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肠逆行内排列术治疗方法及其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对71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小肠逆行内排列术,观察治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术后跟踪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治愈.术后并发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6例,无术后炎性肠梗阻及肠瘘的发生.随访4个月~11年,未再发梗阻.结论 采用恰当的手术方式结合小肠逆行内排列术是治疗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科学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回顾分析37例小肠插管内固定排列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患者平均年龄(45+6),术后随访2年-10年,除1例再次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而行再次手术外,余患均恢复正常.结果 提示:该手术方法适用于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避免了再次出现肠梗阻而行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严重肠粘连性肠梗阻或其他类型复杂型肠梗阻而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患者手术后无死亡和肠瘘发生,术后有8例发生切口感染,45例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到5年不等,均未再次发生肠梗阻.结论 小肠内置管法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再发肠梗阻并减少肠瘘发生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排列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排列术围手术期的病情变化与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比较肠管内排列和单纯粘连松解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正常肠功能.术后切口感染2例,小肠排列管口肠瘘2例,短肠综合征1例.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病情观察与护理,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肠功能恢复治疗,可有效的减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肠道通畅性及肠道功能的恢复.肠管内排列比单纯粘连松解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2009年我院采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的26例小肠广泛肠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6年,远期有效率为100%(25/26)。主要并发症为肠漏3.8%(1/26)。结论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小肠支撑内排列治疗,总结手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该科对13例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支撑内排列小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用小肠支撑内排列术能有效治疗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无复发,且能及早实施肠内营养。结论 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治疗复杂的粘连性肠梗阻是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获得明确诊断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液体石蜡经肠梗阻导管注入,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立位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降低了中转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空肠造瘘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6月-2000年6月收治的采用经空肠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治疗的25例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例。结果:25例均治愈,无肠瘘等近期并发症,随访期间2例术后丰在慢性腹痛,无肠梗阻复发,结论:经空肠造瘘内置管小肠排列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经导管造影显示21例肠管通畅,6例肠管增粗、扭曲,3例肠管狭窄。治愈18例,好转6例,中转手术6例,临床有效率为80%。结论: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肯定,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接受小肠排列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术后24h开始用大承气汤灌肠,肛门排气后改胃管注入,对照组不用大承气汤灌肠;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排便及腹胀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大承气汤可促进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小肠排列术后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腹腔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用对症、营养支持为主的方法治疗小肠排列术后早期急性肠梗阻,效果良好。现就小肠排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处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2年以来因粘连性肠梗阻施行小肠排列手术22例,男20...  相似文献   

12.
邓正兴 《当代医学》2014,(33):68-69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小肠排列管(M-A管)治疗反复粘连性肠梗的临床疗效及对再梗阻的影响。方法将资溪县例民医院自2010年9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25)。治疗组行肠粘连松解(必要时加行肠切除吻合)后,运用改良M-A管行肠重排列,术后第3天开始经改良M-A氏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对照组仅行肠粘连松解(必要时加行肠切除吻合),术后常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再次出现梗阻例数及平均时间。结果经统计学分析,2组术后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及肠梗阻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M-A管治疗反复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再梗阻几率可明显下降,易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汪一邨 《河北医学》2010,16(10):1219-1221
目的:观察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36例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年,早期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其中2例患者死亡;随访中1例患者因复发行再次手术,手术治愈率91.7%。结论:采用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排列内固定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小肠内支架管从空肠近端置入至回盲部,保留2~4周,避免小肠弯曲部成角粘连梗阻。结果28例严重粘连性肠梗阻均行肠排列内固定术,手术方式:单纯粘连松解+肠排列内固定术18例,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吻合+肠排列内固定术10例,其中6例早期经内置管肠内营养治疗,切口感染4例,随访4月~11年,除1例出现慢性腹痛,未见肠梗阻发生。结论肠排列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  相似文献   

15.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6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排列术适应症、手术要点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在我院实行M-A管小肠内排列术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6例,均逆行排列。结果 56例患者全部治愈,经随访0.5~10年未再复发。术后并发症:炎性肠梗阻16例,8例肠道出血,6例拔管时M-A管破裂,4例局限性腹膜炎,3例肠间及悬吊口处脓肿。结论小肠排列手术是治疗广泛性粘连性肠梗阻有效方法;炎性肠梗阻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罗富和  张林  穆玲 《当代医学》2010,16(4):77-77
目的探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方法应用气囊导尿管经小肠系膜穿孔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12例。结果随访1~8年无肠梗阻复发。结论应用气囊导尿管小肠系膜排列术,操作简单,效果肯定,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7.
金殷植  冯野  李永超  宋彬  张海燕 《吉林医学》2011,32(14):2740-2741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小肠排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例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排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中,既往肠粘连松解术后7例,宫外孕术后1例,直肠D ixon术后1例,腹腔转移癌剖腹探查术后1例。全组肠粘连松解术6例,肠粘连松解及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肠粘连松解术及横结肠造口术1例,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9例术前置入肠梗阻导管,术中引导至回盲部,1例术中置入导管。全组患者术后3~4 d排气,术后5 d开始带管进清流食。9例术后14 d拔管,1例腹腔转移癌患者带管出院。术后无肠梗阻再发。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排列,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可作为小肠排列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龙崑 《当代医学》2014,(34):86-87
目的分析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肠排列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3例患者中治愈58例,有效2例,死亡3例,肠排列术的治愈率为95.24%。1年随访中有6例患者出现下腹坠胀、偶感不适等症状,经休息后得到缓解,不良反应比较微弱。结论肠排列术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排列术组和传统术组。传统术组行传统手术;排列术组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就两组患者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日和早期、远期并发症率进行比较。结果:排列术组早期、远期并发症率低于传统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列术组患者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日均少于传统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近、远期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小肠内、外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5例,随访3~16年,效果较满意。文中对经多次手术的粘连性肠梗阻的具体处理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