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米非司酮片治疗,观察组接受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及孕酮(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止血灵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显著,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和比较米非司酮与传统方法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5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安宫黄体酮和乙烯雌酚)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I)治疗后,研究组FSH、P、E2三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102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羟孕酮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相关药物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 FSH、LH、E2、P 等性激素指标均要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O.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O.05)。结论: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102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羟孕酮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相关药物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SH、LH、E2、P等性激素指标均要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取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年龄45-53岁,无禁忌症、无手术指征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56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0天后,每日5mg再服60天,为1疗程。用药前后备测性激素FSH值、LH值、P值,B值1次、各测阴道B超1次。结果接受治疗的56例中有55例患者获得有效的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血FSH值、LH值,P值,E2值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P值、E2值的下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九慧 《当代医学》2013,(33):139-140
目的:探讨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中,总有效率为90%,与治疗前比较,血清FSH水平、E2水平、P水平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较,血红蛋白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改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用米非司酮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清激素含量。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效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其中有45例直接进入绝经期,有2例恢复正常月经,有3例出现月经稀发。均无不良反应,子宫诊断正常,盆腔正常。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上升,且血清激素含量明显改善,跟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显著、确切,有利于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血清激素含量,从而促进患者子宫出血症状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有效止血,出现药物性闭经;停药后27例恢复正常月经,14例进入绝经,5例月经变为稀少,一次治愈率达88.5%。停药半年后复发6例,改用他法治愈。治疗后血FSH、LH、E2、P平均水平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0mg,1次/日,连服30天后,5mg/日,再服30天,60天为1疗程.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结果:48例中有45例在服药期间出现暂时性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治疗后血FSH、LH、E2、P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下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不易诱发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是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瑜 《广州医药》2002,33(1):32-33
目的:探索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更好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5例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每日一次25mg,连续服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止血效果明显,治疗期间全部病例均出现闭经,贫血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测内分泌除LH略升高外,FSH、E2、P均为低水平。所有病例停药后观察一年,未再有出现不规则出血。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止血效果好、快速,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治疗用低廉。  相似文献   

11.
王伦燕 《当代医学》2009,15(12):150-15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每日1次口服10mg米非司酮片,服用6个月。结果3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其中28例直接进入绝经期,6例月经稀发,2例恢复正常月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治疗70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玲瑛 《当代医学》2010,16(6):143-14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米非司酮片对70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3个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和雌激素(E)的含量。结果70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其中这70例中有52例直接进入绝经期,有10例月经改变为稀少,并出现轻度潮热症状,8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不规则子宫出血均未再复发。用药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复查B超盆腔均未见异常。用药前FSH、LH、E、P的含量分别为(13.71±5.18)IU/L、(11.82±5.25)IU/L、(211.38±50.29)U/L和(2.79±1.12)nmol/L。用药后血清FSH、LH、E、P的含量分别为(12.85±4.82)IU/L、(10.79±5.07)IU/L、(108.38±21.29)U/L和(1.07±0.55)nmol/L。用药后血清FSH和LH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E、P含量下降明显,经统计学处理,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用药期间肝功能检查正常。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是目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2例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48-14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RU486)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药效果及用药前后性激素检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能有效止血,不规则出血未再复发。血清性激素测定:FSH一直是低水平,LH正常或略高,血清E保持在卵泡早期水平,P水平皆低下。结论米非司酮能作用于内分泌器官和性腺轴的不同部位,临床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治疗68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门诊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8例接受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红蛋白、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结果:68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均顺利完成1个疗程治疗。所用病例在治疗服药后时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30~50d内月经来潮18例,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月经紊乱表现消失。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55例,5例因病情反复而行子宫切除术,临床总有效率为92.64%。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确切,应用方便,安全可靠,对年龄大于45岁、无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加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 (P<0.05);实验纽LH、E2、FSH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时,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3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每日1次口服10mg米非司酮片,服用6个月.结果:3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闭经,其中27例直接进入绝经期,5例月经稀发,2例恢复正常月经.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4例排除恶性病变的45~53岁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从月经第1~3天开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0mg,连续服用3个月,于治疗前、后均做肝、肾、心电图、盆腔B超检查,结果24例患者全部在资料期间闭经,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用于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怡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5):740-74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确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予米非司酮口服,每次10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均行诊断性刮宫术排除恶性疾病。实验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激素(P)、泌乳素(PRL)。结果:3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贫血得以纠正。血FSH、LH、E、P测定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米非司酮是一种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每天起床后空腹口服10 mg米非司酮片,连续服用半年。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B超检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血清性激素,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黄体生成素LH、卵泡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2均明显下降,泌乳素PRL、雄激素T无明显变化。0例患者均出现闭经;在停止用药后随访1年,其中闭经患者31例,月经稀发患者11例,18例患者在停药40-96 d后月经恢复正常。60例患者的血红蛋白在服药六个月后升至(116.2±10.6)g/L,贫血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口服低剂量的米非司酮能够促使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闭经,减少月经量,并且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较小,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子宫出血的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丙酸睾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各类激素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14/14),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10/14),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SH、LH、E2和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类激素降低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发生5例。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较传统治疗方法更方便有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