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辅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和融合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38个月,全部患者滑脱节段椎体均得到融合,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神经并发症。症状改善根据JOA评分标准,优良率87.5%。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应用时应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用于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近年来收治的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患者60例,年龄59~78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30例. 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照组接受单纯椎管减压术. 观察及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在60例患者中,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总的有效率93.34%,单纯椎管减压术总的有效率为83. 33%. 经x2检验后得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有效率均高于用单纯椎管减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后路腰椎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对于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对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后路手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患者100例,均经后路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变化、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足下垂、并发症、死亡及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均Cobb角变化、VAS评分情况.结果 术后有88例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比例减至1.0%、足下垂患者比例减至0.0%,明显小于术前;腰椎前凸角矫正为-45~-16B,明显小于术前;冠状面平均Cobb角矫正为0~21B,明显小于术前;VAS评分为(0.78±0.22)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手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实现彻底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与单侧椎体开槽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与单侧椎间开槽自体棘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1±0.5)个月。优良率96.43%(27/28),融合优良率100%。结论腰椎后路减压与单侧椎体开槽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文通过对45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手术治疗方案和评价术后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9年10月对45例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手术前常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正侧住、卧位左右侧屈曲位片和卧位过伸过屈位片)以及三维CT重建和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0~10)(VAS)和cobb角的改变进行主客观评价,手术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或者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结果 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出现早期并发症12例,经对症和内科处理后好转.晚期并发症9例,主要包括手术区域近远段退变、假关节形成和内固定螺钉松动.经过2年随访,患者ODI和VAS评分及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按照腰椎的退变侧弯程度选择性行椎管减压或者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有效手段,但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单纯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70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35例,行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B组35例行单纯后路减压.术后随访3~24个月, 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评定疗效.结果:A、B组术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的优良率为85.7%,B组术后的优良率为57.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松解加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对照组61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67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d、3d、5d肌酸磷酸激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患者创伤小,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自体加异体椎间植骨融合(PLIF)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方法:93例临床病人,男51例,女42例;年龄40~78岁,平均61岁;病变部位:L2/3间隙~L4/5间隙。经腰椎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术中将减压的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植入椎间隙,最后将修整棘突骨行加盖椎间植骨。术后2周带腰围或佩戴支具下床活动。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7年,术后均行X线片复查,随访X线片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体复位无丢失,螺钉无折断和松动。手术前与术后3个术后2年椎体滑移距离和ODI指数两项参数的配对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术后2年椎体滑移距离和ODI指数2项参数的配对比较差异具无著性。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杜庆民  王义生 《中原医刊》2007,34(17):15-16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以来,采用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26例。平均年龄49.3(41~65)岁。病史1.5~16年,平均3.8年。腰椎不稳节段为:第2~3腰椎者2例,第3~4腰椎者5例,第4~5腰椎者10例,第5腰椎~第1骶椎者9例。全部患者有腰痛或伴有下肢痛,长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结果本组平均随访2.3(0.5~4.5)年,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无内固定物折断,无神经损伤,无感染。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植骨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椎间隙高度恢复,融合节段稳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进行评定,疗效结果为:优16例,良9例,可1例。总优良率96.2%。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小勇 《当代医学》2013,(25):85-86
目的研究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结核的效果。方法把2007年6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52例腰椎结核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和前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术后观察患者感觉、运动及Cobb角的情况。结果在患者感觉、运动及Cobb角方面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结核方面效果优于经前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予以评价,并与前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1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中行前路手术65例,其余65例行后路手术,对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手术比前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后路手术组术后1年脊柱植骨融合率优于前路手术组(P〈0.05)。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有差异(P〈0.05),前路手术组较后路组压缩程度重。术后随访,椎体前缘丢失率前路、后路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椎体后缘丢失率前路、后路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角由术前恢复到术后,前路、后路手术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前路无明显丢失,后路丢失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效果一样,但后纵韧带要完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疗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治疗组(27例)与后路手术治疗组(9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350±100)ml]少于前路手术组[(1100±150)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9.853,P〈O.01)。后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0±10)min]短于前路手术组[(145±30)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1.291,P〈O.01)。术后2年后路手术组植骨融合率(19.2%)低于前路手术组(63.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8.61,P〈0.01)。比较后路手术组手术前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提示,后路手术组患者术后2年的脊髓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改善1—3级,且无一例患者发生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无一例患者发生新的神经症状。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远期植骨融合率低等优势,疗效基本一致,但需要保持后纵韧带的完整性。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先选择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椎管后路减压、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7年6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32例患者,行腰椎管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结果 26例术后神经麻木、疼痛症状消失,复查X线片显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6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或足下垂,经营养神经、针灸治疗,4个月后症状消失,2例恢复不满意。32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1~2.6年,经标准评估:优26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8%。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如无手术禁忌证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椎管后路减压、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邵勇  陈勤  余彬  周政  邓宁  邱建中 《四川医学》2005,26(3):M003-M003
由于退变的脊柱节段存在异常活动,生理负荷即可引起椎间连接的过度变形。并且负荷转移到椎间小关节。病人产生腰痛、下肢肌力减弱、感觉减退、或坐骨神经痛等临床症状。我院骨科从2002年共对26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Diapason系统(美国Stryker产品)内固定治疗及后外侧或后侧植骨融合,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外侧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后路手术治疗7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年,下腰痛、神经根病症状、间歇性跛行、直腰困难等明显缓解,腰椎前凸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无螺钉松动、断钉、断棒,植骨生长满意.结论 退变性腰椎侧凸已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腰椎退变性疾病,后路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手术植骨融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1例患者资料.结果 优19例,良1例,可1例,差0例.结论 椎间融合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结核患者19例,采用后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90(150—2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10(300~1000)ml;后凸畸形均矫正;平均随访15(12~36)个月,无复发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4个月,血沉(EsR)值与C反应蛋白(CRP)值均恢复正常;Cobb角度降至7~22°。结论后路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用于治疗腰椎结核创伤小,可彻底清除病灶并充分减压,使脊柱的重建稳定性增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F-Ⅳ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后路有限椎管减压、后外侧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 36例均行RF-Ⅳ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针对性有限后路椎管减压和自体骨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并进行定期随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果完全解剖复位率为94.4%。全部病例经6个月~2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疗效按Nakai评分标准,优32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7.2%;融合率按Christensen’s分类:3级29例,2级4例,1级3例;3级80.6%,2级11.1%,1级8.3%。无一例螺钉断裂和钉棒松动,无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结论 RF-Ⅳ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加有限后路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有限椎管减压既损伤小,又能解除神经受压,脊柱植骨融合率高,自体骨块植骨经济实用,减少住院费用,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患者均接受经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腰椎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腰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腰椎段后凸角和Cobb角均小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腰椎前凸角大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腰椎段后凸角和Cobb角均小于术前,腰椎前凸角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ODI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1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均经对应处理后缓解。结论采用经后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可矫正患者的腰椎畸形,恢复生理前凸,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后路复位小开窗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随访自2000年4月至2002年4月在我科行手术的56例患者(男13,女43),术后平均随访33个月,功能评定用Oswestry评分量表,对临床疗效、影像学表现和Oswestry评分进行评价与与常规椎板切除后原位融合的结论比较。结果:56例患者中,4例(7%)围手术期并发症,52例患者中36(69%)例伴发腰腿病,其中29例(81%)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前平均滑脱程度为16%。术后复位到平均值为2%。(90%复位P〈0.05)。滑脱水平的间盘高度和节段性前凸术后无改变。疼痛评分量表(按10分计量),从术前9分降低到随访时的3分(降低了66%)。Oswestry功能评分量表显示术后患者获得77%(33/42达到要求)功能改善。结论:后路小开窗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并椎管狭窄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