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天津市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倦怠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天津市9所三级甲等医院415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各维度中情感衰竭总分为25.19±9.98,去人格化总分为10.70±4.65,个人成就感总分为29.72±9.62,职业倦怠程度较高;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9.85±8.19,属中等水平,其中客观支持得分为9.53±3.17,主观支持得分为22.22±5.14,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60±2.69。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均呈正相关(P0.01),与情感耗竭维度及去人格化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对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维度均有影响(P0.01)。结论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且儿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与社会支持之间联系紧密,应加强对儿科护士支持系统的构建,提高儿科护士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降低对工作的倦怠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护士长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护士长培训及选拔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4—9月按比例抽取四川省66家三级甲等医院1 067名护士长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进行资料收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四川省66家三级甲等医院1 067名护士长职业倦怠总分为(31.78±18.22)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为情绪耗竭(17.01±10.29)分,低个人成就感(10.60±8.18)分,去人格化(4.17±2.97)分。人格特质中神经质人格与情绪耗竭、低个人成就感、去人格化呈正相关(r=0.339~0.605,均P<0.01),宜人性、严谨性、开放性、外向性人格与情绪耗竭、低个人成就感、去人格化呈负相关(r=-0.106~-0.525,均P<0.01)。工作年限、神经质、严谨性、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人格是护士长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四川省66家三级甲等医院1 067名护士长处于轻度职业倦怠,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护士长职业倦怠发生的几率小,具有神经质人格的护士长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水平,分析其与工作倦怠的相关性,为提高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劳动量表和护士工作倦怠量表对本院264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生情绪劳动条目均分为(3.56±0.57)分,由低到高依次为表层扮演(3.00±0.94)分、情绪表达要求(3.35±1.04)分和深层扮演(5.14±0.79)分;护生工作倦怠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为(20.52±9.67)分,处于中度水平,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为(5.21±4.97)分,处于较低水平,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4.63±7.03)分,处于高度水平,与护士群体工作倦怠的常模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情绪劳动的表层扮演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P<0.05),情绪劳动中的深层扮演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扮演对情感耗竭(β=0.328,P<0.01)、去人格化(β=0.361,P<0.01)和个人成就感(β=0.245,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深层扮演对情感耗竭(β=-0.240,P<0.01)、去人格化(β=-0.288,P<0.01)和个人成就感(β=-0.400,P<0.01)有反向预测作用。结论 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情绪劳动和工作倦怠感存在相关性,当护生的情绪体验与实习情景中的工作要求有冲突时,护理管理者须根据护生的不同情绪体验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管理策略,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减少护理后备人才的流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实习生(实习护生)死亡焦虑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实习护生死亡焦虑情绪,构建临床死亡教育课程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3—4月,以方便抽样法选取317名实习护生,采用死亡焦虑量表、调节聚焦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生死亡焦虑得分为(44.97±8.90)分,促进聚焦得分为(13.90±3.11)分,预防聚集得分为(10.27±2.48)分,积极应对得分为(33.6±7.60)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9.16±4.77)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历照护患者死亡、参与患者临终尸体护理、调节聚焦水平和应对方式是死亡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广州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生死亡焦虑处于较高水平,临床教学医院应重视对实习护生的死亡教育,积极探索影响死亡焦虑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适合临床的死亡教育课程,缓解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为管理者有效提高护士创新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与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江苏省6所医院的844名肿瘤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得分为24.05±10.95,去人格化得分为6.11±5.89,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2.21±9.73,创新行为的总得分为31.00±7.10。肿瘤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创新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与护士创新行为呈负相关(r=-0.223、-0.212,均P0.01),个人成就感得分与其呈正相关(r=0.338,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是影响护士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肿瘤科护士较高的职业倦怠感会阻碍其创新行为,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从而提高护士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为选择有效的培训模式提升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7月采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185名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为(3. 68±0. 78)分。6个维度中,实习护生的情感支持能力得分(3. 47±0. 93)最低;不同教育背景、在院接受护患沟通相关培训次数和已有沟通知识是否满足临床实践需求的实习护生,其护患沟通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仍有待提高,尤其是情感支持能力。管理者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适当增加培训频次,尤其是对学历较低、沟通知识较为缺乏的实习护生,以提高实习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7.
焦佳  周志伟  罗如乔  夏友 《职业与健康》2022,(19):2662-2666+2671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三级甲等(三甲)医院实习护生死亡教育需求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3—11月长沙市某三甲医院实习护生,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实习护生205人,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死亡需求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实习护生死亡教育需求总分为(17.60±2.55)分,其中得分最高的维度是濒死护理维度,得分为(3.79±0.52)分,死亡观维度得分为(2.87±0.67)分,丧葬维度得分为(2.99±0.80)分,死亡及死亡教育概念维度得分为(3.26±0.64)分,死亡相关伦理法律维度得分为(3.48±0.66)分,失落悲伤护理维度得分为(3.56±0.67)分,各年龄段死亡态度维度得分为(3.58±0.63)分,自杀维度得分为(3.67±0.66)分。是否有丧亲经历与死亡及死亡教育概念、各年龄段死亡态度、死亡相关伦理法律维度问题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与死亡及死亡教育概念、濒死护理、失落悲伤的护理、丧葬维度、自杀维度、死亡相关伦理法律问题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是否需要设立死亡课程与死亡及死亡教育概念、死亡...  相似文献   

8.
周洋  袁思欢  王秋蓉 《职业与健康》2022,(18):2449-2453+2459
目的 调查西南地区消化内镜专科护士职业韧性、职业生涯成功与职业倦怠现状,分析职业韧性在消化内镜专科护士职业生涯成功与职业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6—8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韧性量表、职业生涯成功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西南地区314名消化内镜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14名消化内镜专科护士职业韧性得分为(38.11±6.70)分,职业生涯成功得分为(36.76±6.70)分,职业倦怠得分为(68.68±8.33)分。职业韧性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职业生涯成功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r=0.482~0.886,均P<0.05);职业韧性与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均呈负相关(r=-0.495~-0.699,均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r=0.304~0.444,均P<0.05);职业生涯成功与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均呈负相关(r=-0.456~-0.785,均P<0.05),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r=0.269~0.489,均P<0.05)。职业韧性在消化内镜专科护士职业生涯成功与职业倦怠之间有正向的中介作...  相似文献   

9.
江莉 《职业与健康》2023,(10):1322-1328
目的 了解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组织公平、心理资本、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在组织公平与职业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2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组织公平感量表、心理资本量表、职业认同量表与职业倦怠量表对四川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1 00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组织公平得分为(70.95±13.48)分,心理资本得分为(102.67±17.85)分,职业认同得分为(98.17±12.20)分,职业倦怠得分为(47.95±11.64)分。护士职业倦怠的总体比例为58.8%,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比例分别为35.1%、20.4%和3.3%。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月均收入的护士职业倦怠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组织公平、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正相关(P<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心理资本、职业认同在三级甲等医院护士组织公平与职业倦怠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中介...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校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单维度工作压力量表和马斯勒职业倦怠量表,对重庆市高校医院(卫生科)的医护人员53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5.43±7.13),(15.80±8.21),(35.59±9.39)分;53.6%的被试压力轻微,28.0%的被试压力较大;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情感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523(P<0.01),0.341(P<0.01),0.020(P>0.05).结论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2个维度呈正相关,尤其是工作压力可以很好地预测情感耗竭.  相似文献   

11.
甘军  王伟  廖爱苗  张本忠 《职业与健康》2023,(8):1035-1039+1045
目的 了解某部文职人员付出-回报失衡及职业倦怠现状,探讨两者间关系,为应对文职人员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2年3—4月采用中文版付出-回报失衡量表(effort 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ERI)、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MBI-GS)对随机抽取的某部280名文职人员进行测评,发放调查问卷280份,有效问卷为270份,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付出-回报失衡模式下某部文职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 48.15%文职人员处于付出-回报失衡状态,付出、回报和超负荷维度得分为(18.70±4.46)、(34.90±5.19)和(18.15±4.23)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82.96%,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为(13.14±6.41)、(13.34±6.15)和(19.46±6.3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付出维度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维度呈正相关(r=0.073、0.328,均P<0.01);回报维度与情感耗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社会学习环境因素与实习护生情绪耗竭的关系及情绪劳动亚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以为规避实习护生工作倦怠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3月19日—5月1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19名实习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情绪耗竭量表、社会学习因素量表和情绪劳动量表对其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419名实习护生的情绪耗竭得分为(34.81±13.35)分。社会学习环境因素中的家人朋友因素、媒体患者因素与实习护生情绪耗竭有关(r=0.158、0.169,均P<0.01),在调整协变量后,家人朋友因素、媒体患者因素能够预测实习护生的情绪耗竭(β=0.151、0.123,均P<0.01);实习护生的情绪劳动可分为工作情感克制(4.77%)、工作情感失调(24.34%)、工作情感积极(15.04%)以及工作情感真实(55.85%)4个亚类,在调整协变量后,家人朋友因素仅对工作情感失调组的情绪耗竭有预测作用(β=0.295,P<0.01),而媒体患者因素仅对工作情感真实组的情绪耗竭有预测作用(β=0.143,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四川省艾滋病护理人员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水平,了解艾滋病临床护理人员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四川省艾滋病治疗定点医疗机构的15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用偏相关分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护士的心理一致感总分(58.72±9.75分),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即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得分(28.63±7.74分)、(11.35±3.83分)和(34.79±6.50分);偏相关分析显示,护士的心理一致感3个维度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艾滋病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严重,心理一致感与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相关性,护士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职业倦怠水平越低,提高艾滋病临床护理的人员心理一致感,可以有效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ICU病区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10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评估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护理人员的负性情绪,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调查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对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总分为(66.85±16.46)分,各维度得分依次为情感衰竭(24.24±5.57)分,个人成就感(34.24±6.87)分,去人格化(8.15±4.33)分,抑郁评分为(34.17±4.13)分,焦虑评分为(36.55±4.27)分,睡眠质量评分为(4.23±0.56)分,相关性研究表明,职业怠倦与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呈正相关,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护理人员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ICU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越强,其负性情绪也就越重、睡眠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0月,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03名实习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量表、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总分为(129.04±18.64)分,临床学习环境得分为(176.40±23.47)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6.50±10.67)分。不同性别、实习时间、是否发生护理差错、是否参加患者安全培训、对护理专业喜爱程度、临床实习满意度的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与临床学习环境、领悟社会支持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7、0.402,均P<0.01),临床学习环境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410,P<0.01)。临床学习环境、领悟社会支持、临床实习满意度均是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总变异量的34.5%。结论 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某医科大学本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实习结束后沟通态度、行为及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2级97名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护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CSAS、临床沟通行为问卷及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护生实习结束临床沟通态度总分为(87.92±13.12)分,临床沟通行为总分为(37.73±4.94)分,临床沟通能力总分为(91.90±12.93)分。临床沟通态度与行为呈正相关(r=0.533,P0.05),临床沟通态度与能力呈正相关(r=0.239,P0.05),临床沟通行为与能力呈正相关(r=0.56,P0.05)。结论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态度、行为及能力之间呈正相关,提示应关注实习护生的临床沟通态度、行为及能力,以促进三者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海口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高原、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2022年10—12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海口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1 10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量表、职业高原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 海口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高原得分为(52.38±8.41)分,心理资本得分为(85.46±10.52)分,职业倦怠得分为(64.74±11.32)分;职业高原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428,P<0.01),职业高原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r=-0.531,P<0.01),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呈负相关(r=-0.489,P<0.01);职业高原可以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还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职业倦怠,心理资本中介效应为0.254,占总效应的40.70%。结论 海口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职业高原、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相关性,职业高原可直接作用于职业倦怠,还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绵阳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和心理授权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8—10月采用工作场所心理暴力量表、心理授权量表与职业倦怠量表对绵阳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67名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绵阳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得分为(18.18±9.90)分,心理授权得分为(40.83±8.30)分,职业倦怠得分为(64.39±6.74)分;急诊科医务人员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得分与心理授权得分呈负相关,与职业倦怠得分呈正相关(均P<0.05);心理授权得分与职业倦怠得分呈负相关(P<0.05)。心理授权在急诊科医务人员工作场所心理暴力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22.78%。结论 绵阳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对急诊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有直接负向作用,心理授权在工作场所心理暴力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直接正向作用,降低急诊科医务人员工作场所心理暴力,提升心理授权水平,能有效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分析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改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出建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使用MBI-GS量表对某医院医务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65份,使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激励因素中,工作自主权满意度得分最高,为(3.94±0.81)分;收入付出比得分最低,为(3.19±1.20)分。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情感耗竭(12.38±6.85)分、去人性化(9.45±6.37)分、低效能感(12.33±6.70)分,3个维度都主要以轻度倦怠为主,但在情感耗竭和去人性化维度上,倦怠程度相对较高,低效能感的倦怠程度相对较低。对24项激励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得到内在激励、外在激励和人际关系3个主成分,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内在激励对总体职业倦怠及其各维度的作用均大于外在激励。[结论]医务人员整体处于轻度职业倦怠,内在激励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大于外在激励,并且中国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也会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0月对唐山市工人医院13个ICU 204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简易应对方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其护士最主要工作压力源(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为(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无差异;消极应对方式为(1.16±0.54)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为(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为(26.20±9.78)分,去人格化维度为(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 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重,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