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一家系中2例Menkes病(MD)患儿及家系成员的ATP7A基因突变情况及遗传特征. 方法 采集2例MD患儿及家系成员、正常对照儿童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法扩增ATP7A基因的23个外显子及其与内含子的连接区,纯化后测序,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异常者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 结果 2例患儿ATP7A基因存在第2~12外显子大片段缺失,患儿外祖母、母亲、姨母的第2~12外显子缺失,为表型正常的携带者. 结论 患者如出现ATP7A基因第2~12外显子大片段缺失则可以明确诊断为Menkes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Me32aT22/2L细胞内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TP7B基因)的表达是否可以转运细胞内的多余铜及纠正铜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为基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2000,将含ATP7B cDNA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Rc/CMV-WD导人Me32aT22/2L细胞内,免疫荧光检测ATP7B在细胞内的表达分布;高铜孵育培养观察外源性ATP7B的铜转运功能,以及检测ATP7B减低高铜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结果 转染后的Me32aT22/2L细胞内可检测到ATP7B的表达,且分布在细胞核的周围;在高铜孵育24、48、72 h后,转染空载体组细胞内铜的含量分别为(600.60±69.71)ng/mg、(890.72±65.74)ng/mg和(1189.20±85.71)ng/mg,而表达有外源性ATP7B的细胞内铜的含量分别为(351.33±49.86)ng/mg、(427.38±30.95)ng/mg和(539.10±34.91)ng/mg,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转染ATP7B基因的细胞中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ATP7B基因转人Me32aT22/2L细胞后能得到有效表达,并可以将细胞内多余的铜转运出去,从而降低了铜对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威尔逊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的ATP7B,该基因突变导致P型铜转运ATP酶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血清铜蓝蛋白合成减少和胆道排铜障碍,铜离子在肝脏、脑、角膜、肾脏等部位沉积,引起进行性加重的锥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Wilson蛋白 (ATP7B酶 )的离子结合功能 ,探讨锌剂治疗Wilson病的机制。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目的基因 ,GST基因融合载体表达并纯化融合蛋白 ,凝血酶酶切并收集目的蛋白 ,应用离子螯合层析和放射性锌印迹技术研究蛋白不同离子的结合能力。结果 ATP7B的离子结合能力为Cu(Ⅰ ) >Zn(Ⅱ ) >Ni(Ⅱ ) >Cu(Ⅱ ) ,并发现锌离子和铜离子对蛋白的结合具有竞争作用。结论 本实验证明了ATP7B以一价铜离子的形式行使其运铜功能 ,ATP7B不仅有结合铜离子的功能 ,而且有结合其他离子的功能 ;铜锌两种金属离子在蛋白结合位点的竞争作用可能是锌剂治疗W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诊治、预后。方法 分析1例以精神行为异常起病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16岁起病,起病时表现为自语、自笑、发呆,未引起家人重视,直至22岁方首次诊治,头部MRI示脑萎缩和双侧丘脑、脑干、小脑、桥臂、壳核T2高信号,裂隙灯下K-F环阳性,血铜蓝蛋白<3 mg/dl,基因检测示ATP7B基因变异。结论 精神、情感、认知障碍起病,伴颅内对称性病变,同时合并全身多系统受损时,应想到WD可能。K-F环及铜蓝蛋白、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罕见疾病吡多醇依赖性癫痫患者的报道和文献复习,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高通量测序筛选与Sanger测序验证癲痫致病基因,对两例先证者及父母进行突变基因验证。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脑电图(EEG)、影像学和预后特点。结果先证者一,4月龄起病,药物难治性癫痫,表现为多种发作形式,多灶起源。头颅核磁共振(MRI)及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体层扫描(FDG-PET)正常,基因检测发现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7A1)基因c.1442GC、c.1046CT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二,5月龄起病,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间歇期EEG正常,头颅MRI正常。基因检测发现ALDH7A1基因c.1547AG、c.965CT复合杂合突变。两例患儿均使用维生素B6后无发作,逐渐减停抗癫痫药物。结论吡哆醇依赖性癫痫可起病年龄偏晚,个体表现可不典型,尽早的试验性治疗能帮助临床识別,明确诊断有待于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7.
快速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临床罕见,发病率低。ATP1A3基因突变所致疾病构成了临床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谱系。本文报告1例ATP1A3基因新生突变致快速发病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19岁男性,快速发病,进展病程。表现为患者运动后快速出现肌张力增高、球部受累及帕金森样症状。基因检测提示患者ATP1A3基因20号外显子存在c.2806G>A(p.Asp936Asn)杂合突变,其父母均未携带该致病突变。予多巴丝肼片及康复锻炼,随访1年,患者总体症状有所改善。通过分析该病例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铜代谢异常致病,临床表现包括神经和精神症状、肝症状、角膜色素环等,致病基因为ATP7B基因。本文报道了一例少见的以感觉异常起病的成年WD患者,基因检查显示ATP7B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母源获得p.I1284N为新突变,此前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0MIM277900)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由于ATP7B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一种铜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突变后基因编码的酶功能缺乏或者减弱,导致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合成减少以及胆道排铜障碍,游离铜增多,常沉积于肝脏、神经系统、肾脏、角膜等部位,引起进行性加重的肝脏损伤、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0.
客观评价肝移植在Wilson病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与铜代谢障碍有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ATP7B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异常,使体内吸收的铜排出困难,造成铜大量沉积于肝、脑、肾和角膜等组织,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WD在欧美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10万-3/10万,携带者发生率为1/90,在我国尚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发病率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11.
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为Wilson病( Wilson' s disease,WD) ,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编码铜跨膜转运蛋白的基因ATP7B发生突变,以致铜在肝脏、大脑及其他组织器官中过度沉积.多数HLD患者以肝病和神经...  相似文献   

12.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277900)又名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HD2基因突变致癫痫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分析2017年01月-2022年07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CHD2基因突变相关性癫痫患儿。并查阅万方、中国知网(CNKI)、PubMed、Uptodate等数据库,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9例CHD2基因突变阳性患儿,其中自发突变5例,母源性突变4例。9例患儿局灶性发作起病6例,全面性发作起病3例,1例患儿符合LGS诊断,1例患儿符合眼睑肌阵挛综合征诊断。7例患儿伴有轻到中度的发育障碍。9例患儿共发现8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错义突变5个,移码突变3个,突变多集中在SNF2相关解旋酶/ATP酶结构域;其中7个突变位点尚未报道。7例患儿应用丙戊酸钠治疗有效。结论(1)CHD2基因突变多以局灶性发作起病,丙戊酸治疗有效;(2)自发突变起病更早,均伴有轻到中度的发育障碍;(3)CHD2基因致病性突变多集中在SNF2相关解旋酶/ATP酶结构域。  相似文献   

14.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若干问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肝豆状核变性(也称Wilson病,WD)是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WD基因 ( 13914 1 )突变,其编码的蛋白 (ATP7B酶 )发生改变,导致血清铜蓝蛋白(CP)合成减少和胆道排铜障碍,铜离子在肝、脑 (尤其是基底节)、肾、角膜等沉积,表现为肝硬化、锥体外系症状、肾功能损害、角膜K F环等。WD好发于青少年,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 1∶30 000,发病率 15 ~25 /100万,杂合携带者频率 1∶100 [1];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WD远较西方国家多见。据李洵桦等 [2]统计,WD占我科神经遗传门诊的 10 14%,仅次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WD作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华中和华东地区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突变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PCR-DNA测序技术对来自我国华中和华东地区的139例非同源家系的HLD患者的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进行检测,并与5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对照组测序未见异常.HLD组共检出6种ATP7B基因的突变类型和1种多态,其中Gly988Val杂合突变为新的发现.HLD组突变及多态总的检出率为29.49%(41/139),染色体突变频率为15.83%(44/278);其中Pro992Leu纯合或杂合突变的检出率为23.02%(32/139),其染色体突变频率为12.59%(35/278).结论 ATP7B基因第13号外显子是华中和华东地区HLD患者的一个基因突变热区,是筛选HID可疑患者时优先检测的外显子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为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编码铜跨膜转运蛋白的基因ATP7B发生突变,以致铜在肝脏、大脑及其他组织器官中过度沉积.多数HLD患者以肝病和神经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运用基因分析协助快速诊断、精准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的价值。方法 临床上收集、鉴定3个无血缘关系的常染色体隐性WD家系,抽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样本并提取基因组DNA; 利用Sanger测序分别对3个家系先证者的WD致病基因ATP7B的全部21个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交接区域进行突变检测; 结合文献分析突变基因在不同种族的突变率,高频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发病早晚、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根据基因型制定“基因导向型”治疗方案,评估患者1年后的疗效。结果 WD具有临床表型的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 家系1中发现ATP7B的2个复合杂合突变c.2333G>T(p.R778L)、c.2975C>T(p.P992L); 家系3中发现ATP7B的1个杂合突变p.R778L,家系3可能存在还未发现的ATP7B基因突变; 家系2未能在遗传学上确定致病原因,提示可能存在还未发现的新的WD致病基因或常规测序手段无法发现的ATP7B基因突变; 根据基因型制定“基因导向型”治疗方案,对家系1和家系3的患者具有有效的治疗效果。结论 基于ATP7B的基因分析断有助于快速确诊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导向型”治疗方案成功运用为该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也为分子遗传学技术临床运用的推广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是否通过干扰氧化应激过程参与ATP7Btx-J纯合型小鼠脑损伤. 方法 50只ATP7Btx-J小鼠分为3组:(1)20周野生型(WT)小鼠,共18只;(2)20周ATP7Btx-J纯合型小鼠,共18只;(3)NADPH氧化酶抑制剂干预小鼠(即apo-ATP7Btx-J纯合型小鼠),共14只.其中apo-ATP7Btx-J纯合型小鼠于16周开始灌胃给予apocynin,200 mg/(kg·d),至20周.其余2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纹状体铜含量;比色法测定其纹状体NADPH氧化酶的活性;二氢乙啶(DHE)染色法检测超氧阴离子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活化caspase-3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 结果 (1) 20周ATP7Btx-J纯合型小鼠脑组织纹状体中的铜含量显著高于20周WT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TP7Btx-J纯合型小鼠脑组织纹状体中的NADPH氧化酶活性和超氧阴离子水平高于同周龄同品系的WT小鼠及apo-ATP7Btx-J纯合型小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20周ATP7Btx-J纯合型小鼠脑组织纹状体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和凋亡神经元数较WT小鼠及apo-ATP7Btx-J纯合型小鼠明显增高(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TP7Btx-J纯合型小鼠纹状体神经元凋亡与NADPH氧化酶存在一定联系,apocynin可通过抑制NADPH氧化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硫酸镁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12郑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伴血清NSE异常且处于急性期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A、B、C组),每组25例,均常规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对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节苷脂2 mL/d,A组给予小剂量硫酸镁[40 mg/(kg·d)],B组给予大剂量硫酸镁[80 mg/(kg·d)],C组给予神经节苷脂(2 mL/d)联合小剂量硫酸镁[40 mg/(kg·d)],7 d为1个疗程。对比4组治疗7 d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3 d、治疗7 d血清NSE的变化。结果治疗7 d后,4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A、B、C组血清NSE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血清NSE降低水平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7 d血清NSE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可有效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SE,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对病情的转归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HIE患儿(轻度13例,中度22例,重度15例)和25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血清IL-1Ra、CRP的水平。结果不同程度HIE患儿出生7d时的血清IL-1Ra、CRP水平均低于3d时(P0.05);不同程度HIE患儿出生3d和7d时的血清IL-1Ra、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IE患儿血清IL-1Ra、CRP水平与HIE严重程度有关(P0.05)。结论患儿血清IL-1Ra、CRP水平检测可用于HIE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