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a)PAO1野生型及其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相关的LasI RhlI基因缺陷型菌株人工生物被膜致病性的差异,了解QS系统的LasI RhlI基因在P.a生物被膜感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P.a菌株海藻酸盐微菌粒悬液经大鼠支气管,建立人工生物被膜肺部感染动物模型.于感染2周后评估各组大鼠的肺部病理学、细菌学及细胞因子(IL-10)的变化.结果:感染2周后,PAO1野生型组的病理学改变和细菌学指标均显著重于LasI RhlI基因缺陷组(P<0.001);PAO1野生型组肺部IL-10水平明显高于PAO1 LasI RhlI基因缺陷型组(P<0.005).结论:PAO1野生型组引起的肺部感染明显较PAO1 LasI RhlI基因缺陷组的严重,QS系统的LasI RhlI基因在P.a肺部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asI rhlI基因缺陷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及其群体感应系统的lasI rhlI基因缺陷型菌株人工生物膜致病性的差异,了解群感应系统的lasI rhlI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生物膜的培养,3d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PAO1、PAO1 lasI rhlI形成生物膜的情况。从大鼠支气管内直接予以PA(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PAO1 lasI rhlI基因缺陷型)海藻酸盐微菌粒悬液(1×109CFU/mL)攻击,建立PAO1野生型及QS系统的lasI rhlI基因缺陷型菌株人工生物膜肺部感染动物模型。于感染2周后评估各组大鼠的肺部病理学、细菌学的变化。结果3d后PAO1野生型的生物膜较厚,lasI rhlI基因缺陷型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膜结构呈薄膜状,明显薄于PAO1野生型。感染2周后,PAO1野生型组的病理学改变和细菌学改变均显著重于lasI rhlI基因缺陷组(P<0.001)。结论QS系统的lasI和rhlI基因影响铜绿假单胞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并且在PA肺部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轻型链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S.mitis)在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感染小鼠模型中缓解炎症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野生型和TLR2基因缺陷型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通过气管内注入铜绿假单胞菌(PAO1组)、轻型链球菌(S.mitis组)、铜绿假单胞菌+轻型链球菌混合菌液(PAO1+S.mitis组)和生理盐水(PBS组)建立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计数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及细胞分类。结果:野生型小鼠中肺组织病理学显示:PAO1组肺泡间隙增宽明显,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PAO1+S.mitis组炎症较PAO1组稍轻;S.mitis组和PBS组肺组织结构正常,基本未见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中PAO1组IL-6和TNF-α的含量高于PAO1+S.mitis组(P=0.032,P=0.007),S.mitis组和PBS组仅有少量表达;PAO1组BALF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PAO1+S.mitis组、S.mitis组和PBS组增加(均P<0.05)。TLR2基因缺陷型小鼠中肺组织病理学显示:PAO1组和PAO1+S.mitis组均有肺泡间隙增宽,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中PAO1组和PAO1+S.mitis组IL-6和TNF-α的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P=1.000,P=1.000),S.mitis组和PBS组仅有少量表达;PAO1组和PAO1+S.mi-tis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1.000,P=1.000)。结论:轻型链球菌可缓解铜绿假单胞菌炎症反应与TLR2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中Ⅵ型分泌系统(T6SS)和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阳性的模式菌株PAO1制备成生物被膜菌和浮游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菌株中T6SS相关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基因Hcp1Hcp2Hcp3,QS系统相关基因LasR,胞外多糖相关多糖合成位点基因A(PslA)和菌膜基因A(PelA),以及Ⅳ型菌毛基因(PilA)和鞭毛蛋白基因(FliC)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AO1生物被膜菌与浮游菌中上述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PAO1生物被膜菌PslAPelAPilAFliC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浮游菌,分别为浮游菌的714、274、604和42倍(P均<0.05),提示制备的PAO1生物被膜菌形成了具有鞭毛和菌毛结构的成熟生物被膜。PAO1生物被膜菌Hcp1Hcp2Hcp3Las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浮游菌,分别为浮游菌的1 045、11 268、6 654和1 226倍(P均<0.05),提示T6SS和QS系统与PAO1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关。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中T6SS和QS系统可能参与生物被膜形成,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的密度感应系统(QS)在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野生型菌株PA01组、QS基因突变型菌株PA01-JP2组和对照组),分别将包被不同亚型PA的硅胶管置人大鼠一侧主支气管,建立慢性肺部感染模型,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浸泡硅胶管.28 d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AB-PAS染色、ELISA和RT-PCR等方法检测气道内黏蛋白MUC5AC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野生型菌株PA01和QS突变型菌株PA01-JP2对大鼠气道黏液分泌的影响.结果 PA01组较PA01-JP2组气道黏膜上皮的杯状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对照组的杯状细胞数目极少.PA01组MUC5ACmRNA表达量较PAO1-JP2组显著增多(P<0.05),对照组MUC5AC mRNA仅有少量表达.PA01组BALF中MUC5AC蛋白分泌量明显高于PA01-JP2组(P<0.05).结论 PA的QS重要基因缺损导致气道黏液分泌的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两种铜绿假单孢菌慢性大鼠肺部感染模型,并根据细菌学和病理学指标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1)随机将健康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300只分为3组:野生型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组(PAO1组),变异型铜绿假单孢菌感染组(PAO-JP2组)和对照组.(2)应用锐孔喷射装置,将两株铜绿假单孢菌的藻酸盐混悬液制成两种铜绿假单孢菌藻酸盐包裹体凝胶小珠,通过气管插管法将其接种至大鼠肺部,以无菌生理盐水-藻酸盐包裹体接种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在接种后3、7、14、28 d,取每组大鼠肺分别进行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1)细菌学指标:感染后3、7、14、28 d,对照组肺组织均未培养出细菌,PAO1组和PAO-JP2组肺组织均分别培养出野生型和变异型铜绿假单孢菌,感染后3、7 d,PAO1组和PAO-JP2组大鼠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均>105 CFU/g(对数值:3 d:PAO1组19±6,PAO-JP2组17±7;7 d:PAO1组13±4,PAO-JP2组:12±4),感染后14、28 d,上述两组大鼠肺组织菌落计数均>103 CFU/g,PAO1组明显高于PAO-JP2组(P<0.05)(对数值:14 d:PAO1组11.3±2.8,PAO-JP2组9.6±3.3;28 d:PAO1组9.1±1.5,PAO-JP2组4.2±3.0).(2)病理学指标:接种后3、7 d,感染动物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脓肿、实变、水肿、出血表现,镜下可见中性粒细胞聚集在藻酸盐包被体周围,形成脓肿.接种后14、28 d,实变逐渐减少,以局部肺不张、纤维增生、肉芽肿形成为主要表现,而以PAO1组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 使用锐孔喷射装置,制成两种铜绿假单孢菌藻酸盐包裹体凝胶小珠并接种至大鼠肺部,可以成功地建立两种细菌的慢性大鼠肺部感染模型,方法较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其致病危险性。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116例COPD患者(病例组)和同时期体检中心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16例(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样本血清Anti—Hp—IgG和白介素-6、17(IL-6、IL-17)的水平。分析两组Hp感染情况,Hp感染与IL-6、IL-17、肺功能的相关性及与COPD患病的危险性(OR值)。结果:COPD组血清抗Hp阳性率达到71.55%,明显高于对照组(43.97%,P〈0.05);Hp感染株型为Ⅰ型Hp菌株和Ⅱ型Hp菌株,感染率分别为38.80%和32.75%,病例组Ⅰ型Hp菌株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感染阳性率与COPD患病危险性关联系数达到3.35,两者具有相关性(P〈0.05);HP感染阳性组IL-6、IL-17水平分别为(13.04±5.67)、(7.15±2.2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仅为(42.25±11.83),低于对照组(P〈0.05);Hp感染阳性率与FEV1%和IL-17相关系数达到-0.672和0.683,两者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FEV19/6与IL-17相关系数达到-0.620,两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Hp感染是导致COPD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可启动体内炎症反应,促进COPD进展,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炎症因子IL-17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为研究对象,从临床角度探讨密度感应(QS)在PA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临床控制PA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刚果红弹性蛋白酶解实验对临床分离的84例PA株进行QS缺陷筛选,检测QS缺陷株的弹性蛋白酶表达、绿脓菌素分泌、生物被膜形成及泳动能力。结果在84例临床分离PA株中筛选出4例QS缺陷株(C39,C84,C104,C117),检出率为4.76%。PCR检测显示:C84的rhl Ⅰ、rhl R基因缺失。序列检测发现:C39 rhl Ⅰ基因序列多个位点碱基突变,其中第184、249位碱基突变导致编码蛋白62、8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和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和谷氨酸;C39 rhl R基因序列多个位点碱基突变,其中第146位移码突变,147位替换突变,导致编码蛋白第48位以后氨基酸改变;C84 las R基因序列多个位点碱基突变,导致编码蛋白66、136、138和172位氨基酸分别由精氨酸、天冬酰胺、丙氨酸和丝氨酸变成赖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天冬酰胺;C104和C117 rhl Ⅰ基因序列多个位点碱基突变,其中第184、249位碱基突变导致编码蛋白第62、8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和天冬氨酸变成甘氨酸和谷氨酸。致病因子检测显示:C39、C84、C104、C117弹性蛋白酶表达水平低于野生株(PAO1),与QS缺陷株(PAOJP2)相近;C39、C84绿脓菌素分泌明显低于PAO1,与PAOJP2相近,C104、C117绿脓菌素分泌正常;C39、C84、C104、C117的生物被膜起始能力及泳动能力均低于PAO1。结论 QS系统在PA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干扰QS是控制PA感染非常有希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大鼠的症候表现和血气指标变化、肺匀浆IL-8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用呼吸道生物被膜菌(铜绿假单胞菌)以滴鼻法,辅以寒冷疲劳刺激引起大鼠呼吸道慢性感染,诱导肺气虚证的发生,观察证候表现、检测血气指标、IL-8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设一组补肺益气治疗组予以反证。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明显。pH、PO2、SaO2%下降,PCO2、肺匀浆IL-8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补肺益气治疗组支气管炎症不明显,血气指标、肺匀浆IL-8接近正常组(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大鼠症候表现和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以及pH、PO2、SaO2%下降,PCO2升高相关,肺匀浆IL-8升高和肺部炎症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家族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对138例EMs患者及100例对照者的IL-1β基因-511和+3953位点及IL-1RA基因进行分析。结果:EMs组IL-1β-511位点的基因型(C/C、C/T、T/T)频率和等位基因(C、T)频率,IL-1β+3953位点基因型(C/C、C/T)及等位基因(C、T)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IL-1RA基因型A1/A1、A1/A2、A1/A4、A2/A2频率在EM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1%、12.3%、2.9%、0.7%和95%、4%、1%、0%,两组比较P=0.042;A1、A2、A4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91.7%、6.9%、1.4%和97.5%、2%、0.5%,两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A1/A2基因型个体患EMs的危险性是野生型A1/A1纯合子的3.48倍(95%CI:1.13~10.69),携带A2等位基因者患EMs的危险性是携带A1等位基因的3.66倍(95%CI:1.23~10.94)。结论:IL-1β-511及+395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浙江籍汉族EMs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联,而IL-1RA基因的A2型等位基因可能是EMs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增殖及其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蒙诺(福辛普利钠)组和祛风通络方组。并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大鼠MC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GF—β1和IL-6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风通络方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祛风通络方作用优于蒙诺(P〈0.05)。模型组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祛风通络方组和蒙诺组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祛风通络方组与蒙诺组比较,TGF—β1mRNA的表达降低(P〈0.01)。LPS刺激后可提高大鼠系膜细胞内IL-6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mRNA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祛风通络方组、蒙诺组与模型组比较,IL-6mRNA表达下降(P〈0.01);祛风通络方降低IL-6mRNA表达的作用亦优于阳性对照药蒙诺(P〈0.01)。结论:祛风通络方对大鼠MC增殖及其TGF—β1和IL-6mRNA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增殖及其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蒙诺(福辛普利钠)组和祛风通络方组。并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大鼠MC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GF—β1和IL-6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风通络方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且祛风通络方作用优于蒙诺(P〈0.05)。模型组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祛风通络方组和蒙诺组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祛风通络方组与蒙诺组比较,TGF—β1mRNA的表达降低(P〈0.01)。LPS刺激后可提高大鼠系膜细胞内IL-6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6mRNA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祛风通络方组、蒙诺组与模型组比较,IL-6mRNA表达下降(P〈0.01);祛风通络方降低IL-6mRNA表达的作用亦优于阳性对照药蒙诺(P〈0.01)。结论:祛风通络方对大鼠MC增殖及其TGF—β1和IL-6mRNA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激素(地塞米松)预处置对兔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血清TNF—a、IL-8和IL-10的影响,探讨激素治疗AP.DS的理论基础。方法:经兔耳缘静脉注射油酸复制兔ARDS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TNF—a、IL-8和IL-10水平,结合血气分析检测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ARDS组兔血清TNF—a、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预处置组血清IL-10水平有上升恢复,高于ARDS组(P〈0.01)。地塞米松预处置组血清TNF—a、IL-8水平降低,低于ARDS组(P〈0.01)。动脉血气分析及肺组织病理学有相应改变。结论:TNF-a、IL-8和IL-10在兔油酸型ARDS炎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TNF-a、IL-8过度分泌,促进IL-10合成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突触素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Ⅰ(SYN)表达的改变,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按基因型及年龄组的不同分为:1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1W组)、1周龄野生型组(WT^1W组1、6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6W组)、6周龄野生型组(WT^6W组)4组,每组10只。取小鼠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N的分布和表达。用图象分析仪采集各脑区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分析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年龄组SYN在各脑区MOD值的差异。结果:按基因型分析,KO型小鼠大脑皮质SYN的表达均较WT型小鼠显著降低(P〈0.01);但在苔藓纤维层,新生KO小鼠SYN的表达较其WT型显著增高(P〈0.01)。按年龄组分析,KO^1W组小鼠中的SYN在各脑区的表达较KO^6W高(P〈0.05),在大脑皮质及苔藓纤维层(P〈0.01)处比在CA1区(P〈0.05)更明显:WT^1W组SYN的表达在皮质及CAl区高于WT^6W组(P〈0.01),但在苔藓纤维层却比WT^6W组低(P〈0.01)。结论:FMR1基因敲除小鼠大脑皮质突触数量减少而新生期海马苔藓纤维层突触数量异常增多,可能与患者智能低下、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caspase-1介导细胞焦亡为基础,筛查并探究中药及单体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靶向caspase-1的中药以及活性单体成分,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单体成分潜在的作用基因靶点,运用Cytoscape构建单体化合物-基因靶点网络构图。采用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中药及其单体的分子作用机制。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DM)和人参皂苷Rh2药物治疗组(Rh2)。DM组和Rh2组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构建DN大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造模成功后Rh2组大鼠给予Rh2(20 mg·kg-1·d-1)灌胃12周,对照组和DM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焦亡标志蛋白caspase-1、GSDMD、IL-1β、IL-18表达;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浆IL-1β、IL-18含量以及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活性。结果 人参皂苷Rh2与caspase-1靶点蛋白能够有效分子对接,数据库筛选共涉及14个靶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共27个条目,其中分子功能(MF)条目4个,细胞组成(CC)条目10个,生物过程(BP)条目13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涉及溶酶体、糖胺聚糖降解、半乳糖代谢和鞘脂代谢通路。DM大鼠造模12周后肾脏出现显著的病理学改变,cleaved-caspase-1、GSDMD-N、IL-1β和IL-18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血浆IL-1β、IL-18含量显著升高(P<0.01),cathepsin B、cathepsin L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DM组相比,Rh2组大鼠肾脏病变得到显著改善,焦亡标志蛋白(cleaved-caspase-1、GSDMD-N、IL-1β和IL-18)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血浆IL-1β、IL-18含量显著降低(P<0.01),cathepsin B和cathepsin L活性显著增加(P<0.05)。结论 人参皂苷Rh2可能通过溶酶体途径抑制caspase-1介导的细胞焦亡进而改善DN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 Ra)基因第2内含子中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脓毒症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PCR法,观察90例脓毒症患者、120例健康对照者的IL-1 Ra基因VNTR多态性的分布。结果:两组人群中共发现了IL-1 RNI/I、IL-1RN Ⅰ/Ⅱ、IL- 1RNI/Ⅳ3种基因型,以I型等位基因为主,未发现Ⅲ型和Ⅴ型。正常对照组中Ⅱ型等位基因和Ⅰ/Ⅱ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脓毒症组相比明显增加(8%vs2%,P〈0.05;17%vs4%,P〈0.05)。另外,不携带Ⅱ型等位基因的基因型(Ⅰ/Ⅰ和Ⅰ/Ⅳ)和非Ⅱ型等位基因携带者(Ⅰ,Ⅳ)与携带Ⅱ型等位基因的基因型(Ⅰ/Ⅱ)和Ⅱ型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发生脓毒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3和4.0。结论:I-1RN Ⅱ型等位基因可能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董明强  汪蕊  刘红柳  王志华 《西部医学》2019,31(12):1923-1926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在肺癌和肺部感染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肺癌及肺部感染患者共90例为研究对象,按疾病分为肺癌非小细胞组、肺癌小细胞组及肺部感染组,每组30例;并选取同期常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指标PT、Fib、D-D、TT及APTT水平;血液学分析指标PDW、MPV、WBC、NEU、Mono及LYM水平;炎性因子IL-6β、IL-1β及IL-8β水平。结果 肺癌非小细胞组与肺部感染组的PT、Fib、D-D、T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小细胞组Fib、D-D、T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非小细胞组与肺癌小细胞组的PT、TT数值明显低于肺部感染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肺癌非小细胞组Mono、NEU显著升高,LYM显著降低;肺癌小细胞组Mono升高,LYM降低;肺部感染组NEU、Mono及WBC值显著升高,PDW、LYM显著降低(均P<0.05)。与健康组比较,肺癌非小细胞组、肺癌小细胞组及肺部感染组的IL-1β、IL-6β及IL-8β水平显著升高;与肺部感染组比较,肺癌非小细胞组、肺癌小细胞组IL-1β、IL-6β及IL-8β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肺癌及肺部感染患者均存在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且癌症患者的炎性反应低于感染患者,高凝状态高于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3株铜绿假单胞菌即含新的mucA基因突变的黏液型PA17、mucA基因经典突变的黏液型PD0300、含野生型mucA基因的非黏液型PA01生物被膜早期形成和成熟形态,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纤毛介导的蹭行运动和胞外基质藻酸盐在黏液型及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用PAl7、PAO1、PD0300的单菌落穿刺接种1%琼脂糖平板,肉眼观察细菌纤毛介导的蹭行运动,测定细菌运动环评估3株细菌的蹭行运动能力;在生物被膜形成早期采用结晶紫对膜内黏附细菌染色,测定其吸光度(A)值,建立24 h内3株细菌的黏附曲线;建立未饱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检测早期和成熟期的胞外藻酸盐分泌;将含绿色荧光蛋白的pUCP/UV质粒转化3株铜绿假单胞菌,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静态生物被膜不同时期的形态和结构.结果 黏液型PA17、非黏液型PAO1菌株蹭行运动的直径小于黏液型PDO300(P<0.05),PA17、PAO1的运动能力弱于PDO300菌株;黏液型PDO300在早期生物被膜形成中黏附能力最强,非黏液型PAO1次之,黏液型PA17最弱;在未饱和生物被膜早期和成熟期黏液型菌株PA17、PDO300藻酸盐合成均明显高于非黏液型菌株PAO1(P<0.05),而PA17和PDO300在生物被膜相同时期的藻酸盐合成无明显差异(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PA17菌株在生物被膜形成中,不可逆黏附形成明显迟于非黏液型PAO1和黏液型PDO300,PA17成熟生物被膜形态呈薄膜状,与非黏液型PAO1成熟生物被膜类似;而PDO300不可逆黏附形成早,成熟生物被膜形态呈蘑菇状.结论 纤毛介导的蹭行运动是早期生物被膜形成中黏附的重要方式,可能影响成熟生物被膜的形态;而藻酸盐不是早期黏附的主要决定因素,与成熟生物被膜形态无关.  相似文献   

19.
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致病菌的构成情况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特点。结果:(1)高龄,手术治疗,慢性基础性疾病是常见易并发感染的因素。(2)大肠埃氏菌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炎最主要的致病菌。(3)未合并肺部感染的SAP死亡率低(P<0.05),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与结局有关。结论 对SAP加强医疗护理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提高SAP并发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都有利于本病的救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运用广谱抗生素所导致的肺部获得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抗真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77例获得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根据需要使用抗菌药,A组:出现白色念珠菌后椐药敏抗真菌治疗;B组:不抗真菌治疗,待停药后依靠机体自身将其清除.结果:A组全部清除,B组2例最终因发生院内细菌感染放弃该组治疗计划而归为清除失败(P〉0.1),A、B组平均清除时间为7.5、13天(P〈0.05),治愈例数分别为34、36例(P〉0.1).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运用广谱抗生素所导致的肺部获得性白色念珠菌感染,若无慢性基础病等,不抗真菌治疗机体也能将其清除,对预后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