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偏头痛与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及其受体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的关系。【方法】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构建偏头痛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三叉颈复合体、三叉神经节Glu含量;应用Western-Blot检测三叉颈复合体NMDAR2B亚单位及该亚单位1472位点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大鼠脑内三叉神经节Glu含量减少,三叉颈复合体Glu含量增加;Western-Blot表明NMDAR的2B亚单位蛋白表达在三叉颈复合体无明显变化,该亚单位1472位点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结论】神经传导通路兴奋性的改变可能在偏头痛病理生理发生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淑华  武胜昔  周亮  陈亚琼 《医学争鸣》2004,25(16):1488-1491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内降钙素相关基因肽 (CGRP)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去卵巢后分为 3组 :去卵巢组 (OVX)、低雌激素替代组 (OVX +LDET)及高雌激素替代组 (OVX +HDET) ,随后各组内部分大鼠以皮下注射硝酸甘油 (NTG)复制偏头痛模型 ,采用RT PCR方法观察三叉神经节内CGRPm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去卵巢组与雌激素替代组比较 ,三叉神经节内CGRPmRNA表达增强 (P <0 .0 5 ) ,去卵巢及低雌激素替代组硝酸甘油造模后大鼠三叉神经节内CGRPmRNA与造模前比较表达增强 (P <0 .0 5 ) ,而高雌激素替代组造模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结论 :实验性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内CGRP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偏头痛发作的分子机制之一 ,雌激素通过调控三叉神经节内CGRPmRNA的表达 ,可能参与女性偏头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辣椒素(capsaicin CAP)对大鼠三叉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探讨CAP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镇痛机制.方法 把CAP配成30mmoL 浓度溶液备用,按用量分成四组,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眶下支,24h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 经方差分析, 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差值也更大.结论 CAP对大鼠三叉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有明显的影响,NOS参与口面部的痛与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辣椒素(CAP)对大鼠三叉神经节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探讨CAP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制。方法把CAP配成 30mmoL浓度溶液备用,按用量分成 4组 (A组 20μl、B组 30μl、C组50μl和D组 100μl),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眶下支, 24h后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经方差分析, 各组之间P< 0. 01,有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差异愈显著。结论CAP对大鼠三叉神经节内NOS阳性神经元有明显的影响,NOS参与口面部的痛与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三叉神经痛( TN)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节(TG)内p-p38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眶下神经缩窄术(ION-CCI)制备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 sham 组)和眶下神经缩窄术组(ION-CCI组). Frey毛刷测定大鼠触须垫机械痛阈,West-ern blot检测p-p38的表达量.结果 ION-CCI组大鼠机械痛阈明显低于 sham组(n=5,P <0.01). ION-CCI 组大鼠TG内p-p38 的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建模前正常大鼠( n=3,P<0.05).结论 p38信号通路可能与T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用~3H-HRP自显影术研究了大鼠上、下颌第一磨牙感觉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节内的解剖学定位。结果表明,这些神经元在三叉神经节内按其所支配的牙齿不同虽有一定分布范围,但也存在明显交错与重迭现象。这一研究结果为牙源性牵涉痛发生的机理,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磨除单侧后牙造成单侧咀嚼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P物质(substance P, SP)的表达,进一步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发病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包括3个实验组及相应的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磨除右侧上、下颌磨牙,人为造成单侧咀嚼。双侧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a,TG)切片行S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SABC法)。光镜观察拍片,并用Image Pro 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分别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SPSS10.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每一实验组咀嚼侧和非咀嚼侧TG内SP免疫阳性神经元百分比与各自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P<0.05),其非咀嚼侧明显低于咀嚼侧(P<0.01,P<0.05)。结论三叉神经节内SP参与了单侧咀嚼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理过程,且两侧TG内SP释放量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高频电刺激吗啡精神依赖大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后,NAc、苍白球腹侧核(ventral pallidum,VP)以及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中细胞外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变化,阐述高频电刺激治疗药物精神依赖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吗啡10 d(3次/d),对照组大鼠在同等时间给予同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皮下注射。停药后第7天将大鼠麻醉,立体定向引导下将刺激电极置入单侧NAc,在刺激前后用微透析探针对同侧NAc,VP和VTA行微透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透析液中的Glu和GABA的含量。对照组大鼠只植入电极,不刺激。结果吗啡组NAc中Glu含量增高。对NAc行高频电刺激后,NAc和VTA中细胞外Glu含量递减,GABA含量无明显变化;VP中细胞外Glu和GABA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Glu在维持吗啡精神依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频电刺激能通过减少NAc和VTA中细胞外Glu的含量来消除吗啡精神依赖。  相似文献   

9.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CT定位,在确保穿刺针准确到位的前提下,进行三叉神经节(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凝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疼痛即刻消失率为100%,味觉减退1例,发生率为1.3%。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吗啡催促戒断大鼠不同脑区谷氨酸(glutamate,Glu)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剂量递增法连续5 d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复制慢性吗啡依赖模型.实验分生理盐水对照组(normal saline,NS)、吗啡依赖组(morphine,MOR)、催促戒断组(naloxone,NAL)和褪黑素治疗组(MT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测定大鼠脑桥、中脑、海马、间脑和纹状体Glu和GABA含量.结果 与NS组相比,MOR组大鼠脑桥Glu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中脑、海马、间脑和纹状体则未见明显变化,脑桥、中脑、间脑和纹状体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NAL组脑桥、中脑、海马、间脑和纹状体Glu含量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P<0.01),而GABA含量则迅速下降(P<0.05,P<0.01);与NAL组相比,MT抑制吗啡催促戒断大鼠脑内Glu水平的升高(P<0.05,P<0.01)和GABA水平的下降(P<0.05,P<0.01).结论 MT对吗啡依赖纳洛酮催促戒断大鼠不同脑区的Glu和GABA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尚未统一,致使三叉神经痛分型不明确及其名称不规范,给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对三叉神经痛依据病因、疼痛性质、解剖结构与预后进行分型,以利治疗,归纳总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Ⅱ、Ⅲ支患者50例,以患者颅底CT片确定卵圆孔位置,C形臂下以颞颌关节和瞳孔中点矢状线为参照物引导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以60℃~76℃行射频热凝治疗3.5~5 min。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后7d有效率96%(48/50例),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者。未发现明显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形臂引导下经皮穿刺卵圆孔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穿刺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P,SP)在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及相应的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在左侧三叉神经分支眶下神经行慢性缩窄环术。观察术后大鼠对机械刺激的反应阈值,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ila,TG)切片行SP免疫组织化学反应(SABC法)和原位杂交反应。光镜观察摄片,并用HPIAS-10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软件进行测定。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周到8周,实验组大鼠手术侧疼痛阈值较对侧及对照组同侧显著降低(P〈0.01),手术侧TG内SP及PPTAmRNA的表达较对侧及对照组同侧显著升高(P〈0.01)。术后12周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SP在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本院收治的 15例患者在行CT、X线和MRI检查后确诊。手术 14例 ,γ -刀治疗 1例。本组手术入路有经额颞入路和后枕下入路。结果 :除 1例位后颅凹的肿瘤因与脑干粘连紧密 ,在行次全切除后遗留有一侧面瘫及一侧肢体轻偏瘫外 ,其余肿瘤均予全切除 ,且术后未增加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主要依赖X线、CT和MRI。治疗方法主要是外科手术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加巴喷丁组78例,口服加巴喷丁后,将剂量调整到缓解疼痛为止,维持量一般为900~1200 mg。卡马西平组80例,口服卡马西平.调整剂量到缓解疼痛为止,维持量一般为600 mg。治疗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和卡马西平组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与77.2%。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加巴喷丁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与卡马西平的效果相当,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又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经CT定位引导下向患侧卵园孔穿刺至三叉神经半月节,给予阻抗、神经电生理测试后,先行42℃、60 s的自动脉冲射频治疗,再给予80℃、90s,3个周期的射频热凝,术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 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本法治疗后,27例患者疼痛立即消失,随访2~15个月无复发;1例术后1年疼痛复发,1例术后疼痛减轻,另1例完全无效,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5月在我科手术的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小骨窗开颅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术中采用垫片隔开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结果】75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84%),明显改善10例(11%),总有效率95%,无改善4例(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创伤小,对血管和神经均无损伤,效果确切,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24例行显微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临床结果、手术发现及随访资料。结果术后有103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年(2个月~9.1年),发作性疼痛彻底缓解92例(89.3%),部分缓解9例(8.7%),无效2例(1.9%))。术中发现88例(71.0%)系动脉压迫,静脉压迫23例(18.5%),在三叉神经出颅处发现一静脉球2例。静脉、动脉同时压迫者8例(6.5%)。另外5例(4.0%)未发现任何血管压迫,术中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后下1/2切断。术后5例发生小脑血肿,其中2例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该组病例无一例死亡。结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但其良好的效果取决于术前患者的选择与术中仔细的操作。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鞘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Wang EM  Wang BJ  Zhang N  Pan L  Zhou LF  Dong YF  Dai JZ  Cai PW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8):1576-157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评价伽玛刀(γ刀)对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γ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38例,其中8例为术后复发或残留,30例经MRI诊断首选γ刀治疗。肿瘤平均直径32mm,肿瘤的平均体积9cm^3。照射肿瘤的平均中心剂量为26Gy,平均周边剂量13Gy。结果 35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症状变化:首选γ刀治疗的患者12例症状完全消失,11例好转,9例症状无变化或轻微加重,3例因肿瘤增大症状加重。肿瘤变化:5例肿瘤消失,24例肿瘤缩小,2例肿瘤未增大,1例未复查MRI,3例肿瘤分别于γ刀术后5、26和60个月增大。其中1例肿瘤有间变,未再治疗;1例行手术切除大部肿瘤,肿瘤未增大;1例再次γ刀治疗,肿瘤再次缩小。本组肿瘤控制率91%。结论 γ刀对中小型三叉神经鞘瘤有良好的中长期控制作用,肿瘤控制剂量为13~14Gy。  相似文献   

20.
4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的波形特征,临床价值以及手术和药物对TSEP的影响。方法:采用丹麦产DISA—2000M多导诱发肌电仪,对4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健侧和患侧的TSEP检查,以正常人TSEP数据作为对照,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健侧患侧比较,潜伏期N1、P3、N3及波幅N2P3、N3P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与健康者比较,潜伏期P1、N1、P2、N2、P3及波幅P1N1、N1P2、P2N2、N2P3、N3P4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TSEP高幅电位提前,潜伏期延迟。(3)手术后TSEP波形消失,药物对TSEP影响不大。结论:潜伏期N1、P3的延迟及波幅N2P3的升高,N3P4的降低可以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