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65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INⅠ级47例,CINⅡ级50例,CINⅢ级35例,宫颈癌33例。患者行HPV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宫颈病变程度患者的HPV感染率、病毒载量结果。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为66.06%(109/165),低危型HPV感染率为11.52%(19/165)。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59.57%、76.00%、82.86%和100.00%。宫颈病变程度越高,HPV病毒载量越高(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450, P0.001)。结论 HPV亚型感染以高危型为主,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7 296例门诊患者行HPV-DNA检测,其中4206例行液基细胞学检测,其中101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 HPV感染年龄段分布:31~40岁、41~50岁患者感染率分别为1.51%和2.58%,30岁以下及50岁以上HPV感染者均在20%以上.良性细胞改变、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ISL)、高度上皮内病变(HISL)的HPV-DNA检出率分别为16.73%、48.33%、69.23%、76.92%,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阳性率也增加(P<0.05).HPV病毒载量分阴性、低、中、高4组,慢性宫颈炎以病毒载量阴性组构成为主,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CIN Ⅱ)、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 Ⅲ)及宫颈癌以高病毒载量组构成为主.结论 HPV-DNA定性和定量测定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可能性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
646例妇女宫颈HPV检测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646例妇女进行H P V检测,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学为确诊结果.结果 646例患者中,HPV阳性率为35.4%,其中以HPV51亚型感染为主.多重感染率为19.2%.在各种病理类型中HPV的阳性率分别为慢性炎症22.5%、尖锐湿疣43.5%、CINⅠ级29.6%、CINⅡ级52.6%、CINⅢ级68.8%.尖锐湿疣治疗效果良好,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效果不佳.结论 郑州市HPV的感染以51亚型为主,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高,尖锐湿疣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57例宫颈尖锐湿疣,7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3例宫颈尖锐湿疣合并CIN,13例宫颈癌的HPV感染情况.结果 本组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92.72%,单一型HPV感染率89.52%,高危型HPV感染率98.25%;宫颈尖锐湿疣以HPV52感染为主(41.18%);CIN以HPV16感染为主(41.67%);尖锐湿疣合并CIN感染HPV58者占25.00%,感染HPV16和HPV52的各占15.00%; 60.00%宫颈癌感染HPV16;多重型HPV感染以HPV亚型双重感染为主.结论 HPV检测对于宫颈病变的筛查及临床分流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HPV感染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280例宫颈病变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HPV6、11、16、18亚型的检测分析。结果:HPV16/18在CIN、CIN及CIN3组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在CIN中的表达低于CIN和CIN(P<0.05),HPV16/18的阳性表达在鳞状细胞癌级、鳞状细胞癌级、鳞状细胞癌级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6/11感染随着CIN级别的升高而降低,HPV16/18随着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女性HPV阳性感染率较高,具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病变程度的不同,感染率及感染亚型不同;HPV16/18在CIN中的感染率随CIN的级别升高而升高,但在宫颈癌中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 HPV)检测对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 LSIL)的分流管理作用.方法:对94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或LSIL的患者采用二代杂交捕获(hybird capture Ⅱ, HC-Ⅱ)方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并在阴道镜指导下进行宫颈活检.结果:940例中,ASC-US 497例,LSIL 443例.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417例,宫颈湿疣3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CIN)1级124例,CIN2 级65例,CIN3级或宫颈浸润癌19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ASC-US和LSIL组中,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是59.6%和84.9%.在ASC-US和LSIL组HPV阴性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CIN2级,CIN3级或宫颈浸润癌)检出率为0.5%和6.0%,HPV阳性时检出率是8.8%和14.1%,HPV阳性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检出率高于HPV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ASC-US组中,高危型HPV检测对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阴性预测值达99.5%;当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在1~9.99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仅占1.6%;在10以上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占10.7%.结论:宫颈细胞学为ASC-US的患者如果高危型HPV阳性,检出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概率增加,并且高危型HPV检测的阴性预测值高,在ASC-US患者中,随着HPV载量增高,检出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概率随之增高.高危型HPV检测和病毒载量有助于ASC-US的分流管理,而对LSIL无分流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阴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a,CA)和外阴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患者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检出情况,尝试为此类患者群的宫颈病变筛查或宫颈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自2007年1月至6月间在我院妇科门诊首次就诊的44例外阴CA和7例外阴BP患者,采集宫颈细胞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凯普HPV分型)行21种HPV—DNA亚型检测;同期检测54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对照。结果:外阴CA组和BP组的宫颈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56.82%和85.71%,均显著大于对照组(20.37%),P〈0.01;外阴HPV感染组较对照组更易发生高危型HPV的多重感染(P〈0.05),其中以二重和三重感染为主;外阴CA患者的宫颈HPV感染以低危型11、6亚型为主,高危型HPV感染中以58、16、52亚型位居前三位,其中检出CINⅡ级1例;外阴BP组中宫颈HPV感染以16亚型为主,检出CINⅠ级、Ⅱ级共2例。结论:外阴CA和BP患者,临床体征明显,易于诊断,但可能会伴发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从而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甚至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叶静  林晨  贠江力  古力娜尔·库尔班 《重庆医学》2012,41(27):2810-2811,2815,290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织中miRNA-10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颈癌中miRNA-101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锁定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LNA-ISH)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INⅠ~Ⅲ级和慢性宫颈炎组织中miRNA-101的表达情况,并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iRNA-101与HPV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iRNA-101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Ⅲ及子宫颈癌鳞状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0.00%、73.33%、46.67%、26.67%及10.00%(χ2=36.295,P=0.000)。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iRNA-101与HPV结果呈负相关(R=-0.767,P=0.000)。结论 miRNA-101参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HPV感染有关,miRNA-101可作为子宫颈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PV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感染情况及其与P16、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P16和Ki-67蛋白在200例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V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总检出率为64%(128/200),HPV 6/11在尖锐湿疣组中检出率最高,HPV 16/18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IN组中尤其在CINⅡ~Ⅲ组中阳性率显著性增高。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P16和Ki-67蛋白的阳性表达也呈递增趋势。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上调参与蛋白对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16蛋白还可作为鉴别宫颈肿瘤性及非肿瘤性增生的标记物;联合检测P16和Ki-67蛋白对宫颈CIN的诊断及分级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MDM2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性疾病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MDM2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MDM2蛋白在上述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利用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组织中MDM2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用PCR法检测HPV型别.结果4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19例宫颈尖锐湿疣及34例外阴尖锐湿疣中MDM2蛋白表达分别为78.3%、73.7%和58.8%;经x2检验,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尖锐湿疣中MDM2蛋白表达无差异(P>0.05).在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6例宫颈尖锐湿疣及8例外阴尖锐湿疣中均检测到MDM2mRNA的表达,其表达强度与β-actin表达强度比值(MDM2/p-actin均值分别为0.77±0.30、0.75±0.29和0.82±0.24)经t检验,表明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尖锐湿疣中MDM2mRNA表达亦无差异(P>0.05).PCR检测示宫颈鳞状细胞癌主要以H1PVl6感染为主,而尖锐湿疣主要以HPV6/11感染为主.结论HPV的存在导致宫颈鳞状细胞癌和尖锐湿疣中MDM2蛋白升高,MDM2蛋白通过与P53抑癌蛋白结合而消除P53蛋白的负调节作用,从而促进细胞生长,但与HPV型别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四川地区HPV不同亚型及多重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感染情况,评价多重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 226例宫颈病变患者(均有病理活检结果),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 23种亚型均为阳性结果,分为宫颈炎组、宫颈湿疣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①宫颈炎组、宫颈湿疣组、CINⅠ组分别与CINⅡ、CINⅢ组相比较,低危型HPV构成比增加(P<0.01),高危型HPV构成比降低(P<0.05)。 ②宫颈湿疣组低危型HPV感染主要为HPV6、HPV11,其他4组主要为HPV42、HPV43。③高危型HPV感染前4位为HPV58、HPV16、HPV52、HPV18,宫颈炎组HPV16型的构成比(11.0%)低于CINⅡ(20.3%)和CINⅢ组(20.2%)(P<0.01),HPV58型的构成比(15.9%)低于CINⅡ组(21.4%)(P<0.05)。④宫颈湿疣组HPV多重感染率(68.8%)高于宫颈炎组(23.1%)、CINⅠ组(26.1%)、CINⅡ组(27.8%)、CINⅢ组(2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4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川地区HPV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各种宫颈病变中低危型主要为HPV42、HPV43, 高危型主要为HPV58、HPV16、HPV52、HPV18, 病毒的多重感染似乎并不是导致宫颈病变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DAPK及PTEN与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取维族妇女正常及炎症的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病变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病变组织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DAPK及PTEN基因的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DAPK及PTEN基因分别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百分比在非癌组及鳞组中分别为93.3%、83.3%、60.0%、33.3:83.3%、73.3%、56.7%、23.3%,两者均显示其在宫颈癌组阳性百分表达率明显减少,与非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DAPK及PTEN蛋白水平表达减少,其与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呈负相关关系;两者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预警信号及宫颈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其阴道镜诊断结果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资料的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1360例,682例在电子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575例,CINⅠ45例,CINⅡ20例,CINⅢ(其中包括原位癌4例)13例,宫颈癌3例,宫颈湿疣26例。电子阴道镜诊断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以及宫颈湿疣的符合率分别为:96.70%、91.11%、90.OO%、92.31%、100%、96.T6%。结论电子阴道镜能提高子宫颈疾病尤其是CIN活检的阳性率与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PV-18病毒E2、E6与宿主蛋白Brd4在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RT-PCR检测HPV-18阳性的宫颈炎15例、CIN I 19例、CINⅡ17例、CINⅢ20例、宫颈浸润癌24例的标本中E2和E6 mRNA的表达,Westemblot检测E2蛋白和Brd4的表达,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HPV-18 E2和E6 mRNA在宫颈炎和CINI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CIN到宫颈浸润癌,E2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E6 mRNA的表达呈增加趋势(P<0.05);E6 mRNA和E2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E2蛋白和Brd4在宫颈炎和CINI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CIN到宫颈浸润癌,其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Brd4-E2复合体的解体,E2的表达缺失和E6的过度表达,可能是HPV-18诱导宫颈细胞恶性转型的关键环节,在宫颈癌的演变中起重要作用.检测HPV-18 E2、E6与Brd4的表达对早期预测CIN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eyte gowth factor reeeptor,KGFR)与P16INK4a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SP)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70例CIN组织(CINⅠ25例、CINⅡ25例、CINⅢ20例)及4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标本中KGFR、P16INK4a的表达。结果 (1)KGFR蛋白阳性表达率:浸润性宫颈鳞癌82.50%,CIN62.86%,慢性宫颈炎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浸润性宫颈鳞癌82.50%,CIN47.14%,慢性宫颈炎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在宫颈各组织中,KGFR蛋白与P16INK4a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158,P=0.073)。结论 KGFR和P16INK4a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KGFR和P16INK4a无协同作用,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INK4a和KGFR检测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宫颈癌进展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6.
子宫颈病变2015例与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卫  刘郁明  成艳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27-1328
目的:分析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Digene公司杂交捕获仪(HC2)检测2 015例不同类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情况,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2 015例子宫颈病变患者中,子宫颈炎1 3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44例,其中CIN 352例,CIN 194例,CIN 98例,其13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率分别是28.0%、58.8%、89.7%、94.9%,中高度CIN(CIN、CIN)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和宫颈炎(P<0.05)。结论:子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增高,高危型HPV检测可用于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治疗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Ⅰ(CINⅠ组)30例,CINⅡ(CINⅡ组)30例,CINⅢ(CINⅢ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另设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3.3%、63.3%、76.7%和96.7%,ICC组和CIN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CC组与CINⅢ组比较,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ICC组显著高于CINⅢ组,CINⅢ显著高于CIN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CIN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宫颈疾病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及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不同宫颈疾病妇女不同年龄、不同基因型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基因分析技术对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及基因分型,检测不同年龄组、不同宫颈疾病组的HPV感染率.结果 768例标本中HPV感染率为71.10%,其中单纯HR-HPV感染率为57.40%,单纯LR-HPV感染率为9.40%.其中HR-HPV以HPV16、HPV58、HPV33、HPV18为主,LR-HPV以HPV11、HPV6为主.HR-HPV、LR-HPV感染在各年龄组的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HR-HPV感染的比例逐步增加,而LR-HPV感染比例呈逐步下降趋势.细胞学正常组、CIN Ⅰ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患者HPV感染率、HR-HPV感染率、重叠感染率均逐渐升高(P<0.05);随着CIN级别的增加,HPV16的构成比亦逐渐增加(P<0.05);CIN患者主要基因型为HPV16、HPV58为主,宫颈癌以高危型HPV16感染为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PV16、HPV58、年龄大于45岁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HPV在广州地区宫颈疾病妇女生殖道有较高的感染率及重叠感染率;HPV16、HPV58、HPV33高危型感染时宫颈疾病的主要诱因,高危型HPV16/58及年龄超过45岁与宫颈癌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