁,平均59.1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6.2分(32~62分)。结果手术时间2.6~4.2 h,平均3.2 h;术中出血620~1 200 ml,平均860 ml;术中输血800~1 200 ml,平均1 000 ml。术后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16例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2分(78~92分)。结论应用Ⅰ双侧THA冶疗双侧髋关节疾患,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临床中应注意病例选择,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系统规范地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5.
施林军  曹扬  姜丹生 《浙江医学》2017,39(20):1796-179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真臼重建联合自体骨泥植骨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HA真臼重建联合自体骨泥植骨治疗DDH22例(24髋),男7例(8髋),女15例(16髋);年龄41~68(54±8.75)岁。术前Harris评分(48.2±14.3)分,除2例双侧患者外,其余患者下肢不等长均>2cm,平均(2.9±0.6)cm。术后随访X线片评价髋臼假体位置、植骨块愈合情况以及下肢长度。结果术中试模外露骨缺损区的内外径和前后径分别为(14.0±1.7)和(22.1±3.2)mm,术后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示植骨区覆盖率为(23.2±4.6)%,臼杯旋转中心距泪滴连线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分别为(28.1±3.2)和(21.8±1.9)mm,髋关节旋转中心均在Ranawat三角内。术后20例(22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4(2.4±0.8)年。无感染、神经损伤、臼杯松动及翻修病例。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7.3±7.4)分,双下肢长度差为(0.6±0.3)cm,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像学上所有的植骨区均与宿主骨愈合,有3例患者术后1年内可见植骨区轻度骨吸收,有2例后期随访时重新见骨长入,另有2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均为BrookerI度,后期随访未见进展。结论THA真臼重建联合自体骨泥植骨治疗DDH,早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植骨重建良好,其最佳手术适应证及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例(共32个关节)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16例患者经治疗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现切口感染,仅有1例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32.5±5.9)分,术后为(94.6±3.7)分,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术前(P〈0.01)。结论同期置换双侧髋关节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蒲超  张珊珊  李伟  吴青霞  吴辉 《西部医学》2019,31(2):291-294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前倾角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应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行THA的DDH患者27例,并采集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股骨前倾角、联合前倾角数据,差异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术后股骨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DDH患者髋关节周围骨质畸形在THA术中使用联合前倾角技术,能指导术中设计合适的髋臼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减少人工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8.
邢赛  彭昊  陈森  方洪松  邓爽 《广西医学》2020,(3):245-24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成人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THA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的成人CroweⅣ型DDH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骨盆正位+患髋侧位片、双下肢长度差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24~37(28.67±3.48)个月,手术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患者术后各时点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双下肢长度差均短于术前(均P<0.05)。术后2例患者截骨处不愈合,经再次植骨后治愈;其余患者截骨处愈合时间为3~6(4.34±0.89)个月;2例患者存在轻度的跛行。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感染、坐骨神经拉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髋臼假体松动或骨溶解、股骨假体松动或下沉等发生。结论采用THA联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成人CroweⅣ型DDH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并发症风险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traumatic osteoarthritis,TO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10月,对24例TOA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的髋关节功能依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结果平均随访5年,无假体下沉、松动、脱位及感染。术前平均Harris评分41分,术后6个月为93分,20髋优,4髋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TO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SBTHA)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18例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Ⅰ期THA治疗.年龄45~72岁,平均54.6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3分(33~59分).结果:手术时间3.5~5.1h,平均4.4h,术中出血600~1100ml,平均780ml,术中输血600~1000ml,平均720ml.术后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18例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2分(78~85分).结论:应用Ⅰ期双侧THA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临床应注意慎重选择病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1.
倪志强  张春芬   《中国医学工程》2011,(8):107-107,109
目的评价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因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 ental dysp lasia of the hips,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3例(29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Crowe分期,I型16髋,II型7髋,III型4髋,Ⅳ型2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8.16±7.13分。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11年,平均随访时间4.2年。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3±5.33分。结论全髋置换术能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髋臼的重建与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73-75+79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25例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依据Vancouver分型,B1型5例,B2型12例,C型8例,其中1例B1型患者为陈旧性,根据具体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观察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膝关节Hiss评分,并对骨折愈合情况、肢体长度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0~46个月,平均(28.5±3.0)个月。假体周围骨折术前测量患侧肢体较对侧肢体短缩1.0~3.0 cm,平均(1.80±0.60)cm;术后随访时短缩0~1.3 cm,平均(0.90±0.35)c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性愈合时间11~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未发现假体松动以及内固定断裂或移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3~96分,平均(90.2±5.2)分,优良率达85.6%。术后膝关节Hiss评分85~100分,平均(94.3±3.8)分,优良率100.0%,临床疗效良好。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术前应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功能要求、骨头质量以及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方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钟华  邬丽云 《四川医学》2009,30(11):1775-1776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观察6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7例患者平均住院21.7d出院,Harris评分术前(30.4±6.0)分,术后出院时(78.24±5.6)分(P〈0.05);术后6个月时(86.84±3.6)分(与术后出院时比较,P〈0.05)。围手术期发生高血压6例,心律失常4例,置换关节脱位3例,伤口感染4例,肺部出现并发症5例,泌尿系感染4例,深静脉炎4例,下肢深静脉栓塞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结论高龄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术前应积极治疗相关内科合并症,及时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并注意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顾夙 《中外医疗》2013,32(2):73+75-73,7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2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28例患者随访2~8年,平均(5.1±0.3)年。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0.9±3.6)分,疼痛NPRS评分(0.6±0.3),髋关节总活动度(189.2±11.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可以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总活动度,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物型组配式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26髋)CroweⅣ型DDH患者,行生物型组配式假体(S-ROM,Depuy)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测量术后大粗隆平移距离、肢体延长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下移距离,并随访生物学固定效果。结果18例(20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3~96(39.3±22.9)个月。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粗隆平均平移30~65(49.1±9.5)mm,肢体延长0~13(4.9±3.4)mm,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下移32~63(48.0±9.2)mm。术后2例出现后脱位,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患者均无骨折、感染、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中发生股骨矩处骨折。术后1年2例遗留轻度跛行,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跛行、髋部疼痛。至随访末无假体松动、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生物型组配式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96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2例48髋,前外侧组(ASA组)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PSA组)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S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6±0.92)cm、(64.07±9.32)min和(13.16±2.51)d,均显著低于PSA组(P〈0.05),两组手术失血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达到(90.16±12.57)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PSA组术后Harris评分(P〈0.05),AS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达到64.58%,显著高于PSA组的54.17%(P〈0.05);ASA组总体健康评分达到(73.08±5.26)分,显著高于PSA组的(69.26±5.31)分(P〈0.05)。结论选择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关节功能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综合疗效优于PSA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关节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11年7月对61例(70髋)髋关节强直(Ankylosed Hip)的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及此后每年1次随访,采用 Harris 评分标准及放射学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手术治疗,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4 min,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194.8 mL,6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73个月,平均32个月。Harris 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15.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6.5±13.4)分,其中优25髋(35.7%),良36髋(51.4%),中4髋(5.7%),差5髋(7.2%),手术优良率为87.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术后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内未出现松动翻修病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强直的一种有效方法。如若髋关节骨性融合,手术难度较大,则术前准备应充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髋臼内移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31例(38髋)接受THA的CroweⅡ~Ⅳ型DDH患者(术中均应用髋臼内移技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通过影像学检查和Harris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术中发现髋臼骨折3例;术后发生早期脱位1例(术后3个月)、臼缘-股骨颈撞击综合征3例、臼杯移位1例.术中获得平均髋臼内移距离为12 mm (5~20 mm),平均臼杯覆盖率为85% (70% ~ 100%).平均髋臼外展角为47.5°(42°~ 65°),其中4例臼杯外翻位置入(外展角>60 °).术前平均Harris评分为46.6 (38~77),术后为83.0(6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内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DDH髋臼重建技术,但需要准确的术前计划及良好的术中操作,以避免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12例21髋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THA术后患者进行了28~143个月,平均62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对假体是否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的X线评定分析。结果:Harris的评分术前(8~54)平均31分,术后(64~94)平均82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0.14°矫正到术后平均6.2°。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旋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7°提高到术后平均152°。结论:前外侧入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股骨近端解剖X线测量,均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双下肢的长度。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120例接受单侧初次TH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5例。术前临床测量患者双下肢不等长数据,并拍摄双髋标准正位片,在PACS系统上测量双下肢不等长程度及手术对侧股骨头中心和大粗隆顶点连线与股骨纵轴的夹角并记录,术中使用定点测量法结合术前测量的上述交角的恢复程度作为均衡肢体长度的参考依据,通过股骨假体头部或颈部长度进行调节纠正,并结合Shuck实验、稳定实验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测量,双下肢长度相差<0.5 cm者68例,相差0.5~1.0 cm者40例,相差>1.0 cm者12例。其中102例患者随访至今,除4例长度差异超过1.0 cm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无明显跛行或疼痛。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46.2±7.2)分,提高到(86.5±6.9)分。结论:术前对髋关节进行正位X线测量,结合术中综合定点测量法,股骨近端角度的恢复及各种辅助实验,可以使THA后双下肢均衡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