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CCU危重患者应用PICCO监测指导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自2011年9月—2012年7月期间,对CCU25例危重患者进行PICCO监测指导治疗,并给予从导管护理至心理护理等全方位护理措施。结果 22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达88%。结论对于PICCO新技术的开展,必须对护士进行规范化的专业培训,不但要掌握PICCO的正确测量方法,而且要熟知各参数的正常值、异常值及其临床意义,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精细的容量管理,以调整患者心功能达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脉搏轮廓分析法(PiCCO)监测在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对5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在积极进行综合救治的基础上进行了PiCCO监测。结果 5例患儿初始表现为心率快、每搏指数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高,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高于正常范围或正常,心脏指数稍低于正常范围或正常。经过治疗,患儿的心率均逐渐减慢、每搏指数逐渐升高、EVLWI逐渐下降;除1例患儿SVRI呈上升趋势、GEDVI维持较高水平外,其余4例患儿的SVRI和GEDVI均逐渐下降。结论 PiCCO监测有助于实时掌握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肺水肿、心脏功能及心脏前、后负荷情况,指导临床救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探讨PICCO(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影响.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1周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撤机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而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采用机械通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手足口病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总时间.结果 治疗组患儿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采用机械通气疗法治疗,可以明显提升总有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正>PICCO是一种微创、高效、简便的,对重症患者主要血流动力学进行参数检测的工具[1]。其主要原理是应用脉搏波形轮廓分析技术和经肺热稀释技术,对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管理,使大部分的患者不需在肺动脉放置导管。此种监测仪可以测量单次的心排血量,并同股动脉压波型下的面积来算得心排血量。该监测仪可以计算血管外水和胸内的血容量,是反映心脏负荷的重要指标。作为ICU的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PICCO的监测方法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机制在EV71相关手足口病合并肺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经鉴定为EV71感染患儿分为脑炎合并肺水肿组8例,单纯脑炎组30例,剩余52例为无并发症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对90例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及补体C3、C4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脑炎合并肺水肿组及单纯脑炎组患儿血清Ig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99±1.67)g/L和(8.03±1.27) 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无并发症组的(5.63±0.12)g/L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87,P<0.05).患儿血清IgA及IgM含量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脑炎合并肺水肿组患儿血清C3、C4平均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15,P=0.029).结论在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合并肺水肿的病程中体液免疫反应可能并不参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应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A组72例,采用传统液体管理方式;B组96例,应用PICCO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结果2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长、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输液量(3120±52)mL、输血量(800±27)mL明显多于B组[(2064±18)mL、(500±31)mL](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A组(0.6±0.1)mg少于B组(1.4±0.2) mg(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17例)明显高于B组(5例)(P<0.05)。结论 PICCO是一种简单,微创,对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有效工具,可有效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灌注,减少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的早期监测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探讨其早期预警指标。方法:选择2 700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早期监测,并将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600例;对照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2 100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热程、热度、血常规、神经系统症状、血糖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 700例患者中,重型和危重型600例,占22.2%;危重型63例,占2.3%,死亡13例,占0.48%。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4.51±1.21)岁;平均热程(3.56±1.45)d,平均热峰(37.81±1.26)℃;发生神经系统症状220例,占10.5%;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2.24±0.42)岁;平均热程(5.42±1.87)d,平均热峰(38.92±1.96)℃;发生神经系统症状412例,占68.7%。另外,对照组血细胞数量和空腹血糖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重型和危重型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小、热度高、发生神经系统正在和高中性粒细胞及高血糖等,因此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有创血压监测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抢救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09年6月收入我院感染PICU的76例危重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连续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有创血压波形的变化、变换体位对血压的影响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①在危重手足口病患儿有创动脉血压值较无创血压监测值低。②体位变换可引起血压较大的波动,主要是血压的下降。③根据有创血压波形图可以间接反映心功能、血管张力情况和血容量。④根据病情不同,为维持平均动脉压≥60mmHg(1mmHg=0.133kPa)情况下,均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其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⑤有23例患儿在变动体位或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首先出现血压的下降,继而出现心率的下降。结论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连续有创血压的监测能及时、准确、连续地反映循环功能,对临床抢救具有主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临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使用PICCO导管检测,分析该检测方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本课题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2例,临床给与患者带有温度感应的PICCO专用动脉导管检测,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治疗以及临床有无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42例患者死亡12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6.8天,PICCO导管留置时间为5~10天,患者在检测的过程中并没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症状发生.结论 PICCO检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治疗中的能够有效的反应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吉林医学》2019,(4)
目的:观察西地兰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7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市传染病医院)ICU收治住院的38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米力农、酚妥拉明、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地兰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 h、24 h后心率(HR)、收缩压(SB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利钠肽(BNP)、去甲肾上腺素(NE)等各项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24 h后,观察组患儿的HR、SBP、CO、LVEF、CK、CK-MB、cTnI、BNP及NE等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儿的血压降低、心率减慢和末梢循环改善时间等临床疗效情况来看,观察组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兰联合艾司洛尔能显著改善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脏功能及生命体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ulse indicat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量联合应用的技术,仅用一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及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其创伤和危险性小,具有治疗更及时、导管放置过程更简便等优点[1]。医生可以根据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科于2010年1月开始将PICCO监测仪应用于危重患者的监测及治疗指导,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米力农进行治疗,研究组行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在1 h和48 h后SBP、HR、NE、BNP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 h、48 h后,研究组SBP、HR、NE、BNP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CO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艾司洛尔治疗危重型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单纯米力农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在介导危重型手足口病(HFMD)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6年07月~2017年03月收治的47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危重型组)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感染科收治30例普通型HFMD作为疾病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30例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s),测定TLR2、3、4、7、8、9水平及血清TNF α、IFN γ、IL 6水平。结果 三组受试者PBMCs中TLR3、TLR4、TLR7和TLR8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2和TLR9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危重型手足口病组PBMCs中TLR3、TLR4、TLR7和TLR8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健康对照组最低(P<005)。三组受试者血清中TNF α、IFN γ、IL 6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TNF α、IFN γ、IL 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健康对照组最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BMCs中TLR3、TLR4、TLR7和TLR8 mRNA水平与血清中TNF α、IFN γ、IL 6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危重型手足口病TLR3、TLR4、TLR7和TLR8表达明显增高,进而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介导机体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 SIMV 组(对照组)及 BIPAP 组(试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用 SIMV 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30 min 后,试验组改用 BIPAP 通气模式,对照组仍使用初始参数,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0 h(基础值),24、48、72 h 时的气道峰压、肺泡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H 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28 d 病死率及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结果30例患儿均平稳度过了急性呼吸衰竭期,两组各有1名患儿在治疗后期转院继续治疗,其中对照组转院的患儿最终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儿的28 d 病死率分别为6.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机械通气24、48、72 h 后,患儿的气道峰压、Pplat、PaCO2显著下降(P <0.05);肺顺应性及 PaO2/FiO2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 BIPAP 模式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能提供更好的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及呼吸功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三例抢救报告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 病例简介 例1,男,1岁4个月,发热、皮疹3 d,易惊、呕吐、精神差半天于2008-06-28 T4:00入院.病初为低热,第2天转为高热,解热药难以控制.入院前半天出现易惊、多睡,对刺激反应差.呕吐1次,无咳嗽、流涕、腹泻等表现.体格检查:T 37.7 ℃,P 180次/min, R 52次/min,Bp 108/75mm Hg(1mm Hg=0.133 kPa),嗜睡,呼吸浅促,面色苍白,皮肤发花,手足臀部皮疹,手足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5 s,双眼窝凹陷,双眼不能闭和,双眼凝视,两侧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存在.鼻翼扇动,两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音有力,无杂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探讨PICCO监测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6月间我院ICU收治的休克患者1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监测前后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前后患者血乳酸变化情况.结果 PICCO监测前后,休克类型的临床判断符合率为80%(12/15),治疗方案更改率为60%(9/15).24小时内患者平均血乳酸下降水平为(2.09±1.13)mmol/L,调整后水平与之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在休克患者中应用护理效果较好,对于患者的临床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