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病因、死亡原因和药物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热带地区1995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259例,对病因、临床特征、死亡原因和治疗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占同期慢性心衰住院总病例(372例)的69.6%.男:女为1.67:1.入院时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心功能Ⅲ和Ⅳ级居多56.6+28.5=85.1%.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和肺心病为主,首位病因为冠心病(63.7%),第二位病因为高心病(17.4%),以下分别是风心病(8.5%)、肺心病(6.2%).死亡原因主要为泵衰竭(52.6%).应用较多的药物依次是硝酸酯类(86.5%)、利尿剂(71.4%)、洋地黄类(56.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5.2%),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8%)和β-受体阻滞剂(15.4%).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冠心病治疗(分别为75.2%和80.0%).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首位病因为冠心病,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类仍为主要治疗药物,但ACEI、β-受体阻滞剂在基层医院应用仍不普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猝死探索对策。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患者130例,其中74例(56.92%)猝死,56例(43.08%)死于泵衰竭。回顾性分析猝死和泵衰竭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心功能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猝死组和泵衰竭死亡组在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力衰竭病程短、有心绞痛史、心功能Ⅱ~Ⅲ级和LVEF较高是猝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心源性猝死易发生在心绞痛史、心功能Ⅱ、Ⅲ级、和LVEF较高的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原因,为CHF的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治慢性心衰患者295例,分析引起心衰的病因。另回顾分析慢性心衰患者35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心衰的病因,将两个时间段引起心衰的病因进行对照。结果:295病例中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风湿性瓣膜病(35.93%)、冠心病(29.49%)、高血压(12.88%)、肺源性心脏病(8.47%);357例临床资料中冠心病(50.70%)、风湿性心脏病(14.29%)、高血压(12.60%)、肺源性心脏病(11.20%)。结论: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等是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要积极预防。  相似文献   

4.
资料与方法 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均为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诊断标准符合有关文献标准,心功能分级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法。基本病因: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风心病,扩张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我院从1997年1月~1999年1月,在CHF病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硝酸甘油、极化液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住院CHF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971岁,心功能级者37例,IV23例。病因:冠心病19例,高血压心脏病14例,瓣膜病12例,肺心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诊断标准符合内科学第四版CHF标准’1。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给予吸氧,静卧休息,强心,利尿,加用硝酸甘油5~10nlg,10’如氯化钾10ml,IO%硫酸镁10ml,正规胰岛素6一如加入10%…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硫酸镁(MS)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34~78(58±12)岁;病因: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已被证实,应用甲状腺激素类制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获得较佳的效果也有不少报道[1,2]。作者从CHF患者用甲状腺片治疗后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阐述甲状腺片治疗CHF的部分机理。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院1996年11月一1997年3月CHF住院患者共16例(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66上16岁。病因包括慢性肺原性心脏病5例,高血压心脏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其中1例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Fallot四联症1例。心功能(NYHA分级)Ill级…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病率较高、预后差。无须状心力衰竭(AHF)的及时诊断.综合治疗对维持心脏功能,延缓其向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展,改名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1993~1996年间收治的老年AHF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分3组,其中无心脏病(NHD)老年人组和CHF老年人组为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F组;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心脏病诊断,宾性心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64.5岁,其中冠心病明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老年心河膜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各1例。CHF组:与AHF组同期住院…  相似文献   

9.
李红 《中外医疗》2009,28(25):68-68
目的通过探讨进一步认识心力衰竭的病因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35例心表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谈组患者有效率可达97%,4年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活动耐力明显增加,平均距增加100mm,其中基础心脏病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漫性冠心病效果均明显,无一例死亡。结论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成为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关注病因对心力衰竭的预防.治疗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8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埘386例CHF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主要从CHF的病因、发病年龄、发病诱因及死亡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高龄易发生CHF(90.1%),冠心病是CHF主要病因(54.1%),其次是高疵压心脏病(20.7%),风湿性心脏病(8.3%)及肺心病(8.3%)。感染是CHF发病的主要诱因(60.1%),其次是劳累(15.5%)及精神情绪因素(6.74%)。结论年龄越大,越易发生CHF。冠心病,高血压是发生CHF的主要病因,感染是CHF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猝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发生特点和规律。方法:选择1999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的猝死患者205例,按年龄、性别、时间分布特征、转归及临床特点等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年龄段分布,年龄〈18岁21例(10.24%),18~39岁34例(16.58%),40~59岁68例(33.17%),60~79岁60例(29.27%),≥80岁22例(10.7%);(2)按季度统计,一季度58例(28.29%),二季度41例(20.00%),三季度45例(21.95%),四季度61例(29.76%)。以一、四季度发生猝死病例数最多;(3)猝死患者在入院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有逐年增高的趋势;(4)猝死患者中男129例,女76例,男:女=1.70:1。青壮年所占比例较大(18~59岁102例,占49.76%);(5)未成年人猝死者多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幼儿期15例(71.43%),尤以1月~1岁最常见;(6)未成年人猝死患者存在的基础疾患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共10例(47.62%)。成年猝死患者中存在心血管疾病69例(37.50%)占第一位,而其中冠心病28例(40.58%)占主导地位,高血压13例(18.83%),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发生猝死者8例在本组病例中占很高的比例(11.59%)。结论:必须对青壮年男性以及存在冠心病、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同时重视婴幼儿的猝死问题。医院要加强急诊科队伍的建设和医务人员综合抢救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猝死病例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成年成年猝死患者的病因和猝死时间,为预防成年患者猝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8年10月1日-2012年10月30日马鞍山市十七冶医院院257例成年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定三餐就餐时间:早餐时间6:30—8:30,中餐时间11:00-13:00,晚餐时间18:30—20:30;根据猝死时间是否在就餐时间内分2组,并根据不同就餐时间分3组,组间进行比较;猝死年龄以60岁为界分2组,2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57例猝死患者60岁以上(大于60岁者)183例(71.21%);小于等于40岁者15例(5.84%);有冠心病者124例(48.24%),有糖尿病者88例(34.24%),有高血压者75例(29.18%);有脑卒中者61例(23.74%),不明原因者52例(20.23%),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者26例(10.12%),有癫痫者10例(3.89%);小于等于40岁者(总15例)以不明原因死亡者11例;60岁以上组猝死183例,其中猝死时间为就餐时间89例(48.08%),60岁以下组猝死74例,猝死时间为就餐时间29例(39.19%),2组间X。检验,x2=14.77,P〈0.01。结论成年猝死患者以印岁以上多见,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者多见;年青猝死者以不明原因死亡者多见;年老患者猝死时间以就餐时间多见,故就餐可能是猝死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方毅  陈家林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41-42,45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后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52例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患者心律及起搏器功能分为三组进行观察:持续性房颤CRT组8例,窦性心律CRT组40例和窦性心律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组4例,观察患者术后的转归情况,以及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生存时间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时间为4~57个月,平均(38±10)个月,总病死率为32.7%(17/52)。心脏性死亡14例,占82.4%,其中6例为心力衰竭恶化,8例为心脏性猝死(SCD);其余3例为非心脏性死亡。持续性房颤CRT组5例死亡;窦性心律CRT组12例死亡;窦性心律CRT-D组均无死亡;三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CRT患者病死率(62.5%)较无肾功能衰竭者(19.4%)高(相对危险度为4.302,95%CI为1.598~5.889,P〈0.01)。结论心脏性死亡是CRT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包括心力衰竭恶化和SCD。CRT-D和CRT患者之间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窦性心律患者接受CRT较持续性房颤患者有显著的获益,另外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CRT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了解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主流媒体上报道的H7N9禽流感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并与其它流感感染病例的年龄、性别以及临床特征进行比较,获得H7N9禽流感病例的初步流行趋势、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分析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影响H7N9感染病例死亡原因。根据资料类型和适用条件参数或非参数检验方法。【结果】截止到2013年4月26日,以散发为主,尚无大规模爆发趋势。H7N9病例的性别比(男:女=75:36)为2.08,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流感病例特征(χ2=13.72,P=0.00)。H7N9病例的中位年龄是61.5岁(2~91岁),显著高于其它常见流感感染的年龄特征(Ridit分析,Hc=110.30,P=0.00)。H7N9病例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咳嗽、咳痰等,同时伴有全身酸痛、乏力等临床表现。H7N9感染病死率为19.83%(95%CI 12.58%~27.08%)(23/116),较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死率低。H7N9死亡病例年龄(67.5岁,27~87岁)、男:女比(17:5)有升高趋势,但与存活病例相比没有差别(年龄:58.5岁,2~91岁;男:女比58:31)。死亡病例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间隔为3.5 d(0~11 d),显著高于存活病例组(1 d,0~13 d)。未见厨师、从事鸡鸭运输工作、从事禽类销售宰杀及肉贩等高危职业与H7N9病死有关(χ2=0.26,P=0.61);也未见死亡和存活病例暴露史存在差别(Fisher精确检验,P=1.00)。在国家控制H7N9传播过程中,累计隔离H7N9病例接触者1 330人,有3名接触者出现症状,均排除为H7N9感染。【结论】H7N9感染以散发为主,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H7N9感染具有独特的性别、年龄分布特征。该流感病毒的致死性较H5N1低,未见高危职业或暴露史与H7N9病死有关,但感染症状出现后拖延就诊时间可能是造成病例死亡的原因之一。目前资料不支持H7N9存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对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3~4年。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的临床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共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11例(17.1%),心肌梗死10例(15.6%),心力衰竭2例(3.0%),心源性猝死1例(1.5%),糖尿病2例(3.0%),而对照组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18例(28.1%),心肌梗死20例(31.2%),心力衰竭6例(9.3%),心源性猝死4例(6.2%),糖尿病8例(12.5%)。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院心内科临床拟诊为冠心病88例患者进行冠脉CT血管成像(CTA),其中36例行冠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8例患者共有47例(53.41%)94支冠脉血管狭窄,30例(34.9%)冠脉钙化病变,42例(47.72%)冠脉血管心肌桥,36例行冠脉造影(CAG)进行对比分析冠脉狭窄程度有34例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4.44%。结论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钙化病变、心肌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我院老年患者死亡原因及主要心血管疾病。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病区1976 年-2011 年死亡患者病例1 920例,对其进行致死原因分析。结果 1 920 例平均死亡年龄(81.48±7.64) 岁,<60 岁占0.95%,60-70 岁占4.94%,70-80 岁占30.67%,> 80 岁占63.44%。其中男性占95.94%,女性占4.06%。肿瘤(705 例)、心血管疾病(328 例)、呼吸系统疾病(307例) 为死亡原因前三位。冠心病(45%)、心源性猝死(33%)、心衰(12%) 为心因死亡的主要原发疾病。结论 我院老年病区死亡患者多为高龄老年人;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冠心病、心源性猝死、心衰为心血管主要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伴有正常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685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生化检查。按入院时静息心率分为4组,A组心率<60次/min,B组心率60~70次/min,C组心率71~90次/min,D组心率>90次/min。分析各组患者在1年内的死亡率。【结果】1年内A组全因死亡率为10%,B组为18%,C组为20%,D组为35%(P<0.0001)。【结论】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加,伴有正常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率增加,因此静息心率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71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无创通气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吸氧及药物治疗;无创正压通气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及后1/2h,1h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症状缓解时间,抢救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等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无创通气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除血压外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创正压通气组有4例治疗失败,3例改用有创通气,1例死亡,成功率88.9%(32/36);常规治疗组13例行有创通气,其中4例死亡,成功率62.8%(22/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604,p=0.01)。无创通气组症状缓解时间为(40.7±12.9)min,明显短于常规组(76.5±10.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0.624,p〈0.001)。3例出现胃胀气,不良反应发生率8.3%(3/36)。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能迅速缓解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是抢救急性左心衰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