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粘连性肠梗阻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录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共70例,按奇偶数字分组法,将70例病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组均35例。甲组采取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乙组采取常规开腹术。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甲组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止痛药物应用率为11.43%,均明显低于乙组的22.86%、57.14%,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病患施以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相关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阮颖彦 《吉林医学》2013,34(22):4460-446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微创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同时,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效果要优于开腹手术,因此值得对腹腔镜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予以分组研究,根据病床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即甲组与乙组,各19例.甲组患儿予以开腹手术治疗,乙组患儿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在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进全奶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患儿住院时间长于乙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更加安全、有效,明显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是一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对子宫肌瘤患者在临床中行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35例)与乙组(35例),甲组接受开放式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乙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多项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甲组与乙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14%、2.86%,组间对比结果显示乙组更低(P0.05);组间对比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结果显示乙组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而言,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较开放式手术效果理想,且可促进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等,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技术下新手术方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技术下新手术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案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技术下新手术方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部良恶性肿瘤的效果和特点。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36例胃部肿瘤患者作为甲组,再选取同一时期的36例胃部肿瘤患者作为乙组,甲组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乙组患者使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甲乙两组胃部肿瘤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手术,且甲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使用胃镜手术治疗的效果,甲组患者在术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都优于甲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乙组的患者,有很大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胃部良恶性肿瘤的治疗,能减少对患者的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手助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结肠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患者2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乙组患者24例,采用手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手术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采用手助腹腔镜进行结肠癌根治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安全性较高,可依据患者情况进行结肠癌手术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进行比较,探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实施肠粘连梗阻手术患者51例,其中25例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另26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腹腔引流、伤口感染、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发症少等优点,在严格掌握和遵循手术指证的前提下,为解决粘连性肠梗阻需反复手术的临床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普外科粘连性肠梗阻的3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的手术方法治疗,再我院选取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观察对比其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都要明显优于传统组,各项统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使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切除术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行肠粘连切除术的方法,具有手术时间快、恢复短、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彭云涛 《吉林医学》2010,31(15):2194-219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腹腔镜肠梗阻松解术,开腹手术治疗肠梗阻患者42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53min,排气时间17h,胃肠功能回复时间平均31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5.8d,均低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肠梗阻松解术创面小、患者恢复快,治疗效果好,易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取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1)与实验组(n=21),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作为实验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的作为参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与参照组患者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排气排便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表示有意义。结论将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措施应用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具备一定效果,但是腹腔镜手术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将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2例)和开放组(44例),比较两组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等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临床比较研究.采用SPSS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42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切除.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传统开腹术后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收集腹股沟疝患者112例,所有患者均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签署的手术方式来分组对照。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为58例,设为甲组。采用腹膜外传统疝修补术患者为54例,设为乙组。分析甲组和乙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甲组可活动时间比乙组短(P0.05)。甲组术后并发症率比乙组低(甲组5.2%比乙组16.7%,P0.05)。1年内甲组复发率比乙组低(甲组1.7%比乙组9.3%,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中术后恢复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比传统疝修补术更有优势,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50例。其中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开腹组患者则行常规开腹肠粘连松解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对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及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腹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开腹肠粘连松解术,腹腔镜组50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肠间粘连成团,转行开腹肠切除吻合术。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镇痛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康复,且其适用范围广,是一种可靠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时间段内选取88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疗效较为显著,手术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有效的缩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采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痛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不仅可有效解除粘连,而且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并可预防再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用于胆管结石治疗中,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胆管结石患者分组研究,乙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甲组行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手术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甲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乙组相比,均明显更好(P0.05);甲组并发症率为4.76%,与乙组23.81%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用于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效果更理想,可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2例性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随访半年观察患者发生梗阻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发生肠瘘2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组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梗阻复发情况等方面均以观察组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抽取入住该院的8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013年6月―2015年12月﹚作为该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88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76±2.11﹚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