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DSA、MRA与CTA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DSA、MRA与CTA三种不同血管成像法对颅内动脉狭窄成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SA、MRA与CTA血管成像都能清楚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且能从不同方位观察。以最佳角度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血管成像方法对颅内动脉狭窄都能明确定位、定性,正确诊断率高,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别,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DSA是一种微创性检查,对脑血管疾病诊断仍是金标准,而MRA、CTA属于无创性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刨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因而也不能作为筛查手段;CT脑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诊断颅内动脉瘤有一定优势,并能同时发现颅内血管出现的钙化、软斑块及狭窄等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及颅内动脉血管的其他病变的检查诊断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TCD与CT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雪  刘会玲  李韬  王枫 《疑难病杂志》2009,8(4):204-20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2例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在2周内行TCD与头颅CTA检查,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TCD与头颅CTA符合性以CTA为标准,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94.1%,符合率为84.3%;TCD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3.7%,特异性为84.3%,符合率为89.2%。结论TCD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可靠性好,CTA为脑血管狭窄提供进一步有效的检查手段,TCD与CTA互补应用可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衡  冉启胜  邓洋  夏传江 《西部医学》2019,31(4):620-624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期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经我院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整理89例患者DSA与CTA重建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共同评估观察DSA与CTA重建图像,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度进行计算,并分析CTA对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析的应用价值。结果 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好,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膝上动脉血管狭窄≥50%的灵敏度为97.23%、特异性为97.15%、准确度为97.13%、阳性预测值为94.02%及阴性预测值为97.89%,Kappa=0.945;CTA诊断膝下血管狭窄≥50%诊断的灵敏度为96.12%、特异性为92.05%、准确度为94.13%、阳性预测值为92.22%及阴性预测值为96.34%,Kappa=0875;CTA诊断足动脉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69.21%、特异性为90.95%、准确度为89.03%、阳性预测值为72.34%及阴性预测值为88.86%,Kappa=0.657。结论 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能对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区进行直观、全面、清晰的准确显示,有利于影像医生对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分级,可为临床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并分析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以8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CTA、彩色以多普勒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两者联合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能,同时总结颅内动脉瘤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术后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u LZ  Liu J  Yang H  Dong MH  Sui JM  Fan G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77-880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其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了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以DSA和手术作为参考标准,评价3D-CTA诊断价值。对其中的5例动脉瘤夹闭病例进行术后评价,术前术后均进行了CTA检查,通过比较两次CTA结果评价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根据DSA资料及手术结果,CT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3.9%。对5例动脉瘤钛夹夹闭术后的患者通过CTA进行了随访,与术前CTA相比,颅内大血管均未见狭窄或闭塞。结论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较好的三维显示能力,是一种可靠、微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为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并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人42例,先作CTA检查,按狭窄程度不同,将病变血管分为基本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四级,并将其DSA结果作为标准,比较CTA对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42例之中,CTA发现狭窄血管共249条.以CTA结果和DSA结果比较,提示CTA在诊断上述血管狭窄四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8%与100%、96%与96%、94%与98%、100%与100%.结论 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上,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患者行双源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扫描,并对13例患者1周内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下肢血管分成12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被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并将CTA与DSA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CTA与DSA在显示狭窄程度方面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896).以DSA为参照标准,在血管节段基础上,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99.2%、99.3 %,诊断管腔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0 %、96.7 %、97.9 %. 结论:双源CTA在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的可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头颈部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颈部CTA检查及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DSA和CT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轻度血管狭窄性病变、中重度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较高,并且能检出DSA漏诊的轻度血管狭窄;对血管壁钙化斑块敏感度较DSA高。结论头颈部CTA在诊断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方面具有安全快捷、准确及无创性的特点,可与DSA一起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烟雾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脑血管造影证实16例烟雾病患者, MRA结合临床表现诊断1例烟雾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例为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或闭塞病变,16例可见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后交通动脉增粗6例,颈外动脉系统向颅内代偿10例.结论 DSA为烟雾病诊断的可靠方法,CTA、MRA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狭窄的检查方法有经颅多普勒(TCD)、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 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TCD和MRA均为颅内血管狭窄性病变无创性检测手段,尤其是TCD技术具有简便、经济及可重复的特征,已成为我国民众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筛查的重要检测手段,其临床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临床可疑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HP xw8000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合常规血管造影(DSA)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在1 323个动脉节段中,1 30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DSA显示狭窄和闭塞的节段共390个,其中轻度狭窄48个,中度狭窄36个,重度狭窄66个,闭塞240个;CTA显示狭窄和闭塞的节段共393个,其中轻度狭窄51个,中度狭窄30个,重度狭窄72个,闭塞240个.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CTA对中度及中度以上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和99.5%.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20排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 )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诊断颈部动脉夹层常见影像学征象的敏感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及放射介入收治的58例经DSA诊断为颈部动脉夹层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其320排CTA与DSA的影像学特征。结果:与传统的DSA检查结果相比,对照分析CTA诊断颈部动脉夹层的能力。结果发现CTA显示双腔征为67% (4/6),血管狭窄为94% (33/35),内膜瓣为85%(22/26),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在显示血管闭塞及夹层动脉瘤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20排CTA作为一项有效、简便及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技术,可较清晰的显示颈部动脉夹层的多种影像学征象,对颈部动脉夹层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800 排炫速CTA在诊断颅内血管狭窄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 例炫速CTA诊断为颅内血管狭窄的患者,1周内行DSA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以是否狭窄为评价标准,炫速CTA与DSA结果基本一致;以狭窄程度超过50% 为评价标准,炫速CTA与DSA结果有相当高的一致性.结论 800 排炫速CT作为目前最先进的CT其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狭窄程度的判断尚不如DSA.DSA仍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其具有创伤性、有风险且费用较高,可作为治疗前的首选检查.800 排炫速CTA作为一种无创或微创性检查,其对脑血管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可作为脑血管狭窄常规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和CT血管成像(CTA)技术在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5例疑有下肢动脉狭窄患者,49例行3D CE-MRA检查,其中1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149例行CTA检查,其中20例行DSA检查。将每条下肢动脉分9个节段,分别对2组病例以DSA为金标准进行效果评价,对比2种检查方法差异。结果①3D CE-MRA与DSA对比,准确率94.4%,敏感性100%,特异性100%,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2,P>0.05)。②CTA与DSA对比,准确率96.4%,敏感性100%,特异性100%,其中Ⅱ级以上狭窄准确率94.9%,敏感性100%,特异性97.6%,2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4,P>0.05)。结论3D CE-MRA与CTA在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诊断中均具有较高价值,二者能准确评价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是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烟雾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脑血管造影证实16例烟雾病患者, MRA结合临床表现诊断1例烟雾病患者。回顾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 14例为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狭窄/闭塞病变,16例可见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后交通动脉增粗6例,颈外动脉系统向颅内代偿10例。结论 DSA为烟雾病诊断的可靠指标,CTA、MRA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张广玉 《医学综述》2013,(16):3013-3014
目的对比分析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术(CTA)以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方法对沧州市人民医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44例共76处动脉狭窄的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TCD、CTA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三种方法诊断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D诊断M2段狭窄的准确率显著低于CTA与DSA(P<0.05);DSA与CTA检查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与CTA均能准确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TCD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三种方法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CT血管造影评价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6例病人中,血管检查发现单纯锁骨下动脉狭窄6例,前循环血管病变2例,此结果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另外108例病人均检出后循环血管异常,其中基底动脉狭窄16例,CTA与DSA均检出。以DSA结果为标准,CTA对92例病人184条椎动脉检查的灵敏度为95.10%,特异度为92.68%,Kappa值=0.8788,CTA与DSA诊断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的结果呈正相关(r=0.991,P<0.001)。结论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不符原因。方法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TCD和DSA检查。分析两者结果及不符原因。结果120例患者TCD检查1304条血管,检测狭窄动脉172支,闭塞16支;DSA检查血管1534条,发现狭窄动脉233支,闭塞26支,颅内闭塞17支。TCD与DSA符合156支,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98.2%,假阳性率为9.3%,假阴性率2-3%。结论TCD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而无创性检查方法。由于其技术局限性,结果与DSA存在一定差异.改进检查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精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