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6年收治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上消化道出血、梗阻及黄疸等症状.纤维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95.6%,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确诊率为93.7%.1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2例行局部肿瘤切除术,2例行连同球部胃大部切除术,胃肠或胆肠吻合6例,剖腹探查术2例.总手术切除率73%,术后5年生存率24%.结论 纤维十二指肠镜和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患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献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癌前病变,误诊原因、手术及再手术的选择。结果: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以降部乳头区和腺癌最为常见;十二指肠绒毛状瘤是癌前病变之一;主要误诊疾病为阻塞性黄疸、消化性溃疡、胆总管结石、消化道出血及小肠梗阻;29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及改道短路手术9例,根治性切除率为44.83%。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易误诊;术前最有效的诊断方法为十二指肠镜加活检和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治疗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自1990年~2002年在我院就治的3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发病部位在乳头上区5例,乳头区24例,乳头下区9例。主要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28例,阻塞性黄疸22例,其中9例伴有不规则发热,上消化道出血10例,腹部肿块5例,食欲减退伴消瘦16例。病理示腺癌32例,平滑肌肉瘤1例,间质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2例,类癌2例。24例恶性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行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加局域淋巴结清扫术,6例行姑息性手术探查及旁路手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33%,行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患者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3%和38%,6例行姑息性手术探查及旁路手术在11个月内全部死亡。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上以腹痛,黄疸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缺乏特异性,纤维十二指肠镜及低张十二指肠造影是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进步,超声,CT,MR也是有效的诊断工具。根治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肠段切除加局域淋巴结清扫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3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卫  陈玉祥  方向 《海南医学》2010,21(20):52-53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4-2009年间收治的35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PT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27例。全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24年。良性肿瘤均存活,恶性肿瘤死亡18例,1年内死亡11例,2年内死亡2例,5年死亡5例,8例生存,1例最长生存24年,1例失访。结论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呕吐是十二指肠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十二指肠镜、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胃镜检查是最主要的检查手段;手术切除肿瘤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 (PT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5 2 0 0 3年间 4 3例PTD的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镜确诊率为 85 .7% ,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 5 5 .6 % ,CT检查阳性率为 80 %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段 (乳头部或其对侧 ) 35例 ,占 81.4 % ,2例平滑肌瘤切除术后存活 5年以上 ,1例乳头部腺瘤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后半年出现黄疸 ,病因不详。 4例间质瘤均健在且生存 16 2 1个月 ,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胰头十二指肠切除 18例 ,节段切除 1例 ,手术切除率为 5 1.2 %。结论 B超、CT、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是诊断PTD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最基本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良性肿瘤可行局部肿瘤切除、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经内镜切除。对于恶性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1974年至2010年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全部100例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将病例分为乳头区肿瘤组(59例)及非乳头区肿瘤组(41例),分别从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两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 结果:肿瘤主要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尤其是乳头区,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黄疸、黑便、腹部包块及十二指肠梗阻症状。黄疸是乳头区肿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42/59),而黑便在非乳头区肿瘤组相对多见(12/41),胃肠道梗阻和腹部包块常提示肿瘤晚期。十二指肠镜联合气钡双重造影能提高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确诊率(90%),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则是乳头癌最好的检查手段(阳性诊断率100%)。手术治疗95例(乳头区肿瘤组58例,非乳头区肿瘤组37例),其中5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肿物局部切除术,1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15例行姑息胃肠或胆肠短路吻合手术。肿瘤切除率为84.2%(80/95),根治性切除率为62.1%(59/95)。乳头区肿瘤不论是手术切除率[91.4%(53/58) vs. 72.9%(27/37), χ2=5.756,P=0.016]还是根治性切除率[87.9%(51/58) vs. 21.6%(8/37), χ2=42.204, P<0.0001]均明显高于非乳头区肿瘤。相应地,乳头癌组其术后5年生存率为44.8%(26/58),而非乳头癌组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9.7%(11/37)。结论:应提高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警惕性,尤其是对非乳头区肿瘤的认识,对可疑病例及时行内窥镜、气钡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阳性诊断率;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手段,提高其临床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0年8月至2002年7月收治的8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乳头上区13例(16%),乳头周围区63例(78%),乳头下区5例(6%).常见临床表现有上腹痛、黄疸、上消化道出血、腹胀或呕吐及体重下降等.术前诊断率为80%.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4例,姑息性手术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和21%. 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可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胆道梗阻和出血等,各部位肿瘤有其相对特征,联合十二指肠纤维内镜和CT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58例十二指肠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十二指肠肿瘤位于乳头上方4例,乳头周围50例,乳头下方4例;(2)临床表现随部位不同而不同,乳头上方肿瘤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和呕吐,呕吐物胃内容,不含胆汁;乳头周围肿瘤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肤目黄染伴不同程度上腹不适和不规则发热,可扪及肿大胆囊;乳头下方肿瘤临床表现上腹疼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含胆汁,或呕血,黑便,可扪及肿块;(3)消化道气钡造影诊断正确率57.14%,B超35.9%,CT70.59%;纤维十二指肠镜为90.48%;(4)病理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54例,其中十二指肠腺癌51例,包括十二指肠溃疡伴溃疡边缘癌变1例,乳头状腺瘤伴癌和局限性癌变各1例和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3例;乳头腺瘤2例;乳头壶腹部溃疡1例和乳头黏膜下腺癌样增生1例;(5)外科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0例,根治性胃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根治性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术3例,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肿瘤局部切除,胰胆管引流术1例;(6)治疗结果:全组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手术死亡率;随访结果,获随访21例,1年生存率66.67%,3年生存率42....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评价分析该文作者收治的59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经电子胃十二指肠镜及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经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中,表现为腹痛者23例(39.0%)、黄疸18例(30.5%)、腹部肿块7例(11.9%)、消化道出血6例(10.2%)、贫血5例(8.6%)。术前经电子胃十二指肠镜取病检39例,确诊34例;经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及X线消化道气钡检查20例,确诊14例。肿瘤的大小3~13.5cm,平均大小5.7 cm。十二指肠为高发部位,占57.6%(34/5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4.7%(50/59)其他15.3%(9/59)。中位生存期23.1个月,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7.9%、38.4%和29.8%。结论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及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是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主要的诊断方法。小肠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有可能获得治愈,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接受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对于提高生存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9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于东风  刘弋 《安徽医学》2012,33(6):674-676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4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90例经内镜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黄疸、发热、黑便;术前经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B超、CT、MRI(MRCP)检查其阳性确诊率分别为89.2%、81.6%、40.6%、73.1%、77.4%;内镜和造影联合检查阳性率为93.1%;肿瘤指标CA199阳性率为77.8%、CEA阳性率为73.0%,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96.7%),本组误诊12例,本组病例行手术86例,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1例,切除率为70.9%,术后随访资料1年生存率为70.9%。结论十二指肠癌易误诊和漏诊,对常见疾病如胰腺炎、胆管结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不应放松警惕;十二指肠镜、上消化道造影等多种检查方法合理选择对提高患者诊断率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指标CA199可作为十二指肠癌是否侵犯胰腺的重要参考指标,早期手术仍是治疗十二指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手段。方法:对我院10a来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部位有乳头区7例,降段3例,其他部位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9例),黄疸(3例)和消化道出血(7例)。病理学类型以腺癌多见(10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8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3例行姑息性手术。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临床以上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征性。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好发于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降段。CT和B超及内镜检查是诊断检查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但预后甚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问题。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8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肠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83例。结果 术前诊断为小肠肿瘤38例(35.0%)。诊断方法为消化道造影,纤维内镜检查加活检,选择性动脉造影,CT、B超检查,余均为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小肠良性肿瘤24例行局部切除;十二指肠肿瘤33例行Whipple/Child术,7例行手术探查;空回肠恶性肿瘤44例中,18例行根治术,4例行姑息切除术,2例行手术探查,恶性淋巴瘤20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行正规化疗。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术前误诊率高;纤维内镜检查和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对十二指肠肿瘤诊出率高;小肠分段造影和选择性动脉造影是空肠、回肠肿瘤的重要诊断手段。手术为小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小肠恶性淋巴瘤术后加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析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间收治的65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适、黄疸、呕血或黑便、呕吐、发热。内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手段,联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手术是十二指肠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十二指肠肿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治疗是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报告64例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男性33人,女性31人,平均年龄53.6岁。最常见症状为腹痛(68.8%)和腹部肿块(62.5%),部分有肠梗阻、肠出血、肠穿孔、腹膜炎和梗阻性黄疽。术前确诊率为65.6%。其中癌34例,肉瘤30例。腺癌占50%,其次为恶性淋巴瘤28.1%、平滑肌肉瘤15.6%、神经纤维肉瘤3.1%、类癌1.6%和十二指肠溃疡癌变1.6%。发生部位为十二指肠(29例)、空肠(20例)和回肠(15例)。发生广泛转移占65.6%。随访50例的5a生存率为16%。  相似文献   

15.
邹文华 《黑龙江医学》2008,32(2):140-14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原发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本组7例均行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其中3例行低张造影),同时均行内窥镜检查,6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5例手术切除,2例内窥镜活检证实,将X线所见与病理结果对照,腺癌4例,平滑肌肉瘤2例,类癌1例。本组病例X线造影检查全部发现病变,其中5例定性诊断正确,正确率达77.8%。结论X线检查是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首选方法,当X线征象不典型尤其是早期病变,应结合内窥镜进行组织学诊断,CT是两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急诊内镜检查对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兰 《甘肃医药》1994,13(2):85-87
报告我院74例急诊内镜的资料。男58例,女16例。所有病人均系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不清或不能确定出血部位。检查时间在末次出血48h内58例(78.4%)。出血原因以十二指肠球部渍疡居第1位(28.4%),胃溃疡次之(21.6%〕,慢性胃炎为第3位(14.8%),胃癌与急性胃粘膜损伤同为第4位(9.5%)。各种病因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不同。急诊内镜检查74例中,68例有阳性结果,阳性率为91.8%。表明急诊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阳性率,同时也为活动性出血提供了局部止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老年多原发癌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总结多原发癌的早期诊断经验,探讨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2年间诊断老年多原发癌70例临床病理资料,男68例,女2例,发病年龄从60到90岁。双重癌52例,三原发癌18例。结果:首癌早期诊断45例,次癌早期诊断50例,第三癌早期诊断14例,双原发癌早期诊断26例,三原发癌早期诊断9例。13例腔内早期肿瘤经内镜治疗,达无病生存,中位数60个月;诊断末癌后5年以上45例,5年生存35.5%(16/45));死亡46例,非肿瘤事件20例(占43.47%)。结论:临床症状无助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是发现早期肿瘤的重要手段。心脑血管、呼吸、消化道疾病是影响老年多发癌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永梅  廖振宇 《重庆医学》2011,40(11):1081-1083
目的提高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21例中腹痛17例,恶心、呕吐13例,黄疸3例,腹部包块4例,间断性黑便或柏油样便8例,血便5例,梗阻3例。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4例,降部14例,水平部3例。病理细胞学检查1例为平滑肌瘤,4例为间质瘤,5例为肉瘤,11例为腺癌。结论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首选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纤维十二指肠镜活检,根据肿瘤部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